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信
icon
搜索文档
中企云链再冲港股IPO 监管“五问”业务模式核心
新浪财经· 2025-08-30 03:39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许璐 李晖 北京报道 正在第二次冲击港股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中企云链迎来IPO关键点。 近期,中国证监会对中企云链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提出补充材料的要求,内容包括外资准入、业务合规 性、业务属性界定、资质许可和股权清晰度等五大核心问题。 2023年10月,中企云链曾向港交所递表,在监管要求其补充关于经营合规性等材料后,再无下文。今年 5月,在相关监管政策清晰后,公司再度发起港股IPO申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宋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 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提出的五大问题,实际上是对平台治理、业务定位以及其应发挥作用和获取收益 模式的一次全面考验,对推动平台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拭目以待中企云链如何作出回 应。 "从以往案例来看,不少平台出现的问题往往集中在治理和定位上,一旦失去公正性,或因股东关系复 杂导致利益纠葛,平台就可能偏离其促进供应链融资和流转的核心功能。"宋华指出。 业务毛利率达到95.9% 招股书显示,中企云链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最大独立数字企业确权金融平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 资料,按2024年取得的融资总 ...
对话联通贾志强:云端AI如何颠覆拨号盘、短信、拍照体验?
凤凰网· 2025-07-21 15:08
公司战略转型 - 中国联通正加速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以AI为核心的科技公司转型,战略核心为"通信服务+AI应用"深度融合 [1] - 公司通过"联通云智手机"和"智家通通"等产品矩阵重塑智能终端生态,重点革新基础功能如通话、短信、拍照的云端AI体验 [1] - 差异化打法聚焦破解应用"烟囱化"痛点,整合垂直应用提供一站式服务,避免用户频繁跳转 [2] 核心产品与技术 - 联通云智手机发布5个月用户达500万,突破硬件限制实现云端计算能力,支持虚幻5引擎2K画质/60帧输出,赋能《黑神话悟空》等IP [3] - 云智手机商务功能提升效率300%,实现会议纪要自动生成、PPT快速制作等跨区域协同办公场景 [3] - 智家通通家庭机器人订购量超20万台,新增生活服务等4项功能至14项,语音识别与设备连接能力显著升级 [4] - 云手机将重构基础功能体验,推出"云信"和AI美颜"云相机",自定义拨号盘与短信模式 [4] 生态构建与开放平台 - 公司构建云智创新开放平台,已入驻100多款应用,开放网络/云计算/AI/硬件等全栈能力 [6] - 发布全信创端云一体化操作系统云智OS,实现资源智能调度 [7] - 创新AISP模式整合第三方AI技术企业能力,封装火灾识别、入侵检测等功能形成生态 [7] 安全与服务优势 - 作为国资委安全产业链"链长"单位,公司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技术储备雄厚 [8] - "联通看家"产品采用HTTPS/TLS加密传输、存储加密等全链路防护技术 [8] - 全国覆盖2万家智慧营业厅、6万名智家工程师及12万家合作网点,98%县级区域实现"最后一公里"服务 [8] - 重点营业厅设AI体验区,用户可沉浸式体验智家通通语音联动全屋智能设备 [8]
60天账期≠60天回款!车企账期仍普遍超200天?什么原因→
第一财经· 2025-06-16 07:58
车企供应链金融现状 - 头部车企近期密集表态规范供应商付款账期,近20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市场担忧账期计算规则不明确以及非现金支付方式缺乏透明度[1] - 非现金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票据(银票、商票)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后者因缺乏监管和信披不透明在汽车、建筑等领域被部分核心企业滥用[1] - 6月15日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供应链金融新规正式实施,对5万亿元规模的"影子票据"市场进行规范[1] 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结构 - 8家A股上市车企去年末约1.7万亿元负债中,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7640亿元,其中应付票据2156亿元(占比28%),应付账款5484亿元(占比72%)[7] - 银票在票据中占据绝对规模(占比95%以上),商票占比不足5%,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的银票占比分别达98%和99.61%[7] - 比亚迪和广汽集团商票使用比例较高,分别占其应付票据的53%和37%,但比亚迪总体票据支付规模较小(24亿元)[8] 应付账款周转情况 - 8家A股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差异较大,广汽集团最低(113天),海马汽车最高(270天),北汽蓝谷、长安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分别为248天、205天、164天、127天[9] - 2018-2024年,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从58天、71天、80天延长至110天、75天、125天[17] - 比亚迪"迪链"平台上线后应付账款规模6年增长近9倍(从251亿元增至2416亿元),远超同行73%-441%的增幅[17]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监管动态 -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市场规模已达4.4万亿元,融资额约3万亿元,但此前缺乏监管被视为"影子票据"[10][13] - 新规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最长1年,并强化信息披露要求[20] - 电子债权凭证具有强制性和封闭性特点,核心企业可能通过拖延结算或设定长期限(部分达2年以上)变相延长账期[15][16] 行业规范与争议 - 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承诺全面取消商票支付,但行业全面取消可能性不大[6][9] -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初衷是解决"三角债"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存在被核心企业异化为占款工具的风险[14] - 部分核心企业自建平台形成对中小供应商的多层盘剥,包括抬高利率和增加融资成本[14] - 新规强调真实贸易背景,明确平台中介角色,收紧银行资金方行为约束,推动监管向票据标准靠拢[20]
