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

搜索文档
光威复材,低空经济、高端工业应用获突破
DT新材料· 2025-04-27 23:1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0.50% [2][3] - 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下降1.58%,扣非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1.93%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2亿元,同比大幅改善149.12% [3] - 拓展纤维板块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4.15%,能源新材料板块收入1.10亿元,增长13.07% [3] - 精密机械板块收入1875.29万元,同比激增193.70%,复材科技板块收入1897.25万元,下降38.23% [3] 业务进展 - 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运营,整车减重11%,能耗降低7%,年减排二氧化碳130吨 [4] - 内蒙古包头4000吨碳纤维项目一期稳定运行,支撑碳纤维板块收入增长 [5] - 新款装备用碳纤维千吨级生产线通过验证,保障T300/T700/T800/MJ系列产品交付 [5] - 参与配套的RX4E电动飞机获民航认证,预浸料车间数字化改造提升效率50% [6] - GW300碳纤维及预浸料通过商飞PCD认证,成为国内首个直接配套大飞机的碳纤维产品 [6] 技术创新 - 申请超薄碳纤维预浸料专利,实现纤维面密度≤20g,树脂浸渍温度精确控制97-100℃ [7] - 技术突破包括高精度展纱装置和树脂浸渍优化,适用于折叠屏手机支撑层等超薄制品 [7] 行业活动 - 2025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将举办,覆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主题展馆 [8][10] - 展会预计吸引5万+专业观众、3000+企业、1000+CEO及500+投资机构 [13] - 巡回地推活动覆盖深圳、上海、郑州等地 [14][15][16]
光威复材(300699)2024年报点评:持续拓品类 布局新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4-16 16:4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元,同比下降2.69%,归母净利润7.41亿元,同比下降15.12% [2] - 2024Q4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下降28.96%,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49.93% [2] - 航空业务收入11.72亿元,同比下降6.48%,航天业务收入2.64亿元,同比下降24.06%,新能源业务收入6.99亿元,同比增长16.66% [2] 业务发展 - 公司成功开发T1100级、TZ40S等多款纤维,满足高端装备需求,TZ40S已在无人机等新兴领域批量应用 [3] - 公司开发的单向、斜纹、超薄等织物配套我国首款取得民航局型号合格证的四座电动飞机,并在多款汽车上开展应用验证 [3] - GW300碳纤维PCD成为中国商飞直签的第一个碳纤维PCD,舱内结构用纤维增强树脂阻燃预浸料PCD获批成为公司第一款直接配套大飞机的预浸料产品 [3] 新市场布局 - 公司成功开发面向3C消费电子行业的超薄预浸料,成为手机折叠屏用碳纤维预浸料的重要供应商 [3] - 公司研发面向光伏行业的高透明预浸料,已实现批量生产并稳定供货 [3] - 公司积极布局民机、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新市场,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1] 行业前景 - 航空航天装备放量进度加快,带动碳纤维需求快速提升,公司作为航空航天碳纤维材料核心供应商,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2] - 下游配套新一代新装备批产实现可能成为公司发展的催化剂 [4]
光威复材(300699):业绩短期承压 装备用T700、T800级碳纤维放量贡献收入
新浪财经· 2025-04-03 16:41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0亿元,同比下降2.69%,归母净利润7.41亿元,同比下降15.12%,扣非归母净利润6.68亿元,同比下降6.15% [1] - 2024Q4实现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下降28.96%,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49.93%,扣非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45.53% [1] 业务板块表现 - 碳纤维及织物板块实现收入14.52亿元,同比下降12.91%,收入占比59.27%,毛利率58.37%,同比下降3.48个百分点 [2] - 风电碳梁业务实现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25.81%,收入占比从16.94%提升至21.90%,毛利率26.36%,同比提升8.24个百分点 [2] - 预浸料业务实现收入2.34亿元,同比下降12.86%,收入占比9.53%,毛利率35.77% [2] - 