Workflow
存货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金融》|推动我国银行业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11-05 18:35
文章核心观点 - 供应链金融是连接产业与金融的重要纽带,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作用 [1] - 银行业作为主要参与者,其发展反映了产业结构变迁和金融科技创新活力 [1] - 行业正朝着规范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普惠化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1] 发展历程 - 起步发展阶段(2001~2009年):深圳发展银行试点动产及货权质押融资业务被视为最早实践,业务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 [2] - 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7年):风险事件促使银行转型,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及平台化发展规避风险,参与主体多元化和科技应用推动创新 [3][4] - 高速发展阶段(2018~2024年):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推动高速发展,2023年行业规模达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0.88% [5][6] 政策支持 -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促使金融机构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 [5] - "十四五"规划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重要举措,并明确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5] - 2020年央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意见,首次清晰界定供应链金融内涵,奠定规范创新发展制度基础 [6] - 2024年多部门联合通知指出要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10] - 2025年77号文出台,从统一标准、强化风控、规范数字化工具、保护中小企业、厘清信息服务机构定位等多维度重塑监管框架 [11][12] 未来发展方向 - 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服务精准度,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13] - 探索模式创新,促进生态化发展,包括脱核化模式、深挖"数据信用"与"物的信用"价值、强化生态建设 [14] - 强化技术赋能,提升服务质效,加速数智化转型,包括搭建一体化数智平台和强化智能工具渗透 [15] - 加强内部合作与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推行专业化管理 [16] - 强化内外联动,推动国际化发展,包括强化跨境法规研究、丰富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跨境信息共享 [17] 当前挑战 - 供应链金融服务精准度有待提升,产品同质化难以匹配企业个性化需求 [9] - 拓客及营销策略有待完善,过度依赖核心企业信用背书导致服务范围局限 [9] - 行业整体数智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数据整合与应用存在短板 [9] - 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业务流程烦琐且协同难度大 [9] - 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产品服务相对单一且面临较大合规风险 [9]
创新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 开辟中小企业融资“快车道”
齐鲁晚报网· 2025-10-17 21:39
平台核心模式与创新 - 平台采用政府主导、国企运营模式,由政府牵头建立,县属国企冠州陆港集团作为运营主体负责监管存货 [3] - 模式创新为平台提供强大公信力,相当于为企业存货提供信用背书,解决银行对存货价值认定和监管的信任问题 [3] - 平台核心在于盘活企业庞大的存货资源,将仓库里沉睡的钢材存货变成银行认可的抵押物 [1][3] - 平台于2024年7月11日正式上线,是全国首个县区级产业集群金融服务平台 [2] 融资产品与服务机制 - 平台创推存货融资和预付款融资两类核心融资产品 [3] - 存货融资模式可赋予存货金融属性,直接盘活企业积压在存货上的资金 [3] - 预付款融资模式允许企业购货时仅支付20%订金,银行以贷款方式配资剩余80%,实现杠杆采购 [3] - 建立537快速响应机制,即5分钟内响应、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研、7个工作日内帮助企业达到银行放款条件 [4] 技术应用与风险防控 - 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 [2] - 通过物联网、AI看货等技术将线下关键业务动作可视化,实时抓取现场业务数据校验 [4] - 创新515110预警管理机制,对异常情况做到5分钟内干预、15分钟内人员到场管控、遇重大风险联动公检法等部门到场控制 [4] - 智能识别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库存风险、超发风险、违规行为风险等 [4] 运营成效与规模 - 截至9月末,平台已准入银行7家,注册企业140家,收到企业融资意向总规模约92亿元,成功放款12.1亿元 [5] - 平台累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7000万元,平均降低融资成本6个百分点以上 [5] - 用低成本的银行资金替代综合成本11%以上的传统托盘模式 [2][5] - 冠县钢板加工企业180余家,年采购能力高达1100万吨,货值约500亿元 [2] 行业影响与推广价值 - 平台成功经验为全国县域供应链金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冠县样本 [6] - 河南信豫链、合肥E链融合等区域平台已借鉴类似模式实现规模化运营,累计放款超50亿元 [6] - 相关经验做法被多家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并在多个重要金融会议上进行专题报告 [6] - 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正联合东昌府区政府筹备建设服务于主城区重点钢管加工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 [6]
