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预浸料
搜索文档
光威复材涨2.09%,成交额2.6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82.5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7 14:38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09%至29.27元/股,成交额2.60亿元,换手率1.10%,总市值243.3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82.56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445.27万元,大单净流入727.82万元 [1] - 年初至今股价下跌14.30%,近5个交易日上涨3.14%,近20日下跌1.78%,近60日下跌7.55%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2年2月5日,于2017年9月1日上市,主营业务为碳纤维及其制品、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碳纤维及织物52.93%,碳梁30.73%,预浸料9.27%,制品及其他6.58%,其他(补充)0.49%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国防军工-航空装备Ⅱ-航空装备Ⅲ,概念板块包括无人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军民融合、PEEK概念等 [1]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10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20万户,较上期减少1.08%,人均流通股为11415股,较上期增加1.0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6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1.88亿元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3.87%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69亿元,同比减少26.85% [2]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易方达创业板ETF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321.88万股,较上期减少15.88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862.02万股,较上期增加118.14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786.39万股,较上期减少277.61万股 [3] - 国泰中证军工ETF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675.11万股,较上期增加106.57万股 [3] - 国防ETF和富国军工主题混合A为新进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为394.93万股和296.21万股 [3] -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类和鹏华中证国防指数(LOF)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光威复材跌2.01%,成交额2.1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653.6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7 13:4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28.81元/股,成交额2.16亿元,换手率0.90%,总市值239.5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53.66万元,特大单净卖出2453.81万元,大单净卖出1199.85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下跌15.65%,近5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下跌5.70%、5.45%和8.04%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2年2月5日,于2017年9月1日上市,主营业务为碳纤维及其制品、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碳纤维及织物52.93%,碳梁30.73%,预浸料9.27%,制品及其他6.58%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国防军工-航空装备Ⅱ-航空装备Ⅲ,概念板块包括军民融合、大飞机、商业航天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27万户,较上期减少0.44%,人均流通股11292股,较上期增加0.45%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321.88万股(较上期减少15.88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86.39万股(较上期减少277.61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862.02万股(较上期增加118.14万股),国泰中证军工ETF持股675.11万股(较上期增加106.57万股) [3] - 国防ETF(新进)持股394.93万股,富国军工主题混合A(新进)持股296.21万股,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类和鹏华中证国防指数(LOF)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3.87%,但归母净利润为2.69亿元,同比减少26.85%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22.6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1.88亿元 [3]
光威复材涨2.01%,成交额3.4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1.7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54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9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1%,报30.96元/股,成交金额3.45亿元,换手率1.38%,总市值257.3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1.74万元,特大单净卖出246.52万元,大单净买入268.26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下跌9.35%,但近5个交易日、近20日和近60日分别上涨2.65%、3.37%和1.01% [1] 