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调整
搜索文档
再探深圳水贝市场:黄金税收新规下 金饰定价逐渐“清晰”
证券时报· 2025-11-11 23:40
税收政策影响 - 黄金税收新政发布后 深圳水贝黄金珠宝市场金饰定价经历短暂混乱后逐渐清晰 均在国内金价基础上进行上浮[1] - 水贝市场金饰报价趋于一致 各大交易中心报价在每克1097元至1099元左右 此价格已包含税费 而当天国内金价大盘价约为每克966元[2] - 税收政策调整后 金饰价格突然跳涨导致许多客户转入观望 市场成交额明显下降[4] 市场反应与销售动态 - 部分银行渠道的投资金条销售火热 11月11日某银行10克规格经典款投资金条价格为9670.2元 折合每克967.02元 当天下午多款10克重金条已售罄[5] - 品牌金饰价格与水贝市场价格差距缩小 11月11日包括周大福在内的多数品牌金饰克价在1302元左右[6] 行业发展趋势 -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市场调整是对税收政策的短期适应 随着价格明确 黄金料商出货与企业经营策略或将优化[6] - 世界黄金协会指出税收政策调整将对中国金饰行业产生显著影响 加剧珠宝商在高金价环境中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挑战[6] - 税收上调可能拉大黄金首饰购入价与回购价之间的差距 抑制回收积极性 并可能加速黄金珠宝零售业的整合进程[6]
黄金税收新政实施后,黄金消费股重挫、金条涨价,投资格局会怎样变化?
新浪财经· 2025-11-03 21:49
黄金税收新政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黄金税收新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至2027年12月31日 [2] - 新政将市场主体区分为“会员单位”与“备案客户”,并根据黄金向下游流通的实际用途(投资性或非投资性)实施差别化增值税处理 [3] - “会员单位”销售投资性用途黄金(如9999金条)可从交易所获取专用发票,但向下游流通只允许开具普通发票;“备案客户”及“会员单位”销售非投资性用途黄金(如金饰)的进项抵扣规模均较此前降低 [3] 对黄金价格及市场交易的即时影响 - 政策消息发酵后,深圳水贝有商家自11月3日起暂停黄金定价、结价等相关业务,且报价不再参照“融通金”平台价格 [2] - 11月3日深圳水贝金条实际价格已直冲1000元/克,电商平台金条价格每克已超过1000元,部分品牌金条价格每克已超过1200元 [2] - 新政核心被解读为切断“实物流+增值税票据套利”链条,使黄金交易回归真实供需 [4] 对黄金消费股的影响 - 11月3日黄金消费股遭遇重挫,潮宏基跌停,周大福、老铺黄金、周生生等个股跌幅均超过6% [1] - 新政策主要规范投资性黄金交易,金饰消费相关税收政策保持不变,理论上不会对消费者的黄金饰品购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3] 对投资行为及市场结构的预期影响 - 分析认为将出现资金的结构性迁移,过去以票据抵扣、循环囤货为目的的资金将被动退出或迁移至黄金ETF、积存金、期货等标准化金融渠道 [6] - 资金格局预计将从“实物囤金+票据套利”为主,转向“金融配置+风险管理”主导,市场金融化程度上升 [6] - 新政策有望利好交易所场内黄金期现货交易和黄金金融产品(如纸黄金、黄金ETF等)的交易量提升,或抑制实物金条交易和金饰品消费需求 [6]
119次千亿级波动!美股“瀑布式下跌”风险在逼近?
