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搜索文档
中邮理财试水权益类理财,另有理财子产品募集失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8:12
市场回顾 - 债市偏震荡,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6月27日DR007加权均价为1.7%,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5% [2] - A股主要指数收涨,创业板指数、中证1000指数、中证500指数周涨幅分别为5.69%、4.62%和3.98% [2] - 计算机、国防军工、非银金融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27日,理财公司共有23,906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137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0.57% [3] - 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48.78%和6.55%,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0.16%,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破净率为0 [3] - 1~2年期限和2~3年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破净率稍高,分别为0.43%和0.3% [3] 新发情况 - 31家理财公司上周合计发行448只理财产品,股份行理财公司产品发行量居前,信银理财、兴银理财、浦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分别发行41只、38只、33只和32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5只占比1.1%,权益类产品新发2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新发3只 [6] - 1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持续下移,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已降至2.35% [6] 产品观察 - 中邮理财首次发行两只权益类公募产品,分别为"鸿博权益类最短持有14天1号A科技智造"和"鸿博权益类最短持有14天2号AFOF精选",募集规模分别为470万元和570万元 [8] - 华夏理财悦安封闭式理财产品199号因募集金额未达下限宣告不成立 [9] 收益情况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625%,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分别为0.142%、1.5611%、0.0601% [10] - 2~3年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最高为0.0725%,3年以上期限最低为0.0666% [10] - 现金类理财人民币、美元、澳元产品周内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454%、3.95%和2.91% [10] 负收益情况 - 上周3.8%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近一周收益为负,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负收益比例分别为2.99%、17.45%、13.51%和0% [13] - 3年以上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近一周负收益占比最高为12.27%,1个月以内最低为1.12% [13] 行业热点 - 中银理财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等被罚款1290万元,今年理财子公司千万罚单累计已超3000万元 [16] -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下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受罚金额逐年增加 [16]
中银理财领千万罚单:监管利剑直指三大合规漏洞
观察者网· 2025-06-30 21:13
中银理财违规处罚事件 - 公司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及流动性不符合监管要求、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三项违规行为被处以1290万元罚款 [1][3] - 这是公司三年内第三次领到千万级罚单,累计罚金达2000万元(2022年因公募理财产品持仓超标等被罚460万元,2024年因底层资产穿透问题被罚250万元)[4] - 三次处罚暴露出公司在投资集中度、流动性风险、底层资产穿透管理等核心环节存在系统性合规缺陷 [4] 公司回应与经营情况 - 公司声明已全面整改相关问题,强调理财产品运作有序、业绩稳健,未来将强化合规管理与风险管控 [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管理规模达1.9万亿元,全年净利润19.63亿元,业绩增速领先行业 [4] 行业监管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拟统一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保险资管产品的信息披露标准 [4] - 新规旨在强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原则,推动行业透明化 [4]