公司基本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碳纤维及织物52.93%,碳梁30.73%,预浸料9.27%,制品及其他6.58%,其他(补充)0.49%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国防军工-航空装备Ⅱ-航空装备Ⅲ,概念板块包括军民融合、大飞机、商业航天、航天军工、无人机等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3.87%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69亿元,同比减少26.85%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31万,较上期增加0.30%,人均流通股11242股,较上期减少0.29%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22.6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1.88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易方达创业板ETF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321.88万股,较上期减少15.88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862.02万股,较上期增加118.14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786.39万股,较上期减少277.61万股 [3] - 国泰中证军工ETF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675.11万股,较上期增加106.57万股 [3] - 国防ETF和富国军工主题混合A为新进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为394.93万股和296.21万股 [3] -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类和鹏华中证国防指数(LOF)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在碳纤维这行,“我们的工作价值感更强了”(身边的新鲜事)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行业政策与职业发展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新职业目录,新增17个新职业,其中包括“碳纤维制品成型制作工”[1] - 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为行业内的年轻人提供了崭新的职业赛道和成长机遇[1] - 碳纤维制品成型制作工的职业价值感增强,被认为是一份有着广阔前景的职业[1] 碳纤维产业现状 - 中国碳纤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旺盛[1] - 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碳纤维制品的应用场景[1] 生产工艺与技术要点 - 制造符合特定性能要求的碳纤维板材需要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和力学性能要求“量身定制”铺层方案[1] - 铺贴工艺要求保证每一层丝束方向准确、张力均匀、结合紧密[1] - 完成后需对产品进行高温高压固化成型,并通过严格的指标检测才能交付使用[1]
光威复材股价连续4天下跌累计跌幅7.22%,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2.54万股,浮亏损失5.9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15:53
股价表现 - 9月3日光威复材股价下跌3.36%至29.95元/股 成交额5.78亿元 换手率2.32% 总市值248.99亿元 [1] - 公司股价连续4天累计下跌7.22% [1] 业务构成 - 碳纤维及织物业务占比52.93% 碳梁业务占比30.73% 预浸料业务占比9.27% 制品及其他业务占比6.58% [1]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碳纤维全产业链 包括研发、生产与销售碳纤维材料及核心生产设备 [1] 机构持仓 - 华夏专精特新混合发起式A基金持有2.54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5.45% 为第四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2.64万元 四日累计浮亏5.92万元 [2] 基金表现 - 华夏专精特新混合发起式A基金规模1355.64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17.98% 近一年收益率51.52% [2] - 基金经理汤明真管理规模2.8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74.06% [2]
超高性能纤维行业分析框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附74页PPT)
材料汇· 2025-08-29 21:38
高性能纤维行业政策支持 - 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被列为三大高性能纤维,国家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其发展,包括国务院2015年《中国制造2025》、科技部2017年《"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改委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明确将其作为关键战略材料和轻质高强新材料重点发展 [3][6] 碳纤维性能特点 - 碳纤维具有超高强度,抗拉强度达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密度仅为钢的1/4,铝合金的1/2,比强度比钢大16倍,比铝合金大12倍,耐超高温在非氧化气氛下可达2000℃,耐低温在-180℃仍保持弹性,耐酸、防油、耐腐蚀性能超过黄金和铂金 [8] - 日本东丽主要产品牌号力学性能优异,如T300拉伸强度3530MPa,T700S达4900MPa,T1000G达6370MPa,T1100G达7000MPa,高模型M55J模量达540GPa [9] - 碳纤维含碳量高于90%,具备导电、导热、耐腐蚀等不可替代性能,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 [10] 碳纤维分类与生产工艺 - 按原丝种类分为PAN基(占90%以上)、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按力学性能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和高强高模型,按丝束规格分为小丝束(<24K)和大丝束(≥24K),小丝束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大丝束用于基础工业和民用领域 [10][11] - 原丝制备工艺按溶剂分DMSO、DMAC、NaSCN等,按聚合工艺分一步法和两步法,按纺丝工艺分湿法和干喷湿纺法,干喷湿纺法可实现高速纺丝,原丝表面平整光滑,强度较高 [11][21][30] - 碳纤维生产流程包括从丙烯腈聚合纺丝得到PAN原丝,再经预氧化、碳化(1000-3000℃)得到碳纤维,最后经表面处理制成织物、预浸料或复合材料 [17][19][23] 全球碳纤维供需格局 - 2021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17.2万吨,同比增长20.76%,中国产能6.34万吨占比31%,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产能地区,东丽+卓尔泰克产能5.75万吨居首,吉林化纤1.6万吨、赫氏1.6万吨紧随其后 [37][39] - 