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服务

搜索文档
Alipay+与Grab达成全球合作:多个“支付宝”用户去东南亚可直接打Grab
中金在线· 2025-09-16 16:56
尽管离"十一"黄金周还有半个月,但刚刚体验过暑期游热浪的海外商家们,已提前为迎接"十一"的游客 大潮做起准备。到东南亚可以用支付宝直接打Grab网约车,体验和当地人一样丝滑;到欧洲可以用支付 宝扫码上厕所,不用再担心没有硬币的尴尬……"十一"倒计时,全球商家都热盼通过Alipay+跨境服 务,接待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更多海外游客到来。 境外出行用支付宝乘公共交通 比六年前增长超50% "十一"前,蚂蚁国际旗下钱包网关服务Alipay+ 与东南亚最大叫车平台Grab达成深度合作,方便支付宝 (中国内地)、AlipayHK(中国香港)、GCash(菲律宾)这三大用Alipay+跨境服务的电子钱包用户,可在自 己的家乡钱包App里直接用Grab打车,服务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8个国家。 "我们非常高兴加强与Alipay+的合作,共同提升服务质量,为更多来东南亚的游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打车 服务。"Grab出行业务负责人Samir Kumar(萨米尔·库马尔)说。现在中国游客去东南亚,可在支付宝上全 中文输入打Grab,自选多种车型,实时查看车辆行进位置,体验和当地用户用Grab App叫车一样丝滑, 还可直接 ...
车到即走!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网约车服务区新升级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20:34
南都讯 记者 赵雨琪 拖着行李箱的张先生刚迈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入境大厅,手机"嘀"声响起——网 约车司机已接单。点开打车软件,车牌信息实时弹出,点击"上车点",500米步行导航即刻生成。仅4分 钟,他精准锁定车位上车,从下单到出发全程不足5分钟。 这一无缝衔接的场景,源于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今夏的网约车服务区智能化升级: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牵 头大桥珠海口岸运营公司(珠海创投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滴滴出行合作共建,在 负一层P1停车场重构网约车接驳体系。通过"车位号实时可视系统"+"人车分流动线"双核改造,将传统 平均10分钟的下单到出发耗时压缩至5分钟内,彻底终结"无序找车"时代。 核心服务升级,告别"找车焦虑" 细节暖心,候车也能"零负担" 大桥珠海口岸网约车服务区不仅追求高效,同时注重旅客的舒适体验。 据了解,现场增设了107㎡乘客等待休息区,和350㎡乘客快速上车区,配备空调、风扇、座椅隔离护 栏、乘车提示免费Wi-Fi、充电设备等设施,让等候时光更加舒适从容;现场还设有服务人员及志愿者 提供咨询服务,即使是不懂智能手机的旅客也能在他们的协助下轻松搭乘网约车;旅客由入境处到达乘 车区之间配 ...
“大厂”助力残障人士跨越就业门槛
中国青年报· 2025-06-05 22:40
数字经济与残疾人就业 -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残疾人提供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美团、滴滴、百度等互联网平台通过多种举措吸纳残疾人就业[1][4][5] - 美团平台共有9564位残障骑手,喜马拉雅有超过1万名残障主播,残疾人还参与在线教育、网店微商等工作[5] - 外卖骑手因时间自由、收入较高(月收入过万)且受歧视较少,成为听障人士热门职业选择[4][5] 平台技术支持 - 美团上线"听障骑手关怀"功能,支持IM即时通讯语音转文字,解决骑手送餐沟通难题,98%骑手愿意展示残障标识[8] - 滴滴为听障司机提供车内提示牌、智能语音播报器,并探索产品功能协助沟通[6][9] - 百度推出"文心快码"无障碍版,帮助视障开发者自主编程,提升工作效率[10][11] 行业政策支持 -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扶持残疾人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就业[9]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24年通知强调开发电商、直播等适配岗位,引导平台企业提供便利[14] -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后全国新增1648万残疾人就业,就业率提升48个百分点[14] 企业具体举措 - 饿了么启动"无声骑士"项目,为5000多位听障骑手提供无障碍沟通系统[9] - 京东"春晓计划"为10万名残疾人提供电商技能培训[9] - 腾讯2022年发起"自立小店"行动,帮扶残障小商家提供经营工具和关爱险[15] 就业成效案例 - 美团九龙山配送站9名听障骑手中,有人单量排前3名,日均80单远超普通骑手50单水平[4] - 滴滴听障司机李松松5年驾龄收入稳定,乘客好评率达高水平[6] - 盲人程序员钟科借助文心快码参与真实项目开发,承担核心职责[12][13]
【深度】盛威时代港股IPO:阿里输血撑起增长神话,盈利与独立性成疑
搜狐财经· 2025-04-30 18:35
核心观点 - 盛威时代高度依赖阿里生态,尤其是高德打车平台,80%以上收入来自阿里系平台,业务独立性存疑 [1][3][6] - 公司营收增长迅速但持续亏损,2023年营收12.06亿元同比增长47.8%,净亏损4.83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2.85亿元同比增长21.28% [2][7] - 商业模式更接近平台生态中的外包服务商,缺乏核心技术壁垒和自主获客能力 [9][10] - 治理结构受阿里影响显著,阿里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7.01%,创始人团队通过协议控制42.2%投票权 [3][13] - 港股IPO面临估值挑战,市场对其技术独立性和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14][15]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5.54亿元、8.16亿元、12.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7.5% [2] - 毛利率持续低迷:2021-2023年分别为8.6%、6.6%、7.1%,2024年上半年骤降至3.5% [2] - 经营亏损率从2021年12.8%收窄至2023年1.7%,但2024年上半年反弹至2.4% [2] -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1年7.7%降至2023年2.7%,显示技术投入收缩 [2] 业务结构 - 网约车服务贡献85%左右收入,其中高德平台占比超90% [4][5] - 客运服务占比不足10%,数字化解决方案占比约9% [5] - 支付给高德的佣金费率高达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7] - 阿里系采购占销售成本6-7%,直接收入贡献不足0.5% [4] 股东结构 - 阿里旅行持股27.01%为第一大股东 [3] - 创始人姜生喜持股20.67%,通过协议控制42.2%投票权 [3][13]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成都盈创(6.74%)、海岱柱石(6.34%)、宁波软银(5.7%) [3] 行业定位 - 定位为道路客运信息服务商,实际承担平台订单执行角色 [7][10] - 技术能力受质疑,缺乏自主数据处理和产品创新证据 [10] - 商业模式被指为"超级平台上的寄生型企业",依赖生态内循环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