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金融迎来黄金时代
科技日报· 2025-05-16 08:56
政策举措核心内容 -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等重磅措施 [1] - 政策旨在完善科技金融顶层设计,建立同科技创新规律相适应的中国科技金融体制,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匹配度和精准度 [1] - 政策包含7方面15条具体措施,重点解决金融供给与科技创新需求错配、政策协同不足、金融工具单一、长期资本供给短缺等四大核心问题 [5] 地方创新实践案例 - 深圳天使母基金通过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培育出十沣科技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汽车水管理仿真软件SPH Auto已应用于汽车工业场景 [2] - 合肥市推出"科技星火贷",以研发费用为授信依据,帮助251户企业获得超6.6亿元融资,解决无销售收入和资产抵押企业的资金压力 [3] - 重庆市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深圳市发布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多渠道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4] 金融服务痛点与突破 - 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授信额度低、审批周期长、续贷门槛高等问题,专利技术难以有效转化为抵押资产 [4] - 高技术制造领域存在早期评估难、后期服务标准不匹配等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金融服务效率不足 [5] - 《政策举措》首创全周期政策工具箱,整合创业投资"募投管退"、资本市场"绿色通道"、科技保险"风险分担"等机制,并探索共保体模式分散研发风险 [6][7] 实施机制与保障 - 建立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政策联动和信息共享,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牵头落实 [6] - 计划在重点地区设立"监管沙盒"试点,搭建国家级科技金融数据平台,实时跟踪政策效果并开展专项评估 [7] - 科技部将协同相关部门细化落实政策,针对重大任务开展专项评估,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7]
社论丨提高创新效率,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2:0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1] - 科技金融的主要目标是引导资金配置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领域,通过技术变革形成生产网络和溢出效应 [1] 科技金融体系现状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产业—金融"三者深度融合才能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政府引导基金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 - 金融供给尚不能满足科技创新需求,银行体系缺乏针对科技企业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定价手段 [2] 政策举措亮点 - 从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财政政策、央地联合和生态建设等7个方面强化部署 [2]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从资金来源、投资方向、投后管理、退出通道等方面提供全周期政策指引 [3] - 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 [3]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3] 创业投资领域 - 我国科技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创业投资,但创投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创新资本供给短缺 [3] - 当前风投体系呈现"去风险化"特征,市场化资金有所下降,存在明股实债或对赌回购等现象 [3] 资本市场支持 - 此前对拟上市科技企业的评价方法与传统企业相同,导致科技企业难以上市融资 [3] - 债券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也存在类似问题 [3] 市场化金融支持 - 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将通过市场化金融手段支持并甄别科技创新活动 [4] - 不同主体、类型和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风险特征不同,需要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供给 [4]
资本市场股债联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5-16 00:10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 - 七部门联合发布《政策举措》强调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关键枢纽作用 引导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发力 [1] - 资本市场通过融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功能为科技领域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加速科技创新步伐 [1] - 股债联动将优化科技型企业多层次融资体系 满足其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 [1][2] 科技型企业融资体系优化 - 科技型企业具有投入大、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 需要股债联动满足不同阶段资金需求 [2] - 股票市场聚焦早中期股权融资需求 支持未盈利但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 [2] - 债券市场关注成长期融资需求 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展 将优质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 [2] 创业投资资金循环畅通 - 创业投资面临募资难、退出难问题 股债联动可解决这一难题 [3] - 股票市场通过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 为创投提供二级市场退出渠道 [3] - 债券市场建立"科技板" 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为创投带来增量资金 [3] 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 股债联动提供低成本、长周期资金 为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保障 [4] - 政策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企业上市 推动技术跨越式升级 [4] -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4]
事关科技金融!重大政策出炉
科技日报· 2025-05-15 16:09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1] - 政策聚焦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覆盖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7方面15条举措[1] 创业投资支持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 - 健全国有资本出资、考核、容错和退出机制,引导国有资本成为长期耐心资本支持创业投资[1] 银行信贷机制 - 利用科技创新再贷款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2] - 建立专项机制,制定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及推荐机制,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服务精准性[2] 资本市场支持 - 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优先支持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2] - 集中资源保障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强化资本市场枢纽作用[2] 科技保险创新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协调机制,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2] - 探索共保体模式开展重点领域风险保障试点,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2] 财税政策与央地联动 - 优化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引导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早期、长期及硬科技领域[3] - 推广创新积分制,联动再贷款与专项担保计划,建设北京中关村、济南及长三角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3] 开放与国际合作 -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允许科技型企业依法境外上市[3] - 建立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加强跨部门政策协调与评估[3]
以高质效金融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日报· 2025-05-15 09: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和强国建设 [1] - 政策文件靶向精准、举措务实,对完善科技金融全链条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 - 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过30%,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 [1] - 科创票据累计发行8000亿元,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3万亿元 [1] -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不足,投资机构注重中短期盈利,耐心资本不足,间接融资方式与科技型企业高风险、长期性存在矛盾 [2] - 科技、金融、财政等多部门协同作用未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政策合力有待加强 [2] 政策举措的核心内容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3] -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3] - 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 [3] - 建立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和推荐机制,推广"创新积分制",优化创新积分评价核心指标,减少信息不对称 [3]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引导国有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4] - 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 [4] - 建立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政策联动和信息共享,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4] 政策预期效果 - 推动金融资源从粗放式投入转向精准化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升级 [5] - 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崭露头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宏伟目标 [5]
政策举措落地科技赛道迎来新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5-15 05:31
在资金供给端,政策工具箱呈现立体化布局。《政策举措》要求,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 纽作用,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等。 券商纷纷启动科创债发行 《政策举措》提出,加强财政政策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和支持,用好用足现有的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风 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落实好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 策等。 日前,多家券商纷纷启动科创债发行,发力科技金融赛道。公开信息显示,12家头部券商已启动科技创 新债券发行计划,首期拟募资规模177亿元。5月9日,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机构率先完成首批科创债 发行。东方证券的债券募集说明书表示,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不少于70%的部分将投向科创领域 或对发行前12个月内的科创领域相关投资支出进行置换。 助力科技企业成长 今年以来,科技板块呈现结构化轮动特征,AI、半导体、新能源、人形机器人等赛道交替活跃。Wind 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今年以来科创50指数上涨2.51%、人形机器人指数上涨超29%、人工智能指数 上涨超11%、半导体设备指数上涨超7%。 ● 葛瑶 谭丁豪 国元证券表示, ...
