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10万亿深蓝财富揭秘!帮主郑重解码海洋经济投资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25 09:53
中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相当于人均7000元海洋财富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 [1] 深海科技产业投资机会 - 深海可燃冰储量可供使用100年 多金属结核中镍钴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储量是陆地几十倍 [3] - 全国已有17.27万家深海科技企业 近60%为近三年成立 [3] - 深海装备技术门槛高于芯片 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舱体抗压强度达55MPa(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5吨压力) [3] - 宝钛股份实现深海装备用钛合金100%国产替代 [3] - 中央汇金已开始布局掌握核心技术的深海装备公司 [3] 政策支持与产业方向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五部门专项支持广州南沙海洋经济发展 [3] - 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指导意见出台 海上风电、潮流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将加速发展 [3] - 2025年深海科技企业数量较三年前增长三倍 但市场集中度仍低 [4] 重点投资领域 - 核心材料领域:钛合金、耐腐蚀合金等 [4] -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企业:覆盖勘探设备至资源开发的一体化公司 [4] - 政策重点区域:海南、山东等海洋大省本土企业 [4]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份额全球第一
快讯· 2025-05-25 07:43
海洋经济总量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5 9% [1]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 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1] 深海科技产业 - 深海科技产业不断发展 相关企业积极布局抢抓发展机遇 加强深海资源利用 [1] - 2025年我国已注册超万家深海科技相关企业 现有17 27万家深海科技相关企业 其中近六成成立于3年内 [1]
深海科技产业成果丰硕 装备升级赋能海洋经济腾飞
央视网· 2025-05-24 17:26
深海科技行业政策支持 - 2025年"深海科技"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1] - 山东、海南等地近期相继出台支持政策推动深海科技产业发展 [1] 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 - 水下机器人在近远海风电场运维、海缆检测等场景广泛应用 [3] - 水下机器人已实际应用于海洋石油开发、海洋地貌勘察、环境监测、打捞救援等领域 [3] - 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水下机器人性能 [3]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 - 我国首座公共科考母港向所有科考船和科研单位开放 [6] - 码头距离千米水深海域仅164公里,显著缩短科考航程 [6] - 2024年服务科考航次1416次,2025年已完成800多个科考航次 [6] 海洋声学传感器产业 - 海洋声学传感器用于监测海洋环境数据,可获取海底地貌、水中移动目标等多元参数 [6] - 近年来海洋声学传感器企业产值和需求均大幅增长 [6]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 [9]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7][9]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中美互降关税后,集装箱行业短期内将获明显利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9:50
中美经贸关系对航运和集装箱市场的影响 - 中美互降关税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277%,从5709个标准集装箱增至215万个标准集装箱 [1] - 行业出现"抢运潮"和"抢出口"现象,预计短期内消化大量集装箱库存并带来新订单利好 [1] - 全球第一大集装箱制造企业中集集团表示对外部波动已做好准备,对前景持"信心"和"乐观"态度 [1] 中集集团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77664亿元,同比增长3901%,归母净利润2972亿元,同比增长60560%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26亿元,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再次实现同比增长 [2] - 集装箱业务中冷箱、常规特种箱销量增长,能源化工装备(中集安瑞科)和海洋工程板块表现较好 [2] 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突破 - 海洋工程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16556亿元,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224亿元 [2] - 公司具备建造价值超40亿美元的FPSO能力,手持订单约63亿美元,可满足2-3年生产需求 [3] - 业务聚焦高端领域,包括FPSO、FLNG、海上风电装备及特种船舶制造 [2][3] 集装箱市场趋势 - 2024年集装箱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后,2025年标准干箱需求预计下滑,但其他箱型表现更优 [2] - 公司直接出口美国产品占比低,受关税变化影响较小 [2]
我国首套5万吨千斤顶装船系统交付
中国化工报· 2025-05-07 11:10
核心观点 - 我国首套5万吨级拉力千斤顶牵引装船系统交付,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标志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取得关键突破 [1] - 该系统对提升我国大型海洋油气结构物装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 5万吨级以上拉力千斤顶研发制造技术长期被国际生产商垄断,设备购置和租赁成本高昂 [1] 技术突破 - 系统由10台1000吨拉力千斤顶、4台1000吨助推千斤顶、动力站、控制系统和固定锚点组成 [1] - 最大牵引重量可达5万吨,一次可拖动近40000辆家用小汽车 [1] - 千斤顶采用高强合金材料,拉力系数较常规材料提高20% [1] - 装船速度较国际同类设备提升15% [1] - 创新应用"柴油机直驱与负载敏感变量泵+比例阀控制"和5G物联技术 [2] - 构建"一中枢多终端"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测维护和高速工况下毫米级误差控制 [2] - 作业安全性能提升40%,运维效率提高60%,能耗降低10% [2] 研发历程 - 研发涉及材料力学、液压控制、结构设计等多学科交叉技术 [2] - 面临高强度材料稳定性、设备轻量化控制、多顶高速同步控制等行业难题 [2] - 公司联合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攻关小组 [2] - 历时一年多时间,成功攻克10多项关键技术 [2] 行业影响 - 5万吨级以上拉力千斤顶研发制造技术长期掌握在少数国际生产商手里 [1] - 牵引装船是超大型结构物最常用的装船方式 [1] - 近10年来公司累计完成结构物牵引装船约300座,其中万吨级结构物达34座 [2] 后续计划 - 公司将持续进行设备适应性测试和人员操作培训 [2] - 为后续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2]