中企云链刘江:以“契约精神”与平台化思维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新华网· 2025-06-03 17:43
在国家持续部署普惠金融支持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科技正成为激活实体经济毛细血管的关键力量。5 月2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发挥政 策合力。 作为国内产融数字化平台,中企云链通过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已帮助超61万家链属企业破解融资瓶 颈。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分享了该公司如何通过"契约精神规范信用流转"和"平台 化思维整合资源"双轮驱动,构建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牢中小企业生命线 在接受采访时,刘江多次谈到"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金融工具本是中性的,但滥用会扭曲其价值。"刘江指出,有个别龙头企业通过应付账款的种种管理要 求或工具,将其异化为盈利工具,短期看增加了报表数字,长期将导致产业链成本上升、生态恶化。 如同携程链接航空公司与旅客资源,中企云链通过"聚合平台"连接核心企业、供应商和银行,打破传统 供应链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摩擦成本。基于"云信"的"平台"特性,中小企业可凭应收账款电子 凭证在线上对接多家金融机构,实现自主"比价融资"。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已超过26万亿元 ...
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中企云链再度递表港交所:2024年毛利率超过茅台酒,董事长出身于中国中车集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19:34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中企云链是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 成立于2015年 服务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及金融机构[2] - 2024年按融资总额计 公司在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份额达12.9% 排名第一[1][14] - 平台确权应收账款累计金额于2023年5月突破1万亿元 2025年1月达2万亿元[1][14]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分为三类:确权及保理业务(云信服务、保理服务、供应链票据服务)、场景数字业务(云租、云砼、云数品牌)、其他生态业务(资产证券化服务)[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52亿元、8.79亿元、9.91亿元 其中确权及保理业务收入占比超90%[4] 财务表现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87.7%、2023年93.4%、2024年95.9%[4][5] - 确权及保理业务毛利率显著领先:2022年91.1%、2023年96.1%、2024年97.5%[5] - 2024年毛利率95.9%超越贵州茅台酒94.06%的毛利率水平[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568.5万元、1.52亿元、1.57亿元[7] 成本结构 - 销售及营销开支持续增长:2022年3.04亿元、2023年3.75亿元、2024年4.19亿元[7] - 市场推广费占比提升:2022年1.20亿元、2023年1.58亿元、2024年2.12亿元[8] - 员工成本波动:2022年1.65亿元、2023年1.81亿元、2024年1.67亿元[8] - 销售团队规模达817人 占雇员总数超40% 计划每年增聘约200名销售人员[11] 股权结构与背景 - 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持股23.11%) 天津经开区国有投资持股20.73%[12] - 股东包括中国铁建投资、中船科技投资、云天化集团、金蝶软件等知名企业[12] - 董事长刘江系中国中车集团前副总会计师 曾主导南北车合并等重大资本项目[1][13] - 公司最初由7家企业发起成立 包括南车投资、北车投资等4家央企[1][12] 平台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末平台用户包括核心企业0.66万家、链属企业54.64万家、金融机构0.36万家[3] - 核心产品"云信"通过信用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利用核心企业闲置授信向供应商提供金融支持[2][14]
这家公司再冲IPO!中车、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IPO日报· 2025-05-12 18:04
公司概况 - 中企云链于2024年5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此前2023年10月首次递表失效[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中国中车联合7家央企、5家金融机构等组建,是央国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3] - 核心产品为"云信"及"云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N+N+N"生态系统,覆盖确权、保理、数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3] - IPO前最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23.11%),天津经开区国资、中国铁建投资等机构持股20.73%、5.18%[3] 市场地位与用户规模 - 按2024年已确权应收账款金额(625亿人民币)和融资金额(449亿人民币)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29.5%和32.6%,居行业首位[4][5] - 平台用户数从2022年230434家增长至2024年556588家,覆盖中国98%的直辖市及地级行政区[4] - 截至2024年底,平台注册用户包括6601家核心企业、546413家链属企业和3574家金融机构[4] - 