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史上最便宜的特斯拉?我都想不通马斯克在搞啥。
创业邦· 2025-10-11 08:08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斯拉新发布的Model Y和Model 3标准版(“丐版”)车型,特别是Model Y标准版,因其“又贵又简陋”的定位而令人失望,未能满足市场对高性价比平价电动车的期望 [9] - 新车型的发布导致公司股价当日下跌4.45%,市值蒸发超过4630亿元,反映出市场对其产品策略的负面反应 [9] - 此次新车缺乏特斯拉以往标志性的创新元素,更像是在收割品牌积累的口碑,显示出公司对降本和利润率的过度执念 [46][49] 新车发布与市场反应 - 特斯拉于10月7日悄然在官网公布了Model Y和Model 3标准版车型,并将原有车型更名为高级版 [5] - 新车型目前为美国市场特供,但根据上海工厂已有测试车的消息,预计未来将在国内上市 [7] - 市场对新车期望很高,希望其能以实惠价格(如15万人民币)在平价纯电市场大杀四方,但实际结果与预期相去甚远 [9] - 新车发布当日,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4.45%,市值蒸发超过4630亿元 [9] Model Y标准版具体分析 - Model Y标准版美国定价为3.996万美元,相比现款4.499万美元仅降价约九分之一,换算到国内起售价约为23万人民币,降价幅度仅约3万,缺乏价格吸引力 [11] - 车辆进行了大量配置削减,外观上取消了标志性的贯穿式头灯和反射式尾灯,改为分体头灯和Model 3同款尾灯,前杠、轮毂(改为18寸)及后备箱门结构均有简化 [13][16] - 内饰配置大幅缩水:取消全景天幕改为全织物顶棚,座椅材质改为皮质织物混搭并取消前排通风加热,中控封闭储物空间改为开放通道,扬声器数量从15个减至7个,同时取消了氛围灯、电动折叠后视镜、后排屏、双层隔音玻璃等 [16][19][21] - 在用户不易察觉的部位减配更为严重:前备箱材质改为不防水的纤维复合材料,且取消了周边覆盖件,导致内部结构裸露,不易清理 [21][23][26] - 车顶设计存在缺陷,在玻璃车顶下加装织物顶棚,结合了玻璃不隔热和顶棚不透光的缺点,被评价为“汽车工业史上最神人的设计” [26][28] - 后排杯架设计简陋,直接在椅背挖洞,牺牲了基础便利性 [31][33] - 座椅虽为电动调节,但调节按钮被阉割,用户只能通过屏幕操作 [33] - 综合评价是,若非搭载满血FSD,该车仅为一台能正常开的电动汽车,在20万价位毫无配置优势,缺乏吸引力 [33][39] Model 3标准版具体分析 - Model 3标准版美国定价为3.699万美元,相比现款降价5500美元,换算到国内价格约为20万人民币,降价幅度更具吸引力 [37] - 相比Model Y标准版,其减配幅度更小,外观内饰变化不大,保留了全景天幕,且驱动电机功率比现款更高 [35][37] - 具体减配包括:电池包变小、取消前排座椅通风和后排座椅加热、座椅改为织物皮质混搭、取消后排屏幕、方向盘改为手动调节、仅前排配备双层夹胶玻璃等 [35] - 该车型被评价为交通工具属性更强的电动汽车,更适合注重品牌和设计、仅用于代步的用户,相比Model Y标准版更具吸引力 [37][38]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此次新车发布被视为特斯拉创新能力的倒退,与以往推出Model S(全触屏交互)、Model 3(集中式域控)、Cybertruck(48V架构)、Model Y(电池底盘一体化)等具有突破性创新的车型形成鲜明对比 [41] - 公司当前策略更像是在收割过去积累的品牌口碑,对降本和利润率表现出不理智的执念,缺乏对“如何造车、造什么车”的独特想法 [46] - Model Y作为特斯拉当前的全球销量担当,其标准版车型的失败定位可能无法承担起推动公司销量增长的重任 [39] - 文章建议特斯拉在未来国内上市时需重新思考定价策略,发挥其在中国市场定价低于海外的传统优势,否则可能需要重启已搁置的Model 2项目来应对平价市场竞争 [49]
华尔街见闻早餐FM-Radio|2025年10月11日
搜狐财经· 2025-10-11 07:45
市场概述 受特朗普关税威胁影响,美股重演4月暴跌,标普收跌近3%、纳指跌超3%,均创半年最大跌幅,道指五连跌。 芯片指数跌超6%,AMD跌近8%,高通跌超7%,英伟达跌近5%。特斯拉跌超5%,苹果跌超3%。稀土矿股USA Rare Earth盘中涨超20%,盘后曾涨超10%。 中概指数收跌超6%,阿里、百度跌超8%。 美元跌,日元扭转五连跌,反弹超1%。加密货币重挫,美股盘后一度加速跌, 比特币曾跌超13%,以太坊曾跌超20%。 避险资产美债和黄金拉升。 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跳水超10个基点。 期金一度涨近2%,连涨八周。 盘中美油和纽铜跌超5%。原油收创五个月新低,并创三个多月最大日跌幅。伦钴涨超2%,刚果宣布出口配额制以来,本周涨超20%。 华见早安之声 亚洲时段,AH股大调整, 创业板跌超4%,芯片半导体、锂电池集体调整, 恒科指跌逾3%,科网股普跌,国债、商品齐跌。 要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 中方宣布针对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实施反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高通公司 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报道: 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名单缩小至五人, 贝莱 ...
