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创意
icon
搜索文档
前海携手近20家企业登台文博会 多个项目签约
深圳商报· 2025-05-23 00:47
前海文化产业创新展概况 - 前海展区以"文化+科技"为主题 携手近20家文化企业参展 涵盖数字创意 文化IP 智能影像 影视动漫 现代时尚等多个领域 [1] - 港资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一 德盈商贸(小黄鸭)连续四年参展 围绕自有IP"B Duck"开展衍生品授权业务 [1] - 国民原创IP奶龙(第七印象)成为展会打卡热点 同时在"前海展区""深圳展区""文创中国展区"多区域展示 [1] 文化科技融合案例 - 影石创新科技展出新品Insta360 X5运动相机 支持360°影像拍摄和自动隐藏自拍杆功能 [2] - 二十四造文化推出《了不起的东方神话》 系深圳首个《山海经》主题沉浸式艺术馆 [2] - 全息时代聚焦数字视觉技术与沉浸式互动体验 川纳智能硬件打造"AI旧书活化展"等科技文化融合项目 [2] 产业平台与重点项目 - 前海体育知识产权与赛事资源交易平台揭牌 由前海管理局与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共建 [2] - "湾区之眼"阅文书园项目签约 阅文集团联合深圳出版集团 深圳广电集团在湾区书城设立全球首个线下项目 [2]
跨越千里,万众选一!成都顶流熊猫IP闪耀文博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23:35
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 - 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精选获奖作品实物雕塑展成为重点推介项目 [1] - 大赛精选雕塑作品如"熊猫赤竹侠"和"三星堆熊猫"引发高度瞩目,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1] - "熊猫赤竹侠"融合中国武侠与传统茶文化元素,传递东方智慧 [1] - "绿铠熊猫"融合川蜀文明与萌态形象,吸引观众合影 [6] 大赛背景与规模 - 首届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传媒集团等承办,历时7个月 [6] - 大赛辐射中、美、俄、法、意、日、德、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13854件原创参赛作品 [6] - 大赛评出雕塑、绘画、潮玩、视频、视觉设计五大奖项和科幻、数字、人气三个特别奖项 [6] 行业合作与开发 - 大赛运营方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文创企业和艺术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8] - 未来将在生产端、销售端和消费场景端推动文创作品的商品开发、联名合作、展陈融合 [8] - 熊猫IP吸引全国各地参展商了解深度开发与合作,成为成都文创创新力的重要展现 [9] 成都文创产业生态 - 成都熊猫文创产业已形成"实体产品-数字内容-体验经济"三维矩阵 [9] - 产业注重艺术创作精神延续,结合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9]
潮!北京胡同里的“网红打卡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6:12
图①: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南北小街旁的"总布拾光"胡同记忆展馆。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图②:在93号院博物馆,年轻人学习非遗制作技艺。 受访者供图 图③:老厂房改造的77文创园。 受访者供图 图④:一名游人在北京钟楼湾胡同内参观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打造"听见·胡同"系列活动,将老北京生 活场景转化为可触摸的声景体验,重建胡同的声音记忆。青砖灰瓦、朱门楹联,石纹苍老、花木扶疏。 北京胡同里,一砖一瓦皆为岁月注脚,见证城市变迁。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自元代延续至 今的胡同,作为北京最具特色的城市符号,承载着千年古都的历史文脉。 近年来,北京市努力完成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中的主要任务,全力守 护好1000余条现存胡同,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如今漫步北京胡同, 青砖灰瓦间腾起糖油饼的焦香、氤氲着豆腐脑的热气,保留着老北京原汁原味的烟火气;四合院里京腔 京韵婉转悠扬,工业遗址变身"时尚新地标",胡同里冒出一个个"文化创意工厂";爵士乐声从百年建筑 中淌出,融合创新激起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
攀“高”不止步向“新”再出发
广州日报· 2025-05-22 05:1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1] - "十五五"时期需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1] - 广州提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擘画重点产业发展新蓝图[2] 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 -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包括10家整车制造企业和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目标2027年产量超320万辆,产值超6700亿元[8] - 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汇聚超2000家企业,目标打造3000亿级产业集群[9] - 生物医药产业2024年获批123个新药临床批件,82%为1类新药,目标2030年建成四千亿级规模[10] - 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2024年产值超4000亿元,被赋予"新兴支柱"定位[11] - 软件与互联网产业营收近五千亿元,目标2026年超5500亿元[12] -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2023年规模突破1600亿元,2024年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22%[13][14]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8%,模拟芯片产量增长23.7%[16] - 