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

搜索文档
“不成熟、毁投资!”先锋高管痛批比特币,旗下指数却成Strategy(MSTR.US)最大金主
智通财经· 2025-07-15 09:38
先锋集团高管明确表示,比特币并不"适合"长期投资者,此类数字资产是"不成熟的资产类别",缺乏历 史积淀,也没有"内在的经济价值",可能会对投资组合造成"严重损害"。然而,由于指数投资的冷酷逻 辑,这家管理着10万亿美元资产的资产管理巨头如今成了"比特币持仓大户"Strategy(MSTR.US)的最大 支持者。 根据Bloomberg汇编的监管数据,先锋集团持有Strategy全部已发行A类普通股逾2000万股,占比近8%, 并可能在去年第四季度某个时候超越Capital Group Cos.,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先锋集团旗下数十 只持有Strategy股份的共同基金和ETF追踪各种指标,从中小型股基准指数到动量、价值和成长指标等 等。 对于一家一直对加密货币持强硬立场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这颇具讽刺意味。去年,比特币交易所交易 基金(ETF)在美国推出时,该公司曾公开表示不会在其经纪平台上允许进行此类交易,并宣布鉴于加密 货币的"投机性",公司没有推出以加密货币为核心的产品的计划。时任先锋集团首席执行官Tim Buckley表示:"我们认为它并不适合纳入长期投资组合。很难想象它应该如何融入长期投资组合。" ...
海德股份:调整蓄力长期发展,不良资产业务根基稳固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8:48
公司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00万元—17500万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1] - 业绩下降主要原因:部分收购重组业务本金逐步收回导致存量业务本金余额减少,重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 - 新增业务多处于本金回收阶段,会计处理准则要求回款先冲减本金,进一步拉低报告期内收入 [1] - 业内人士认为业绩变动体现公司在不良资产投资领域的风险把控能力,通过安全回收不良资产完成资金回笼并为未来储备资源 [1] 业务布局与行业环境 - 2024年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达3.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场活跃度持续攀升 [2] - 公司聚焦能源、上市公司等熟悉领域及特殊机遇业务,采用重组、重整、盘活等手段化解风险并提升资产价值 [2] - 截至2024年末,能源类困境资产项目存量余额45亿元,未来将持续贡献稳定重组收益 [2] - 上市公司困境资产项目余额6.55亿元,特殊机遇项目存量余额22.35亿元,业务结构与国家政策导向契合 [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监管部门鼓励AMC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通过重组、重整等手段盘活困境资产 [3] - 经济转型期涌现的特殊机遇资产为行业提供增量空间 [3] - 公司与多家银行、地方AMC及非持牌资管机构构建全方位合作关系,巩固行业竞争力 [3] - 未来随着存量项目收益释放与新增业务落地,公司有望抓住不良资产行业新一轮发展机遇 [3]
新加坡为外资流入铺路搭桥
经济日报· 2025-07-15 05:59
新加坡外国直接投资表现 - 2024年新加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长6.1%,达143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 - 全球排名从2022年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在东盟成员中继续领跑[1] 政府政策支持 - 2024年财政预算案推出"企业援助配套计划",投入13亿新加坡元缓解企业经营成本压力[1] - 2024年新加坡企业可享受50%所得税减免,上限为4万新加坡元[1] - 2023年对至少雇用1名本地员工的未盈利企业额外给予最低2000新加坡元现金津贴[1] - 2025财年向全国生产力基金追加30亿新加坡元,专项支持科技创新研发[2] 税收抵免与创新激励 - 2024年1月起实施可退还投资税收抵免计划,覆盖高价值经济活动领域,抵免比例最高达50%[2] - 全国生产力基金用途扩展至吸引优质跨国企业,推动先进制造、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2] - 全球创业者计划提供资源支持,简化企业设立和人才引进程序[2] 基础设施与金融体系 - 新加坡拥有世界一流的港口、机场和公路网络,樟宜机场连接200多个城市[3] - 成熟稳健的金融体系包括严格监管、多元服务和先进支付清算系统[3] - 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和创新产业筑牢根基[3] 人才与区域优势 - 教育体系注重实践,通过签证和居留权政策吸引全球优秀人才[4] - 作为东盟成员推动区域一体化,与多国签订自贸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4] - 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形成"以环境聚人才、以人才引投资"的良性循环[4] 未来展望 - 新加坡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布局与全球产业趋势高度契合[5] - 有望继续保持全球投资市场领先地位,吸引更多优质外资[5]
印度成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15 01:35
印度IPO市场表现 - 印度IPO市场正迈向创纪录年度 年初至今总筹资额达67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54亿美元显著增长 [1] - 印度成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IPO市场 预计全年可能超过去年210亿美元纪录 [1] - 塔塔资本预计筹资20亿美元的IPO将助推市场 下半年筹资规模或达200亿美元 [1] 市场驱动因素 - 印度储备银行今年降息整整一个百分点 提振市场乐观情绪 [2] - 个人所得税减免促使散户投资者将家庭储蓄大量投入共同基金 [2] - 国内基金吸引420亿美元资金流入 大幅抵消外资撤离影响 [2] 外资与估值情况 - 外国机构投资者今年从印度股市撤资80亿美元 主要受高估值担忧影响 [2] - 外资在印度市场仍处于"低配"状态 对IPO有潜在投资空间 [2] 上市公司表现 - HDB金融服务公司IPO后股价上涨5% [3] - Hexaware自2月IPO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近15% [3] 未来IPO计划 - ICICI保诚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印度今年第三个市值超十亿美元上市项目 [2] - LG集团印度分公司 股票经纪平台Groww 电商公司Meesho计划上市 [3]
特朗普预告重大声明,“起爆点”就在今晚?
