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

搜索文档
微创外科行业专题
2025-06-30 09:02
涉及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包含创新药、医疗设备、原料药、中药、线下零售药店、微创外科、制剂等细分行业) - **公司**:迈瑞、联影、奥华、开利、祥生、天宇股份、华润三九、马应龙、康缘、天士力、京东健康、昂立康、人福医药、恩华药业、麦普医学、维力医疗、新易泰、华东、卫星康、诚意药业、通化东宝、康基医疗、迈瑞医疗、金医疗 核心观点和论据 创新药板块 - **观点**:是医药行业亮点,基本面强劲,后续调整后会迎来第二次上涨 [1][2][5] - **论据**:近期回调受短期涨幅过快和市场谣言扰动,但不改变长期发展趋势,中国创新药正追赶并超越全球领先地位 [5] 医疗设备板块 - **观点**:基本面持续环比改善,三季度同比显著改善,前景看好 [1][6][8] - **论据**:目前处于去库存周期,上半年业绩平淡,但去年 11 月以来终端招投标恢复良好,年初有积极迹象 [8] 原料药板块 - **观点**:整体行情看好 [1][6][15] - **论据**:存量品种价格触底,产能利用率提升,有专利到期新品种、制剂一体化业务和成本领先型 CDMO 三大成长点,部分公司业绩验证超预期,未来三年有 30%以上复合增速潜力 [1][15][16] 中药板块 - **观点**:下半年环比向好 [1][11] - **论据**:业绩基数下降和中药材采购成本下降,核心标估值与稳健增长预期匹配,部分企业创新管线丰富 [1][11][12] 线下零售药店 - **观点**:关店速度或提升,头部集中度将提升,线上渠道对线下替代率长期提升 [1][13][14] - **论据**:上半年受春节及去年下半年集中关店影响,关店速度下降,三季度开始尤其年底账期到来时关店速度可能环比提升,由医保改革及巨头加码驱动线上替代 [13][14] 微创外科行业 - **观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4][22] - **论据**:国内微创外科手术量因老龄化和渗透率提升而持续增长,预计到 2028 年市场规模达 407 亿元,复合增速 11.5% [4][19][22] 制剂板块 - **观点**:二季度院内需求稳定,业绩表现稳健 [17] - **论据**:诊疗量、手术量表现良好,企业创新方向积极,院内刚性需求产品增长稳定,部分细分方向和困境反转标的有亮眼表现 [17] 其他重要内容 - **本周重要事件**:医疗设备板块基本面环比改善、原料药产品价格触底产能利用率提升且有新药布局、中药板块创新布局公司、基本面强但关注度低的优质资产 [6] - **国内高端医疗器械政策**:上周五发布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举措,支持机器人、高端影像设备等技术难度高且集成度高的产品 [7] - **近期行业动态**:Ada 糖尿病大会透露新产业趋势,信达、百济神州研发交流日有相关进展,6 月 30 日医保谈判截止日期可能催化国产新药获批上市 [9] - **微创外科行业特点**: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降低患者创伤程度,减轻痛苦,成本低,术后恢复快,卫生经济学优势明显 [18] - **微创外科手术量增长因素**:老龄化和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提升,国内微创手术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19] -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和耗材**:包括一次性和重复性耗材,按功能和手术类型划分有多种,操作中会用到气腹针、穿刺器等 [20][21] - **微创外科市场竞争格局**:外国企业主导,国产企业中康基医疗表现突出,迈瑞医疗成新兴力量 [23] - **国产化进程影响**:省级联盟采购使终端价格下降,提高产品渗透率,本土企业成本优势放大,加速进口替代,但部分品类国产化率仍需提升 [24]
中日产业联姻记:神户氢能港“牵手”阳江风电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8 20:42
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 广东省正打造以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高效光伏、氢能等为重点的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与日本兵库县的氢能港口神户港、加西绿色能源园区等技术形成互补合作 [1] - 广东阳江规划4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与神户港氢能应用技术形成闭环 [1] - 广东省贸促会提出将广东需求与兵库县技术结合,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 [2] 中日大健康产业合作 - 粤港澳大湾区与日本关西地区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展开战略对接,涉及医疗健康、医药器械和康养三大领域 [2][3] - 日本在老龄化医疗、医疗器械研发及康养护理方面经验丰富,而大湾区在AI医疗、远程监护等场景应用具备优势 [5] - 香港交易所18A上市规则为日本创新药企提供融资通道,澳门国际中医药平台成为日本汉方药企进入中国市场的试验田 [3] 产业互补与技术创新 - 日本再生医疗技术与中国市场结合潜力巨大,粤港澳大湾区8600万高消费人口为日本医疗器械技术提供广阔市场 [5] - 日本养老机构的认知症照护体系与广东智能护理床研发能力结合,兵库县介护机器人通过深圳算法优化降低成本 [5] - 现场60%的洽谈涉及联合研发或技术授权,突破传统贸易模式,如日本分子诊断设备商与韶关原料药基地共建实验室 [6] 资本与产业链协同 - 超过1400家日本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区域总部,利用"沪港通""深港通"机制投资大湾区生物科技独角兽 [7] - 澳门提出"GROW"协作蓝图,整合大湾区市场规模、澳门营商优势和产业多元机遇吸引日本企业 [7] - 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产业链与日本"精益制造"基因结合,如阳江风电装备采用日本精密轴承打入欧洲市场 [6] 智能科技与未来合作 - 粤港澳大湾区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国际科技中心,吸引日本企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合作 [3] - 日本企业家对深圳、广州等人形机器人技术兴趣浓厚,双方在智能出行领域将深化合作 [7] - 日本自动驾驶技术考察团计划前往广州和深圳,推动智能出行领域合作 [7]