金十数据· 2025-10-28 16:27
市场波动规模 - 华尔街单日股价波动规模达数千亿美元已成为常态[1] - 2025年以来个股单日市值涨跌超1000亿美元的情况已出现119次创下历史年度最高纪录远超2024年全年的84次和2022年熊市期间的33次[2][4] - 大型科技公司如英伟达微软苹果等市值均超过3万亿美元是推动大盘剧烈波动的主要力量[2] 波动性驱动因素 - 衍生品市场是股价波动的一大推手散户投资者与对冲基金围绕财报季和宏观事件大量押注个股短期走势[7] - 2025年3月个股期权交易量达到2021年"迷因股热潮"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散户投资者占比60%[7] - 个股杠杆ETF例如每日收益率为单一股票2至3倍的基金今年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进一步增加了市场杠杆[7][10] - 杠杆产品会加剧价格波动为维持目标杠杆率发行方需每日调整头寸股价上涨时增持股价下跌时减持[10] 科技股与财报季风险 - 总市值达15万亿美元的五大科技巨头Meta PlatformAlphabet微软苹果亚马逊将于本周发布季度财报大盘股的高波动性使此次财报季风险陡增[4] - 美国银行分析显示2025年大型科技股的"脆弱性事件"数量已突破2024年创下的纪录大盘股单日波动10%20%甚至30%都有可能[2] 市场整体波动性与相关性 - 尽管个股波动剧烈但标普500指数整体市场波动性基本保持温和原因是大盘股通常不会同步同向波动[4] - 当前市场主题如人工智能税收政策调整全球贸易战对部分股票构成压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另一些股票上涨导致今年个股间的相关性处于"极低水平"[10] - 分析师警告若个股相关性回升大盘股可能出现同步抛售届时个股的剧烈波动或对市场稳定性构成更大风险[11] 潜在风险机制 - 市场存在"流动性瀑布"风险即原本押注股价继续上涨的交易者可能被迫迅速抛售头寸[11] - 在10月10日华尔街自4月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的一天为维持固定杠杆要求杠杆ETF在收盘时被迫抛售了260亿美元的股票[11]
个体工商户:取得收入后,我要缴哪些税(费)呢?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15 09:18
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优化 - 在“优惠及附报事项有关信息”部分增加“职工薪酬”和“出口方式”项目,要求发生相关事项的纳税人准确填报,包括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以及出口业务类型 [8] - 参照年度纳税申报表优化思路,在“预缴税款计算”部分增加“销售费用”和“其他收益”等项目,并在“营业收入”项下细化出口收入,增加“自营出口收入”、“委托出口收入”和“出口代理费收入”等明细项目 [9] - 在“投资收益”项目下增加明细行次,要求纳税人根据《企业所得税申报事项目录》填报股权处置收益等具体事项和金额,进行股权处置的纳税人均需填报 [10] 特定行业与政策申报调整 - 增加“抵免所得税额”项目,供适用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企业在预缴申报时自主选择填报 [12] - 增加“销售未完工产品的收入”项目,进一步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预售收入的申报要求 [13][14] - 将汇算清缴环节的总分支机构分摊税款计算方法推广至预缴环节,企业需先对截止到本月(季)度的应纳所得税额进行分摊,再由总、分机构分别抵减已分摊预缴税款 [15] 总分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修订 - 将原《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名称修改为《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总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17] - 基于计算方法调整的需要,在表单行次上增加“总机构分摊”和“总机构财政集中分配”等项目 [16] - 在数据项上增加“实际应分摊所得税额”、“累计已分摊所得税额”和“分摊应补(退)所得税额”等项目 [17]
公募债基变革,市场的两大关切
华西证券· 2025-09-21 16:33
政策调整概述 - 2025年8月财政部对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3%增值税[1][11] - 证监会修订公募基金销售费用规定,对7日内、7-30日、30日至6个月赎回分别征收不低于1.5%、1.0%、0.5%惩罚性费率[1] 债基市场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债券型基金总规模11.15万亿元,个人投资者占比17%(1.88万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81%(8.99万亿元)[2] - 银行理财持有公募债基规模1.38万亿元(占理财总资产4.2%),其中中长债基约4000亿元、短债基约4000亿元[3] - 保险资金持有公募债基约9000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的2.4%)[4] - 银行持有债券基金与货币基金规模约8万亿元(占有价证券及投资规模102.4万亿元的7.5%)[5] 赎回费新规潜在影响 - 