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型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全力推动四季度160项重点项目开工
新京报· 2025-10-27 19:23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5.6% [1] - 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三大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八成 [7] -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零售总额为9803.1亿元,同比下降5.1% [8] 投资与项目建设 - 2025年全年740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将于10月底前下达完毕 [2] - 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55个,发行金额1082亿元 [2] - 第四季度将全力推动160项市、区重点项目开工,全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 [1][2]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全市共有1475家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 [6] - 8只政府投资基金累计实际出资228.39亿元,全市智能算力总规模达4.2万P [7] - 前三季度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场内交易额增长108.3%,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达6.8万件 [7] - 四季度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重大项目稳定增产,加快创新药械落地,打造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平台 [3] 消费市场与服务业 - 前三季度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59.8%,为近五年最高 [8] - 信息服务消费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高增速,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速高于10.0% [8] - 今年1-8月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336.2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12.3亿元人民币 [8] - 第四季度将推进文旅消费新地标建设,上线全市统一旅游预约平台,推动特色商业综合体开业 [1][5] 城市更新与民生保障 - 前三季度完成2199宅局部隐患房屋修缮,258个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 [4] - 新建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家、家庭养老床位7641张,新增中小学学位2.4万个 [4] - 第四季度将建成50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新增2000个托位,实现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5] - 将实现地铁6号线南延、17号线中段开通运营,完成公园绿地200公顷等建设任务 [5]
西北民航“国际首乘”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
中国民航网· 2025-09-17 14:31
行业政策与战略 - 西北民航管理局发布《"场景引领"首乘服务再升级工作方案》 将拓展国际航空市场和提振服务型消费列为核心任务 [2] - 政策以"客票+服务"模式推出国际首乘产品 紧贴首次出境旅客需求并顺应国际航空市场发展特点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国际首乘产品包含特惠客票和专属服务 首次出境旅客经身份认证后可享受折扣价格或"抵现"优惠券 [2] - 航空公司与机场联合推出差异化服务 包括东航的证照咨询及客舱留言册、南航的"六个一"通关登机服务、春秋航空的双语服务及国际首乘休息区 [2] 市场表现与成效 - 2024年1月至2025年8月西北主要航空公司国际首乘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人民币 [1] - 产品有效提升出境旅行意愿 对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航司收益提升及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3]