康泰医学: 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6
公司信用评级 - 联合资信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维持"康医转债"信用等级为A+,评级展望为稳定[1][3] - 公司流动性充足,货币资金和定期存款等资金储备充裕,债务负担较轻,偿债能力指标表现良好[3]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5.76%,利润总额由盈利转为亏损,主要受市场需求减弱和存货跌价计提影响[6]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产品涵盖血氧类、心电类、超声类、监护类等多个大类,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及子公司共获得国内外有效专利47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52项[5] - 2024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达73.08%,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存在汇率变动和贸易摩擦风险[6] 行业分析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617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11]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1103亿元[12] - 行业呈现国产替代趋势,但高端器械仍以进口为主,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1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27.26亿元,同比下降15.14%;所有者权益18.57亿元,同比下降9.16%[7] - 2024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0.62亿元,同比下降65.56%;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06亿元[7] - 公司2024年存货2.72亿元,同比下降41.21%,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9亿元[7] 在建项目 - 公司在建项目主要为生产基地建设,包括"康泰产业园建设项目"和"康泰医学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20]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各类医疗器械产能337.72万台/套,总投资7.2亿元[20] - 需关注在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对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20]
蓝帆医疗: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5
公司信用评级调整 - 蓝帆医疗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下调至AA-,"蓝帆转债"信用等级下调至AA-,评级展望稳定[1] - 评级调整主要基于公司利润总额持续亏损、控股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商誉减值风险及债务集中偿付压力等因素[4] - 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4.02亿元,虽较2023年-6.23亿元有所收窄但仍未扭亏[4][23] 业务经营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2.53亿元,同比增长26.91%,毛利率提升4.18个百分点至16.48%[6][23] - 健康防护产品产量483.05亿支(+29.47%),销量485.06亿支(+28.61%),出口市场份额PVC手套24%、丁腈手套21%[6][18] - 心脑血管产品产量113.70万条(+25.39%),销量108.08万条(+25.91%),BA9™药球国内销量增长120%[6][18] 财务与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全部债务49.56亿元(+22.66%),资产负债率41.67%(上升2.74个百分点)[8][40] - 长期债务中2026年到期28.45亿元,含15.20亿元未转股"蓝帆转债"[8][40] - 账面货币资金19.54亿元,其中受限1.32亿元,现金短期债务比2.03倍[7][36] 战略投资与子公司 - 子公司蓝帆柏盛引入战略投资者获10亿元增资款,山东健康科技获泰国HKG公司1亿美元增资[4][7] - 商誉规模38.72亿元占资产总额23.05%,主要来自心脑血管和瓣膜业务收购[36][37] - 控股股东质押股份1.83亿股,占其持股78.07%,合并质押率76.27%[10] 行业环境与竞争 - 全球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2024年112.4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55.3亿美元(CAGR4.8%)[14] - 中国一次性手套行业2024年复苏,但价格仍处低位,国际贸易政策波动影响美国市场销售[14][18] - 冠脉支架集采接续采购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公司心跃®和心阔®支架2024年销售收入增长22%[15][18]
驻华外交官走进首钢园,感受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独特魅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7 22:19