七部门出台15项举措 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5-15 04:37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方面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 [1] - 政策将推动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等科技金融生态圈建设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1] - 商业银行有望持续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 实现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定位转换 [1] - 保险机构将开发覆盖技术研发失败、知识产权侵权等差异化保险产品 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1] 科技信贷支持 -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 制定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 建立推荐机制 [2] - 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 在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科技支行 [2] - 探索较长周期科技创新贷款内部绩效考核方案 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2] - 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 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2] -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项目融资特点 合理确定贷款价格和期限、考核激励要求 [2] - 科技型企业核心资产多为前沿技术等"软资产" 银行缺乏有效数据和评价标准判断其真实经营状况 [2] 科技保险创新 - 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 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 [3] - 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风险分散试点 [3] - 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抵押物少、研发周期长等特征制约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发挥 [3] - 科技保险可通过风险分散机制降低科技创新活动不确定性 开发覆盖研发失败、知识产权侵权等专属产品 [3] - 科技保险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 缺少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定制化产品 [4] - 保险公司缺乏科技风险评估能力 数据积累不足导致风控模型失效 [4] 金融支持体系 - 综合运用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多元化金融工具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 [5][6] - 科技信贷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倒逼银行加速服务模式转型 [6] - 科技保险为科技型企业构筑安全屏障 促进保险资金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6] - 打造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便利性 [6] - 用好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 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6]
七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发挥资本市场关键枢纽作用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制度
证券时报· 2025-05-15 02:23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1][2] - 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 [2] - 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 [2] - 进一步发挥北交所改革试验田作用,完善契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需要的发行上市制度安排 [1][2] - 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 [1][2] - 探索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1][2] 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 [1] -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 - 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 [1] - 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1] - 鼓励社保基金会在自身业务范围和风险防控要求下开展股权基金投资 [1] - 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 [1] 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 - 优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 - 扩大再贷款额度规模,优化支持范围和流程机制 [2] - 鼓励银行探索长周期科技创新贷款绩效考核方案 [2] - 推动政策性银行支持科技发展 [2] 科技保险支持创新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 - 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 [2] -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试点 [2] - 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2] 财政政策引导和支持 - 用好用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财政工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2] - 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2] - 落实好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税收政策 [2] 央地联动推进科技金融 - 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3] - 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试 [3] - 推广创新积分制、区域科技金融实施成效评价 [3] 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 -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3] - 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便利性 [3] - 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 [3] - 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3] - 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3]
七部门:重点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创新政策
快讯· 2025-05-14 15:43
七部门:重点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 新中心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创新政策 智通财经5月14日电,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 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 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重点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武汉、 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创新政策。高水平建设北京 市中关村、济南市和"长三角"地区五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 区、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武汉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以更高标准推动北京、天津、江苏 等13个重点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开展 区域科技金融实施成效评价。 ...
科技金融探寻良性循环发展路径
金融时报· 2025-05-14 11:10
科技金融发展背景 - 科技金融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载体 被赋予路径探索任务[1] - 需突破传统依赖不动产抵押的信贷模式 优化金融供给以适配轻资产高科技企业[1] - 济南市作为首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探索建立"六专四价"工作体系 推动传统金融服务变革[1] 科技企业融资痛点 - 面临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抵押物两大瓶颈 制约金融机构风险评估[1] - 科技企业具有强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积淀和高成长性 但存在创业风险[1] - 实现"贷早贷小"和金融服务前移是科创金融首要课题[1]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出台《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 多部委联合发布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方案[2] - 地方需落实引导政策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搭建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2] - 济南市对科技金融机构、科创贷款、科技保险给予专项奖补[3] 金融资源配置成效 - 截至2025年3月末 济南金融机构运用专项额度发放科创贷款322亿元 覆盖超1万户市场主体[3] - "泉融通"平台整合数据要素 实现信用定价 将知识产权等数据转化为信贷动能[3]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达176.23亿元 评估系统出具1312份企业科创属性报告[4] 人才金融创新 - 济南"人才贷"政策为D类及以上人才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 截至2025年3月备案金额10.07亿元[4] - 知识产权作价和人才价值具象化是盘活无形资产的关键 山东省平台已出具11份专利价值分析报告[4] 发展前景 - 金融创新持续突破 科创金融改革将从路径探索进入深耕阶段[5] - 科技强国战略下 金融体系需为创新活动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赋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