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11.8万吨,同比增长10.4%,风电叶片领域需求3.3万吨占比28%,体育休闲1.85万吨占比16%,航空航天1.65万吨占比14%,压力容器和碳碳复材需求增长显著 [52][56] - 2021年中国碳纤维需求62,379吨,同比增长27.7%,进口量33,129吨占比53.1%,国产供应29,250吨占比46.9%,风电叶片需求22,500吨占比36%,体育休闲17,500吨占比28% [58][64] 中国碳纤维产能扩张 - 2021年中国碳纤维产能6.34万吨,同比增长75.14%,吉林化纤产能1.6万吨居首,中复神鹰1.15万吨次之,预计2023年产能达15.3万吨,2025年达26.0万吨,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56% [44][45][46] - 原丝产能2020年4.96万吨,预计2025年达54.86万吨,复合增长率56%,吉林碳谷为原丝龙头,产能全国首位,其他企业原丝多配套自用 [48][49][50] - 丙烯腈作为原丝主要原材料,2021年中国产能315.9万吨,产量261万吨,利用率超80%,2021年起出口量21.0万吨超过进口量20.4万吨,2022-2024年新建产能164万吨占现有产能51.9% [29][31][34] 碳纤维应用领域分析 - 风电叶片为最大应用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3.3万吨,中国需求22,500吨,占比全球66.7%,风机大型化趋势推动碳纤维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需求达9.3万吨 [52][64][71] - 压力容器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1万吨,主要受益于氢气瓶应用,预计2025年达2.19万吨,IV型储氢瓶较III型成本低7%-11%,推动大丝束碳纤维需求增长 [56][83] - 航空航天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65万吨,主要使用3K、6K、12K小丝束,预计2025年需求2.63万吨,体育休闲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85万吨,中国需求17,500吨占比94.8% [56][64][88] - 汽车轻量化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9,600吨,预计2025年达1.8万吨,碳纤维减重效果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56][94] 碳纤维生产工艺进展 - 拉挤工艺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VESTAS采用拉挤梁片标准件组装工艺,提高纤维体积含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99][101] - 真空灌注工艺生产复合材料部件,空隙率低,表面质量好,适合中等批量生产,但材料浪费较大,不适合大批量 [103][105] - 预浸料生产工艺分热熔法和溶剂法,热熔法树脂含量控制容易,无溶剂残留,但树脂粘度高易导致纤维变形,溶剂法成本低但溶剂残留影响强度 [93][9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与应用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分子量高,耐磨性居塑料之首,比碳钢、黄铜更耐磨,摩擦系数低,抗冲击性能为工程塑料最高,比聚碳酸酯高3-5倍,拉伸强度3-3.5GPa,模量100-125GPa [106] - UHMWPE耐化学药品性优良,吸水率最低仅0.01%,耐低温性能好,使用温度可达-269℃,应用于人工关节、润滑材料、防护装备等领域 [106][107]
中复神鹰: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1:17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7.77亿元,于2022年3月30日全部到账[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4.16亿元,包含理财产品收益和利息收入[1] - 募集资金使用包括: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资金11.0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4.5亿元、直接投入募投项目支出8.83亿元[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设立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与多家银行及券商签订三方监管协议保证专款专用[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使用募集资金存储于3个专户,其中中国银行连云港高新区支行账户余额2.66亿元,浦发银行连云港分行账户余额6365万元[1] - 部分银行募集资金专户因资金使用完毕已于2024年完成注销[1]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投资完成率100.07%)、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试验线项目(投资完成率100.02%)[2] - 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投资完成率78.9%,预计2023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 - 超募资金9.32亿元及孳生利息5151万元已全部实缴出资用于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设,截至2025年6月投资完成率71.57%[2] 闲置资金管理 - 公司获批准使用不超过6.74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使用122.8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并全部赎回,获得理财收益3986万元[1][2] - 报告期内未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 项目进展与效益 - 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已实现万吨产能并研发出T1100级高性能碳纤维[2] - 航空航天试验线项目已研发出T800级碳纤维预浸料关键技术[2] - 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8月完成[2]