狮桥融资租赁:创新供应链金融 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4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订单融资等创新金融模式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3] - 公司已累计服务制造业企业超过2000家,投放金额突破80亿元人民币[3] - 单笔融资期限通常在6至12个月之间,有效缓解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3] 行业合作与影响 - 公司已与50余家核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高效融资服务[1] - 公司服务有助于优化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流,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3]
【前瞻分析】2025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技术创新及企业竞争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8-28 11:35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怡亚通(002183 SZ)、联易融(09959 HK)、浙江东方(600120 SH)、飞马国际(002210 SZ)、中信证券(600030 SH)、生意宝(002095 SZ)、中科金财(002657 SZ)等 [1] 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现状 - 2023年有57%的企业供应链金融创新程度较低 几乎没有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的企业占比13% 有一定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系统的企业占比28% [1] - 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建设的完善程度是供应链金融落地的关键挑战 [1] 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 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最终带来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 [2] - 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提升整条供应链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 提升支付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 畅通和稳定上下游产业链条 [2] 市场细分产品格局 - 应收账款融资占比最高达38% 其次是融资租赁占比23% 存货融资为17% 订单融资为12% 票据融资为10% [5] - 应收账款融资比例最高是因为资金方承担较小的市场和违约风险 [5] 平台类型分布 - 核心供应链金融平台企业占比超过50% 主要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与真实交易数据 整合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 代表企业有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 [6] - 金融机构占比26% 凭借资金成本优势参与 例如银行通过供应链票据和反向保理拓展业务 [6] - 金融科技类型企业占比23% 提供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支持 如联易融通过区块链实现信用穿透与资产证券化 [6]
从信贷支持到上市护航,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7:5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 [1]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 [2]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1]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1] - 优化供应链金融和区域、外贸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1] - 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和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 [1] - 发展数字金融,支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 具体政策措施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4]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缺乏核心企业担保的专精特新企业也能获得授信 [3]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优化跨境结算便利化、外汇套保服务、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知识产权融资支持 [3] 金融机构内部机制 - 金融机构要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6]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6]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7] 人才队伍建设 - 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6] - 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的人才,打造复合型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 [7] 政策协同与长效机制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机制 [6] - 健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7]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强化重点企业金融服务 支持产业链自主可控