特斯拉:伟大的公司,不合理的价格
美股研究社· 2025-10-10 20:53
核心观点 - 特斯拉是一家富有远见且具有颠覆性的公司,但其当前估值远超基本面与增长前景所能支撑的水平,股票评级为“强烈卖出” [1][4][19] - 公司正面临盈利增长放缓、利润率压缩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其估值倍数已预设了未来业务的完美成功,留给新投资者的安全边际微乎其微 [1][9][13] - 市场以高端科技公司的估值倍数为其定价,但其业务属性日益趋于大宗商品化,存在估值倍数压缩的挑战 [4][5][14] 公司优势与颠覆性 - 特斯拉是最具颠覆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的可能性,并打造出拥有“粉丝式”忠诚度的品牌 [3] - 公司从零搭建起全球供应链,自2020年以来营收已增长两倍,自由现金流从28亿美元大幅增至约56亿美元(TTM) [3][7] 财务表现与估值分析 - 营业利润率从2022年的16.8%压缩至过去12个月的略高于6%,尽管2024年营收创下新高,但营业利润水平与两年前基本持平,盈利增长陷入停滞 [9] - 公司估值极高,企业价值与销售额比率超过15倍,远期市盈率接近300倍,远高于同业 [4][10] - 与同业相比,特斯拉估值显著偏高:其远期市盈率为296.78倍,而比亚迪为142.49倍,福特为17.41倍,大众为3.09倍 [12] 业务板块与增长挑战 - 电动汽车领域竞争加剧,比亚迪、现代及传统汽车巨头正逐步缩小技术差距 [14] - 全自动驾驶技术推出近9年仍处于测试版阶段,商业化落地受限于监管、安全验证和硬件约束 [14][15] - 储能业务前景可期,但营收占比不足10%,且扩张需要巨额资本支出和时间 [14][16] - 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商业化仍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解决生产、可靠性和安全监管问题 [15][16] 同业比较与投资替代 - 在科技或机器人领域,特斯拉估值也处于溢价水平,例如英伟达远期市盈率约为42倍,ABB和发那科的企业价值与销售额比率介于4倍至4.3倍之间 [11] -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莫利纳医疗、卡骆驰和赛zzle等公司呈现出更优的风险收益比 [1][19]
特斯拉(TSLA.US)中国批发销量止跌回升:9月同比增长2.8%至90812辆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9:18
公司销量表现 - 特斯拉中国9月份批发销量同比增长2.8%,达到90,812辆,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滑态势 [1] - 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车型(包括出口车辆)9月销量较8月份增长9.2% [1] - 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共交付241,890辆电动汽车,为有记录以来的第四高季度交付量 [1] 公司产品与市场动态 - 新款六座版Model Y L(长轴距版本)于8月推出,并于9月开始在中国市场交付 [1] - 特斯拉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已于上个月开始向印度市场交付 [1] - 公司推出了经济型Model Y和Model 3车型,计划于12月至1月期间在许多地区开始交付,但尚未公布中国市场的具体交付日期 [1] 行业与宏观环境 - 9月底美国对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引发了抢购热潮,助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以创纪录的季度交付量超出分析师预期 [1] - 有消息称特斯拉本月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也出现部分回升 [1]
特斯拉突遭调查!涉及288万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原因披露
中国经营报· 2025-10-10 15:33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月16日,多家媒体报道,美国相关机构对部分特斯拉电动汽车可能存在"电子门 把手失灵"的问题展开调查,涉及车辆约17.4万辆。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16日称,此次调查涉及特斯拉旗下的2021款Model Y车型,共约17.4万 辆。这些车辆的电子门把手,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该机构当前共收到9份相关 报告,其中有车主称,他们在下车后被锁在了车外,由于电子门把手失灵导致无法开门,孩子被困在车 的后排,他们不得不打破窗户玻璃。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将对288万辆配备"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特斯拉汽车展开 调查,原因是收到50余起交通安全违规及事故报告。 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说,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导致汽车出现"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包 括闯红灯、逆行变道等。管理局目前正在审查58起相关报告,其中涉及14起事故,造成23人受伤。 6起事故报告显示,使用"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特斯拉汽车在红灯时驶入路口并与其他车辆相撞,其中4 起事故导致人员受伤。另有车主投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未能准确识别交通信号灯或未在红灯时完全 停下车,但特斯拉"没有解决 ...
