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金属
icon
搜索文档
废铜行业税收政策调整对当前行情影响探讨
华泰期货· 2025-09-18 10: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矿端原料偏紧、冶炼加工费低位的情况下,国家整治再生资源税务规范、挤出落后产能旨在维护国内重要资源供应稳定和消除“政策洼地”,虽短期或冲击原料供应,但临近美联储议息会议、“金九银十”旺季及部分冶炼厂检修,9至10月铜价或偏强,有买入套保需求的企业可逢低买入,卖出套保企业可在84000 - 84500元/吨加大套保力度;政策关闭“减税”后门,未来存活的是能将6%税费差距转化为效率优势的企业,投资者需关注地方执行节奏和铜价反弹高度 [3][4][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背景及回顾 2016 - 2018年再生金属行业政策重心是环保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五成以上中小型废铜回收作坊关停,部分传统废铜集散地产能收缩超40%;2019年起政策转向税收监管,2021年在再生铅行业试点“增值税进项抵扣规范化”,2024年“反向开票”机制推出,今年发改委“770号”文标志国家对涉废企业纳税规范化和产业整合的决心 [10] 税收政策对于国内涉废企业影响重大且深远 铅品种的启示 再生铅行业税务规范化围绕“进项税抵扣缺失”,此前处于恶性循环,2023年试点“反向开票”解决票据规范问题的同时带来数据溯源难题、各地政策执行差异和散户整合困难;行业呈两极分化,头部企业市占率超50%,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从75%降至45%,长期看政策推动行业向集约化、绿色化转型 [11][13] 国内再生铅企业税收政策影响对比 大型集团型企业政策后产能增加15%,中型合规企业产能减少5%,小型作坊几乎退出市场 [14] 对于废铜企业的启示 2025年8月发改委770号文将“税收返还”列入违规清单,赣、皖部分地区9月已暂停返还,鄂、豫、川未行动;政策若全面实施,行业将链式反应,最严情景下再生铜企业综合税率提升,产量骤降,部分返还取消情景下产能收缩;企业应将竞争力转向“真实利差”,投资者关注地方执行节奏和铜价反弹高度 [20][22][24] 国内再生铜杆现状 近5年国内再生铜杆产能上涨近400%,存在落后低效产能,下半年企业几乎无利润;2025年1 - 7月国内废产粗铜量上涨13.60%,进口废铜量下降0.5%,美国进口废铜几乎清零,未来废铜进口或难增长,“反内卷”政策下废铜杆企业受影响明显 [25][26] 总结与套保策略建议 国家整治再生资源税务规范和挤出落后产能,短期或冲击原料供应,9至10月铜价或偏强,买入套保企业可逢低买入,卖出套保企业在84000 - 84500元/吨加大套保力度 [4][28]
专家:全球再生金属原料贸易格局面临重构
新华财经· 2025-09-13 20:26
新华财经南昌9月13日电(记者 崔璐)12日,2025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江西丰城举 行,业内专家在会上表示,全球再生金属行业原料竞争日趋激烈,建议我国加快构建智慧体系提升再生 金属原料回收和预处理阶段效率;推动更多再生金属原料品种或品类纳入进口范围,继续构建多层次国 际合作机制,筑牢我国"国内+进口"的再生金属原料供应格局。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再生金属的资源 保障价值和低碳减排属性日益凸显。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63个国家将再生金属利用纳入碳中和考核体 系。国际巨头加速并购重组,争抢优质原料资源,全球再生金属原料贸易格局面临重构。 如欧美国家通过出台减税优惠法案、强制规定联邦基建项目中再生金属使用比例等多种政策,加速本土 再生金属产业发展。东南亚、南亚等则依托区位特点成为全球原料集散新兴市场,印度年均进口再生铝 原料达180万吨,泰国废铝出口量同比激增76%,同时这些地区也在升级环保监管并酝酿进口限制措 施。 面对新变化,国内相关企业积极构建全球化回收网络,加大回收技术研发,保障再生金属原料稳定供 应。专家预测,未来五年,再生金属原 ...
2024年再生有色金属企业营收30强出炉
新华财经· 2025-09-12 20:07
新华财经南昌9月12日电(记者崔璐)12日,2025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江西丰城举 行,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发布了2024年再生有色金属企业营收30强名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有色金属部副主任、再生金属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恩介绍,再生金属分会 从2022年起每年开展营业收入排序工作,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起将排序从20强扩容到30强。 2024年,再生有色金属企业营业收入30强入围底线41.44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17家,占 入围企业总数的57%;30强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28.95亿元,其中前20强企业营收总额跃升至 3331.35亿元,同比增长24%。 从主营产品看,11家再生铜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1576.09亿元,占比40%。6家再生铝企业营业收入合计 达605.96亿元,占比15%。4家再生铅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362.19亿元,占比10%。9家多金属再生利用 企业(品种≥2种)营业收入合计达1384.71亿元,占比35%。 ...