越来越多的商场闭店?大家真不爱逛商场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9-15 08:56
行业核心观点 - 传统商场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闭店和转让现象增多,尤其是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场 [1][3] - 消费者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以购物为目的转向追求体验、服务和精神满足 [11] - 行业逻辑正经历深刻变革,未来商业空间需转型为连接人与生活的“生活枢纽” [11] 商场闭店现象与数据 - 上海多家经营约30年的大型商场陆续关门,如太平洋百货徐汇店、梅龙镇伊势丹百货 [3] - 北京高端商场标杆北京SKP于2024年5月易主,原股东北京华联退出 [3] - 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但上海同比下降3.1%,北京下降2.7%,深圳增速1.1%,广州增速0.03% [3] 商场业态的历史角色 - 上世纪90年代,大型百货商场是购物、休闲、社交的主要场所,承载了几代人的消费记忆 [5] - 在商品稀缺年代,商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核心载体,并形成了以商场为核心的商业圈 [5] - 周末全家逛商场购物、吃饭、看电影曾是许多家庭的固定休闲模式 [5] 电商冲击与商场转型 - 电商平台以其价格透明、选择多样、配送便捷的优势,在服装、日用品等领域几乎实现全面覆盖 [7] - 商场核心功能从“卖商品”转向“体验与生活方式空间”,主力业态向餐饮、娱乐、亲子等体验式消费项目转变 [7] - 缺乏资本投入与创新动力的偏远、硬件老化商场面临被淘汰风险 [7] 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 消费者转向理性、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反向消费”,对传统商场的高品牌溢价商品需求下降 [8] - 折扣店、仓储式会员店等新兴零售业态以其高性价比分流了传统商场的客源 [8] - 消费者追求消费体验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传统商场千篇一律的布局难以满足需求 [8] 消费结构转型趋势 - 消费从“物质消费”加速向“服务型消费”和“悦己型消费”演进,人们更追求精神满足和生活品质提升 [10] - 旅游、户外运动、文化演出等能带来持久幸福感的活动正取代传统购物成为新消费热点 [10] - 自然景区、文化街区等开放性场所比封闭的商业空间更能满足人们对“逃离感”和“自由感”的追求 [10]
暑期档票房出炉!消费力旺盛
搜狐财经· 2025-09-02 02:43
服务型消费增长前景 - 服务型消费将在未来迎来爆发式增长 尤其2025年下半年外资大量涌入和公众精神追求增强将推动市场活力 [1][6] - 外资大规模进入和公众对精神层面享受的持续追求将支持电影及相关文化产业前景 [6] 电影行业表现数据 - 2025年暑期档票房截至8月27日达113.45亿元 超越2024年同期 显示行业韧性和增长势头 [3] - 2025年全年票房突破383亿元 观影人次超3亿 国产片市场份额达89.2% [3] - 夏季档约150部影片上映 竞争异常激烈 [3] 内容创作与消费趋势 - 热门影片如《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戏台》《长安的荔枝》成为票房关键推动力 [3] - 横店短剧日拍摄量达数百至数千部 体现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迅猛 [5] - 家庭朋友观影成为普遍娱乐方式 地区文化旅游活动促进电影产业良性发展 [5] 行业短期展望 - 假期尾声可能带来短期票房波动 但新片凭借实力与口碑仍有望赢得市场认可 [3] - 新一批影片上映将推动中国电影票房再创新高 [3]
连续4日获资金净流入,港股消费ETF(159735)盘中翻红,海尔智家涨超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0:00
港股消费板块表现 - 港股主要指数集体高开 消费板块走势分化 食品饮料涨幅靠前 日常消费零售和耐用品消费下跌 [1] - 港股消费ETF(159735)高开0.24% 盘中震荡后上涨0.12% 成交额超1300万元 溢折率0.46% [1] - 成分股中海尔智家涨超6% 申洲国际 思摩尔国际 波司登 李宁 百威亚太 理想汽车-W 统一企业中国等多股跟涨 [1] 资金流向与ETF特征 - 港股消费ETF连续4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额超8500万元 [1] - 该ETF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选取港股通内50只流动性好/市值大的消费股 