1290万!中银理财时隔1年再领罚,年内两家理财子合计罚超3000万
新浪财经· 2025-06-30 19:18
中银理财违规处罚事件 - 中银理财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流动性不符合监管要求,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被罚1290万元 [1][2] - 此次为该公司一年内第二次受罚,2023年6月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等问题被罚250万元 [1][4] - 2022年5月曾因公募理财产品持仓超标、杠杆水平违规等问题被罚460万元 [5][6] - 公司回应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理财产品运作有序 [3] 行业监管动态 - 2024年已有8家理财公司被罚,罚金合计3120万元,接近2023年全年总额 [10][12] - 交银理财因"信息披露不规范、投后管理不到位"被罚1750万元 [8][9] - 监管重点集中在非标投资穿透、信息披露、持仓集中度及流动性管理等领域 [12] - 专家指出未来信息披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或成监管核心发力点 [15] 公司经营与管理 - 中银理财2023年净利润19.63亿元,同比增长20.58%,管理规模1.88万亿元(+15%) [7] - 管理层频繁变动:2025年2月黄党贵将接任董事长,原总裁宋福宁因工作调动离职 [7] - 在国有大行理财子中规模排名第三,仅次于农银理财和工银理财 [7] 行业发展趋势 - 银行理财总规模达31.5万亿元(截至2024年5月),创历史新高 [13] -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主流,部分理财子加大低波产品布局力度 [14] - 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潮"持续,涉及交银理财、中邮理财等多机构 [16] - 监管拟出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统一披露标准,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15]
理财周报(6.23-6.29)践行长期主义、布局资本市场 两家理财公司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
财经网· 2025-06-30 18:47
银行理财市场发行情况 - 上周银行理财市场共新发人民币理财产品1215款,环比增加112款 [1] - 封闭式产品879款,开放式产品336款 [1] - 理财子公司为市场主体,32家理财公司发行1012款产品,占比83% [1] - 兴银理财新发108款产品最多,浦银理财、杭银理财分别发行92款、90款 [1] - 73家银行发行203款产品,天津银行发行18款最多,富邦华一银行、汉口银行分别发行12款、6款 [1] 理财产品投资性质 - 固定收益类产品1183款,占比97%,主要投资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债券等 [2] - 混合类产品22款,环比增加10款,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比例均低于80% [2] - 富邦华一银行发行7款权益类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招银理财私募发行3款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 [2] 理财公司资本市场投资动态 - 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基石投资,分别获配2000万美元 [2] - 三花智控IPO国际配售锚定申购倍数超50倍,公开发售孖展申购倍数近600倍 [2] - 中邮理财此前还参与宁德时代港股IPO基石投资,获配5000万美元 [3] - 工银理财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产品,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领域港股IPO机会 [3] - 中邮理财布局港股市场,投资美的集团与宁德时代港股IPO,研发港股IPO、陆港红利指数等策略包 [3] 理财公司战略方向 - 工银理财表示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可支持民营经济和科技企业发展 [3] - 中邮理财指出该项目是发挥中长期资金入市力量、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实践 [3] - 中邮理财将持续挖掘资本市场机会,构建多元策略矩阵,提供港股含权产品解决方案 [4]
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布局港股IPO,科技金融融合注入发展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6-30 14:53
