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芯片
搜索文档
DRAM厂,大幅涨薪?
半导体芯闻· 2025-11-04 17:48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 :内容来自半导体芯闻综合 。 随着DRAM市况火热,合约价不断上扬,台塑集团DRAM厂南亚科基本面大升温,4日市场传出南 亚科近期进行结构性调薪,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对此,南亚科回应,是正常调薪范围,新进同仁起 薪也有参照科学园区同业水准,并无大幅调整。 公开数据显示,11月3日,内存芯片DDR5 16G、DDR4 16Gb、DDR3 4Gb价格分别上涨0.48%、 2.41%、0.3%。研究机构认为,2025年10月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持续涨价,三星、SK海力士等头部 厂商,宣布第四季度DRAM合同价最高上调30%,NAND闪存合同价上调5%—10%。一方面AI驱 动需求爆发,AI服务器对高性能存储(如HBM、DDR5)需求激增,挤压传统DRAM产能,导致 DDR4等产品供应紧张;另一方面DRAM库存周期从2023年的31周降至2025年10月的8周,原厂削 减DDR4产能转向高利润的HBM和DDR5。两大存储FAB加速新产能扩张,看好设备国产化率提 升。 今年以来,DRAM价格已飙升172% DRAM 价格已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水平,而且随着制造商开始报告库存短 ...
上证早知道|财政部设立新机构;通讯巨头 大消息;云深处 完成股改
上海证券报· 2025-11-04 07:00
今日导读 ·近日,财政部官网"机构设置"栏目更新信息显示,财政部债务管理司已列入"部机关"列表。 ·11月3日,中国移动公告称,中国移动集团拟向中国石油集团划转4198.13万股公司股份。 ·11月3日,企查查显示,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杭州云深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类型 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云深处方面证实,公司已完成股改。 上证精选 ·近日,财政部官网"机构设置"栏目更新信息显示,财政部债务管理司已列入"部机关"列表。官网介 绍,债务管理司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并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政府债务监测监管,防 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等。 ·11月3日,中国移动公告称,中国移动集团拟向中国石油集团划转4198.13万股公司股份。此前9月2日, 中国石油集团拟通过国有股份划转方式,将其持有的5.41亿股中国石油A股股份,划转给中国移动通信 集团有限公司。 ·11月3日,企查查显示,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杭州云深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类型 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云深处方面证实,公司已完成股改。 ·11月3日,2025年 ...
小米回应K90定价贵 因为内存价格起飞没办法
猿大侠· 2025-10-26 12:08
产品定价与成本 - 小米Redmi K90系列基础版(12GB+256GB)定价为2599元,较K80系列基础版价格上涨100元 [1] - 公司解释产品定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内存芯片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智能手机硬件成本增加 [1] - 为回应市场需求,公司在首发首月将12GB+512GB版本售价下调300元至2899元,鼓励用户加价购买更高配置版本 [3] 内存芯片行业动态 - 人工智能行业爆火导致AI基础设施需求大增,需要性能更好的芯片,SK海力士等厂商正增加HBM系列内存产能 [3] - 内存芯片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价格存在明显周期性,在经历前几年低位后开始回升 [3] - 内存芯片价格上涨可能推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等产品的定价上涨,零售领域内存条和硬盘价格涨幅已非常夸张 [3]
长鑫存储IPO!