证券日报· 2025-08-05 23:44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深化产融合作,提升金融支持强度精度效度 [1] - 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的金融支持体系,满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信贷、债券、股权、保险等需求,显著提升股权融资水平 [1]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类施策防止"内卷式"竞争,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1] 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支持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2] - 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研发资源 [2] - 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强化重点企业金融服务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 [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 - 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科技金融质效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 - 绿色金融助力产业低碳循环发展,数字金融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方式整合升级 [3] 产业布局与空间拓展支持 - 优化金融资源布局支持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转移,开发区域性特色贷款产品 [3]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优化外贸金融产品供给拓展双向开放空间 [3]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 - 金融机构需将服务新型工业化纳入长期战略,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合作 [4]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引进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人才组建服务团队 [4] 政策协同机制 - 强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组织领导、激励约束、地方配套和风险防控机制 [4] - 央行、工信部将推动政策落地,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强支撑 [5]
规范存货融资业务,为产业插上金融的翅膀
搜狐财经· 2025-08-05 10:33
存货融资行业现状 - 中国存货资产规模达130万亿元 占GDP比重114% 但存货融资余额仅8.2万亿元 渗透率仅6.3% [1] - 存货融资面临评估、监管、数据、确权、处置、标准六大核心挑战 [1] - 风险案件频发导致金融机构望而却步 是渗透率低的主因 [1] 规范化的价值创造 - 建立评估、监管和质押登记机制可降低虚假质押和重复质押风险 [2] - 规范运作可增强核心企业对上下游的支付能力和信用支持 [2] - 促进仓储物流产业发展 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2] 优合集团业务布局 - 深耕全球农业产业供应链 覆盖117个肉类水产品输出国家地区 [4] - 服务全国超70%下游经销商 与66家船公司及30余家金融机构战略合作 [4] - 实现输华工厂全覆盖和海运口岸全覆盖 [4] 数字化转型实践 - 构建十大业务板块信息化体系 包括SAP/ERP/WMS等系统 [7] - 积累垂直领域数据185亿条 风控运营规则12000余条 [8] - 单证处理时间从40分钟降至15分钟 日处理8000张单证 [14] 风控体系构建 - 通过大数据识别10大类33板块风险 制定100余个内控制度 [9] - 建立507个一级指标、344个二级指标、169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8] - 实现四流合一的全程溯源和穿透式监管 [9] 技术应用创新 - 物联网+区块链实现货物全链路跟踪和多维度账实校验 [13] - 区块链电子凭证实现可流转可融资的可信权利证明 [13] - 人工智能应用实现非结构化数据智能提取和分析 [14] 标准化体系建设 - 建立商品分级体系和公允价值盯市机制 [15] -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及国际标准衔接 [15] - 参与全球治理争取农产品市场标准制定权 [16] 战略发展愿景 - 构建产业金融科技多轮驱动的现代化生态 [16] - 通过新质生产力破解产业效率与风控难题 [16] - 深化全球合作伙伴协同实现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16]
业务创新 | 标准化与数字化,驱动金融仓储与仓储融资一体化
搜狐财经· 2025-07-25 06:27
行业发展现状 - 存货与仓单融资在发达国家是成熟金融产品 但在中国自2012年"上海钢贸案"后市场规模未恢复至2010年水平 [1] - 中小微企业贡献60%以上GDP 但融资难问题突出 存货融资潜在需求达75万亿元 [4] - 2020年《民法典》明确存货仓单可担保融资 但政策法规不具体导致业务规模恢复缓慢 [4] 国际经验借鉴 - 发达国家采用三方协议框架和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两种融资模式 需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2] - 发达国家建立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包括仓储法 行业标准 资质考核 登记机构等 [2] - 联合国正在制定《仓单示范法》供各国参考 [2] 国内主要问题 - 法规滞后 缺乏专门《仓单法》 导致"一货多押"等问题 2023年相关诉讼增长18% [5] - 行业监管缺位 主管部门模糊 参与方权责不清 服务成本高企 [5] - 标准体系不完善 仅有2项国家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 仓储融资缺乏专业标准 [6] - 数字化碎片化 40%中小仓储企业依赖人工管理 数字化渗透率不足30% [6] 解决方案建议 - 构建三级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先行 企业标准内化 某企业质押物损耗率从8%降至2% [9] - 打造数字化赋能体系 中储股份运用区块链+AI技术降低人工干预风险60% [10] - 建设登记平台 中仓登平台服务500余家仓储企业 货权纠纷率下降40% [9] - 形成生态圈 通过白名单/黑名单机制推动良性发展 [8] 创新实践案例 - 中仓登整合全国10000多个库区 某供应链企业存货周转效率提升30% 融资成本降15% [12] - 济南数字云仓平台服务300余家企业 融资规模突破50亿元 [12] - 深圳前海跨境质押融资将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 资金周转率提升4倍 [12] - 安丘大姜产业数字化仓单模式累计放款3000余万元 [13] 未来发展趋势 - 电子仓单融资占比提升 信息技术应用降低监管成本30%以上 [14] - 跨境业务发展 预计2025年跨境质押规模占行业总收入20% [10] - 技术深度融合 物联网区块链实现存货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 [14] - 与国际接轨 提升全球竞争力 [15]
乐享课堂: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融资,企业该如何抉择?