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 [1] 政策导向与消费形态转变 - 商务部表示中国消费形态转向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阶段 下月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政策措施 [2] - 政策将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 优化服务供给能力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2] 机构观点与消费趋势 - 国内广义财政支出明显提升 促消费/稳基建政策有望接续发力 成为稳内需关键因素 [2] - 服务型消费可能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刚需方向 社会消费结构正随Z世代成长调整 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不断提升 [2] - 情绪消费/悦己消费等新消费形态涌现 消费结构向情感价值驱动型迁移 消费者偏好转向情绪价值类及"质价比"消费 [2]
情绪高涨带动资金入市权益市场持续走强
大同证券· 2025-08-19 18:37
大类资产总览 - 权益市场持续走强,A股日均成交额超过2.1万亿,市场情绪高涨带动资金入市 [2][10] - 债市跌幅扩大,日均交易金额超2万亿导致资金转向权益市场,债市缺乏托举力量 [6][38] - 商品市场震荡,黄金短期难有表现,原油能化指数企稳 [7][45]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再临3700点关键点位,周度日均成交额超2万亿,深证成指周涨幅4.55%,创业板指周涨幅8.58% [3][8][14] - 政策面双重利好:消费贷贴息和《求是》文章支持民营经济,7月宏观经济数据稳中有进 [2][10] - 双创板块(通信、创新药)受资金青睐,光伏、文旅等细分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 [4][14][15] 配置策略建议 - 短期建议哑铃型策略:配置双创板块(通信、创新药)+红利板块,逢低布局光伏、文旅 [4][15] - 中长期关注政策-情绪-资金三方共振的双创板块,反内卷和服务型消费需聚焦细分领域 [4][14] - 上证指数3700点站稳与否为后续行情关键观察点 [3][15] 债市与商品市场 - 债市短期下行压力大,中长期需关注权益市场变化及阶段性利好 [6][38] - 黄金短期建议减仓,中长期去美元化逻辑支撑其下行有底;原油能化指数企稳 [7][45][46] 数据表现 - 万得全A周涨幅2.95%,科创50周涨幅5.53%,北证50周涨幅2.40% [8] - 个股上涨家数最高达4039家(2025-08-04周),日均成交额峰值21019亿元 [8] - 主力资金净流出回升,两融余额持续拉升 [26][35]
权益市场再回暖重点关注政策导向
大同证券· 2025-08-12 19:48
大类资产总览 - 权益市场再度回暖,A股在上周调整后收复失地,两市量能维持在1.6万亿以上,交投情绪火热[1][8] - 海外市场因特朗普关税暂停及降息预期抬升呈现回暖倾向,国内核心CPI数据稳步回升增强投资者信心[1][8] - 债市受权益市场压制呈现股债跷跷板效应,大宗商品缺乏支撑点整体回落[1][10] 权益市场表现 - A股周度日均成交额超1.6万亿,沪指突破年内高点,上证指数周涨2.11%,深证成指涨1.25%,创业板指涨0.49%[2][6][11] - 政策导向明确:央行维持宽松货币环境,证监会严控上市入口,科技、"反内卷"、服务型消费为三大主线[2][12][13] - 结构性机会集中在通信、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及文旅医疗板块,建议哑铃型配置策略(科技+红利)[2][13] 债券市场跟踪 - 财政部税收政策短期提振债市,但权益市场吸金效应导致资金压制,中长期仍面临股债跷跷板压力[3][4][33] - 国债收益率回落,中美10年期利差小幅回升,国开债期限利差走阔[33][34][35] 商品市场动态 - 黄金因美元去化逻辑重回高位,但能源(原油)及金属品类需求疲软拖累商品市场整体回落[5][39][42] - 配置建议短期维持黄金持仓,中长期需观望能源及金属需求端变化[5][42] 数据表现 - 万得全A周涨1.94%,科创50涨0.65%,北证50涨1.56%,日均成交额16964亿元[6][11] - 个股涨跌比显著改善,周上涨家数4039家,下跌1295家,市场情绪偏向乐观[6]