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港股IPO市场 - 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基石投资者深度参与港股IPO市场,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并提升自身权益投资能力 [2] - 中邮理财与工银理财在三花智控港股上市中分别获得2000万美元基石投资份额,与18家全球顶级机构共同投资 [2] - 三花智控公开发售获超747倍认购,显示国际资本的高度认可 [2] - 中邮理财在宁德时代港股IPO中作为唯一参与的理财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并与23家全球机构同台,一个月内完成全流程 [2]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 - 中邮理财通过"A股定增+港股IPO"组合策略对宁德时代形成全周期支持,美的集团港股项目实现37.5%盈利增长,宁德时代上市首日涨幅达16.43% [3] - 工银理财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产品,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IPO项目纳入资产包,增厚收益并支持科技企业融资 [3] - 中邮理财构建多层次权益投资体系,累计投入近500亿元支持中国化学、荣盛石化等实体企业,养老理财规模与业绩位居行业前列 [3] 长期资本与市场机遇 - 中邮理财一年及以上期限产品规模占比达27%,三年期产品占比13%,通过拉长久期匹配科技创新周期 [4] - 中邮理财超150笔权益投资中,港股基石项目贡献显著阿尔法收益 [4] - 银行理财子公司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面临三大机遇:深化科技企业战略协同、优化港股通资产配置、打造特色含权产品线 [4]
湾财周报 人物 新财富500榜;立白回应创始人争议事件
南方都市报· 2025-06-29 20:29
蔡澜离世及品牌影响 - 蔡澜先生于6月25日在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 遗体已火化且不设任何仪式 [2] - 蔡澜点心发文怀念 称蔡澜为品牌联合创始人和精神领袖 其"用心做好每道菜"理念融入品牌血脉 [2] - 蔡澜提出"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为企业树立生活美学标杆 [2] 企业家观点 - TCL李东生认为未来全球化需在效率基础上追求公平 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 [2] - 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提出量价齐升是伪命题 要实现需在理想状态下 [3] 立白科技集团争议事件 - 立白创始人陈凯旋被指用签名书籍换取价值上万元玉石 公司称胡润团队未提前告知交换环节 [3] - 立白已退还玉石摆件 胡润团队未就此事回应 [3] 新财富500创富榜 - 字节跳动张一鸣以4815.7亿元持股估值首登首富 农夫山泉钟睒睒财富缩水近千亿至3600亿元 [4] - 马化腾以3067亿元持股市值位列第三 财富同比大增45% [4][5] - DeepSeek梁文锋因AI热潮以1846亿元估值跻身前十 持股比例达84% [4] - 广东上榜人数96人 总财富从4.5万亿缩水至3万亿 地产领域落榜者集中 [4] 企业人事变动 - 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正配合调查 公司称业务运营正常 [6] - 招银理财聘任董方为新任总裁 其原为招商基金副总经理 招银理财管理规模达2.47万亿元 [6]
站上31万亿元新起点:银行理财业围绕三大命题再出发
证券日报· 2025-06-28 03:30
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5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达3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1] - 银行理财已成为居民重要投资渠道与存款国债股票并列[1] - 行业经历21年发展从粗放扩张转向净值化规范化转型[1] 行业发展核心命题 - 需解决产品创新满足分层需求问题[2] - 需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实现稳健收益[2] - 需深化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2] 产品创新方向 -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主流占比超70%[3] - 理财子公司加大低波产品布局形成差异化体系[3] - 建信理财采用持有至到期策略平衡收益波动[3] - 光大理财基于风险预算设计多类理财产品[3] 主题产品布局 - 推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产品[4] - 建信理财发行数字人民币绿色金融等特色产品[4] - 光大理财重点布局自选周期型产品[4] - 优化交易功能如理财夜市提升客户体验[4] 含权产品发展趋势 - 多部门推动理财资金入市[5] - 建信理财优化含权产品设计控制回撤[5] - 未来产品将呈现定位多元风险均衡等特征[5] 投资策略转型 - 从周期驱动转向产业趋势+政策红利驱动[6] - 兴银理财注重择时能力和回撤控制[6] - 光大理财拓展含权资产投研边界[6] 资产配置优化 - 光大理财配置美股美债黄金等分散风险[7] - 探索REITs可转债等另类资产[7] - 中邮理财增持权益类指数基金[7] 服务实体经济 - 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规模约20万亿元[8] - 中邮理财新增科创债投资30.5亿元[9] - 建信理财将加大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9] 未来发展建议 -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10] - 巩固固定收益投资优势[10] - 强化与母行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10]
官宣!董方获聘招银理财总裁
中国基金报· 2025-06-27 21:37