银行自营若赎回10-20%债基持仓,可能导致万亿元级别负债流失[8] - 参考历史案例:2022年Q4债基规模下降1.18万亿元致10年国债利率上行35bp;2024年10月规模降7000亿元致利率反弹21bp[9] - 若当前发生类似赎回,10年国债利率可能从1.75%中性点位升至1.90-1.95%[10] 税收政策分析 - 公募基金免税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资本利得增值税免征、利息所得税免征、资本利得所得税免征[12] - 核心实际优势为资本利得增值税免征,其他资管产品需按3%缴纳资本利得增值税[13] - 基金分红免税是企业投资公募的核心优势,取消需同步调整股基政策且可能引发双重征税问题[13][14] 机构行为预测 - 银行理财可能将债基从流动性管理转向收益增厚工具,持有规模或维持在4%以上[6][7] - 保险自营资金稳定,但三方委外资金可能因赎回费调整而流出[7] - 银行自营受考核压力及市场波动影响,赎回动机已存在[8]
废铜行业税收政策调整对当前行情影响探讨
华泰期货· 2025-09-18 10: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矿端原料偏紧、冶炼加工费低位的情况下,国家整治再生资源税务规范、挤出落后产能旨在维护国内重要资源供应稳定和消除“政策洼地”,虽短期或冲击原料供应,但临近美联储议息会议、“金九银十”旺季及部分冶炼厂检修,9至10月铜价或偏强,有买入套保需求的企业可逢低买入,卖出套保企业可在84000 - 84500元/吨加大套保力度;政策关闭“减税”后门,未来存活的是能将6%税费差距转化为效率优势的企业,投资者需关注地方执行节奏和铜价反弹高度 [3][4][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背景及回顾 2016 - 2018年再生金属行业政策重心是环保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五成以上中小型废铜回收作坊关停,部分传统废铜集散地产能收缩超40%;2019年起政策转向税收监管,2021年在再生铅行业试点“增值税进项抵扣规范化”,2024年“反向开票”机制推出,今年发改委“770号”文标志国家对涉废企业纳税规范化和产业整合的决心 [10] 税收政策对于国内涉废企业影响重大且深远 铅品种的启示 再生铅行业税务规范化围绕“进项税抵扣缺失”,此前处于恶性循环,2023年试点“反向开票”解决票据规范问题的同时带来数据溯源难题、各地政策执行差异和散户整合困难;行业呈两极分化,头部企业市占率超50%,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从75%降至45%,长期看政策推动行业向集约化、绿色化转型 [11][13] 国内再生铅企业税收政策影响对比 大型集团型企业政策后产能增加15%,中型合规企业产能减少5%,小型作坊几乎退出市场 [14] 对于废铜企业的启示 2025年8月发改委770号文将“税收返还”列入违规清单,赣、皖部分地区9月已暂停返还,鄂、豫、川未行动;政策若全面实施,行业将链式反应,最严情景下再生铜企业综合税率提升,产量骤降,部分返还取消情景下产能收缩;企业应将竞争力转向“真实利差”,投资者关注地方执行节奏和铜价反弹高度 [20][22][24] 国内再生铜杆现状 近5年国内再生铜杆产能上涨近400%,存在落后低效产能,下半年企业几乎无利润;2025年1 - 7月国内废产粗铜量上涨13.60%,进口废铜量下降0.5%,美国进口废铜几乎清零,未来废铜进口或难增长,“反内卷”政策下废铜杆企业受影响明显 [25][26] 总结与套保策略建议 国家整治再生资源税务规范和挤出落后产能,短期或冲击原料供应,9至10月铜价或偏强,买入套保企业可逢低买入,卖出套保企业在84000 - 84500元/吨加大套保力度 [4][28]
国债不 “香” 了?利息税恢复的真相
和讯· 2025-08-08 18:49
税收政策调整核心观点 - 新发债券利息将恢复征收增值税 旨在引导资金流向与缓解财政压力 同时采用"新老划断"渐进式调整以稳定市场 [3][4] - 政策实施后预计下半年增加税收50亿元 年均增收240亿元 债券市场规模已达183万亿元 全球排名第二 [8][10] - 金融机构自营业务按利息收入6%缴税 资管产品适用3%简易计税 个人投资者影响有限因小规模纳税人免税 [7][8][12] 政策具体实施安排 - 2025年8月8日起新发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利息恢复增值税 存量债券继续免税至到期 [4] - 税率差异化设计:银行等机构自营业务6% 资管产品3% 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小规模纳税人免征 [7][8] - 90%债券市场份额由机构持有 政策主要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 可能引发老券抢购与新老券利差扩大 [8][11] 政策调整动因分析 - 免税政策2016年为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实施 当前目标已达成 恢复征税可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性 [9][10]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 政策优化税收结构 年均300亿元增量缓解财政压力 [10][14] - 统一税制消除不同券种定价差异 公司债此前需对标免税国债利率 导致市场短期波动 [10] 对资本市场影响 - 引导资金从债券转向权益市场 高股息与成长性板块或受益 但转移取决于股市表现与风险偏好 [13][14] - 银行保险等机构或减少直接配置新发国债 转向资管产品间接持有 同时增加信贷与同业存单配置 [11] - 公募基金与理财产品因适用3%税率 对个人投资者收益影响有限 机构将通过调整投资组合对冲成本 [12] 长期经济效应 - 降低债券配置价值可能促使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激活消费市场并支撑经济增长 [14] - 政策为财政提供资金支持 助力公共服务与宏观调控 配合现有消费/育儿补贴等支出政策 [14]
