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Ⅲ
搜索文档
贝斯特(300580):2025年三季报点评:3Q业绩符合预期,丝杠业务持续推进
华创证券· 2025-11-11 17:1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贝斯特的投资评级为“强推”,并予以维持 [2] - 目标价为30.6元 [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丝杠业务持续推进 [2] - 公司以精密零部件为压舱石,并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市场,后续有望凭借新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3.84亿元、4.3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22%、+14% [4][8]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0倍、33倍、29倍 [4][8]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4.04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10% [8]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11% [8] - 第三季度净利润率为21.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8] - 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11% [8]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4.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 [8] - 第三季度费用率为12.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8] 业务梯次发展分析 - **第一梯次产业(压舱石业务)**:主要包括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各类精密零部件以及智能装备及工装等业务,预计继续提供稳定增长 [8] - **第二梯次产业(新能源车零部件)**:通过安徽贝斯特布局新能源车轻量化结构件、高附加值精密零部件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品类,2025年产能持续加速爬坡,新产品单车价值量有望高于涡轮增压器零部件 [8] - **第三梯次产业(工业母机与直线驱动器)**:通过宇华精机在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其滚珠丝杠副精度达行业最高C0级,直线导轨副精度达UP级,并拓展至直线驱动器整机驱动领域 [8] 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 **营业总收入**:预计2025E/2026E/2027E分别为15.17亿元/17.94亿元/20.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8%/18.2%/16.1% [4] - **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E/2026E/2027E分别为3.15亿元/3.84亿元/4.3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0%/21.8%/14.4% [4] - **每股盈利**:预计2025E/2026E/2027E分别为0.63元/0.77元/0.88元 [4] - **盈利能力**:预计毛利率维持在35.1%-35.3%,净利率维持在20.8%-21.4% [9]
凌云股份(600480):2025年三季报点评:3Q25业绩符合预期,新业务稳步推进
华创证券· 2025-11-04 12:1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凌云股份的投资评级为“强推”,并予以维持 [2] - 报告给出的目标价区间为15.7元至19.6元 [2] - 基于2026年20-25倍目标市盈率进行估值 [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40.7亿元,同比增长5.4%,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17%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下降2.3%,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53%,环比下降29% [8]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6.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6%,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8]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1亿元、9.61亿元、10.5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4%、14.2%、10.0% [4]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1.22亿元、214.99亿元、231.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8%、6.8%、7.6% [4] - 对应2025年至2027年的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9倍、17倍、15倍 [4] 新业务进展 - 机器人传感器项目取得实效,拉压力、扭矩力传感器产品已交付小批量订单,六维力传感器完成设计 [8] -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已完成无人物流车转向系统设计,进入样机制造阶段 [8] - 液冷产品已成功开发并获得储能、充电站、数据中心等场景订单,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8] 传统主业驱动 - 公司营收增长主要受热冲压及电池盒业务放量影响 [8] - 传统主业热冲压及电池盒业务被视作公司发展的双轮驱动 [8]
继峰股份(603997):2025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环比+97%,看好Q4座椅利润弹性
