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金链断裂
icon
搜索文档
罗马仕崩塌:49万台充电宝如何压垮一个行业巨头?
新浪证券· 2025-07-07 16:09
公司现状 - 罗马仕科技自2025年7月1日起全面停工停产,工资仅发放至6月份,后续薪酬安排未明[1] - 公司法定代表人紧急由创始人雷社杏变更为雷杏容,为三个月内第二次高管变动[1] - 尽管官方声明"没有倒闭",但业务全面瘫痪、资金链断裂的现实已无法掩盖[1] 召回事件 - 罗马仕召回三款型号充电宝共计49.17万台,原因是电芯原材料缺陷可能导致燃烧风险[2] - 北京21所高校联合发布禁令,指出其2万毫安型号爆炸概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2] - 部分产品满电温度高达87°C,外壳软化率超过行业均值5倍[2]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暂停罗马仕多数快充产品3C认证,限期9月13日前整改[2] - 民航局禁止无3C标识或被召回批次的充电宝登机[2] 供应链与成本问题 - 罗马仕20000mAh充电宝售价从2021年的140元降至2025年的69元,关键材料降级[3] - 电芯厚度从0.8毫米减至0.6毫米,隔膜材料从陶瓷涂层改为普通聚丙烯[3] - 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的外包工厂被曝擅自偷换隔膜材料,暴露供应链监管缺失[3] - 召回49万台充电宝的直接成本超过4000万元,叠加产品下架导致的每月1-2亿元营收损失[4] 行业影响 - 工信部公示《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修订计划,新增或加严多项试验要求[6] - 全球便携式移动电源市场预计从2020年的3.3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4.74亿美元,但安全危机可能导致增长放缓[6] - 2024年天猫双11充电宝销售增速榜单上罗马仕位列榜首,2025年京东618战报显示小米旗下酷态科占据首位[6] - 安克创新召回71.3万台充电宝,但其资金实力和产品多元化使其抗风险能力更强[6] - 充电宝市场正经历从"容量越大越好"到"安全、技术、生态"综合考量的消费理念转变[6]
罗马仕员工证实停工停产属实,工资仅发至六月经营告急
搜狐财经· 2025-07-04 08:44
停工停产及工资发放 - 公司自7月1日起陆续通知全面停工停产,但尚未发布正式公告 [1] - 员工工资仅发放至2025年6月份,后续薪酬无明确安排 [1] 业务全面停滞 - 充电宝产品已在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全线下架,仅保留数据线、充电头等配件销售,店铺处于无人维护状态 [3] - 线下渠道同步停摆,多家快递公司因安全风险拒收召回批次充电宝 [3] 公司经营危机根源 - 6月16日宣布召回49万台存在燃烧风险的充电宝(型号:PAC20-272/392、PLT20A-152),召回成本超4000万元 [3] - 叠加产品下架导致的营收中断,公司月亏损达1-2亿元 [3] 供应链失控与监管重击 - 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偷换隔膜材料,导致产品安全隐患 [4]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其多款快充产品3C认证(6月14日起生效),民航局同步禁运相关产品(6月28日新规) [4] 公司应对与现状 - 7月2日法定代表人由雷社杏变更为雷杏容,距上次高管变更(2025年4月)不足三个月 [4] - 公司回应称此举是为"聚焦产业链自检及新品筹备" [4] 消费者退款困境 - 淘宝、京东等平台因商家保证金账户余额不足,无法处理召回退款,需等待30-90天追缴资金 [5] - 部分消费者完成无害化处理(如盐水浸泡)并提交证明后,仍遭遇退款延迟 [6] 官方回应矛盾 - 罗马仕7月3日深夜发文否认倒闭,称"努力解决所有问题",但未直接回应停工停产及工资问题 [7] - 评论区承诺"召回计划长期有效",但客服实际响应滞后 [7] 事件本质与行业警示 - 此次危机暴露三重失控:供应链失控、危机应对失控、资金链失控 [12] - 安全合规是生存底线,价格战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12] - 消费者未来选购充电宝需优先查验完整3C认证及品牌供应链透明度 [12]
充电宝召回事件引爆经营危机,深圳罗马仕公司通知全面停工停产