复材科技板块实现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5.6% [2] - 精密机械板块实现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161.20% [2] - 光晟科技板块实现收入0.25亿元,同比增长28.27% [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装备用T800级碳纤维实现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64.64% [2] - 新开发干喷湿纺工艺的T1100及碳纤维,与湿法T1100级碳纤维共同满足高端装备需求 [4] - 新开发高模型纤维TZ40S,在无人机等领域批量应用 [4] - GW300碳纤维PCD和舱内结构用纤维增强树脂阻燃预浸料PCD获得中国商飞正式批准 [4] - GW300碳纤维收入同比增长495% [4] - 开发面向3C消费电子行业的超薄预浸料和面向光伏行业的高透明预浸料,均已实现批量生产 [4] 产能与生产线 - 某型号碳纤维千吨级生产线等同性验证通过验收 [5] - 内蒙古光威基地一期4000吨高性能碳纤维产线于2024年6月和11月投产,产线运行稳定 [5] - 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实现对内蒙古光威的股权收购,内蒙古光威成为威海拓展的全资子公司 [5] 应用领域 - 新能源相关业务贡献收入6.99亿元,同比增长16.66% [3] - 航空、非航装备和科研业务、工业制造相关领域相对稳定 [3] - 航天、体育休闲领域贡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3] - 参与配套的某型四座电动飞机成为我国首款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型号合格证的电动飞机 [4]
中简科技(300777):国内中高端碳纤维龙头,军民两翼齐飞
华西证券· 2025-03-02 20: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中简科技,给予“买入”评级 [4][8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简科技是国内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龙头,有望在新一轮订单周期中率先受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3.17 - 3.7亿元,24Q4净利同比增长约95% - 215%,一季报业绩亮眼 [3] - 产能瓶颈突破,增长迎来新拐点,三期满产后合计产能约1000吨(按3k计算),有望拓展多元客户、丰富应用场景 [3] - 军用方面,新机迭代、军贸增长、无人机放量使公司单机价值量提升;民机方面,未来我国有望接收超2000架C919,核心材料碳纤维需求旺盛;低空方面,全球eVTOL复材市场或突破百亿元,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3][4] - 预计2024 - 2026年实现营收7.49/9.84/12.76亿元,归母净利润3.53/5.01/6.57亿元,同比增速+21.9%/+42.0%/+31.1%,EPS为0.80/1.14/1.49元,对应2025年2月27日收盘价,PE分别为39/27/21倍 [4][8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简科技:国内中高端碳纤维龙头 - 中简科技是我国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2008年成立,2019年上市,2020年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多种碳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 [8][9] - 公司通过自主设计产线和研发投入完善产品谱系,ZT9H达国际先进水平,ZM40X完成工程化制备,二者形成互补 [11] - 公司实控人杨永岗和温月芳专业技术背景深厚,具备整合资源能力,获较高市场及社会认可度 [15] - 2022年营收大幅上涨,2023年因客户需求节奏变化业绩下滑,2024年6月客户需求回升 [20]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637.29%,主营业务毛利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增加或影响综合毛利率 [24] - 2020 - 2022年管理费用率下降,2023年研发费用率大幅上升 [27] - 公司收入主要源于碳纤维生产销售,碳纤维收入稳定占比超60%,产品收入结构基本稳定 [30] 军用:新机迭代+军贸增长+无人机放量背景下,公司单机价值量提升 - 碳纤维是战略新材料,具有多种优良性能,长期被美日垄断禁运,分工业级和宇航级 [33][34] - 公司军机领域需求增长来自新型战机更新换代、军贸增长、无人机放量及单机复材比例上升,航空复材应用向主承力部件发展、比例增加,我国军机碳纤维使用比例呈上升趋势 [39] - 我国处于新型战机更新换代节点,“十五五”是改型、新型战机上量周期,我国军机在保有量和质量上与美军有差距,四代、五代机将成主力 [42] - 歼10CE有广泛出口潜质,“枭龙”已出口多国,多国加强国防投入,我国三代机性价比高,有望成军贸市场明星机型 [43] - 无人机复材应用比例高,我国部分无人机复材使用量超80%,“翼龙 - II”单机机体采购成本超200万元 [45][46] - 