华创证券· 2025-11-02 19:54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继峰股份的投资评级为“强推”,并予以维持 [2] - 目标股价区间为16.0元至17.8元,对应上涨空间为16%至28% [2][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97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环比大幅增长97% [2]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8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但环比下降18% [2]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6亿元,同比下降4.9%,环比增长2.2% [9]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率为1.7%,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 [9]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6.5%,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1个百分点 [9] - 费用控制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为6.7%,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3.7%,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1.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 [9] 子公司格拉默分区域业绩 - 格拉默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为4.3亿欧元,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7%;归母净利润为698万欧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1.5倍;归母净利润率为1.6%,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 [9] - 欧洲区营收2.5亿欧元,同比持平,环比下降11%;经营性EBIT为1020万欧元,同比增长1.17倍,环比增长9%;经营性EBIT利润率为4.1%,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7个百分点 [9] - 北美区营收0.8亿欧元,同比下降15%,环比增长1%;经营性EBIT为-370万欧元 [9] - 亚太区营收1.1亿欧元,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4%;经营性EBIT为900万欧元,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14%;经营性EBIT利润率为7.9%,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 [9] 乘用车座椅业务前景 - 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座椅业务营收达19.84亿元,同比增长1.21倍 [9]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获得乘用车座椅项目定点24个,生命周期总销售额预估为960-1006亿元 [9] - 2025年第三季度已有多个座椅新项目启动量产,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将有大量量产订单持续落地 [9] - 公司已配套理想L6、领克900、蔚来ES8、极氪9X等多款中高端车型 [9]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9.1亿元、1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4.9%、114.0%、39.0% [9]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3元、0.72元、1.00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1倍、19倍、14倍 [5][9] - 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公司2026年目标市值203-225亿元,对应目标价16.0-17.8元 [9]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7.96亿元、270.19亿元、305.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18.5%、13.2% [5]
伯特利(603596):2025Q3业绩表现亮眼,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国投证券· 2025-10-30 15:35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投资评级为买入-A,并维持该评级 [5][8] - 6个月目标价为75.3元,相较2025年10月29日收盘价47.36元存在约59%的上涨空间 [5][8] - 报告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20亿元、27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8.9倍、14.2倍和10.6倍 [5][16]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达31.9亿元,同比增长22.48%,环比增长26.4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69亿元,同比增长15.15%,环比大幅增长46.5% [1]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51亿元,同比增长21.96%,环比增长44.0% [1] - 公司毛利率为20.55%,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9.01%,环比提升1.78个百分点 [14] - 期间费用率为8.43%,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1个百分点,控费效果显著 [14] 分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电控产品25Q3销量为187万套,同比大增39%,环比增长34%,主要受益于线控制动和EPB产品持续放量 [14] - 盘式制动器25Q3销量为110万套,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26% [14] - 轻量化制动零部件25Q3销量为389万套,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24% [14] 下一代制动技术EMB进展 - 中国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新国标(GB 21670-2025)已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1月1日执行,首次新增EMB相关技术要求 [3] - 公司EMB首轮功能样件已顺利研制完成,并已完成冬季试验验证 [3] - 公司通过募集可转债提前储备60万套EMB产能 [3] 全球客户拓展与产能布局 - 公司于2024年第一季度获得北美某新能源车企轻量化项目定点,项目生命周期5年内预计总收入约1.22亿美元 [15] - 公司获得某德系合资车企平台项目的EPB项目定点,项目生命周期8年内预计总收入约6亿元人民币 [15] - 墨西哥一期工厂已具备400万套转向节产能,对应年产值约5亿元,已于2023年9月投产 [15] - 墨西哥二期规划产能包括550万套铸铝转向节、170万套控制臂及副车架、100万套EPB以及100万件前制动钳 [15] 财务预测摘要 - 预计公司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99.4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201.5亿元 [16][18] - 预计净利润率将从2025年的11.5%持续提升至2027年的13.5% [16][18]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2025年的19.2%提升至2027年的22.9% [16][18]
经纬恒润(688326):25Q3同比扭亏为盈,公司经营效率持续改善
国投证券· 2025-10-29 15:0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经纬恒润-W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2][4] - 设定6个月目标价为150元,较2025年10月28日收盘价114.30元存在约31%的上涨空间 [2][4] 核心观点与业绩展望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效率持续改善,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 [1][9]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72亿元、90亿元和1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亿元、1.8亿元和4.9亿元 [2][3] - 公司是L4级自动驾驶核心受益标的,前瞻布局无人港口业务,其第三代重载自动驾驶平板车相比上一代作业平均能耗下降23% [2]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4.64亿元,同比增长25.88%;Q3单季度营收15.55亿元,同比增长2.4% [1] - Q3单季度毛利率为22.13%,环比下降2.51个百分点,主要系营收结构变化导致高毛利的研发服务业务占比较低 [9] - Q3期间费用为3.63亿元,同比下降18.63%,期间费用率为23.37%,同比下降6.04个百分点,显示经营效率改善 [9] - Q3研发费用为1.93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基本稳定,通过AI工具赋能提高研发效率 [9] 业务进展与客户拓展 - 公司在无人港口领域取得持续突破,继唐山港、日照港、龙拱港项目后,于今年9月向淮安新港首批交付6台重载自动平板车 [2] - 汽车电子业务增长得益于前期研发投入转化和客户结构改善,公司为小米汽车配套多款控制器产品,并为小鹏MONA MO3配套中央计算平台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产品 [9] 盈利预测与估值指标 - 基于预测,公司2026-2027年对应市盈率分别为74.8倍和28.0倍 [2][3] - 估值方法上,考虑到公司处于高研发投入阶段,给予2026年2倍市销率作为估值依据 [2]
星宇股份(601799):2025年Q2盈利能力环比改善,高端化+全球化驱动未来高成长
国投证券· 2025-08-29 11:3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 [4][7] - 6个月目标价148.75元/股 [4][7] 核心观点 - 2025年Q2盈利能力环比改善 高端化+全球化驱动未来高成长 [1] - 三大增长驱动因素:客户自主化 产品高端化 业务全球化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7.0/21.1/25.7亿元 对应PE 20.8/16.7/13.7倍 [4][5] 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收67.57亿元 同比增长18.20% 归母净利润7.06亿元 同比增长18.88% [1] - 2025年Q2营收36.63亿元 同比+10.85% 环比+18.36% [2] - 2025年Q2综合毛利率19.64% 环比+0.81% 期间费用率8.62% 环比-0.11% [3] - 2025年Q2归母净利润3.84亿元 同比+9.35% 环比+19.31% [3] 业务亮点 - 核心客户奇瑞 问界销量表现优秀:2025年Q2分别销售59.87万辆(+3.22%)和10.68万辆(+8.09%) [2] - 新客户吉利 理想 蔚来 小鹏等新能源客户陆续放量 [2] - 2025年H1实现37款车型量产 同比+68.18% [2] - ADB DLP等中高端产品量产爬坡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2][4] - 塞尔维亚工厂2022年底投产 2023年成立墨西哥和美国子公司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63.0/197.2/234.7亿元 增速23.0%/21.0%/19.0% [5][11] - 预计毛利率持续优化:从2024年19.3%提升至2027年19.7% [11] - 净资产收益率从2024年13.8%提升至2027年17.7% [5][11] - 研发费用率保持5%左右水平 [11]
经纬恒润(688326):25Q2公司经营迎来拐点,汽车电子业务高速增长
