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连锁
搜索文档
《赣商亮色》系列报道之三:上饶市杰出的三位企业家
搜狐财经· 2025-11-02 11:48
王文京与用友网络 - 公司创始人王文京于1988年创立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企业与公共组织软件、云服务、金融服务提供商[3] - 公司业务从财务软件起步,逐步拓展至ERP、CRM、HR等企业管理软件领域[5] - 公司积极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进军[5] - 公司在全球拥有230多个分支机构和7000多家生态伙伴,服务超过597万家客户[5] - 创始人王文京以360亿财富位列《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第553位[6] 程维与滴滴出行 - 公司创始人程维于2012年创立滴滴打车,后更名为滴滴出行[9] - 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出行服务平台,通过优化服务和拓展业务迅速发展[9] - 公司成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深远影响[9] - 创始人程维在2020年以身价180亿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097位[9] 余惠勇与百果园 - 公司创始人余惠勇于2001年创业,2002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百果园水果店[10] -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水果连锁品牌,注重水果品质和供应链管理[10][12]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仓储、配送和销售体系,并拓展线上销售和水果加工业务[12] - 创始人余惠勇及其家族成员的身价约为39亿元[12]
“水果第一股”的坠落:洪九果品从600亿市值到强制退市警示录
新浪财经· 2025-10-19 19:49
公司核心事件与现状 - 公司于2025年10月3日收到香港联交所除牌决定,并于当日提交复核请求 [1] - 联交所指出五大核心问题:未完成调查及补救措施、管理层诚信存疑、内控缺陷未纠正、未公布未完成财务业绩、缺乏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 [1] - 公司自2024年3月20日因无法披露财报停牌,停牌时股价为1.74港元,较40港元的发行价暴跌95.65% [1] - 公司市值从巅峰时的671亿港元蒸发超640亿港元,仅剩不足30亿港元 [1] - 2024年,公司34.2亿元异常预付款引发审计师毕马威辞任,随后6名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7] 公司治理与家族管理缺陷 - 公司具有浓厚家族企业色彩,邓洪九家族持股比例超46%,为绝对控股股东 [3] - 核心管理岗位由家族成员包揽:妻子江宗英任总经理,儿子邓浩吉任首席运营官,女儿邓浩宇任联席秘书,侄儿杨俊文任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3] - 2025年5月,公司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集体辞职,导致审核委员会瘫痪,外部监督机制完全失效 [6] - 外部董事形同虚设,监督机制失灵,采购、财务等关键部门负责人多为邓洪九亲信,合规流程流于形式 [6][7] - 封闭的管理体系阻碍外部人才引进,高管团队鲜有具备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6] 资金链断裂与运营模式风险 - 公司依赖“高预付、长应收”资金结构,上游需提前数月支付全额货款,下游回款周期长达188.5天 [9][13] - 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从2021年的38.6亿元飙升至93.5亿元,账面现金仅约5亿元,短期借款高达27.76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13] - 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累计净流出达44.5亿元 [14] - 邓洪九夫妇累计质押65%内资股,涉及贷款超5.6亿元 [14] - 2023年榴莲价格暴跌50%,叠加消费疲软导致库存积压,成为压垮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 [15] 行业困境与共性问题 - 行业龙头百果园2024年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归母净亏损3.86亿元,由盈转亏,同比降幅达206.7% [16] - 百果园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6093家锐减至2024年底的5127家,一年内净减少966家 [16] - 鲜丰水果2024年曝出超3亿元股权被法院冻结,上市计划搁置 [16] - 行业面临供应链成本高企与盈利空间压缩的矛盾,社区团购等新兴业态以极致性价比冲击传统连锁 [18] - 行业存在“无票化”收支财务风险,上游采购和下游销售环节常缺乏合规凭证,农林牧渔业过去10年舞弊率达9.79% [18][19] - 消费观念转向“高性价比”,企业战略调整滞后,百果园长期坚持高端定位,洪九果品过度依赖高价进口水果 [20] 公司发展历程与转折 - 创始人邓洪九1987年以倒卖红桔起家,进价3毛、售价6毛,两天净赚100多元 [1] - 2002年创办洪九果品,2012年押注泰国榴莲市场,筹借1亿元建厂并以期货模式锁定4万亩果园 [1] - 公司营收从2019年的20亿元飙升至150亿元,4年增长7倍,2022年上市时邓洪九家族财富达85亿元 [1] - 公司创业初期凭借提前付款模式成功打入市场,2005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2012年签下每年3.5万吨水果收购合同 [13] - 依赖资金垫付的模式在规模扩张至百亿级后未能升级,从“增长引擎”变成“致命陷阱” [13]
两年净融资30亿,连锁店从顶流到困境,错在哪儿影响未来
搜狐财经· 2025-10-11 06:59
行业宏观环境 - 2025年二季度全国小微餐饮店闭店率创下新高 [11] - 消费持续下滑且GDP增长未见起色 [13] - 禁酒令政策收紧导致市中心餐馆晚饭时段客流稀少 堂食业务直接腰斩 [7] 连锁加盟模式困境 - 连锁加盟模式内核是品牌方批发 加盟商承担全部风险而品牌方仅负责发货收钱 [5] - 品牌方宣传全国八千家门店和融资三十亿的规模 但加盟商实际经营困难 [3] - 加盟商退出困难 面临设备押金无法退还和拆店需支付违约金的困境 [8] 实体小店经营挑战 - 实体店客流受社区团购和电商平台前置仓模式冲击显著减少 [5] - 外卖平台算法挤压小店导致单量越来越少 同时平台推广预制菜进一步冲击传统餐饮 [7] - 店铺转让困难 一条街在2025年一季度已更换三波店主 [5] 资本与创业心态 - 融资大会注重概念如新零售和智能供应链 资本方关注融资故事而非项目实际盈利 [3] - 普通人因失业等原因选择创业 但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成为例外 [7] - 创业失败后资金损失严重 有案例显示投入三十万后仅靠变卖冷柜扳回部分损失 [1]
中百超市将开51家硬折扣店;美宜佳合作华为终端
搜狐财经· 2025-09-05 01:07
中百集团硬折扣店扩张 - 中百集团将于9月26日集中开设51家硬折扣店 覆盖武汉13区及黄石市 主打"好品质 真低价"策略 [1] - 推出自有品牌"中百精选"(民生刚需)和"百屿森"(健康特色) 联合本地农户及老字号推出有机蔬菜和非遗豆制品等新品 [1] - 同步新增第二家"小百惠零食折扣店"分店 定位"湖北版穷鬼超市" [1] 零售企业战略合作与数字化 - 华为终端与美宜佳签署战略协议 围绕智慧便利店建设展开合作 探索零售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3] - 电视淘宝联合淘宝直播发布"双11双屏直播计划" 用户可通过手机淘宝一键投屏在OTT大屏观看直播 [16] - 电视淘宝双11将推出远超以往的补贴 优惠权益从"单一电视设备"升级为"覆盖家庭多人" 所有补贴与手淘优惠叠加 [16] 墨茉点心局战略收缩 - 墨茉点心局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暂时关闭邵阳 株洲 常德 衡阳外区门店 仅保留衡阳蒸湘万达店 [5] - 品牌决定聚焦长沙区域 全力投入产品优化与创新及服务体验升级 因长沙门店业绩回归良性增长 [5] - 此前已关闭北京等地区门店 去年推出新品牌并于长沙三店同开 [5] 永辉超市门店升级与新品 - 永辉超市河南第13家胖东来帮扶调改店正式开业 