2030年全球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2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9-12 16:48
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1150万吨,同比增长4.55%;国内主要废旧有 色金属回收利用量(金属量)约935万吨,同比增长4.8%;预计全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有望突破 2000万吨。 12日,2025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江西丰城举行,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 长、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表示,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市场规模将 突破2.2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将占比40%以上。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近年来,再生金属行业的资源保障价值和低碳减排属性日益凸显,国内再生金属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截 至2025年,我国涉及再生有色金属业务的上市公司超100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中超20家入围。再 生有色金属营收30强企业营收总额超3900亿元,为产业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
【财经分析】“城市矿山”潜力几何?政策与市场共促再生金属产业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9-11 15:50
新华财经南昌9月11日电(记者崔璐张新新郑璐)符合标准的电池黑粉可自由进口、"反向开票"政策破 解源头无票难题……今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再生金属产业发展。业内专家预测, 未来在新能源等领域,来自回收端的金属原料占比将持续提升,甚至占据主导地位。 为进一步释放"城市矿山"潜力,受访人士建议: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规范回收全链条,防止"劣币驱 逐良币";细化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允许具备先进回收能力的企业进口高品位海外废料,拓宽资源获取 渠道。 资源与低碳价值双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镍2万吨、钴1万吨、钨6500吨……这是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从"城市矿山"里找回来的金属量。这 意味着什么呢?以钴为例,我国一年钴需求量约为20万吨,单这一家企业回收的钴就占了国内需求的二 十分之一。 "城市矿山"是指蕴藏在各类废旧载体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城市矿山"的资源保障价值和低碳减排属 性日益凸显。跨国企业加速全球资源回收布局,产业生态日趋多元化。强化对关键金属的回收利用,不 仅能有效补充原生资源供应,更能显著降低 ...
【大宗周刊】瑞茂通集团优化全球战略布局,打造绿色再生铜产业链
期货日报· 2025-08-31 07:57
瑞茂通集团再生铜业务 - 公司在泰国春武里府工业区投建再生铜加工基地 通过破碎 分选 净化 烘干等工艺将含杂废铜转化为合格再生铜原料 产品最终应用于风电设备 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 [1] - 公司打造"国际采购—海外加工—国内销售"的跨国运营模式 2024年再生铜进口与转口业务总量近5万吨 贸易金额突破4.7亿美元 [1] - 公司组建资深专家团队 所有成员拥有十年以上从业经验 掌握废铜品质判定标准与杂质分离技术 构建业内领先的原料评估体系 [4] 中国铜产业供需格局 - 中国铜年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55%以上 自2007年起消费规模连续18年居世界首位 但已探明铜矿储量仅占全球总量4% 原料自给率长期维持12%-15% 2024年精炼铜进口依存度高达83.7% [2] - 再生铜生产能耗仅为原生铜20% 碳排放减少65% 根据规划 到2025年再生铜产量目标设定为400万吨 再生金属产量占比提升至30% [4][5] - 国家调整废铜进口政策 将符合标准的再生铜原料视为可自由进口商品并享受零关税待遇 [2] 全球铜资源竞争与政策环境 - 智利 秘鲁等主要铜矿供应国频繁遭遇停电 地震等突发事件导致产量大幅波动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精铜流向北美 国际供应收紧 [3] - 欧盟计划在10月前出台本土再生金属供应链保护政策 预计对全球废金属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4] - 2025年3月"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打造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成为行业发展目标 [3] 天然气交易创新 - 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推出"PNG舟周购"常态化竞拍活动 首场活动中竞得资源客户可在次日至8月31日前提货 满足未来10日增量用气调配需求 [8][9] - 该模式聚合分散的增量气源需求进行市场化竞拍 帮助客户以更合理价格获得管道气资源 降低采购成本 [8] - 这是交易中心首次上线管道天然气资源竞拍业务 未来将引入更多油气品种 [9] 电力期货发展动态 - 广期所积极研究电力期货 探索推出更多新能源期货品种 致力于打造连接电力产业与期货市场的高效桥梁 [11][12] - 2025年1-7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3.59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2% 占全社会用电量61.2% 自2025年6月1日起新建新能源发电项目全面参与市场交易 [13] - 电力期货可帮助新能源企业锁定远期收益 2024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有973小时出现负电价 浙江市场出现过0.2元/千瓦时极端低价 [13]
河南许昌:吃干榨尽点废成金