首钢园转型与国际化合作 - 首钢园通过更新改造将三高炉转变为京西热门文旅会展场所,并保留工业特色融入未来科技元素,如全息影像和未来餐厅 [1] - 储料仓库改造为RE睿·国际创忆馆,采用数字化手段展示历史文化,获得外交官对"数字技术+文化遗产"创新理念的高度评价 [1] - 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详细介绍园区规划、工业遗存利用及招商政策,吸引高精尖产业集聚 [2] 企业创新产品展示 - 睿尔曼智能科技展示超轻量仿人机械臂产品 [2] -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介绍北京市对科幻产业的扶持政策及产业链发展情况 [2]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推介心血管、睡眠监测等智能医疗产品及其海外销售布局 [2] - 北京燕京八绝文化发展展示传统非遗技艺保护成果 [2] 国际反响与合作意向 - 巴拿马驻华大使称赞首钢园保留工业特色同时融入现代生活功能的转型模式 [3]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肯定首钢对工业设施绿色低碳改造的实践价值 [3] - 斯洛文尼亚驻华使馆经贸随员认为首钢园为工业区再利用提供了优秀解决方案 [3]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6、13-2025、6、26):25省中成药集采落地-20250627
东莞证券· 2025-06-27 15: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医药生物行业的超配评级 [5][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13 - 26日SW医药生物行业下跌5.05%,跑输沪深300指数约6.43个百分点,三级细分板块全录负收益,医疗耗材和医院板块跌幅少,化学制剂和线下药店板块跌幅居前 [5][13][14] - 6月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密集落地,至少25省公布中选结果执行时间,11省5月底前落地,10省6月落地,4省7月执行 [5][24] - 维持超配评级,前期医药生物板块估值修复,近期回调,创新药相关产业链和减肥药板块跌幅居前,国内创新药公司进入收获期,利好频出,新药出海授权金额创新高,业务开始贡献业绩,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等板块投资机会 [5][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SW医药生物行业跑输沪深300指数,2025年6月13 - 26日下跌5.05%,跑输约6.43个百分点 [13] - 全部细分板块均录得负收益,医疗耗材和医院板块跌幅较少,分别下跌0.17%和0.4%;化学制剂和线下药店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6.12%和6.11% [14] - 行业内约16%个股录得正收益,约84%录得负收益,涨幅榜永安药业涨幅最大为24.71%,8只个股涨幅在10% - 20%;跌幅榜拱东医疗跌幅最大为31.17%,5只个股跌幅在20% - 30% [15][18] - 行业估值有所下降,截至2025年6月26日,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整体PE约47.76倍,相对沪深300整体PE倍数为3.83倍,处于行业近几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19] 行业重要新闻 - 行业政策方面,医政司于2025年6月20日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21] - 全国中成药集采方面,6月进入密集落地期,至少25省公布中选结果执行时间,11省5月底前落地,10省6月落地,吉林、辽宁、陕西、江苏计划7月执行 [24]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有偿许可给美国Vor Bio公司,获1.25亿美元现金及认股权证,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提成款 [25] 行业周观点 - 维持对行业的超配评级,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等板块投资机会,关注板块包括医疗设备、医药商业、医美、科学服务、医院及诊断服务、中药、创新药、生物制品、CXO等领域相关公司 [26][28] - 给出部分建议关注标的理由,如通策医疗是国内领先口腔医疗服务平台,业绩有望疫后修复;华东医药业绩稳定增长,医美板块持续发力等 [29]
东营首台!东营市人民医院微创手术迈入5G机器人时代
齐鲁晚报网· 2025-06-27 14:38
手术机器人技术应用 - 东营市人民医院启用首台5G胸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手术机器人),标志着微创外科技术进入智能化、精准化新时代 [1] - 手术机器人具备高清晰度三维视野、灵活机械臂操作和超越人手的稳定性,显著提升手术精度、减少创伤并加速患者康复 [1] - 2024年起医院已开展多例机器人手术,覆盖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骨科等领域 [1] - 2024年8月与唐佩福院士团队合作,入选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批"智慧骨科技术培训基地与应用示范基地" [1] - 2025年1月开展首台骨科导航手术,累计完成100余台,涉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及骨肿瘤清理等复杂手术 [1] 5G远程手术技术突破 - 图迈机器人攻克常规网络兼容性及大规模应用部署难题,通过5G超高速低延时传输实现远程手术,打破时空限制 [2] - 技术可提升复杂肿瘤切除、精细解剖重建能力,避免患者转院并降低医疗成本 [2] - 为跨地域专家协同手术奠定基础,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远程共享 [2] 区域培训与医疗资源拓展 - 医院配置双机系统,一台用于临床服务,另一台专用于区域人才孵化,构建"理论+高仿真实操"培训体系 [2] - 作为微创医疗机器人公司全国核心培训基地之一,为山东地区外科医师提供沉浸式操作平台 [2] 多学科协作与临床推广 - 手术机器人将在泌尿、普外、妇科、胸外科等高难度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3] - 医院计划强化技术培训、规范临床应用,推动多学科协作创新以惠及更多患者 [3] 行业合作与仪式活动 - 微创医疗机器人公司执行董事刘雨为医院区域培训基地授牌,专家团队现场授课介绍5G手术机器人技术 [3] - 医院领导及医联体代表出席启用仪式,并观摩腔镜手术操作演示 [4]
4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聚焦数字化转型、医疗健康等
央视网· 2025-06-27 14:09