搜狐财经· 2025-07-04 03:21
公司经营状况 - 深圳罗马仕科技已全面停工停产 员工证实自2025年7月1日起陆续通知停工 工资仅发放至6月份 [1][3] - 管理层紧急变动 创始人雷社杏卸任所有职务 由雷杏容接任 距上次高管变动不足三个月 [3] - 电商平台全面下架充电宝产品 仅保留数据线等配件 业务陷入瘫痪 [5] 召回事件影响 - 因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偷换隔膜材料 导致49万台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 涉及型号PAC20-272/392/PLT20A-152 [7][16] - 召回计划受阻 快递公司拒收退货 消费者退款因商家保证金不足被平台搁置 退款周期达30-90天 [6][17] - 非召回批次产品若出现鼓包或异常发热 建议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理 [8] 行业连锁反应 - 实验室测试显示部分产品满电温度达87°C 外壳软化率超行业均值5倍 [9] - 安克、小米等品牌同步启动召回 行业陷入安全性质疑潮 [10] - 民航局新规禁止无3C标识或被召回批次充电宝登机 [16] 财务与供应链危机 - 召回成本超4000万元 叠加营收中断(月损1-2亿元)导致资金链断裂 [17] - 供应商款项无法结清 员工面临欠薪风险需通过劳动仲裁维权 [11] 消费者应对措施 - 需立即核对充电宝型号 召回范围内产品应停用并通过公众号登记 [12] - 退款遇阻可向深圳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热线0755-83070439)或通过12315平台维权 [13] 官方回应与争议 - 公司官微否认倒闭传闻 承诺解决用户问题但未回应停产及退款问题 [15] - 初期强硬回应高校禁用事件激化舆论 北京21所高校联合禁用2万毫安型号 [16][17]
住范儿停摆危机:3亿融资蒸发与商业模式模式之困
新浪证券· 2025-06-13 17:15
明星企业陨落事件 - 家装品牌"住范儿"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北京上海800多个施工地陷入停滞[1] - 两地约700余名业主遭遇装修烂尾,上海180名业主支付费用累计超2000万元[1] - 业主预付款比例高达40%-95%,部分在水电验收后即支付95%总费用[1] 资金链断裂影响 - 北京70多位工长被拖欠约2000万元,部分工人未获8600元工钱还倒贴2000元垫付杂费[2] - 供应商普遍被拖欠几十万到几百万货款,维权者质疑1亿元融资去向[3] - 公司负债率攀升至85%,经营性现金流连续6个季度为负[3] 商业模式困境 - 家电"国补"政策导致团购业务现金流差约1亿元,价格优势从25%-30%降至10%-15%[2] - 北京店月盈亏平衡需2400万营收,但毛利800万需支付超千万固定成本[2] - 团购业务月现金流入4000-5000万但毛利不足200万,扣除费用后所剩无几[3] 扩张战略失误 - 2022年北京旗舰店2万平米创1.4亿业绩,但重资产运营月成本超千万[3] - 计划2025年开店11家实现百亿目标,实际2024年营收下滑40%净亏损2.1亿元[3] - 北京上海两家店总面积达2.5万平米,月运营成本超千万[3] 业务模式缺陷 - 装修与团购毛利率均不足10%,难以支撑高运营成本[4] - 现金流脆弱:团购需预垫资金遭遇退款潮,装修预收款被挪用周转[4] 危机应对措施 - 创始人自曝个人资产仅剩10万元,以个人名义借贷1100万成为公司最大债权人[5] - 家装协会协调提供免费施工人力和"赈灾价"材料,但业主拒绝二次支付成本价[5] - 若破产清算,消费者债权将排在职工工资和税款之后[5] 当前挑战 - 需3000万维持运作,6000万才能清偿债务恢复正常[6] - 多方利益冲突:业主拒付二次费用,工长要求偿还垫资,供应商停止供货[6] - 信任危机加剧,4月承诺30工作日退款但5月计划已全面停滞[6]
明星家装品牌“住范儿”停摆 独家对话创始人刘羡然:没有任何“跑路”意愿,尽可能减少各方损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00:41