沪指重夺3600点,结构牛继续,把握三个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12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市场呈现分化走势 沪指收涨0 53%报3602 13点 深成指微涨0 14% 创业板指下跌0 26% 科创50指数下跌0 09% 超3300只个股上涨 半日成交突破1万亿元 [2] - 港股恒生指数微涨0 27%报24799 67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 33%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 19% 市场成交额达1123 51亿港元 [2] 领涨行业及驱动逻辑 - A股PEEK材料概念爆发 受北京市开放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应用场景及上海基础研究补助政策推动 叠加人形机器人轻量化需求预期 [2] - 消费电子产业链持续强势 全球智能手机营收同比增长10% 高端机型需求旺盛 [2] - 钢铁 房地产 银行板块涨幅居前 分别上涨1 32% 1 24% 1 12% 受益于财政政策发力下基建链条预期升温及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 [2] - 港股医疗保健业指数领涨1 91%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大涨2 46% 受国家医保局"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落地提振 [3] - 港股造纸与包装指数大涨4 47% 钢铁指数上涨3 97% 受纸企新一轮涨价潮及"稳增长"政策下周期股情绪修复驱动 [3] 领跌行业及原因 - A股计算机 医药生物板块分别下跌0 64%和0 45% CPO等AI硬件端高开低走 云计算 智能体概念因隔夜美股相关品种下跌及获利回吐压力回调 [3] - 港股非必需性消费业指数下跌0 19% 汽车板块承压 蔚来-SW跌幅超6% 因部分新势力7月销量不及预期 [4] 市场特征与投资建议 - 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延续 资金轮动加速"特征 A股在3600点附近面临获利盘回吐压力 但成交额维持高位显示交投活跃 [6] - 短期可关注政策密集催化的新材料 消费电子及基建产业链 港股需跟踪内地经济数据及中美政策互动 医疗保健 周期股或延续修复 [6] - 中期产业变革带来的长期红利仍是核心主线 泛科技 新消费及有色金属具备配置价值 [6]
短暂回调无需紧张,政治局会议指明方向
大同证券· 2025-08-04 21:03
权益市场 - A股本周冲高回落,沪指在3600点附近徘徊,周度日均成交额仍超1.8万亿元[7][13] - 市场结束周线五连阳,但交投情绪提升,多板块轮动频繁,表现健康[3][10] - 730政治局会议肯定上半年经济稳中有进,下半年政策将持续发力托底市场[3][13] 海外经济 - 美国关税政策释放稳定信号,8月1日进入实施落地期,全球经济回归平稳[3][13] - 中美重启谈判趋势向好,但尚无明确结果[13] 债市表现 - 权益市场回调带动部分资金融入债市,债市小幅回稳[3][35] - 债市短期受权益市场影响回稳,但后续发展仍需观望[35] 商品市场 - 商品市场多品类回落,黑色系产品期现货下跌,原油受供需影响持续回落[46] - 黄金短期建议维持配置,中长期需观望[46] 配置建议 - 短期关注双创板块叙事性机会,中长期关注科技、反内卷、服务型消费[16] - 建议哑铃型策略:科技板块(通信、光伏)与红利板块结合[16]
短暂回调无需紧张政治局会议指明方向
大同证券· 2025-08-04 20:35
大类资产总览 - 权益市场冲高回落,终止周线五连阳,但回调未改变整体健康趋势,交投情绪提升且日均成交额超1.8万亿[2][8] - 海外经济回归稳定,美国关税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日欧等经济体与美国达成协议[2][8] - 国内730政治局会议肯定上半年经济稳中有进,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托底市场[2][3][8] - 债市震荡回稳,权益市场回调促使部分资金流入债市形成支撑[2][8] - 大宗商品冲高回落,原油、黄金等主要品类缺乏上行逻辑,黑色系受产能制约[2][6][8] A股市场分析 - 沪指在3600点附近徘徊,结构性行情下板块轮动频繁,科技、反内卷、服务型消费为三大主线[3][12] - 科技板块受中美谈判缓和及政策支持驱动,通信(英伟达产业链)、芯片、计算机可逢低布局[12] - "反内卷"主题中长期关注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供给侧改革或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12] - 服务型消费(旅游、餐饮)成为下半年扩内需重点,政治局会议明确政策导向[12][13] - 配置建议哑铃型策略:科技(通信)+红利板块为主,辅以光伏、旅游等逢低配置[3][13] 债市与商品市场 - 债市短期受益于权益市场资金分流,但长期走势仍依赖权益市场表现[5][35] - 商品市场整体疲软,原油供需失衡、贵金属表现不佳,黑色系受产能限制[6][38] - 黄金短期配置价值仍存,中长期需观望原油及黑色系供需变化[7][40] 数据与图表要点 - A股周度日均成交额维持1.8万亿高位,融资净买入小幅回落但两融余额持续拉升[28][30] - 通信、零售板块表现突出,医药生物板块资金流入显著[23][24] - 国债收益率与中美利差下行,期限利差缩窄反映市场避险情绪[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