位于周口沈丘市 实现商品结构 购物环境 便民服务到食品安全全方位升级 [6] - 全国调改门店上市烘焙新品"山茶花山泉吐司" 采用进口日清山茶花牌小麦粉和新西兰安佳黄油 低糖低油配方 糖分和油脂含量显著降低 [10] 盒马与百果园产品创新 - 盒马上新"阳光果干"系列新品 配料表仅含水果或水果加果汁 整体销量增长110% [8] - 百果园亮相第十八届亚洲国际果蔬展览会 通过参展面向全球展示供应链及品牌优势 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13] 泡泡玛特盲盒价格动态 - 泡泡玛特迷你版Labubu线上发售一周 潮流平台价格普遍降低10%-30% [20] - 未拆盒端盒(14款产品)成交价从2036元降至1787元(下降12.2%) 单个未拆盒盲盒成交价下降22% [20] - 拆盒产品中隐藏款"爱心"成交价从991元降至679元(下降31.5%) 最畅销"L"款价格下降近30% [20] 其他零售行业动态 - 饿了么调整平台招商入驻标准 禁止商家使用AI等技术过度美化门店环境 违规者需限期整改 情节严重将永久关店 [15] - 宜家宣布12月4日在奥克兰开设新西兰首店 并计划在全国设立29个提货点 提供送货服务 作为2027财年超50亿欧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19] - 拼多多连续五年支持全球农创客大赛 未来三年通过"千亿扶持"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19]
消费者也可以教育百果园
虎嗅APP· 2025-08-13 18:10
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关于"教育消费者"的言论引发公众反感,暴露了公司在消费者沟通和高管发言管理上的治理短板 [2][5] - 消费者对高溢价品牌的耐心下降,更关注"贵而值"而非单纯高价,百果园的高价策略与市场现实出现脱节 [5][8] - 公司面临营收下滑、门店收缩和食品安全问题等多重挑战,高端水果连锁模式受到全品类平台和社区团购的冲击 [8][9] - 公司ESG报告中承诺与实际行动存在差距,削弱了品牌信任和生意基础 [14] 公司治理与消费者沟通 - 董事长发言将"教育消费者"与商业策略挂钩,引发公众对权力不对等的批评,伤害消费者自主判断权与尊严 [2][5] - 公司缺乏高管发言的"防火墙"机制,个人观点直接外溢为企业立场,导致舆论失控 [6] - 高端品牌溢价需要消费者持续感知价值,一旦"高价"与"傲慢"关联,溢价支撑将丧失 [6]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9.8%,净亏损3.91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净利亏损 [8] - 2024年关闭门店966家,平均每天关店2.6家,反映加盟模式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上的挑战 [8] - 生鲜水果加盟模式面临压货、高租金等问题,导致加盟商亏损严重 [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盒马、叮咚等全品类平台通过规模化采购和即时配送改变消费习惯,冲击高端水果连锁 [9] - 社区团购以熟人+极致性价比模式直接击穿高端水果利润带 [9]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2022年销售变质水果被点名,2023年农药残留超标被处罚,2024年"3·15"期间曝出售卖过期水果 [9] ESG实践与品牌信任 - ESG报告将"客户沟通与服务"列为核心议题,但高管言行不一削弱报告公信力 [4][14] - 食品安全承诺与实际表现存在差距,品控问题与高价定位形成矛盾 [9][14] - 公司需将ESG理念落实到日常经营、沟通细节和用户投诉处理中,而非仅停留在报告层面 [17]
消费者也可以教育百果园
虎嗅· 2025-08-13 16:38