公司现状 - 公司目前处于资金链断裂状态,北京、上海合计800多个施工地留待复工 [2] - 创始人刘羡然主动向警方提交护照等证件,表明愿意承担责任 [1] - 公司正在与商家、工厂协商,鼓励业主与商家、工长直接交易,推动施工地竣工和入住 [3] - 仍有员工和设计师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继续服务业主 [3] 解决方案 - 鼓励业主直接与商家、工长交易,减少中间环节 [6] - 与材料商协商以低于原供货价的价格供货,帮助客户完成装修 [4] - 工长接受继续为业主服务,尾款由业主直接支付 [5] - 积极寻求行业帮助,与装饰企业协会、整装公司洽谈合作 [6] - 线上团购业务的部分品牌愿意先给消费者发货,减少损失 [6] 资金链断裂原因 - 团购业务受"国补"政策冲击,月现金进账从四五千万元骤降至零或负 [12] - 团购业务现金流失约一亿元,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 [12] - 公司此前已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一季度盈利,降低人员费用4000万元、投放费用2000万元、场地租赁费用1000万元、运营费用700万元 [12] 行业现状 - 家装行业整体表现不佳,头部企业持续亏损且资不抵债 [10] - 行业毛利率约30%,但缺乏定价权,产品同质化严重 [10] - "三费"居高不下:员工工资占营收10%以上,营销投放费用占10%以上,店面租金高昂 [11] - 行业普遍处于"怪圈":要么微利,要么亏损,扩张则大额亏损 [11] 未来发展 - 当前首要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确保客户能收货、竣工 [17] - 未来可能通过破产重整、投资方注资等方式重新起航 [17] - 创始人表示没有任何"跑路"意愿,愿意承担责任 [18]
“1亿元”还是王健林的小目标吗?
搜狐财经· 2025-05-28 10:38
万达集团股权变动 - 太盟珠海、高和丰德、腾讯控股、京东潘达、阳光人寿及其关联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 [1] - 王健林被冻结股权数额合计约4.9亿,关联40余家企业中10家为存续或开业状态 [1] 万达集团历史危机与当前困境 - 2017年万达因资金链断裂出售酒店和文旅项目资产,避免了疫情冲击下的暴雷风险 [3] - 近期万达商管上市对赌协议失败,导致资金链再度紧张,债权人通过司法手段追讨债务 [3] - 公司被迫再次出售资产以缓解债务压力,创始人面临重大经营挑战 [3][7] 创始人战略决策反思 - 2017年危机后公司未吸取教训,继续扩张并签订对赌协议试图推动万达商管上市 [3][7] - 过度依赖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导致风险累积,最终陷入难以翻身的困局 [7][9] - 创始人年龄、能力与机遇优势未能持续,战略失控加速了公司衰退 [7] 社会舆论与品牌影响 - 创始人早年"1亿元小目标"言论引发争议,当前资产查封和债务问题形成鲜明对比 [5] - 公司从首富光环到频繁资产处置的落差,对品牌形象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5][9]
南洋国际物流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 | 壹航运
搜狐财经· 2025-05-07 19:11
公司破产公告 - 南洋国际物流集团宣布因资金链断裂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结业 [1][4][8] - 公司成立于1991年,拥有34年历史,是香港和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物流公司之一 [1][2] - 公司业务涵盖华南香港间驳船运输、船舶代理、进出口报关、码头装卸、仓储、拖车等 [1] 破产原因分析 - 全球经济不景气、疫情及贸易战影响、驳船行业恶性竞争导致经营困难 [1][4][8] - 公司股东已将全部资产和物业抵押给银行融资,但因应收款账期过长及恶劣经济环境导致资金链断裂 [1][4][8] - 公司表示民营驳船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难以经营 [4][8] 公司业务规模 - 在内地设有21家分公司/办事处 [2] - 旗下南洋船务拥有及期租共55艘船舶,运力8199标箱,集装箱空箱9422Teu [2] - 曾获香港物流大奖(中型企业)和马士基颁发的优质服务奖状 [2][3] 业务覆盖范围 - 主要经营香港往返海南、广西北部湾、广东湛江、深圳、东莞、黄埔、南沙、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贸集装箱运输 [2] - 具体港口包括蛇口、大铲湾、盐田、黄埔新旧港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