核心企业留存率稳定在86%-88.5%区间[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6.52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9.91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3.3%[7][8] - 年内利润从2022年0.46亿人民币增至2024年1.57亿人民币,但2024年利润率下降至15.9%[8][11]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87.7%增至2024年95.9%[8] - 研发开支占比稳定在17%-18%,2024年达1.72亿人民币[8] 业务结构 - 确权及保理业务占营收比重从2022年65.7%降至2024年55.2%[3] - "云信"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显示业务集中度加剧[9][10] - 拓展"云租""云砼"等场景平台,通过物联网和ERP系统打通供应链数据闭环[5] 运营挑战 - 流动负债从2022年4.82亿人民币激增至2024年10.74亿人民币,主要因保理业务资金占用[10][11] - 销售费用占比居高不下,2024年达4.19亿人民币(占营收42.3%),主要用于624人销售团队[11][12] - 2019年起中国中车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部分客户转向自建融资平台[3]
这家公司再冲IPO!中车、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国际金融报· 2025-05-12 17:55
公司上市进展 - 中企云链于2024年5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此前2023年10月首次递表失效 [1] 业务模式与定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 通过核心产品"云信"及"云链"平台链接核心企业 链属企业与金融机构 解决供应链金融确权难 融资贵等痛点 [1] - 构建"N+N+N"生态系统 覆盖确权 保理 场景数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2] - 通过"云租""云砼"等自建场景平台切入工程机械租赁 建材采购等领域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提升风控能力 [4] 股权结构与股东变动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由中国中车联合7家央企 5家金融机构 4家地方国资 6家民营财投组建 为央国企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2] - IPO前最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持股23.11%) 天津经开区国资持股20.73% 中国铁建投资持股5.18% 中国能建持股2.59% [2] - 2019年起中车 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部分客户企业转向自建融资平台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6.52亿元增长至2024年9.91亿元 [5] - 年内利润从2022年0.46亿元增长至2024年1.57亿元 [5] - 毛利率从2022年87.7%提升至2024年95.9% [6] - 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7.5%提升至2024年19.4% [6] 业务构成 - 确权及保理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2-2024年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65.7% 55.0% 55.2% [2] - 云信服务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 [2][6] - 保理服务占比从2022年11.6%下降至2024年2.1% [7] 用户规模与市场地位 - 平台用户数从2022年230,434家增长至2024年556,588家 三年增长141% [3][8] - 截至2024年底 拥有6,601家核心企业 546,413家链属企业及3,574家金融机构注册用户 [3] - 核心企业留存率2022-2024年分别为88.5% 86.0% 87.8% [3] - 按2024年已确权应收账款金额计算市场份额29.5% 按获得融资金额计算市场份额32.6% 均为行业第一 [3][4] 成本结构 - 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46.7% 42.7% 42.3% 2024年达4.19亿元 [8] - 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18.2% 17.7% 17.4% [6] - 行政开支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17.5% 18.3% 17.0% [6] 财务状况 - 流动负债从2022年4.82亿元激增至2024年中10.74亿元 [7] - 其他应付款项 应计费用及其他负债从2022年4.77亿元增至2024年10.59亿元 [8] - 2024年年内利润比率15.9% [8]
中企云链:全球化3.0,最大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业赴港IPO野望不会小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49
公司概况 - 中企云链是中国最大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及最大的独立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确权量超2万亿元,2024年营收近10亿元,净利率15.9%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定位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初始股东包括南车、北车投资、中国船舶等央企及工行、农行等金融机构,是一家央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 [3] - 公司通过"云信"平台提供服务,业务不依赖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而是独立运营 [3] 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N+N+N"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盘活大企业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4] - 主要业务包括确权及保理业务、场景数字业务及其他生态业务三大板块,其中确权及保理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 [5] - 