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价格质疑时发表"教育消费者成熟"和"不会迎合消费者"言论引发公众强烈反感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批评 话题冲上热搜[1] - 事件反映消费者主权与公司治理及经营现实之间矛盾 在公司营收下滑和门店收缩背景下形成放大效应[1] 消费者关系与品牌信任 - 董事长言论中"教育"一词被解读为居高临下 破坏平等买卖关系 伤害消费者自主判断权与尊严[2] - 消费者对高溢价品牌耐心下降 主要针对"贵而不值"而非价格本身 评论区出现"又贵又难吃""没觉得品质多好"等评价[2] - 在充分竞争市场中消费者掌握最终选择权 品牌信任资本不足时失言会加速消费者转向更透明和尊重的品牌[2] - 高端品牌需维持溢价感知 包括质量可验证性和消费者沟通 若高价与傲慢关联则溢价失去支撑[3] 公司治理与沟通机制 - 事件暴露高管发言缺乏防火墙机制 成熟公司通常有议题审查和措辞预演等风险评估流程[3] - 个人认知直接外溢为企业立场导致舆论失控 反映公司治理未完成创始人向职业经理人过渡[11] - ESG报告承诺"以客户为中心"但高层言行不一 削弱报告公信力 被质疑为形象工程而非真实行动[9]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9.8% 净亏损3.91亿元 为近五年来首次净利润亏损[4] - 门店数量减少966家 平均每日关店2.6家 反映消费者对高端水果连锁态度转变[4] - 消费者更注重品质与价格兼顾 高价策略和教育言论加剧品牌与市场认知裂痕[4] 行业竞争与商业模式挑战 - 生鲜水果加盟模式存在多重挑战 包括压货 高租金导致加盟商亏损 暴露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不足[4] - 面临全品类平台(如盒马 叮咚)竞争 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和即时配送改变消费习惯[5] - 社区团购以熟人关系和极致性价比击穿高端水果利润带 产生较大冲击[5] 食品安全与品控问题 - 2022年曝光销售变质和隔夜水果 被上海市消保委点名[5] - 2023年加盟店因农药残留超标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5] - 2024年"3·15"期间武汉门店被曝出售卖过期水果[5] - ESG报告宣称食品安全深度渗透运营 但事实显示存在优化空间 品控问题与高价定位形成矛盾[5][9] 战略与市场定位 - 早期依靠创始人选品和供应链整合敏锐直觉建立高端市场地位[10] - 当前竞争环境和消费者偏好变化加速 好产品不等于市场接受度 忽视消费者心理和价格敏感度会导致失去市场温度感知[10] - 若想教育市场 第一步应是接受市场和消费者对品控的考评 ESG应体现在日常经营选择和用户投诉处理中[11]
百果园关店近千家,创始人谈教育消费者引热议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57
公司经营策略争议 - 董事长余惠勇称商业分为利用消费者无知和教育消费者成熟两类 公司致力于教育消费者而非迎合其喜好[1] - 相关言论引发网络热议 话题"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和"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登上热搜[1] -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公司发展持悲观态度 认为生意越来越差且货品新鲜度呈恶性循环[1]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全年亏损3.86亿元 为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2] - 门店数量大幅收缩 截至2024年底零售门店同比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2] - 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减至5116家 平均每日关店近5家[2] 品控与食品安全问题 - 水果行业保存周期短 加盟店销售坏果对公司整体声誉产生负面影响[2] - 投诉数量居高不下 长江云新闻显示1769条投诉 黑猫平台共有3091条投诉 多数涉及食品安全问题[4] - 品控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 尽管公司收入主要受加盟店数量和业绩影响[2] 市场竞争与消费者关系 - 水果市场竞争激烈 消费者拥有盒马 小象超市等多重选择[4] - 消费者对公司黏性不高 更需要把控水果质量和服务水平而非教育消费者[4] - 公司需以消费者为中心才能赢得市场认可和信任[4] 股价表现 - 上市后股价一度暴跌至0.823港元/股[1] - 近期股价有所反弹 年内涨幅达到24%[4] - 从长期维度看股价和业绩仍面临诸多挑战[4]
起底百果园的资本之路,是消费者“不成熟”还是品牌溢价“爱”不起?
