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股息
icon
搜索文档
收评:沪指涨0.39%再创年内收盘新高 医药股领涨 数字货币股领跌
新华财经· 2025-07-01 15:33
市场表现 - 沪指7月1日收盘报3457.75点,涨幅0.39%,成交额5536亿元,创年内收盘新高 [1] - 深成指报10476.29点,涨幅0.11%,成交额9125亿元;创业板指报2147.92点,跌幅0.24%,成交额4445亿元 [1] - 医药股领涨,免疫治疗、创新药等细分领域指数大幅上涨;船舶、工业气体、光刻机等板块显著上涨 [1] - 数字货币、电子身份证、Web3概念等板块跌幅靠前 [1] 机构观点 - 巨丰投顾建议上旬防御为主配置公用事业,下旬聚焦中报业绩,关注科技(半导体、人工智能)、军工及中游制造 [2] - 光大证券推荐钢铁、计算机、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高增速行业,以及高股息、黄金等稳定类资产 [2] - 东吴证券建议关注AI板块(成交占比处于23%历史分位)、可控核聚变/核电及军工等泛科技方向 [3] 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将出台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医保目录征求意见稿,实现同步申报调整 [4]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能力,包括智能化开发、数字营销等方向 [5]
【申万宏源策略 | 一周回顾展望】二季度弱势震荡,科技仍可能有独立行情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3-31 10:36
A股二季度调整分析 - A股二季度调整的宏观背景包括中国出口自然回落及美对华关税威胁加码,导致宏观预期波动放大和风险偏好下行 [1] - 短期市场调整的直接原因是"四月决断"窗口临近,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但调整压力已基本释放 [1] - 国内算力订单处于集中释放期,一季报有望看到向上拐点,AI算力可能率先分化走强 [1] - 顺周期修复上行空间有限,科技行情需收缩聚焦,但预期额外下修空间有限 [1] 科技行情调整与催化因素 - 本轮科技调整与2023年7-10月美股纳斯达克调整类似,主要因应用兑现偏慢和算力投资超前担忧 [2] - 国内AI行情处于基础层突破后应用层挖掘不充分阶段,调整时间可能较短 [3] - 互联网平台内部爆款应用可能强化资本开支高增预期,带动A股AI算力行情弹性提升 [3] - 基础层大模型突破可能是催化新一轮全面AI行情的因素 [3] 二季度防御策略与投资方向 - 25Q2防御思维占优,看好高股息相对收益,短期配置类资金定价权强化 [4] - 港股高股息估值相对A股仍有优势,险资举牌视角下港股优势更突出 [5] - 中期继续看好科技产业趋势,重点关注国内AI算力和应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 [4][5] - 港股互联网平台公司在AI应用初期保持优势,港股通股票池市场特征A股化可能推动估值重估 [5] 市场情绪与赚钱效应 - 银行、医药生物、中证红利等行业赚钱效应继续扩散 [8] - 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赚钱效应全面收缩 [8] - 创业板相对沪深300强势股占比及融资情绪指数显示市场情绪波动 [7]
【申万宏源策略 | 一周回顾展望】“四月决断”的市场影响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3-24 09:08
短期调整触发因素 - "四月决断"窗口临近,经济和A股一季报迎来验证期,基本面影响市场的权重提升,一季度中国经济出口增速自然回落,但关税影响尚未显现,财政发力落实实物量尚待验证 [1][2] - 中美对弈关键窗口临近,特朗普加码关税威胁可能和中国出口自然回落叠加,加剧经济预期波动,压制风险偏好 [1][2] - 国内AI出现阶段性催化空窗期,大模型进步偏慢,应用落地偏慢,尚未看到爆款应用,科技消化短期性价比问题 [1][2] "四月决断"关键影响因素 - 业绩验证期:互联网巨头和运营商资本开支高增,国内AI算力产业链营收和净利可能在25Q1改善,业绩期不是科技大幅调整的因素 [3][4] - 四月经济验证:当前顺周期改善预期偏低,政策相机决策可能及时应对经济下行风险,4月经济验证对市场的边际影响有限 [3][4] - 4月1日美国关税研究报告出炉,4月2日美国对全球征收对等关税,但"利空出尽"效应可能有限,后续仍有加征关税威胁 [3][4] - AI产业趋势催化处于等待爆款应用阶段,调整幅度和时间有限,后续应用创新兑现还有再创新高机会 [3][5] 25Q2市场判断 - 出口自然回落 + 特朗普关税威胁加码是宏观调整背景,前期国内AI和机器人行情发散,缺乏短期基本面验证的方向会调整 [6] - 国内AI算力业绩兑现可见度较高,业绩期行情是"聚焦"不是"证伪",市场等待爆款应用,震荡休整是主旋律 [6] - 更长时间调整可能发生在应用创新受到大模型能力约束阶段,二季度调整总体幅度可控 [6] 25Q2投资建议 - 防御思维占优阶段,高股息有绝对 + 相对收益,保险配置类机构对高股息资产定价影响正在增强 [7] - 中期科技产业趋势是2025年结构牛方向,重点关注国内AI算力和应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投资机会 [7] - 港股互联网平台公司在AI应用初期保持优势,港股高股息相对A股仍有优势,港股A股化为估值重估提供资金基础 [7] 行业赚钱效应 - 国防军工、汽车、计算机等行业赚钱效应全面收缩,国防军工按照个数、市值、成交额分别下降6%、4%、1% [9] - 环保、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行业赚钱效应继续扩散,环保按照个数、市值、成交额分别上升3%、5%、7% [9] - 机械设备、通信等行业赚钱效应聚焦龙头,机械设备按照个数、市值、成交额分别持平、下降1%、持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