减配降价被吐槽 特斯拉Model 3美版上市遇冷
新京报· 2025-10-10 13:11
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应 - 公司在美国市场推出新版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降至3.7万美元,较此前同系列后驱版本降价约3.8万元人民币 [2] - 新车发布当日公司股价收盘下滑4.45%,市值蒸发约650亿美元 [2][7] - 该减配版本主要面向美国市场,暂未进入中国市场 [2] 产品配置变化 - 新车续航里程较老款或将缩短40英里,0-100km/h加速时间将延长近1秒 [3] - Autopilot辅助驾驶功能或被取消,方向盘和外后视镜改为手动调节 [3] - 前排座椅通风、后排座椅加热功能被取消,座椅材质从皮质换成纯仿皮或织物材质,音响系统从15个扬声器缩水为7个 [3] 消费者与分析师观点 - 消费者对减配幅度表达不满,认为续航减少、动力变弱及功能取消的损失不是省几千美元就能弥补的 [6] - 汽车分析师认为,在美国推出Model 3标准版与美国联邦政府计划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有关,是为挽救销量而采取的措施 [6] - 未来企业或需通过更多高质量的改款、新品研发来扭转颓势 [9] 资本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即便第三季度交付量达到超预期的49.7万辆,公司股价在数据公布后单日跌幅近5% [7] - 高盛将公司12个月目标价从300美元上调至395美元,但仍维持"中性"评级,认为竞争加剧与战略执行风险可能限制其盈利增长 [7] - 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导致科技股估值承压,叠加公司2025年Q2自由现金流同比下滑89%的压力,放大了股价的波动敏感性 [7] 市场竞争与公司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中国市场销量约26万辆,同比下滑近5%,远低于国内新能源市场近40%的增速 [8] - 8月公司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注册量同比下降约23%,为连续第8个月下滑 [8] - 在中国市场面临自主品牌挤压,同价位国产车型普遍标配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配置;自2020年Model Y推出后,公司再未向大众市场发布新车型 [8]
特斯拉利润目标难如登天,马斯克为何还能“躺”拿天价薪酬
环球网资讯· 2025-10-10 11:50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路透社10月10日报道,近日,特斯拉董事会为其CEO埃隆·马斯克提供的天 价薪酬方案引发广泛关注。这份号称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管薪酬方案,虽设定了看似高不可攀的"火 星任务级里程碑",但深入分析却发现,马斯克即便未达成大部分目标,仍可能收获巨额财富。 不过,路透社认为,马斯克最难达成的或许是利润目标,这是没有解释空间的标准。董事会设定了八项 利润目标,要求公司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的目标介于500亿美元到4000亿美元,而特斯 拉2024年的利润仅为166亿美元。此外,特斯拉目前还面临电动汽车业务恶化、新车型失败的困境。不 过,马斯克的薪酬结构允许他在未达成利润目标时获得巨额薪酬,每个目标与市值增长结合都提供相同 股票薪酬。每项目标结合市值增长都能带来相同的1%股票报酬。举例而言,马斯克实现相对容易的汽 车销量和FSD软件订阅目标所获报酬,与将利润提升五倍至800亿美元所获报酬完全相同。(旺旺) 路透社报道称,董事会要求马斯克在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股票市值和利润等多方面"彻底改变特斯 拉和社会",否则将"一无所获"。然而,路透社对绩效目标及多位专家的分 ...
