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机械
icon
搜索文档
回望“十四五” |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11:23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三大台阶,逼近14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5% [1] - 五年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4]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30% [5] - 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约18.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 [7] 制造业与实体经济 - 制造业增加值五年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领跑全球 [6]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1][15]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15]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1][15] - 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享受户数61.5万户,较2021年度分别增长25.5%和16.7% [11] - 创新驱动催生倍数产出,每1元的研发投入撬动数倍于自身的经济增量 [15] 减税降费与市场活力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 [1][10]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占比达36.7%,民营经济受益超七成 [10]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全面清零 [12] 内需市场与消费 - 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6.2%,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6个百分点 [15] - AI智能眼镜等新兴品类市场爆发力强劲,京东平台"618"期间AI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 [16]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 [1][17]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 [17] 基础设施与循环畅通 -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在高度与跨径上拿下世界第一,将两岸车程从2个多小时压缩至2分钟左右 [3] - 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45条国际货运航线,2025年以来拉动湖北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19] - 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19] 企业案例与微观活力 - 易门三乐科技板材制造有限公司在2024年享受税费减免超140万元后,于2025年成功开拓国际市场,上半年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0] - 河北英虎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2024年享受的超2800万元税费优惠直接投向研发端,加速产品升级 [12]
各类收获机械成抢收主力军 烘干点、烘干塔开足马力全力保粮
央视网· 2025-10-14 10:57
天气挑战与应对措施 - 黄淮海地区正值玉米集中收获关键时节,但遭遇持续连阴雨天气,给秋收带来严峻挑战 [1] - 为应对降雨天气,河南等多地正全力开展抢收保粮工作 [1] 河南省抢收作业 - 安阳市滑县拥有28个烘干点、30座烘干塔全力运转,日处理玉米能力达3900吨 [5] - 许昌市每天投入各类收获机械1200多台进行抢收,日均收获玉米面积超过6万亩 [9] - 许昌市玉米收获进度已接近90%,并与驻马店、安阳等地市建立应急协作网络,可快速调入履带式收割机支援 [7][9] - 许昌市配备了履带式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等应急装备超过1000台(套) [7] 山东省抢收与烘干作业 - 连续阴雨天气同样影响了山东滨州博兴县的“三秋”生产 [10] - 博兴县启用大型烘干设备并组织农技专家精准指导,力保秋粮归仓 [13] - 博兴县组织6支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到田间地头指导秋收秋种,并公布了7处粮食烘干点的联系方式 [13] - 博兴县粮食烘干点日烘干能力达到1700吨 [13] 机械化抢收实施 - 在农田积水情况下,履带式收割机成为抢收主力军,能够在积水的农田中作业 [12] - 抢收完成后及时烘干是确保粮食不霉变、不发芽的关键环节 [13] - 自动化设备应用于粮食处理流程,如烘干后的玉米通过自动化传输带直接转运至粮库 [3]
垄上行·秋收日记丨农机服务“一条龙”护航秋收
河南日报· 2025-10-14 07:10
农机设备销售与服务 - 太康县农机销售市场活跃,多种型号农机产品备货充足,农户选购热情高涨 [1] - 履带式收割机因能有效应对湿软田地、避免下陷,成为秋收期间的热门机型 [1] - 农机经销商不仅销售设备,还为农户提供操作、安全、管护等知识指导,提升产品性价比 [1] 政府支持与补贴 - 政府购机补贴政策降低了农户的购机成本,刺激了农机需求 [1] - 作为秋粮种植大县,太康县提前部署农机备战,建立了从销售到田间的“一条龙”服务网络 [1] 农机后勤保障与效率提升 - 太康县组织多支农机服务队,采取“定点维修+上门服务”模式,提供全面的指导培训和维修调试 [2] - 全县已完成检修各类农业机械1万多台套,培训机手2000余人,以应对突发状况 [2] - 完善的保障措施旨在确保农机高效作业,提高秋收效率并减少粮食损失 [2]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4:55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期间逼近14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5%,五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并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1][2] - 2024年经济总量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8.