国芯网· 2025-10-21 21:06
IPO计划与估值 - 公司计划最快于明年第一季在上海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目标估值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计划通过此次IPO筹资200亿至400亿元人民币,最早可能在11月向投资者公布招股说明书 [4] - 公司注册资本高达601.9亿元,在2024年3月的一次战略融资中,投前估值已达约1400亿元,创下当时国内半导体非上市公司估值新高 [5] 业务发展与产能规划 - 公司正在上海建设一座高带宽内存(HBM)后端封装厂,目标是在明年年底前开始投产 [4] - HBM晶圆初期月产量将达到约3万片,略低于韩国SK海力士的五分之一 [4] - 公司的目标是在2026年开始量产第四代高带宽内存(HBM3)芯片 [4]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16年成立,已成为中国在全球DRAM市场中建立立足点的战略先锋,该市场长期以来由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企业主导 [4] - 公司母公司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7月4日启动IPO辅导工作,并聘请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担任辅导机构 [4][5]
内存芯片大厂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 此前估值已达1400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7-07 20:10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于7月7日启动上市辅导 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 律师事务所为锦天城 会计师事务所为德勤[1] - 公司注册资本达601.9亿元 无控股股东 第一大股东合肥清辉集电持股21.67%[1] - 上市辅导属于IPO早期阶段 辅导结束后方可进入正式申报程序[1] 股权结构与融资 - 知名投资机构包括合肥产投集团 安徽省投 建信金融 大基金二期 兆易创新 小米 美的 阿里 腾讯等[2] - 2024年3月完成108亿元新一轮融资 投前估值约1400亿元[2] 技术研发与产品 - 公司2016年成立 主营DRAM研发设计生产销售 总部位于合肥[1] - 2018年成功研发国内首个8Gb DDR4芯片 2019年实现量产[2] - 2023年11月推出LPDDR5系列产品 包括12Gb颗粒及12GB/6GB芯片[2] - LPDDR5产品已在小米 传音等手机机型完成验证[2] 市场地位与行业影响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季度营收突破10亿美元[3] - 公司与长江存储共同打破国际巨头主导的市场格局[3] - 公司发展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地位 降低对进口存储芯片依赖[3]
双面韩国
虎嗅· 2025-06-21 11:20
韩国社会文化特征 - 韩国人极度注重外在形象 30%的19-29岁年轻女性有过整形经验 社会身份由相貌、衣着、车辆等外在元素构成[2] - 豪车消费现象显著 首尔街头奔驰迈巴赫、宝马7系、保时捷等高端车型普遍且多进行二次改装[4] - 面子文化成为社交硬通货 与美国随意文化形成鲜明对比[5] 消费行为与生活习惯 - 泡面消费全球第一 人均年消费75包 兼具饮食偏好与时间效率需求[7] - 烟草消费突出 在发达国家中吸烟率居前 存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现象[8] - 酒精消费旺盛 聚餐文化允许情绪宣泄 但非社交场合严格保持安静[9] 人口结构与心理健康 - 生育率创全球新低 2023年达0.72 一人家庭占比显著达800万户/5000万总人口[10] - 劳动力缺口依赖外劳 中国朝鲜族(34.1万)与越南籍(12.3万)为主要来源[10] - 自杀率高居全球第12位 2021年WHO数据显示每10万人21.6例[11] 经济与文化影响力 - 越南经济渗透显著 三星越南贡献该国15%GDP 韩国为越最大外资来源国(10,000个项目)[14][15] - 文化输出形成地缘影响 韩流在蒙古年轻群体中盛行 催生专门韩国潮流街区[15] - 半导体领域优势突出 内存芯片产能位居世界首位[15] 民族心理特征 - 集体主义与等级制度森严 条状集体主义表现为群体内部紧密而对外排斥[22] - 文化自卑与自大并存 对中美等强国存在矛盾心理 存在文化挪用现象[24] - 消费领域慕强心理 对中国泡泡玛特等优质外来品牌展现追捧行为[26] 地缘经济格局 - 人均GDP达3.4万美元 已超越日本水平[14] - 跨国婚姻规模可观 越韩联姻达7000例/年[15] - 大国平衡战略敏感 处中美俄日地缘博弈中心形成深层不安全感[17]
汽车价格战还要打多久?
创业邦· 2025-05-15 11:11
汽车行业价格战 - 2024年国内降价车型达227款,是2023年1.5倍、2022年2.3倍,价格战从商业现象升级为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3][7] - 新能源与燃油车短兵相接,市场参与者增速远超规模增长,227款降价车型中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6][7] - 价格战本质是市场集中度变化产物,类似内存芯片、智能手机历史,行业从分散到集中必经阶段 [4][5][24] 市场格局演变 - 前五大车企份额从74%降至55%,比亚迪以26万辆优势首超上汽成为市场第一,颠覆性技术重组格局 [14][16] - 新能源前十企业合计占78%份额,比亚迪份额接近2-7名总和,垂直整合能力使其越打价格战毛利率越高 [25][26] - 合资品牌成价格战最大受害者,自主品牌主导权提升与新能源渗透率加速呈正相关 [16][22] 技术颠覆与供应链重构 - 电动化打破百年燃油车体系,三电系统替代发动机/变速箱,新旧参与者差距缩小导致秩序坍塌 [12][13] - 动力电池寡头化加速,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发动价格战挤压二线厂商,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4][25] - 类比智能手机变革,附加值来源从通信转向软件生态,汽车行业核心竞争要素转向三电与智能化 [12][13] 产业整合阶段特征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单车平均利润1.5万元,压力逼近极限预示出清接近尾声 [22][24] - 高盛预测2-3年内行业拐点出现,超半数车企将被淘汰,当前合并重组信号频现(如飞凡回归荣威) [30] - 历史规律显示(如福特T型车),价格战后存活企业将形成寡头格局并恢复合理利润水平 [28][29]
汽车价格战还要打多久?