股市必读:中简科技(300777)7月25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7-28 03:22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25日收盘,中简科技报收于36.16元,下跌0.52%,换手率1.77%,成交量7.48万手,成交额2.7亿元 [1] - 7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71.6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2720.84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449.16万元 [12]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公司董秘回应温月芳女士在其他平台发布信息系个人行为,未提前向公司汇报,公司已履行提示及告知义务 [2] - 公司强调重视市值管理与维护,通过加强投资者沟通、优化信息披露等方式稳定市场预期 [2] - 公司表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相关规定 [9] 股东及股权变动 - 中石化投资入股相关材料已准备完成,正在积极推进中 [3][4] - 华泰投资内部程序合规,拟转让中简科技5.0927%股份给中石化 [4] - 董事长杨永岗拟受让三强复合材料公司6.03%股份,公司表示与三强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5] 产能与项目进展 - 三期项目按既定规划稳步推进,产能释放受客户要求、产线运行情况等阶段性影响 [4] - 公司表示长远看产能与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4] - 2024年9月公布的4.23亿重大合同截至当时已完成接近56%,目前正在积极履行交付中 [6] 业务布局与研发 - 设立江苏常宏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推进碳纤维预浸料研发与生产,探索功能材料一体化融合 [6] - 常宏公司业务方向主要为民用航空、航天等下游应用、功能化材料的研发及制造 [6] - 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如ZT7H、ZT9H等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7] 财务与业绩 - 创业板公司业绩预告属于自愿披露事项,公司会结合实际情况及信息披露要求审慎评估 [7][8][9] - 公司表示经营稳健,业绩未受实质影响 [2] 投资者关注的其他问题 - 股东户数信息可通过平台"公司声音"栏目查阅 [6][9][11] - 公司表示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将严格规范关联交易、资源往来等 [10]
10.8亿元碳纤维新项目开工
DT新材料· 2025-07-03 21:38
浙江万龙碳纤维项目 - 浙江万龙碳纤维项目于7月1日在浙江省桐乡市屠甸镇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总投资10.8亿元 [1]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00万平方米碳纤维编织布、2000万平方米碳纤维预浸料、6000吨碳纤维拉挤型材以及15万件/套航空、轨道交通、压力容器等轻量化模压部件的生产能力 [1] - 项目将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制品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预计新增产值15亿元 [1] - 该项目已入选浙江省千项万亿元项目 [1] - 浙江万龙碳纤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浙江万利碳纤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桐乡铭龙集团联合投资组建,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动态 - 行业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的应用 [1] - 研究重点包括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增强增韧、热塑性超薄碳纤维带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工程、生物基功能化上浆剂的分子设计等 [6] - 行业关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过渡层可控构筑及其性能影响 [6] - 研究方向涵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力学/导热/电磁防护协同化研究 [7] - 行业探索聚氨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的调控及其组装机制 [8] 复合材料技术发展 - 技术发展包括第三代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及实践 [7] - 研究连续碳纤维增强PPS、PEEK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和水性上浆剂量产 [8] - 行业关注国内外碳纤维行业的最新动态及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表面结构调容技术 [8] - 技术探索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分析与考核验证现状 [8] - 研究深海纤维增强耐高压抗渗透防护涂层界面强化机制 [8]
航天彩虹20250625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公司 航天彩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布局** - **无人机**:布局分低成本和高端高性能两个维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彩虹 3D、彩虹 9、彩虹 7 和彩虹 10 等型号,弹药拓展巡飞弹领域效果良好[3] - **支线物流系统**: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基于医院内物流机发展,目标军民两用,市场应用部署处于前期调研阶段[4] - **光学膜和光伏太阳能膜**:光学膜盈利,光伏太阳能膜供过于求,开拓新产品提高附加值,研发与无人机配套新材料如碳纤维预浸料[2][8] - **碳纤维业务**:2024 年投入,进行新材料转型尝试,短期内自用,未来可能外部销售扩大规模,产品应用于高低端无人机[2][9][12] 2. **业绩情况与需求预期** - **2025 年业绩**:一季度业绩一般,交付节奏慢,三四季度是交付旺季,全年收入确认受客户节奏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但需求稳步向好[6] - **未来需求预期**:国内军用需求至少持续到 2027 年,无人机替代有人机节奏乐观,横向拓展有潜力,对未来需求预期乐观[2][5][6][18] 3. **海外拓展与军贸业务**:区域冲突刺激军贸业务,公司持乐观态度,通过技术升级提高国防军工份额,预计未来一两年海外需求增加[2][7] 4. **产能与市场需求** - **现有产能**:未饱和,未来两三年内无特殊军事需求,现有产能足够,氮气产能扩张灵活[15] - **浙江台州新产能**:获地方政府支持,目标提升生产能力,特殊情况可灵活调整增加产能[15] 5. **产品应用与市场** - **低成本无人机**:在无人机集群和单兵作战等高消耗场景使用量大,公司有彩虹 3D 系列产品[17] - **彩虹隐身无人机**:用于侦察预警,为高端有人机提供支持,市场需求饱满,盈利能力受国内采购机制影响,未来有海外拓展计划[23] 6. **竞争格局与优势**:军用领域民营公司进入难,国有背景企业中技术与产业化结合有优势的约两三家,公司形谱全、空天一体化,从市场成长,研发和调整效率高[25][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弹药销售情况**:大部分弹药配合自家无人机平台销售,少量曾售给其他厂商或用于地面平台发射,收入增长与无人机销量密切相关[5][13][14] 2. **临近空间无人机资产**:技术成熟度高,产业化条件具备且市场需求增加时,有装入上市公司潜力[16] 3. **激励机制**:国企薪酬机制保守,通过项目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探索薪酬激励,曾实施一期股权激励,未来可能再提建议[24] 4. **某业务亏损及商誉**:价格下跌可能计提商誉,价格反弹市场改善,现金流为正无生存问题,行业低谷部分企业可能退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