国际上俄乌冲突凸显无人机优势,中国是第三大无人机军贸出口国;国内已建立成熟需求谱系,即将进入需求释放阶段;歼20忠诚僚机概念催生隐身无人僚机需求 [50] - 公司现有多种型号碳纤维产品,ZT7为前期主力,ZT9 2023年稳定批产,ZT8、M系列具备工程化制备能力 [52] - 公司产能充裕,三期满产合计产能约1000吨(按3k计算),产线可定制化生产,有望拓展客户、丰富场景 [54] - 公司与客户大额合同持续,与下游客户、型号充分绑定,客户黏性强,作为上游材料厂商有望在新一轮订单周期率先放量 [57] - 公司受价格调整影响可控,短期内盈利能力有望保持,原因包括产品结构变化、产能和需求提升使单位成本下降、研发费率将稳定 [59] - 可比公司光威复材产品均价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军品价格调整或已结束 [61] 民机:未来我国有望接收超2000架C919,核心材料碳纤维需求旺盛 - C919复合材料用量约12%,是国内首个使用T800级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民机型号,T800级材料性能更优 [67] - C919订单超1200架,规模化量产启动,商飞预计2025年产能达50架,5年内达150架 [68][69] - 未来20年中国有望接收约2300架C919,C919单价约7亿元,单机碳纤维价值量约250万元,未来市场空间约55亿元 [70][71] - C919复材国产化进程开启,上游材料厂家将受益;未来CR929复材用量预计超50%,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74] 低空:全球eVTOL复材市场或突破百亿元,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 复合材料是eVTOL实现轻量化的关键材料,占机体结构重量60% - 90%,我国eVTOL机体结构已全面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79] - 预计到2035年全球eVTOL总量达26000架,假设均价250万元,未来10年整机市场空间650亿元,复材市场空间约百亿元,中简科技有望受益 [81] 投资建议 - 预计2024 - 2026年碳纤维业务增速分别为35%、32%、30%,碳纤维织物业务增速分别为30%、28%、28%;预计24年碳纤维和织物毛利率分别为63%和59%,2025 - 2026年碳纤维业务毛利率64%,碳纤维织物业务毛利率59% [85] - 公司是国内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龙头,产能瓶颈突破,基本面改善,需求端军品和民品均有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86]
高性能碳材料研发商「中欣新碳」完成A轮融资,实现中间相沥青规模化稳定制备|36氪首发
36氪· 2025-02-27 18:31
公司融资与背景 - 中欣新碳完成A轮融资 投资方为厦门高新科创天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融资将用于扩大产能、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及连续长丝产线建设 [3]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专注于高性能碳材料研发与生产 主要产品包括中间相沥青、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碳碳复合材料等 [3] - 已实现高模量、高导热、高可纺性的中间相沥青50吨/年规模化稳定制备 以及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和碳碳复合材料的小规模制备 [3] - 核心团队成员来自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 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 创始人李四中博士具备丰富研发和产业化经验 [3] 行业与技术突破 - 碳纤维按原材料分为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 PAN基碳纤维市场占有率超过90% [5] -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模量通常高于800GPa 导热率能达到1100W/m·K 优于PAN基碳纤维的模量(低于300GPa)和导热率(不超过150W/m·K) [5][6] - 中间相沥青被誉为高性能碳材料之母 全球仅索尔维、三菱化工、日本石墨纤维三家企业可以量产 美日长期实行出口限制 [6] - 中欣新碳从分子设计角度突破 解决了稠环芳烃大小与流动性矛盾的问题 实现中间相沥青50吨/年规模化稳定制备 技术指标与三菱公司纺丝级沥青相当 [8] 市场现状与战略 - 2019-2023年中国碳纤维产能翻了近五倍 2024年新增投产项目进入冷静期 PAN基碳纤维需求放缓导致部分企业亏损 [11] -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作为关键性、战略性材料 国内市场需求亟待满足 但面临市场验证挑战 行业对稳定量产保持观望态度 [11] - 公司采取民用和军用双领域策略 民品领域聚焦5G通讯、光通讯、智算中心等场景 力争三年突破上亿元销售 军工航天领域预计2-3年获得量产订单 [12] - 沥青纤维线建设正在推进 预计今年8月实现运转 未来将坚持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并进策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