“蓝色粮仓”加快建设 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5-06 04:37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态势 - 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1]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 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 [1] - 自主研发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启航前往南极作业 [1] - 南极秦岭站海水淡化项目整体工程完成超80% [1] 海洋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 - 绿色船舶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WinGD10X92DF-M-1.0甲醇发动机等新型船用发动机交付 [2] - 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及首型高替代率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机正式交付 [2] - 文昌9-7钻井平台首次应用火炬气回收方案实现"零排放" [2] - 世界首艘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设备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建造完毕 [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一季度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7.1% 交付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14.3% 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4.2% [3] - 自主研发首套2000米级超深水采油树完成总装 [3] - 全球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志高号"和"志远号"完工交付 [3] - OCV海工作业船1号船开工 覆盖油气开采与海上风电运维双重需求 [3]
一季度平均每周签下5个产业项目如东锚定新型工业化“打头阵”
新华日报· 2025-05-04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如东在产业招商方面成果显著,通过明确目标、突出招商重点、发挥海洋经济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吸引众多项目签约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1][2][3] 产业项目签约情况 - 如东30个产业项目日前集中签约,一季度共签约66个,总投资303亿元,平均每周“拿下”逾5个项目 [1] - 今年全县累计新签约并注册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完成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 [3] 发展目标与行动 - 年初提出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长三角沿海新型工业化强县的目标 [1] - 一季度党政主要领导累计赴市外招商15天,各层级招商人员合计外出超800人次 [1] 招商重点与产业集群 - 今年以突破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为招商重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1] - 东方电气投资东峡(江苏)智慧能源产业园项目,如东完整新能源产业链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 营商环境举措 - 四套班子领导走访调研重点企业,梳理解决问题 [2] - 创新推出“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等极简审批模式,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2] 外资使用情况 -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实际使用外资9424万美元,总量位列南通前列 [3]
用创造拥抱新时代 以奋斗铸就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劳动者奋发进取再立新功
央广网· 2025-05-02 10:49
制造业发展 -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务事业部设备维修中心数控部电工廖丽娟强调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发扬"传帮带"精神 为国防装备制造业作出贡献 [1] -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工与新能源研发中心电气室主任黄剑表示要在绿色新能源海工产品研发上突破 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再创佳绩 [2] -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型操作员温小珍立足岗位发挥技术能手专业素养 带动更多人争当劳模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廊坊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毕文平推动农机农艺信息化深度融合 探索卫星定位 自动导航 物联网等技术在农机装备应用 解决精准变量作业问题 [2]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需建设知识型 技能型 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2] 劳模精神与人才培养 - 黄山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扎根黄山服务黄山 擦亮生态名片 [3] -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供电段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双红加强基层职工教育引领 提升政治素质和职业技能 [4]
研发投入合计超7600亿元、超七成民企盈利……深市2024年年报交卷,来看十大亮点!