搜狐财经· 2025-08-11 00:11
公司近期舆情事件 - 董事长余惠勇视频言论引发网络热议 其声称公司在"教育消费者成熟"且"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1][4] - 相关言论被网民批评为"傲慢" 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5] - 视频发布后 在董事长认证视频号及抖音账号中未找到原视频 [4] 产品定价策略 - 定位高端水果零售 价格显著高于市场 例如一个苹果23.5元 一个西瓜90元 六个草莓25元 四个进口樱桃李51元 [7] - 具体案例显示 同品种耙耙柑在百果园售价为每斤9.9元 而附近水果店售价分别为7.9元和3.3元 [7] - 高价产品包括每斤33.9元的新西兰小花苹果和79.6元的进口慕美人葡萄 [7] 品牌定位与服务体系 - 以"水果专家"定位塑造品牌溢价 按品质将水果分为A/B/C三级 主要销售A级产品 [8] - 推行"三无退货"政策(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8] - 部分消费者认可其高品质 例如70元一斤的草莓因口感好获得复购 [9] 公司发展历程与资本运作 - 成立于2001年12月 注册资本15亿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余惠勇持股25.6% [11] - 2002年在深圳开设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 首月销售额达几十万元 [11] - 2023年1月16日登陆港交所 发行7894.75万股 每股5.60港元 上市过程经历港股转创业板再回港股的波折 [11][12][13][14] 经营风险与业绩表现 - 2024年3月被曝光武汉门店存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隔夜水果充鲜果、虚标车厘子等级等违规操作 [15] - 加盟模式为主 截至2023年6月5945家加盟店贡献99.5%的门店销售额 达47.32亿元 但削弱了管控力 [15]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1% 净利润同比下降66.06% 全年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出现近五年首次净亏损3.91亿元 [16] - 门店数量从2023年初的5958家降至2024年底的5127家 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减至5116家 平均每日关闭近5家门店 [16] 行业竞争环境 - 生鲜电商与社区团购冲击高端定位 山姆投入9亿元补贴使车厘子等单品价格低于百果园进货价 [16] - 盒马鲜生"日日鲜"低价水果损耗率较百果园低15% 叮咚买菜"以销定采"模式损耗率仅5%(较百果园低10个百分点) [16] 战略调整方向 - 2024年启动战略转型 推行"高品质与高性价比并重"策略 调整定价体系并拓展中低端产品线 [17] - 通过"品牌焕新""好果报恩"及关闭低效门店等措施应对业绩压力 [17] - 行业分析指出需在高端化(重构供应链)与平民化(重塑品牌定位)中做出明确选择 [17]
百果园还能抢救一下
凤凰网财经· 2025-03-06 22:45
公司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归属公司所有者亏损达3.5至4亿元,营收较2023年的113.9亿减少不超过15% [3] - 全年净减965家加盟门店,剩5116家,其中895家集中在2024下半年关闭 [3] - 付费会员数从2023年末117万人减少至2024年中107万人,首次出现下降 [17] - 加盟店业绩下滑明显,南京某社区店日营业额从六七千元降至两千元 [18] - 黑猫投诉平台累积2253条投诉,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和售后问题 [29] 核心竞争力弱化 - "高端水果"定位受到消费者质疑,价格显著高于同类渠道(如甘蔗贵至二十大几元/斤) [7][10] - 同品种水果价格差异大(麒麟瓜比大润发贵30元以上),但品质感知差异不明显 [12][16] - 供应链优势被电商平台稀释(拼多多、阿里等布局农产基地) [25] - 2024年"3.15晚会"曝光部分门店将烂水果制成拼盘出售 [22] - "三无退货"等服务创新被规模扩张稀释 [24][30] 扩张模式问题 - 加盟门槛降低:取消三个月培训期,仅需交钱即可开店 [27] - 强制加盟店采购滞销货品(占比可达日均营业额50%) [21] - 门店管理失控,无法有效约束数千家加盟商行为(如坏果拼盘事件) [33] - 社区店选址与高端定位冲突,常被廉价商业环绕 [43] 战略调整建议 - 暂缓万店目标,回归"小而美"高端定位 [37] - 打造核心大单品建立消费者心智(如特定明星水果) [39][42] - 拓展会务定制业务,直接触达高端客群 [45] - 强化可感知的差异化服务(参考三只松鼠附加开果器等) [47][48] - 优化加盟商盈利模型,平衡规模与品质 [32][36] 历史背景 - 创始人2006年曾花20万港元购买否定水果连锁模式的报告 [2] - 创业初心是打造"世界第一"水果连锁品牌 [34][35] - 2015年起进入扩张周期冲击万店规模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