突发暴跌!史上最惨
天天基金网· 2025-10-10 09:19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主要指数在创出盘中历史新高后收跌,纳指盘中最高上涨至23062.62点,标普500指数盘中最高上涨至6754.58点 [5] - 截至收盘,道指下跌243.36点,跌幅为0.52%,报46358.42点;纳指下跌18.75点,跌幅为0.08%,报23024.63点;标普500指数下跌18.61点,跌幅为0.28%,报6735.11点 [6] - 美国政府停摆问题持续,共和党提出的结束停摆法案未能在参议院获得足够票数,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削减部分受民主党欢迎的联邦项目 [4][8]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三把手”、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姆斯明确表态支持在今年内进一步下调利率,以应对劳动力市场可能急剧放缓的风险 [3][8] - 威廉姆斯认为美国经济不处于衰退边缘,通胀前景较今年早些时候有所改善,且劳动力市场疲软有助于抑制通胀 [8] - 美联储理事巴尔表示进一步降息需谨慎,他更关注通胀风险,并支持美联储上月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暗示没必要像金融市场预期的那样进行一系列降息 [8] 大型科技股与芯片股 - 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脸书上涨超过2%,英伟达上涨超过1%,亚马逊上涨超过1%;苹果下跌超过1%,谷歌下跌超过1%,微软下跌0.47%,特斯拉下跌0.72% [10] - IAMAMA科技指数报20271.65点,上涨0.11% [11] - 芯片股多数下跌,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0.29%,美光科技下跌超过2%,迈威尔科技、恩智浦半导体、安森美半导体、微芯科技均下跌超过1% [15][16] 特斯拉与自动驾驶安全调查 - 特斯拉因部分自动驾驶系统“完全自动驾驶(监管模式)”(FSD)可能存在安全缺陷,正在接受美国联邦政府调查 [9][11]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调查涵盖约288.2566万辆特斯拉电动汽车,涉及44起独立事故报告,系统被指导致车辆闯红灯、驶向对向车流等违规行为并造成碰撞事故及人员受伤 [12] 人工智能与科技行业动态 - 微软正与哈佛医学院合作,为其人工智能助手Copilot增加健康内容,计划最早于本月发布,更新后将使用哈佛健康出版公司的信息回应医疗保健查询 [12] - OpenAI正迅速扩大其平价套餐ChatGPT Go的覆盖范围,新增覆盖亚洲16个国家,该套餐定价约为5美元,此次扩张源于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周活跃用户数量已增长至原先的4倍 [12][13][14] - 英特尔公布代号Panther Lake的新一代客户端处理器架构细节,该产品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出货,是公司首款基于Intel 18A制程工艺的产品 [18] 法拉利业绩指引与市场反应 - 法拉利股价暴跌15%,为上市以来表现最糟糕的交易日,收盘价报407.380美元,下跌71.830美元 [19][20][21] - 公司更新全年指引,预计今年净营收将达到或超过71亿欧元,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料在27.2亿欧元或以上 [22] - 公司展望2030年,预计营收将达到90亿欧元,调整后Ebitda不低于36亿欧元,但分析师指出此预测意味着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远低于2022年资本市场日暗示的10% [22]
Silver price today: after gold’s powerful rally, it’s silver’s moment — Peter Schiff predicts silver price could reach $100, urges investors to dive in
The Economic Times· 2025-10-09 22:03
Schiff believes silver is still undervalued at these levels and expects the rally to continue. He cites strong industrial demand from sectors like solar panels, electric vehicles, and semiconductors as a key driver. He also points to supply constraints and safe-haven buying amid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monetary easing. Current market data shows COMEX silver futures trading at approximately $49.74 per ounce, up around 1.5% for the day, with a daily high near $49.96 and a low of about $47.85. Silver spot pr ...
中国双重封锁稀土技术,直接断了美国的念想,特朗普这次要急眼了
搜狐财经· 2025-10-09 19:39
中国商务部两份公告,瞬间引爆全球高科技和军工产业链。2025年9月,安永、麦肯锡、英国金融时报 等多家权威机构罕见发出相同警告:全球稀土资源流向将迎来历史性大洗牌,国际供应链或将经历"断 层级"冲击。半导体、人工智能、军工、电动汽车等行业的高管,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地震"。 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稀土之争,远非单一的资源之争,更是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的多重对抗。稀土元素在全球范围内的 应用覆盖了电动汽车马达、风电发电机、高性能磁材、智能手机、精密制导武器、雷达系统等数十个关 键领域。表面上看,稀土原料在全球并非独一无二;但真正决定产业高地的,却是稀土分离、冶炼、深 加工,以及衍生技术的掌控权。 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技术壁垒已达历史新高。美国、日本、欧盟虽然自诩"技术储 备雄厚",但在稀土分离、精炼和磁材制造等环节,仍然无法摆脱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国际能源署 (IEA)和世界银行的最新分析指出,稀土产业的"卡脖子"环节,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进程中,地缘政 治风险大幅上升。美国一度高调宣布"突破稀土提纯技术",可现实是多家企业试图商业化量产时,依然 面临成本高企、环境管控难题、产品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