凤凰网财经· 2025-07-14 22:19
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反应 - 市场对特朗普近期关税声明反应平淡 标普500指数从去年4月低点飙升约30% 且对最新关税威胁置若罔闻 [1][3] - 华尔街普遍存在"TACO"(特朗普总是退缩)的自满情绪 东方汇理和摩根大通高管均警告市场过度自信 [1][4] - 高盛指出市场反应平淡源于特朗普政策的"可信度问题" 与去年4月动荡形成对比 [3] 潜在政策风险 - 特朗普预告将就俄罗斯问题发表重大声明 荷兰国际分析认为若制裁涉及能源将显著改变石油前景 [1] - 前政府官员警告特朗普一贯偏好关税 市场对政策取消的假设可能落空 [1] - PGIM指出市场忽视高关税持续性风险 担忧"清算日"可能到来 [5] 美元及美国资产压力 - 美元经历1973年以来最差半年表现 东方汇理在多数投资组合中低配美元 预期其继续贬值 [5] - 美国银行高管指出特朗普政策损害美元作为价值储存地的形象 市场"无风险溢价"下滑 [5] - 美国财政赤字达二战后和平时期最高水平 延迟处理恐冲击债券市场及美元 [6] 商业环境与投资者情绪 - 全球贷款机构高管称美国失去"避险"地位 经商成本大幅上升 对法治的焦虑感增加 [6] - 投资者担忧特朗普对法律界、媒体等机构的攻击 此类问题传统上被认为仅存在于新兴市场 [6]
增配中国!200万亿全球主权投资机构重磅调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21:55
全球主权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兴趣 - 全球主权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显著提升,59%的受访者计划未来五年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 [1] - 73%的北美主权财富基金认为未来5年将增加对中国的配置,88%的亚太主权财富基金持相同观点 [6] - 主权投资机构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并认为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是领导者 [1][3] 主权投资机构看多中国的理由 - 主权财富基金看多中国的理由包括吸引力的本地回报、多元化收益来源以及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崛起 [4] - 中东投资者表示重点转向中国的创新驱动型行业,认为这些领域有望形成全球领导地位 [5] - 59%的受访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列为首要优先或比较优先的市场 [6] 中国在特定行业的全球领导地位 - 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视为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7] -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认为中国将在未来几十年主导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 [8] - 亚太主权财富基金认为中国在半导体、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缩小与美国差距只是时间问题 [8] 中国最具吸引力的行业 - 89%的受访主权财富基金认为数字技术和软件是中国未来3-5年最具吸引力的行业 [11] - 70%的受访主权财富基金看好高端制造和自动化以及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 [11] - 48%的受访主权财富基金提到医疗健康和生物技术 [11] 央行对黄金配置的态度 - 64%的受访央行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黄金储备,高于2024年的53% [13] - 47%的央行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增加黄金配置 [12][13] - 黄金被视为对冲美国债务水平上升、货币储备武器化及全球分化等风险的战略性工具 [13]
增配中国!200万亿全球主权投资机构重磅调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21:28
全球主权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提升 - 59%的受访主权投资机构计划未来五年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 [2] - 73%的北美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未来5年增加对中国的配置 [3][5] - 88%的亚太地区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未来5年增加对中国的配置 [5] 主权投资机构看好中国的原因 - 主权投资机构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认为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是领导者 [2] - 中国拥有具吸引力的本地回报、可提供多元化收益来源以及在关键技术领域崛起 [4] - 59%的受访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列为首要优先或比较优先的市场 [5] 中国在特定行业的全球领导地位 - 主权财富基金认为中国将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领域主导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 [2][6] - 在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中国被视为全球领导者 [6] - 89%的受访主权财富基金认为数字技术和软件是中国未来3-5年最具吸引力的行业 [6] 主权投资机构关注的行业 - 