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稳固 [2] - 五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2] 产业发展与基础 - 制造业增加值五年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领跑全球 [2]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1][5] - 202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 [2] - “三新”经济占比持续提高,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2][5] 科技创新投入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1][5] - 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较2021年度增长25.5%,享受户数达61.5万户,增长16.7% [3]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跃升至第10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8] 减税降费与市场活力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其中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占比达36.7%,民营经济受益超七成 [1][2]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全面清零 [3] - 多地推行审批改革,如江西赣州审批环节、材料、时限均压减36%以上,河北定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31天压减至1天 [4] 内需市场与消费 - 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6.2%,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6个百分点 [6] - 超大规模市场效应显现,如京东平台“618”期间AI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 [6] 绿色发展与能效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 [1][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 [6] 市场联通与循环 - 全国累计集中清理4000余件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与做法,2025年前4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7] - 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软联通”结合,如湖北阳逻国际港5G智能调度系统让集装箱铁水联运效率提升超20%,光谷货站货物全流程转运时间压缩至20分钟 [7] - 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45条国际货运航线,2025年以来拉动湖北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7]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从“四则运算”解析“十四五”中国经济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02:20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中国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期间接连跨越三大台阶,逼近14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5%,五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2] -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8.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 [2][4][7] - 年均5.5%的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全球经济发展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 [2][4][7] 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 制造业增加值五年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5]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占比持续提高 [2][5]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2][14]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其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占比达36.7% [2][9]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已全面清零 [10] - 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享受户数61.5万户,较2021年度分别增长25.5%和16.7% [10] 创新驱动与内需市场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6.2%,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6个百分点 [14] - 创新产出呈现倍增效应,如AI智能眼镜在电商平台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展示了新兴品类的市场爆发力 [14] - 国产大型客机C919等“大国重器”牵引新材料、精密制造等高端产业链协同发展 [12] 绿色发展与能效提升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 [2][15] - 绿色转型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积累长期潜能 [15] 市场流通与基础设施 - 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国累计集中清理4000余件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 [16] - 2025年前4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16] - 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软联通”结合,如5G智能调度系统使集装箱铁水联运效率提升超20% [16]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3.75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3:59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3.75万亿元 王军介绍,科技创新驱动品牌建设,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农业机械等出口中,自主品牌的占比逐年提 升,今年前三季度分别达到了59.5%和40.2%,较去年同期都有明显的提升。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网10月13日电 国新办就202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发布 会上表示,随着我国制造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高技 术产品3.75万亿元,增长了11.9%,对同期整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成。其中,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 装备增长25.5%。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
各地保障秋收有“粮”方 先进农机+无人化作业“智”护三秋“丰”景
央视网· 2025-10-13 10:47