证券时报· 2025-04-30 23:40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深市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稳中有进,各板块亮点多,龙头公司发挥“压舱石”作用,创新投入高,出海业务增长强,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成效显著,“双提升”行动成果好 [1] 总体业绩稳中有进 - 深市上市公司合计营收20.82万亿元,“十四五”复合增长率8.55%;净利润8064.47亿元;1585家公司收入增长,占比55.30%;2064家公司盈利,占比72.02%;134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改善,占比46.93% [3] - 实体类上市公司平均营收69.49亿元,“十四五”复合增长率9.48%;平均净利润2.82亿元;32家公司营收翻倍;910家公司连续盈利且同比增长,占比32.73%;264家公司连续盈利且同比增长超50%,占比9.50%;142家公司连续盈利且同比增长超100% [3] 板块亮点纷呈 主板 - 总市值超20万亿元;营收16.78万亿元,占深市80.64%;净利润5989.59亿元,占深市74.27%;32家公司营收超千亿元 [4] 创业板 - 总市值超12万亿元;营收4.03万亿元;净利润2074.88亿元;研发投入2036.84亿元 [4] - 36.31%的公司连续两年收入正增长,19.54%的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正增长,31.10%的公司连续两年研发强度超5% [4][5] - 930家公司属战略性新兴企业,占比约67.34%;1231家公司属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89.14% [5] 龙头公司“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 - 截至4月28日,深市千亿市值公司36家,合计市值占深市25.49%,资产占33.77%,营收占21.93%,净利润占60.21% [6] - 2024年,这些公司合计营收4.56万亿元,同比增长7.76%;净利润4858.02亿元,同比增长18.24% [6] 创新“浓度”铸就新质未来 - 2024年研发投入超7600亿元;410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1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16家公司近两年累计投入超100亿元 [8] - 战略性新兴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研发投入分别为435.74亿元、1143.07亿元、404.3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5.36%、16.77%、8.75% [8] - 数十家深市公司有效专利总数超万件,宁德时代首次进入WIPO全球PCT专利申请前五 [8] “三大领域”实现跨越性突破 先进制造领域 - 514家上市公司,市值超5万亿元,数量、市值占比分别17.90%和16.85%,营收超2.8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3.88% [9] - 电子元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超100% [9] 数字经济领域 - 493家公司2024年营收超2.6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4% [9] - 2024年芯片领域相关公司收入3621.47亿元,同比增长19.84%,净利润252.19亿元,同比增长33.48% [9] 绿色低碳领域 - 352家公司2024年营收超3.8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7% [9] - 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9491.12亿元,净利润484.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35%、15.77%;其他绿色能源行业利润也有增长 [9] 出海业务增长强劲 - 2024年,2007家公司实现海外收入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2%;立讯精密等5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超千亿 [10] - 出口导向型公司2024年营收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1229.96亿元,同比增长26.36%;多个行业营收、净利双增长 [10]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 2024年深市国企营收8.04万亿元,较首轮国企改革三年方案前增长37.79%;净利润2197.60亿元,盈利公司占比70.18% [12] - 去年实施8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交易金额228.63亿元;推出25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预计交易金额1094.02亿元 [13] 民营经济活力释放 - 2024年深市民营企业营收12.62万亿元,净利润5851.49亿元;1586家公司盈利,占比72.69% [15] - 研发人员超10万人,占比超七成,研发投入5287.77亿元,同比增长4.12% [15] “双提升”行动走深走实 - 452家公司制定并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覆盖57%深证成指公司、86%创业板指公司 [17] - 2024年度2443家公司累计分红5753亿元,分红家数同比增长32%,分红金额同比增长36%;502家公司披露中期分红方案,家数同比增长318%,分红总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264% [17] - 6家公司派现100亿元以上 [18] - 2024年度披露回购计划768单,同比增长121%;金额上限1003.39亿元,同比增长49%;15家公司计划回购金额上限超10亿元 [18] - 287家上市公司发布大股东、董监高增持计划,累计增持上限金额292.05亿元 [18]
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30 10:1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 [1] -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海洋对外贸易总体平稳 [1] 海洋产业发展 海洋传统产业 - 全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波动,国际市场份额全球领先,手持海船订单量同比保持较快增长 [3] - 骨干船企生产状态良好,接单强度和造船生产处于较高水平,新型绿色船舶生产成效显著 [3]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沿海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3] - 政策引导邮轮旅游发展,广东推动邮轮、游艇等高端旅游项目发展 [3]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4] - 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领域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取得新进展 [4] - 海洋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4] - 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构建,鉴定出7564个新物种 [4] 海洋资源要素保供 - 海洋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南海发现亿吨级惠州19-6油田,北部湾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 [6] - 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3.8% [6]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1.4%、41.6% [6] - 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6] 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 - 海洋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发布,助力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 [8] - 绿色船舶技术研发持续推进,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交付 [9] - 碳捕捉技术应用取得进展,文昌9-7钻井平台实现火炬气"零排放" [9] 海洋对外贸易与港口建设 - 一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8%,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增长43.2% [11] - 我国建成自动化码头50余座,青岛港智慧化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上线 [11] - 海运外贸航线网络拓展,新增多条国际航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