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广州[17] - 低空经济拥有4200多家企业,目标2027年市场规模达300亿元[18] - 生物制造产业计划2027年培育10家以上创新引领型企业[19] - 时尚消费品产业计划打造5000亿级产业集群[20] - 轨道交通产业规模超2700亿元,覆盖全产业链[21] -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2024年产值超500亿元,推动向高端化转型[22] - 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2024年总产值8816.9亿元[23] 未来产业发展 - 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快速聚集[23] - 具身智能领域拥有近5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位居全国第二[24] - 细胞与基因产业已集聚超200家企业,形成产业集群[25] - 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产业打造多个示范应用场景[26] - 前沿新材料产业拥有8家上市公司和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7] - 深海深空产业取得一系列全球领先成果[28] 现代服务业发展 - 现代金融业2024年增加值3049亿元,占GDP比重9.8%[29] - 科技服务业2024年支持1787名青年博士开展基础研究[30] - 专业服务业形成千亿级行业引领格局[31] - 现代商贸业印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32] - 物流与供应链业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建设[33] - 会展业2024年展览面积1186万平方米,增长8.9%[34] - 文化创意产业2024年营收6040.80亿元,增长4.0%[35] - 旅游休闲产业2024年接待游客2.5亿人次,消费总额3528.23亿元[36]
“艺术盒子”开启坪山文化无限精彩 坪山展区20家重点企业、文化机构将集中亮相
深圳商报· 2025-05-21 03:57
展会主题与设计 - 本届文博会坪山展区以"艺术盒子"为主题,围绕"无限可能无限精彩"核心理念,运用"折叠叙事"与"动态生长"的创新设计手法 [1] - 展区通过朦胧绿意和鳃状图形营造"会呼吸的戏剧空间",提供沉浸式体验 [1] - 展区将文化、体育与旅游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的创意空间 [1] 参展企业与活动 - 邀请20家重点企业、文化机构集中亮相,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1] - 开展"数字舞麒麟"专题讲座,结合AI动捕技术赋予传统非遗新的数字生命 [1] - 新增坪山文化聚落作为分会场,以"点亮文化星河"为主题开展创意体验活动 [2]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深圳市坪山区与意大利罗马市第八区签署友好城市合作备忘录,开启文化艺术领域新合作 [1] - 2025深圳文博会艺术季在坪山大剧院启幕,由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呈现开幕演出 [3] - 后续将上演声乐大师班汇报音乐会、独唱音乐会及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等精品剧目 [3] 展区规划与招商 - 展区规划分为城区宣传推广、文体旅游招商项目、文化和科技企业展示三大核心板块 [2] - 系统性展现"文化+"、"自然+"、"科技+"、"运动+"、"特色+"五大文旅消费场景 [2] - 举办三场专题招商推介会,发布15个文体旅招商项目包括马峦山古村落、深圳自然博物馆等 [2] 产业发展方向 - 未来将依托五大场景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 [2] - 培育新型文化消费生态,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2] - 发布坪山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促消费的若干措施及马峦山片区保育与发展综合策规方案 [2]
解锁科技与人文融合新体验,就来文博会深圳光明展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15:49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举办 [1] - 文博会是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3] - 本届文博会延续"综合展+专业展"办展模式,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设8大展馆包括3个综合馆和5个专业馆 [3] 光明区展区特色 - 光明区展位位于文化产业综合展(11号馆)B06号展位,主题为"科学如此好玩,一起奔向光明" [1][3] - 展区融合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基因与都市田园诗意美学,打造兼具科技感与人文感的沉浸式展馆 [3] - 集中呈现"科技+文化"双核驱动的跨界融合创新生态,涵盖脑机互联、光影艺术、非遗IP、智能显示等领域 [5] 参展企业及展品 - 科技领域展示包括工匠社科技"人机一体"操控功夫机器人、美矽微全息隐形屏、水母智脑脑机智能产品等 [5] - 文化领域聚焦非遗活化,展示玉律醒狮文创IP、陶园艺术现代瓷器等传统文化创新成果 [5] - 展区还将呈现光明区发展科技影视产业的谋划和成果,依托深港国际影视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平台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 [5] 分会场活动 - 华强科技生态园入选文博会分会场,以"微光如炬 向光而行"为主题 [6][8] - 分会场活动包括电影放映、论坛讲座、光影市集、海报展等多种形式,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 [8] - 针对不同人群设置差异化环节,为影迷提供电影放映和光影市集,为从业者提供行业交流平台和大咖论坛 [8]
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破亿文化消费持续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5-19 14:40