国投证券· 2025-08-28 14: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 [4] - 6个月目标价150元 [4][7] - 当前股价117.99元 [7] 核心观点 - 公司经营迎来拐点,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扭亏为盈)[1] - 汽车电子产品业务持续高速增长,2025H1电子产品业务营收25.46亿元(同比+51.5%)[12] - 域控技术加速升级,物理区域控制器产品实现100万套下线,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将于年底量产 [3]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5Q2毛利率24.64%(剔除会计准则变动影响同比+4.93pct,环比+3.25pct)[12]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9.1亿元(同比+43.48%),2025Q2营收15.8亿元(同比+38.9%,环比+18.98%)[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亿元、90亿元、108亿元 [4][1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亿元、1.8亿元、4.9亿元 [4][13] - 2025Q2期间费用3.49亿元(同比-15.26%,环比-20.91%),费用率从Q1的33.18%下降至22.05% [12] 业务进展 - 为小米配套前、左、右区域控制器及5G T-BOX等产品 [12] - 为小鹏MONA MO3配套中央计算平台CCP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品 [12] - 物理区域控制器市场份额达18.07%(2025年1-5月) [12] - 车身域控产品持续获得新定点,底盘域控定点新一代车型项目 [3] 运营效率 - 员工总数较24年末减少648人 [12] - 研发费用率预计从2025年的14.8%降至2027年的10.5% [14] -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406天降至2027年的307天 [14]
德赛西威(002920):2025Q1业绩增长强劲,构建智驾软硬一体全栈能力
国投证券· 2025-05-09 15: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 投资评级,给予 2025 年 30 倍估值,6 个月目标价 140.7 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 德赛西威业绩增长强劲,营收 67.92 亿元,同比+20.26%;归母净利润 5.82 亿元,同比+51.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97 亿元,同比+34.08% [1] - 业绩增长因新客户放量,25Q1 小米销量 7.6 万辆贡献主要增量;毛利率提升因座舱域控、智驾域控占比提升及高计价成本芯片前期已出货;期间费用率上升因高研发投入;Q1 处置参股公司股权及冲回信用减值损失对利润正贡献 [2] - 公司构建智驾全栈能力,与高通深化合作,采用“同套硬件、两套算法”模式,联合打造多种驾驶场景解决方案;全球客户拓展提速,2024 年突破白点客户 HONDA,海外订单规模超 50 亿元,同比+120%,西班牙智能工程预计 2025 年底竣工,2026 年供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1、33.5、40.5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7、17.7 和 14.6 倍 [4] - 2023 - 2027 年主营收入分别为 219.1、276.2、346.9、427.5、513.0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5.5、20.0、26.1、33.5、40.5 亿元等多项财务指标有相应预测 [5][9] 市场表现 - 股价(2025 - 05 - 08)为 106.77 元,总市值 59,251.94 百万元,流通市值 59,058.31 百万元,总股本 554.95 百万股,流通股本 553.14 百万股,12 个月价格区间 83.73/140.19 元 [7] - 升幅方面,1M、3M、12M 相对收益分别为 6.9、 - 19.0、 - 14.1,绝对收益分别为 12.5、 - 20.1、 - 7.9 [8]
松原安全(300893):一季度新业务加速放量,公司业绩表现优异
国投证券· 2025-04-28 21: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评级,给予公司 2025 年 25 倍 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为 44.25 元/股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一季度新业务加速放量,公司业绩表现优异,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增长 [1] - 量价利三重共振,公司未来有望持续高增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 2025 年 Q1 业绩情况 - 实现营收 5.36 亿元,同比+45.34%,环比 - 18.96%,主要因新业务气囊 + 方向盘放量 [2] - 综合毛利率为 27.94%,同比 - 2.74 pct,环比 +1.38 pct,同比下滑因产品结构变化 [2] - 期间费用率为 14.36%,同比 +2.22 pct,环比 +4.59 pct,研发费用率增加较多因新项目等增加 [2] - 实现归母净利润 0.74 亿元,同比 +20.47%,环比 +5.50% [2] 公司未来增长因素 量 - 积极拓展并深化与自主、海外客户的合作,深化与奇瑞吉利等核心客户合作,拓展新能源客户,突破外资客户 [3] 价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单车价值量逐步提升,高性能安全带销售占比提高,拓展新产品转型被动安全集成式供货 [3] 利 - 持续推动零部件自制,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拟新建产能,组建电子电气事业部研发电控类产品 [3]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亿元)|12.8|19.7|28.6|38.6|51.0| |净利润(亿元)|2.0|2.6|4.0|5.5|7.0| |每股收益(元)|0.87|1.15|1.77|2.41|3.09| |市盈率(倍)|38.0|28.8|18.7|13.8|10.7| |市净率(倍)|7.1|5.6|3.9|2.9|2.2| |净利润率|15.4%|13.2%|14.0%|14.1%|13.7%| |净资产收益率|18.6%|19.4%|20.7%|21.4%|20.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