投资端选项多元化 配置资金酝酿分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05:07
税收政策调整对债市的影响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存量债券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1] - 政策公布当天市场剧烈波动 新债收益率暴涨后回落 老债因免税优势遭抢购导致收益率断崖式跳水 [1] - "新老划断"导致新老券利差走阔 机构投资者优先选择免税老券 新券需提供税收补偿导致基准利率上行 [2][3] 机构观点与市场反应 - 中信保诚基金认为政策整体影响中性 但存量债券具备结构性优势 债券市场走势仍取决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 [2] - 禅龙资产指出利率债恢复征税后与信用债税收优势消失 信用利差将收窄 市场利率中枢可能整体上移 [3] - 部分基金公司已调整债券基金大额申赎额度 应对短期市场波动 [3] 资金配置变化 - 部分资金从利率债转向信用债、REITs等替代品种 甚至流向股市 [1][4] - 广发基金投顾预计资金可能流向优质信用债、红利股及商品等其他领域 [5] -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银行保险对国债配置需求难大幅减少 对机构税前利润影响不超过1% [5] 投资策略调整 - 私募机构认为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 未来可能增加"固收+"产品中可转债、REITs、权益资产占比 [4] - 公募基金因6%增值税率下税收优势更显著 可能吸引银行自营等机构委外需求 [4] - 禅龙资产表示短期交易意愿提升可能导致市场波动 但中长期影响有限 [3][5]
存量券受青睐,资金配置或分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22:56
税收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存量债券继续免税至到期 [1] - 政策公布后市场剧烈波动 新债利率因征税预期先涨后跌 老债因免税优势受资金抢筹导致利率下行 [1] - 政策采取"新老划断"机制 存量券与新发券形成结构性差异 [1][2]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 机构普遍认为税收调整对债市影响偏中短期 中期走势影响有限 但新老券利差可能走阔 [2] - 存量券因免税优势受青睐 新发券需通过票面利率补偿税负 导致基准利率上行 [2] - 短期可能出现抢购存量券现象 推动其收益率下行 新发券吸引力下降 [2][3] 资金配置分流趋势 - 部分资金从利率债转向信用债(尤其资质较好品种)、股市(红利板块)、REITs及商品等领域 [3] - 公募基金调整债券基金申赎额度 含老券的债券基金吸引力提升 [3] - 私募机构计划增加"固收+"产品中可转债、REITs、权益资产占比以弥补纯债收益下降 [4] 机构观点与策略调整 - 中信保诚基金认为政策整体中性 但存量券具结构性优势 [2] - 禅龙资产指出短期配置思路变化有限 债券风险仍低于权益资产 [3] - 广发基金投顾提示资金可能流向多元资产以应对利率债持有成本上升 [3]
国家恢复对国债等债券的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保险的“免税优势”又将如何凸显呢?
搜狐财经· 2025-08-04 11:27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对2025年8月8日前已发行债券维持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2] - 恢复征收源于2016年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阶段性优惠政策到期 新政策下个人和企业投资债券利息收入需缴纳3%-6%增值税 [4] 市场影响分析 - 个人投资者因月收入低于10万元增值税起征点 绝大多数不受新政策影响 [6] - 机构投资者购买2025年8月8日后新发行债券 实际收益率将略微下降 例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7%降至1.6%-1.65% [8] - 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人民币 位居全球第二 已无需依靠税收优惠吸引资金 [8] 政策背景与财政意义 - 政策调整有助于引导资金从债券市场转向股市 间接促进股市增长 [8] - 基于政府债和金融债133万亿元存量规模 按1.75%票面利率估算 债券滚动续作可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带来千亿元级别税收收入 [9]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产品因收益和理赔款通常免税 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可能成为具有优势的免税投资工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