经济日报· 2025-08-30 14:11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 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公司年处理餐厨垃圾3.65万吨 产生沼气365万立方米 年发电量803万千瓦时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吨[1] - 长葛市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千亿元级再生金属产业集群 年节约标煤700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800万吨[1] - 许昌市打造六大绿色产业链条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 城市固废处理体系 - 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 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无害化处理率100% 资源化利用率85%[2] - 采用前端分类投放 中端分类收运 末端分类处理全链条体系 智能垃圾箱积分兑换制度提升居民参与度[2] - 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工艺实现资源化利用 泔水油制成生物柴油或化学拆分剂[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77% 人均公园绿地18.01平方米 拥有238个公园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格局[3] - 城市中央公园面积3300亩 栽植树木10万余株 水系景观绿化面积达6500亩[3] - 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全覆盖 配备7800辆公共自行车 打造15分钟休闲健身圈[2]
顺博合金:现有再生铸造铝合金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制造、家电等领域
证券日报· 2025-08-29 16:43
公司业务布局 - 现有再生铸造铝合金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 摩托车 机械制造 家电等领域 [2] - 在建项目安徽二期再生变形铝合金产品主要应用于电池箔坯料 电池壳体 易拉罐料及3C产品(包括手机)领域 [2]
2025年再生金属东南亚国际论坛在曼谷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1 17:59
行业活动 - 2025年再生金属东南亚国际论坛在泰国曼谷举行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 再生金属分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有色金属行业委员会承办 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名企业代表参会 29家企业参展 [1] - 论坛主题为"聚绿色金属 铸东盟新篇" 涵盖产业政策 市场动态 投资策略 贸易挑战等议题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 泰国政府 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机构代表出席 [2] - 期间举办中泰再生金属产业对接会 专题论坛 圆桌论坛等活动 聚焦政策导向 投资机遇 本地化策略等话题 泰国 老挝 新加坡 中国代表参与研讨 [6] 行业趋势 - 中国再生有色企业积极"走出去" 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布局再生有色金属产业 取得显著成果 [3] - 东南亚 日韩及匈牙利 墨西哥 摩洛哥 巴西等地区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热点 泰国以79万吨废铝进口量保持东南亚最大进口国地位 [3] - 全球产业关注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目标下的循环经济实践 以及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原料新形势 [6] 国际合作 -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指出 中国是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先进制造 新能源 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投资推动泰国产业升级 [3] - 泰国工业部官员强调需重视金属回收 减少自然资源消耗 论坛为政策交流和国际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深化全球合作 强化创新 推动国际标准互认 提升产业水平四项倡议 [5] 中泰合作 - 中泰再生金属产业对接会讨论泰国政策变化 技术合作 投资机遇 以及中方企业在泰投资现状和政策诉求 [6] - 双方探讨建立投资合作机制 加强监管动态沟通 未来合作方向包括产业生态解析和资源整合 [6]
ESG一周丨国家能源局启动氢能试点工作;我国首个再生商品期货6月10日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20:49
氢能试点政策 - 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试点通知 遴选项目和区域开展全产业链创新 试点项目需在3年内建成投产或完成试点任务 [1] - 政策通过"试点—总结—推广"模式推动氢能商业化 旨在破解发展瓶颈并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1] 甲烷控排成效 - 2024年煤矿瓦斯抽采量达135亿立方米 利用量超60亿立方米 利用率44.4% [2] - 已建成20余个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氧化利用项目 能源领域甲烷排放控制成效显著 [2] 再生金属期货上市 - 我国首个再生商品期货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6月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 [3] - 新品种完善再生金属定价体系 助力铝工业低碳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 [3] ESG平台发展 - 香港"ESG一站通"平台半年吸引超1200家企业 中小企业占比95% 获190家机构支持 [4] - 平台整合评估工具及培训资源 为中小企业提供端到端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4] 绿色甲醇商业化 - 上海电气吉林洮南绿色甲醇项目7月投产 将实现国内首个规模化商业运行从生产到加注的闭环 [5][6] - 项目推动绿氢衍生燃料商业化 为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可行路径 [5][6] 南非气候适应计划 - 南非推出《气候变化沿海适应响应计划》应对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威胁 [7] - 计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污"与"适应"并重的气候应对样本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