36氪· 2025-05-14 17:39
汽车行业价格战 - 2024年国内降价车型达227款,是2023年1.5倍、2022年2.3倍,新能源与燃油车同步降价 [2] - 价格战本质是市场集中度变化的必然结果,伴随产业从分散走向寡头格局 [4][5] - 汽车市场前五大车企份额从74%降至55%,比亚迪以26万辆优势首次超越上汽成为第一 [27][29] 历史案例对比 - 内存芯片行业通过2008年价格战出清至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此后价格战消失转为周期性波动 [7][8] - 智能手机市场2012年新机型达3905款,后经整合形成苹果、小米、OV主导的平衡格局 [10] - 福特T型车引发美国汽车业价格战,生产商从253家缩至44家,三巨头占80%产量 [49] 新能源车市场特征 - 电动化打破燃油车供应链秩序,三电系统替代发动机使新旧竞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 [24] - 新能源车前十名市占率78%,比亚迪份额接近2-7名总和且毛利率逆势提升 [41][42] - 行业利润率仅4.3%,单车平均利润1.5万元,合资品牌成为价格战主要受害者 [36][30] 产业整合逻辑 - 价格战爆发标志行业大门关闭,宁德时代"奋斗100天"反映动力电池寡头化加速 [39] - 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能力决定价格战胜负,比亚迪通过供应链优势挤压对手 [42] - 高盛预测未来2-3年半数车企将出局,行业进入决赛圈阶段 [49][50] 技术颠覆影响 - 智能化使手机竞争从通信技术转向软件生态,传统通信厂商优势被绕开 [21][22]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与自主品牌主导权增强同步,技术路径变化引发市场重组 [30] - 颠覆性技术必然导致市场重新分散,再通过价格战完成集中 [19][25]
汽车价格战还要打多久?
远川研究所· 2025-05-13 20:37
汽车行业价格战背景 - 2024年国内降价车型达227款,是2023年1.5倍、2022年2.3倍,新能源与燃油车同步降价 [3] - 价格战本质是市场集中度变化的必然结果,而非单纯"内卷"情绪 [5][9] - 历史案例:内存芯片行业通过2008年价格战出清至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寡头后竞争趋稳 [6][7] 市场集中度与竞争格局 - 智能手机行业曾经历类似分散期:2012年中国市场年上市3905款新机,最终整合为苹果、小米、OV等品牌分占市场 [10][11] - 新能源车市场当前处于分散期:前五大车企份额从74%降至55%,比亚迪等新势力颠覆传统格局 [32][33] - 颠覆性技术(电动化)打破燃油车供应链壁垒,使新旧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 [26][27] 价格战驱动因素 - 电动化重构供应链体系:三电系统替代发动机/变速箱,新零部件(激光雷达、碳化硅等)引入加速市场重组 [25][26] - 投资过热导致阶段性过剩:2018年中国487家电动车公司中仅1%被预测存活,当前渗透率已达60.5% [14][38] - 垂直整合能力决定价格战优势:比亚迪通过成本控制实现越降价毛利率越高的逆逻辑 [46][47] 行业整合阶段特征 - 头部企业主动发起价格战:宁德时代通过"奋斗100天"挤压二线电池厂,空调行业格力/美的亦采用相同策略 [44] - 行业利润率触底信号显现:2023年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仅4.3%,单车平均利润1.5万元 [41] - 整合临近尾声:高盛预测2-3年内半数车企出局,上汽/吉利等已开始内部重组 [55] 技术变革与产业重构 - 智能机替代功能机案例:附加值从通信技术转向软件生态,导致诺基亚等通信巨头被非通信企业取代 [22][23] - 电动化复刻手机路径:特斯拉Model S等改写汽车生产方式,使采埃孚等传统供应商在电池领域失去优势 [26][27] - 合资品牌成最大受害者:自主品牌主导权提升与新能源渗透率加速呈正相关 [34][39] 历史参照与未来展望 - 福特T型车案例:价格战使美国车企从253家整合至44家,三巨头占据80%产量 [54][55] - 当前阶段类比内存/面板行业:惨烈竞争后将形成新寡头格局,利润率回归合理水平 [7][55] - 行业最终形态取决于高附加值环节分配:参考燃油车时代博世等供应商的盈利模式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