秋收进度与应对措施 - 黄淮地区秋粮进入成熟收获期,但持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秋收进度[1] - 山东省秋粮已收获近4000万亩,超过总面积的六成,累计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11.67万台[2] - 河南省秋粮作物已收获近八成,安阳市滑县秋粮收获进度达84%[6][8] 烘干与晾晒技术保障 - 山东临邑县摸排全县粮食烘干设备及企业建立台账,推广“分层晾晒、分区入库”技术以降低霉变风险[2] - 山东济南平阴县投入30余台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日烘干能力超过1800吨,安装便捷且20多分钟即可完成[4] - 河北邯郸肥乡区搭建“烘干保障线”,各粮食收储点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技术人员轮班值守及时烘干[12] 农机装备调配与创新 - 河南信阳市潢川县调度8台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水稻田作业,安阳市滑县统筹调配多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并成立1000多支抢收抢种志愿服务队[6][8] -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紧急调整生产计划,加班加点组装履带式收割机、拖拉机等智能农机以应对湿涝田块抢收需求[8] - 日照市五莲县供电部门创新推出“方舱发电车”派驻全县9个烘干点作为应急电源保障,并建立用电服务台账确保电力稳定[6] 无人化与智能化农业应用 - 全国已形成覆盖14种主要作物、三类地形、三种土质的40个无人农业作业实验区,总面积达90万亩[20] - 2025年全年新增无人农业作业面积预计约3亿亩,无人农业作业和智能农机的耕地覆盖面积呈指数级增长[20] - 黑龙江北安市合作社利用智能收获机结合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开展大豆精准收割,作业测量误差控制在2.5厘米以内[16] 新型农机设备效能提升 - 新疆塔城投入我国最大马力混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每小时犁地38.5亩,每亩作业油耗不到1升,较传统设备油耗降低25%至35%[18] - 该混合动力拖拉机使原本需5天完成的任务现在不到4天即可完成,为后续天气变化预留缓冲时间[18] - 无人农机在抢收阶段可快速调配、连续作业,减少天气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20] 无人化与电动化农机产业发展 - “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已建成超过280个无人化农场,黑龙江省计划建设20个万亩级无人化农场[22] - 智能农机与5G、物联网技术结合使无人化农场建设快速推进,应用场景不断扩大[22] - 50马力以下纯电农机已完全商品化,大型农机混合动力技术解决纯电续航不足问题,部分产品已进行田间试验或小批量生产[22]
“中原粮仓”冒雨抢秋收 烘干点开足马力“全天候”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22:06
天气对秋收的影响 - 河南省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平均降水量为64年来同期最多,对秋作物收割和晾晒构成重大考验 [1] - 田间湿度大导致机械下地困难,轮式收割机在泥泞田地中作业受阻 [1][2] 农机改造与调度 - 行业通过改造现有农机应对挑战,例如新乡县益农农机合作社成功改造双轮收割机,加宽轮胎以增强防滑防陷能力 [1] - 新乡县农业机械中心调度履带式收割机130台,并改造轮式收割机80多台以满足本地抢收需求 [1] - 河南省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探索轮式机械换装三角履带等方式缓解抢收压力 [2] 粮食烘干环节 - 行业动员各类烘干主体24小时开机,采取“人停机不停”的模式进行“全天候”烘干作业 [2] - 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烘干点日烘干能力超过1000吨,是河南省公布的2900多个烘干点之一 [2] - 七里营镇永昌农场的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300吨,同样24小时不停歇服务周边村民 [3] - 新田地合作社理事长李杰指出,当前收割已不是问题,但烘干能力缺口仍然很大,需要通过控制收割进度来缓解烘干压力 [2] 收割作业规模 - 新田地合作社调集超过20台玉米收割机,日均收割面积1000亩以上,产出玉米籽粒约1300吨 [2] 辅助晾晒措施 - 在机械烘干的同时,行业积极抢“天时”进行人工晾晒,开放各类闲置场所如仓库、村委大院、学校操场等用于摊粮晾晒 [4] - 推广应用铁丝笼存放玉米、花生荚果朝上等晾晒方式,并使用电风扇、鼓风机等设备强制通风,以加速水分蒸发,防止作物霉变 [4]
锚定农业强国目标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向前
央视网· 2025-10-11 16:28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期间,我国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在一系列规划的协同引领下,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脱贫攻坚的伟 大成就成色更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向前,展现出蓬勃生机。 "三农"成就划重点 说到这儿,先给大家划个重点——"新台阶"!"十四五"期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24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 量首次超过1000斤,大国粮仓的根基正在全方位夯实。 这个"新台阶",离不开现代化农机装备的助力。2024年,我国投入粮食生产的农机装备总量共计7300多万台套。如今的中国农机能"驰骋 平原",也能"爬坡上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彻底改变了千年农耕的模样。 秋收时节 看农机家族"十八般武艺" 我是农机新生代里的小个子,我和兄弟们可以爬上层峦叠嶂的丘陵,过梯田如履平地。我们实现了家族的梦想,去山上看风景,收粮食。 我们兄弟俩是家族里掌握特殊本领的"年轻人",我专吃花生,他专吃马铃薯,我们闭着眼睛就可以找到那些埋藏在土里、看不见的果实。 我是采棉机,我能拿出手的绝活就是做"蛋卷",这么大的"蛋卷棉",一小时能做6个。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感受"百变农机"驰骋田野的钢 ...
硬装备+软技术双发力!我国持续夯实农业应急救灾能力 粮食生产韧性更强
央视网· 2025-10-11 16:02
应对极端天气的农业系统性解决方案 - 行业通过部署24万台履带式收割机应对持续阴雨导致的农田泥泞问题,确保秋粮抢收 [3] - 行业组织超过2000台移动烘干机并建立烘干中心热线,为湿粮构建“烘干急救网络”以解决缺乏晾晒条件的问题 [5] - 行业在一天内紧急协调24家农机制造企业备齐并运送所需救灾机具至河南受灾地区,发挥应急救灾中心和服务队作用 [5] 冬小麦晚播的农技保障措施 - 行业专家提供“晚播指南”,通过更换更耐晚播的种子品种来弥补播种时间延误 [5] - 行业采取增加播种密度的技术方案,以补偿因天气造成的晚播时间损失 [5] - 行业通过保证足量底肥的农技措施,确保冬小麦后期生长营养,实现“以技补晚” [5] 农业应急救灾能力的体系建设 - 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农机应急救灾能力建设,基于“平急两用”原则推进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 [6] - 行业通过配强应急救灾机具和建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系统性提升粮食生产的韧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