搜狐财经· 2025-07-21 09:22
供应链金融核心观点 - 供应链金融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款融资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资金解决方案 [1] - 融资模式本质是利用企业已有"信用"、"货物"或"未来收益"换取当下流动资金 [1] - 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处行业和融资痛点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融资模式 [1] 基于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选择 - 销售阶段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问题 适用应收账款融资以快速回笼资金 [2] - 生产阶段企业因原材料采购和加工导致存货积压 适用存货融资将存货变现维持运营 [2] - 采购阶段企业需支付预付款确保原材料供应 适用预付款融资解决资金缺口 [2] 应收账款融资适用行业 - 制造业企业面向大型采购商销售产品付款周期较长 例如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供货后需等待3-6个月才能收到货款 [6] - 建筑企业项目施工周期长工程款结算滞后 可利用未到账工程款提前变现支付材料款和工人工资 [6] - 信息技术服务业如软件开发企业回款周期长 融资可帮助快速回笼资金投入新技术研发 [6] 存货融资适用行业 - 服装行业面临季节性销售特点换季时大量库存积压 可将库存作为质押物获得资金用于新款生产 [6] - 电子行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可能出现产品滞销 例如手机制造商可將积压库存转化为资金用于研发 [6] - 食品行业需保持存货量满足需求波动 例如罐头生产企业可盘活资金用于购买新原材料 [6] 预付款融资适用行业 - 原材料采购行业如钢铁煤炭贸易商需支付大额预付款锁定供应 融资可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 [5][7] - 农产品加工企业需在收获季节大量采购支付预付款 融资可解决资金缺口确保原材料充足供应 [10] - 电子元器件采购行业如智能手机厂商需提前支付预付款确保高端芯片供应 融资可保证生产连续性 [10] 基于企业融资痛点的选择 - 应收账款回收慢影响资金周转 对应选择应收账款融资提前回笼资金 [10] - 存货积压占用大量资金 对应选择存货融资将存货转化为流动资金 [10] - 预付款压力大但自身资金有限 对应选择预付款融资保障原材料供应 [10] - 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困难 可根据自身资产状况和业务特点选择最适合融资方式 [10]
乐享课堂:存货融资模式——用库存撬动资金链
搜狐财经· 2025-07-16 09:29
存货融资模式概述 - 存货融资是将企业库存作为质押物转化为融资担保的工具,释放被库存占用的资金,解决"有货没钱"困境 [1] - 核心在于盘活库存资产,将积压货物变为流动资金,支持企业运营 [2] - 成功运作依赖第三方物流监管可靠性、质押物价值评估及动态管理、风险控制机制 [1] 关键参与方 - **融资需求企业**:以存货作为主要抵押物替代不动产,成为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动力 [3] - **资金供给方**: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评估存货价值与变现能力确定融资条件,平衡风险与收益 [4] - **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质押物安全与完整性,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协调货物出入库 [5] 主要运作模式 - **静态抵质押**:货物完全冻结不可流动,适用于批量进货分次销售的企业,操作简单但灵活性差 [6] - 示例:1000吨钢材质押后冻结至还款 [6] - **动态抵质押**:设定最低库存价值线(如500万元),允许超限额部分货物流动,适合存货进出频繁企业 [7][13] - **仓单质押**:以标准化仓单为凭证融资(如大宗商品),资金周转快但高度依赖仓库信用 [7][14] - 融资比例通常为货物价值的60% [7] 核心竞争优势 - **资金效率提升**:加速资金周转,缓解资金链压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9] - **融资门槛降低**:帮助缺乏不动产的中小企业以存货获取资金支持 [10] - **经营灵活性**:动态模式支持"以货易货",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策略 [11] - **分批赎货机制**:分散财务压力,优化资金与物流协同管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