计量技术规范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4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其中新制定29项 更新14项 涉及数字化转型 医疗健康 民生保障 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1] 计量数字化转型领域 - 新制定《数字化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数字化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2项计量技术规范 明确数字化交流电能表计量指标定型评价标准 规定日常使用计量技术监管措施 促进电能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保障电能交易公平公正 [2] - 《称重仪表物联网功能测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 为称重仪表行业物联网功能测量提供科学 规范 统一的测试方法 推动国内称重产业开展计量大数据分析 应用等数字计量技术发展 [2] 医疗健康领域 - 新制定发布5项技术规范 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3] -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校准规范》解决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缺乏统一 客观校准方法的问题 填补国内磁刺激类康复理疗器械计量技术规范空白 支撑康复理疗领域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 [3] - 《医用液体微流量泵校准规范》规范医用液体微流量泵校准工作 保障医用液体微量药物的精确控制 [3] - 《血液融浆机校准规范》解决传统校准过程中方法不统一 数据可比性不足等问题 为血浆融化过程中温度精准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对临床输血安全 维护血液制品活性及医疗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规范查阅渠道 - 社会各界可通过"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免费查阅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文本 [4]
2910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1584台实验设备招标维保!
仪器信息网· 2025-06-27 12:17
招标项目概况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两项实验设备维保服务招标,总预算达2910万元,覆盖1584台设备 [1][2] - 第一批采购项目预算2730万元,分为11个分包,涉及安捷伦、赛默飞、岛津等9个品牌设备 [3][4] - 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维保项目预算180万元,服务期限三年(合同一年一签),覆盖242台生物安全柜和79台洁净工作台 [4] 第一批采购项目分包详情 - 第一包预算559万元:91台安捷伦设备维保 [3] - 第二包预算339万元:50台赛默飞设备维保 [3] - 第三包预算365万元:68台岛津设备维保 [3] - 第四包预算825万元:102台沃特世设备维保 [3] - 第五包预算203万元:13台帝肯设备维保 [3] - 第六包预算130万元:8台爱博才思设备维保 [3] - 第七包预算102万元:9台BD设备维保 [3] - 第八包预算65万元:857台艾本德设备维保 [4] - 第九包预算34万元:12台英潍捷基设备维保 [4] - 第十包预算50万元:48台梅特勒设备维保 [4] - 第十一包预算58万元:5台GE设备维保 [4] 生物安全柜维保项目 - 服务范围覆盖大兴院区、天坛院区、顺四条院区及亦庄院区 [4] - 维保内容包括定期维护、巡检及检验检测服务 [4]
全面降价,医疗设备遭遇“大逃杀”
36氪· 2025-06-27 10:23
医疗设备集采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后四川、河南、河北、新疆等地启动医疗设备集采,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中低端设备降幅尤为显著,例如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 [2] - 采购方普遍要求厂商提供5年设备维保,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部分设备利润转负 [3] - 行业龙头企业占据集采绝大多数标的,39%设备价格降幅低于50%,34%降幅50%-70%,27%降幅超70% [7] - 低端设备亏本、中端持平、高端盈利成为行业常态,头部企业与非头部企业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12] 设备价格降幅分析 - 超声设备是采购数量最多且降价幅度最大的品类之一,迈瑞医疗Resona I9S降价53%-53.8%卖出150台,总价6750万 [9] - DR设备降价幅度与超声类似,万东、东软、蓝鹰等品牌降价超60%,同时需提供5年维保 [9] - CT、MR降价幅度大部分在50%以内,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已接近成本价 [9] - 高端设备降价幅度较小,如GE 256排量子CT降价21.3%-37.1%,联影320排uCT960降价37.4%-41.1% [10][11]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企业如联影、GE医疗等将通过集采获得大量现金流,加速产品迭代与高端研发 [12] - 非头部企业受挤压,只能在占市场两成的非集采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或被收购 [12] - 经销商职能需重构,转向维保及设备管理等辅助价值 [12] - 影像AI企业受间接影响,部分AI模块被设备捆绑销售,议价空间被挤压 [13] 政策趋势与区域差异 - 政策导向中低端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鼓励头部企业追赶全球顶尖技术 [14] - 部分省市在集采前进行系统性调研,考虑设备与本地临床需求的匹配性 [18] - 未来集采方向将从"重低价"向"低价兼顾需求"转变,避免恶意低价竞争 [18] - 西门子医疗光子计数CT2025年上半年已售出9台,均价下降约300万,展示创新价值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