故宫文创产品表现 - 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显示传统文化在现代消费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1] - 产品涵盖宫廷饰品、日用品、历史书籍及科技互动体验,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 [3] - 销售额增长反映消费者对故宫文化的认同及文化消费市场潜力 [3] 文化消费市场趋势 - 文化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形式从电影、音乐扩展到旅游、艺术品等多领域 [5] - 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观念转变推动文化消费成为新热点 [5] - 故宫文创引领行业风尚,激发更多文化企业投入创意产业 [5] 故宫文创成功因素 - 深挖文化资源,结合传统精髓与现代设计,实现文化创新性转化 [5] - 产品兼具独特创意与文化内涵,满足现代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3][5] - 通过贴近生活的载体(如日用品)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场景 [3] 行业发展前景 - 文化消费需求多元化将推动文创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5] - 故宫模式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经验 [5] - 未来更多传统文化有望通过创新形式进入大众生活 [5]
苏州丝绸纹样“破圈吸粉”
苏州日报· 2025-05-19 06:19
苏州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 - 苏州丝绸纹样数据库发布暨江南染织绣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启动[1] - 活动由苏文投集团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举办[1] - 发布阶段性成果包括苏州丝绸纹样数据库建设情况、国产化替代"智能布光原真采集"系统启用[1] - 数字化团队平均年龄约26岁,含2位"00后"和3位海归[1] 数字化技术应用 - 建立"标本库+素材库+基因库"三库架构,为丝绸纹样构建数字DNA[2] - 苏州丝绸纹样数据库已实现10000+纹样数字化重生[2] - 引进北京邮电大学自研的"智能布光原真采集"系统,国产化率达100%[2] - 系统通过迭代学习算法精准还原丝绸色彩与质感,采集效率大幅提升[2] - AI视觉算法与文物保护深度融合,实现自动布光、拍摄、合成和智能纠错[2] 文创产品开发与跨界合作 - 已衍生30余批次文创产品,包括韩束联名七夕礼盒、QQ手办、探月工程周边等[3] - 丝绸纹样已授权应用于新中式服饰、网络游戏、潮玩手办、美妆、贵金属等领域[3] - 联合高校、非遗传承人构建江南染织绣数字标准体系[3] - 未来计划实现游戏内定制丝绸纹样服饰和VR宋代丝绸工坊体验[3] 文化推广与配套服务 - 成立首支外语志愿者团队,开展"苏丝国际会客厅"多语种导览服务[3] - 发布苏州设计旅行地图TravelwithBES,提供新颖旅游线路[3] - 为博物馆义务讲解员提供团意险保障[3]
八项城市更新任务出炉 将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
北京商报· 2025-05-15 21:24
5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悉,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 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 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此次《意见》出台将进一步带动多产业发展,打开更多经济新空间。例如,社区建设将带动社区商业、 智慧社区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老旧厂区转型产业园区,将开发工 业遗产旅游,发展仓储物流等产业。 此外,《意见》表示,将在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完善用地政策,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建 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健全法规标准等六方面加强支撑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方面,《意见》指出,将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 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 ...
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奇妙化学反应
搜狐财经· 2025-05-15 07:29
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 - 曲艺美食街通过"曲艺+美食"模式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有机结合,带动人流量显著提升 [1] - 非遗手工摊位与南北风味美食结合形成"能吃的非遗街",夜间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 [2] - 1957创意园区采用"工业遗存+沉浸体验"模式,吸引42家多元业态商户入驻,月均客流量达5万人次 [2] 夜间消费新场景 - 新华区曲艺美食街通过相声、河南坠子等传统曲艺表演与美食摊位联动,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 [1] - 和平路步行街汇聚非遗手工与特色美食,形成"舌尖上的盛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热门选择 [1][2] - 1957创意园区融合苏式厂房与国潮涂鸦,构建"日赏文创、夜品烟火"全时段消费场景 [2] 消费业态创新 - 新华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老旧厂区活化利用,催生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 [2] - "美食+非遗"模式满足青年群体高品质、体验式消费需求,带动夜间经济活力释放 [2] - 创意园区引入文化创意、网红餐饮、艺术体验等多元业态,形成网红打卡地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