人事变动 - 招银理财正式聘任董方为公司总裁,董方此前为招商基金副总经理 [1][3] - 董方是24年"老招行",曾任职招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财富管理部等,2023年8月加入招商基金 [3][5] - 董方接替钟文岳,钟文岳于2023年7月赴任招银理财总裁,2024年5月辞任后回归招商基金任总经理 [5] 高管背景 - 董方深度参与招商银行资管业务体系搭建与财富管理创新,具备公募基金行业经验 [5] - 董方曾任职深圳市赛格东方实业发展公司和交通银行深圳分行,2001年加入招商银行 [5] 公司战略 - 招银理财以"稳规模、调结构、提能力"为总体经营策略,2024年末非现金管理类新产品规模达1.43万亿元,占比57.89%,较上年末提升5.73个百分点 [7] - 公司聚焦"固收+"产品线,打造"短债三宝"、"稳安宝"等固收品牌,构建"全+福"八大含权策略体系 [7] - 持续夯实固收投资优势,同时坚持布局权益投资,发挥多资产、多策略优势 [7] 财务数据 - 招银理财2024年末总资产240.71亿元,净资产231.02亿元,净利润27.39亿元 [8] - 2024年末理财产品余额2.47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14%,但较当年三季度末有所增加 [8] - 2024年一季度末理财产品余额2.36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45%,规模居银行理财行业首位 [8][9] 股权结构 - 招银理财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55.56亿元,招商银行和摩根资产管理分别持股90%和10% [8]
杭银理财一产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冲12%?!打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7:13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趋势 - 短期高收益固定收益类持有期理财产品成为代销渠道推广主力,资金便利性强且投资范围较现金类产品更宽松[1] - 人民币现金类理财近6个月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仅为1.562%,促使市场转向"固收+"最短持有期产品[1] - "固收+"产品通过配置权益及衍生品类资产增厚收益,如交通银行代销的杭银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6.54%[2][3] 高收益理财产品特征 - 部分短期产品年化收益率超10%(如杭银理财近1月年化12.72%),但实际收益可能低于宣传水平[2] - 净值短期暴涨后开放销售是常见策略,如杭银理财产品5月30日单日净值增长0.76%,后续增速放缓至0.02%以下[2][3] - 兴业银行代销的光大理财产品近1月年化达14.979%,但6月11-13日累计收益超1%后明显回落[3][4] 产品发行与销售策略 - 高收益产品通常额度有限,偏向私人银行客户,需在新发界面蹲点购买[6] - 大规模开放额度后收益率大概率走低,如光大理财产品开放后净值连续数日维持1.0189水平[4][6] 低利率环境下的产品创新 - 红利策略产品崛起,如工银理财配置高股息股票、农银理财优选红利资产,中银理财权益类产品配置优先股和红利指数基金[7] - 高盛工银理财新发红利策略产品挂钩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起购金额20万元[8] - 多资产策略产品采用多元配置(如工银理财组合信用债、ABS、黄金,施罗德交银理财覆盖境内外股债另类资产)[8] 投资者策略建议 - 需高频观察周度/月度收益率变化,警惕实际持有收益可能低于宣传(如宣传5%实际2%)[9] - 含权策略产品波动更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9]
理财公司“破局”,资产配置多元化
环球网· 2025-06-27 11:0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银行理财行业面临持续"资产荒"和债市波动的双重挑战,固收类资产的传统收益空间被蚕食,迫使行业重构投资范式[1] - 当前市场呈现"低利率、高波动"特征,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调10个基点,银行存款利率开启新一轮下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1.7%区间震荡[1] - 一季度末理财产品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的余额占比分别高达43.9%、23.3%和13.5%,固收类资产仍是绝对主力但模式难以为继[1] 投资策略转型方向 - 行业普遍转向多元化资产均衡配置和多资产策略,严控回撤的同时拓宽收益来源,重点关注另类资产与权益类资产[1][3] - 汇华理财强调全球多元资产配置思路,兴银理财认为市场进入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新阶段[1][3] - 招银理财将重点布局类固收增强型资产和权益类资产,通过红利低波组合、市场中性策略、REITs等提升收益[3] 重点布局资产类别 - 兴银理财看好股债金均衡配置,认为低通胀与流动性宽松环境将持续推动资产价格上行[3] - 招银理财关注科技与红利策略、政策驱动的新消费领域,计划通过可转债、打新、定增对冲等工具提升权益投资表现[3] - 黄金主题理财产品成为多家公司发力点,截至6月26日名称含"黄金"的理财产品已达46只[3] 产品体系与市场定位 - 理财公司以实现绝对收益为核心目标,在权益投资中更强调风险控制和回撤管理[3] - "固收+期权"与多资产策略成为关键工具,可在限定风险敞口下参与权益市场[3] - 招银理财PR3及以上含权产品规模已超2400亿元,坚持打造"以绝对收益目标为主、相对收益目标为辅"的含权产品体系[4] 市场参与与转型决心 - 理财公司作为中长期资金重要力量,正通过增持ETF等方式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4] - 一季度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仅0.08万亿元占比0.27%,但行业多元化转型决心已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