70%的受访主权财富基金看好高端制造和自动化以及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 [6] - 48%的受访主权财富基金提到医疗健康和生物技术 [6] - 主权投资机构聚焦中国有望实现全球领导地位的领域,这些领域有市场动力和政策支持 [5] 央行对黄金配置的态度 - 64%的受访央行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黄金储备,高于2024年的53% [9] - 47%的央行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增加黄金配置 [8][10] - 黄金被视为对冲美国债务水平上升、货币储备武器化及全球分化等风险的工具 [10] 美元替代品的预期 - 78%的受访央行认为出现可靠的美元替代品需要超过20年的时间,高于2024年的54% [10] - 尽管多元化是大多数央行的长期优先事项,但美元替代愿景仍相对遥远 [10]
分析师:贝莱德IBIT规模或将于今夏达到1000亿美元
快讯· 2025-07-14 21:14
智通财经7月14日电,ETF高级分析师Eric Balchunas发文表示,贝莱德旗下比特币现货ETF IBIT的规模 可能在今年夏天会达到1000亿美元,说不定这个月就真的会实现。得益于近期的资金流入和隔夜行情中 的上涨,其规模已经达到了880亿美元。成立仅一年半,如今已成为美国第20大ETF,贝莱德第7大ETF (也是其盈利能力排名第一的ETF)。 分析师:贝莱德IBIT规模或将于今夏达到1000亿美元 ...
金融圈罕见!密集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21:03
【导读】交易商协会一连发布五则自律处分公告 所谓"自融"是指发行人通过申购或上市后接回等方式购买自己的债券,从而实现资金自用的行为。所谓"返费",是指有的发行人为实现较低的票面利率, 会通过"返费"或变相"返费"的形式对投资人予以额外补偿。 具体来看,经查,上海良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良牧)作为产品委托人,通过资产管理产品协助某发行人开展"自融"和"返费"发行,收取大 额服务费。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经自律处分会议审议,对上海良牧予以严重警告。 北京恒瑞惠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惠达)与某发行人签署协议,通过关联方认购资产管理产品,协助发行人"返费"发行,收取大额服务费。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经自律处分会议审议,对恒瑞惠达予以严重警告。 蒙森(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蒙森)作为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通过嵌套信托产品的方式协助某发行人"返费"发行,并收取大额服务 费。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经自律处分会议审议,对上海蒙森予以警告。 深圳前海玖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玖瀛)作为资产管理产品委托人,根据相关方安排,违规为相关方代持债务融资工具,影响市 ...
金融圈罕见!密集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20:40
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事件 - 交易商协会于7月14日对四家资管公司及一名个人发布自律处分公告 涉及通过资管产品协助发行人"自融"和"返费"发行、违规代持债务融资工具等行为 [2] - 上海良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产品委托人协助发行人"自融"和"返费"发行并收取大额服务费 被予以严重警告 [2] - 北京恒瑞惠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关联方认购资管产品协助发行人"返费"发行并收取大额服务费 被予以严重警告 [2] - 蒙森(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资管产品管理人通过嵌套信托产品协助发行人"返费"发行并收取大额服务费 被予以警告 [2] - 深圳前海玖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违规为相关方代持债务融资工具 影响市场交易秩序 被予以警告 [3] - 私募基金管理人员赵戬协助发行人"自融"发行并安排多家机构开展"代持"交易 影响市场交易秩序 被予以警告 [3] 违规行为定义与市场影响 - "自融"指发行人通过申购或上市后接回等方式购买自己的债券实现资金自用 [3] - "返费"指发行人为实现较低票面利率通过返费或变相返费形式对投资人提供额外补偿 [3] - 此类行为容易扭曲发行利率 影响市场运行秩序 并易滋生贪腐等犯罪情况 [3] 监管政策与行业规范 - 交易商协会于今年6月发布《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承销规范的通知》 明确禁止事先约定债券发行利率、以"返费"扭曲市场价格、以代持或互持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 [4] - 承销机构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率报价参与债券项目竞标 发行人和承销机构需按商业约定履行付款义务 [4] - 投资者不得协助发行人"自融"或参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活动 [4] - 承销机构投资债券时需确保发行承销与投资业务条线相互隔离 防范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 [4] - 交易商协会在2022年及2023年已发布多项规范性文件 明确要求承销机构不得以低于成本的费率报价 不得通过返费或变相返费向投资人提供额外补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