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债基
搜索文档
多资产周报:如何看待摊余债基集中开放?-20251116
国信证券· 2025-11-16 16:40
摊余债基集中开放的影响 - 摊余债基在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上半年迎集中开放高峰,累计规模超4000亿元[12] - 开放规模单月呈两波高峰,2025年12月达1077亿元,2026年3月突破1160亿元,以3年、5年期产品为主[1][12] - 产品持仓风格从政金债(初期占比近90%)转向信用债,截至三季度末信用债持仓市值突破2900亿元,占债券持仓比重升至14.9%,较2024年末的1.8%增长近8倍[1][13] - 中期票据为信用债增持主力,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亦大幅增持[1][13] - 资金来源切换,银行理财取代银行自营成为核心增量,持有规模从171亿元飙升至930亿元,增幅超5倍[13] - 理财资金84%投向3年以内封闭期产品,强化中短端信用债配置需求[1][13] - 债市结构分化:3-5年中高等级信用债受益显著;二永债因不符SPPI测试被排除;超长信用债因期限不匹配受益有限;政金债利差压缩动力减弱[1][14] - 2025年11月至2026年上半年,3-5年中高等级信用债配置需求将持续释放,短期或维持强势[1][14] 多资产周度表现(11月8日至11月15日) - 权益市场:沪深300下跌1.09%,恒生指数上涨1.26%,标普500上涨0.08%[2][15] - 债券市场:中债10年下跌0.03BP,美债10年上涨3BP[2][15] - 汇率市场:美元指数下跌0.27%,离岸人民币升值0.36%[2][15] - 大宗商品:伦敦金现上涨1.93%,伦敦银现上涨6.81%,LME铜上涨1.23%,WTI原油上涨0.57%,SHFE螺纹钢上涨0.53%,LME铝下跌0.3%[2][15] - 资产比价:金银比降至78.28(降3.75),铜油比升至180.58(升1.17),股债性价比升至4.1(升0.06)[2][18] - 库存变化:原油库存升至44355万吨(增278万吨),螺纹钢库存升至467万吨(增4万吨),阴极铜库存升至109690吨(增14656吨)[3][23] - 资金行为:美元多头持仓升至14032张(增1541张),空头持仓降至24376张(降1009张);黄金ETF规模升至3356万盎司(增6万盎司)[3][30]
摊余债基带给信用债多少增量
华西证券· 2025-11-11 1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10月以来长期限摊余债基开放及再配置带动5Y信用债表现亮眼 摊余债基开放期节奏及对信用债市场的影响是重点 其再配置策略转向信用债或是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双向选择结果 开放后建仓有助于提振相近剩余期限信用债配置需求 带动对应期限品种超额收益行情 [2][8][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摊余债基迎来集中开放期 - 摊余债基净值更平滑稳定 主要在2019 - 2020年密集发行 封闭期3 - 5年、5年以上产品规模占比高 2019年发行规模约3763亿元 3 - 5年产品占比42% 2020年发行规模攀升至6279亿元 5年以上产品占比74% [15] - 2019 - 2020年发行的部分摊余债基迎来集中开放期 2025年9月至2026年9月月度打开规模普遍超400亿元 2025年11月至2026年3月预计分别为727亿元、1077亿元、892亿元、510亿元和1162亿元 开放后进入下一封闭期建仓将形成新配置需求 [19] 摊余债基配置策略转向信用债 - 摊余债基新发受限 处于存量运作 规模增幅小 2025年以来规模小幅上升 三季度约1.49万亿元 对信用债配置增量主要来自风格转变 [21] - 成立之初摊余债基侧重配置利率债 2025年以来资产配置向信用债倾斜 持仓规模及占比持续上升 2024年末持仓市值仅355亿元 占比1.8% 2025年三季度攀升至2928亿元 占比15% [26] - 2025年前三季度开放的40只摊余债基中 持仓信用债占比超70%的有19只 占比63% 10只重启运作的债基中 占比超80%的有8只 占比80% 信用风格成主流策略 [31] 摊余债基集中开放 带动中长久期信用债需求 - 摊余债基偏好中高评级品种 中短久期适度下沉 前五大持仓信用债隐含评级AAA - 及以上占比59% AA+占比24% AA(2)占比仅2% 3 - 5年全部为AA+及以上 AAA - 及以上占比86% [36] - 摊余债基建仓倾向选择剩余期限接近封闭期的债券 多数债基重仓信用债加权平均剩余期限与距下一开放日剩余期限时间差小 [37] - 2025年10月摊余债基打开规模约534亿元 10月下旬以来基金净买入3 - 5年信用债力度加大 推动收益率下行和利差收窄 11月5日较10月21日 中短票AAA 5Y收益率下行19bp 信用利差收窄18bp 5Y - 1Y期限利差收窄17bp [8] - 后续关注摊余债基开放期节奏 2025年11月封闭期63个月产品或提振5年左右信用债需求 12月封闭期36和24个月产品或提振2 - 3年信用债需求 2026年一季度封闭期63和66个月产品、5 - 7月封闭期39个月产品打开规模大 或带动对应期限信用债行情 [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