云信平台连接6,601家核心企业、546,413家链属企业及3,574家金融机构,用户数量从2022年的230,434家增至2024年的556,588家 [6] 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在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市场份额为29.5%,在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12.9% [5][6] - 公司是首个确权应收账款累计金额超1万亿元的独立平台,并在20个月内达到2万亿元 [4] - 在供应链票据方面,公司是首批获准接入票交所的先行者 [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52亿元、8.79亿元、9.91亿元,对应毛利为5.72亿元、8.21亿元、9.5亿元 [7] - 2024年净利润1.57亿元,净利率16%,经营利润率19.4%,较2022年的7.5%显著提升 [7] 技术驱动 - 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精准衡量企业信用状况与风险 [9] - 平台实现全线上化交互,融资时效提升至T+0当天完成,平均融资成本从5.3%降至3.2% [8] 行业前景 - 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0.88% [4] - 预计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超6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3% [10] - 供应链金融被视为实体经济毛细血管,对支撑制造业全球化3.0至关重要 [9] 发展战略 - 公司计划通过上市融资增强核心技术研发、科技基础设施、销售推广及国际业务拓展 [10] - 已落地800多个产业数字化项目,推动银行提供基于产业数字化的数据融资近50亿元 [8]
中企云链再闯IPO,毛利率超90%,现金流却堪忧
格隆汇· 2025-05-08 18:29
公司概况 - 中企云链是一家独立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专注于确权及保理业务,通过云链平台服务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及金融机构 [2][8] - 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由中国中车旗下公司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 [6] - 截至2025年4月29日,公司无控股股东,董事长刘江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构成单一最大股东 [7] - 公司用户涵盖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90%的行业,包括建筑、制造、服务、批发及零售等 [8]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确权及保理业务(占比超90%)、场景数字业务(7%)、其他生态业务(1.8%) [11][12][14] - 确权及保理业务中,云信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保理服务收入占比从11.6%下降至2.1% [14] - 场景数字业务通过自建平台(如云租、云砼)或连接客户ERP系统(如云数)收集场景数据 [11][12] - 其他生态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服务及试点项目 [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52亿元、8.79亿元及9.91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568.5万元、1.52亿元及1.57亿元 [17] - 毛利率从2022年87.7%提升至2024年95.9%,主要因保理服务规模缩减及技术升级 [19] - 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04亿元、3.75亿元及4.19亿元,销售费用率从46.7%降至42.3% [19] - 研发开支占总收入比例从18.2%降至17.4% [19]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3.07亿元,2024年底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仅1.2亿元 [20][24] 用户数据 - 平台用户数量从2022年23.04万家增长至2024年55.66万家,其中核心企业6601家、链属企业54.64万家、金融机构3574家 [9] - 核心企业留存率2022-2024年分别为88.5%、86.0%及87.8% [10] 行业前景 -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累计融资金额2024年达169.7万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262.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1% [22] - 公司2024年在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比12.9% [23] - 行业通过AI、区块链等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痛点,如缺乏抵押品、高利率及确权困难等问题 [21][2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信用风险,包括应收账款无法流转或再保理失败 [24] - 2022年因现金结清36亿元保理义务导致大额现金流出,2024年底现金储备仅1.2亿元 [20][24]
什么是云信?融资、贴现前必须搞懂这3件事,很多企业都踩坑了!
搜狐财经· 2025-04-22 13:52
文章核心观点 云信并非都能马上变现或贴现划算,需关注开立方是谁、融资行怎么选、融资是否上征信三个因素 [1] 云信相关概念 - 开立方是在中企云链平台上签发云信的企业,通常是大集团、央企、国企等核心企业,云信类似电子应收账款凭证,写明未来付款承诺 [4] - 融资行是愿意拿云信给企业提前打款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理公司、小贷公司等 [3] 案例分析 - 小李汽配厂收到央企开的云信,到期日90天,因央企信用评级高,贴现利率低,只扣2.3个点 [3] - 小张拿到国企合资公司开的云信,融资银行年化利率8%,贴现4个点,因该公司信用一般,银行加风险溢价 [6] - 小王印刷厂持有国企云信,融资协议含应收账款回购和追索权条款,到期国企不兑付银行会找小王要钱,会计入征信和负债 [9] 关键提醒 - 企业持有云信在平台申请融资本质是质押贷款,银行审核企业资质和法人征信,资金计入企业负债,可能影响后续融资能力 [7] - 云信融资利率年化4%-12%不等,核心企业开的云信利率低,信用一般的公司开出的利率高 [7] - 云信贴现利率因融资行和开立方不同差异大 [7] - 融资协议有无追索条款,资金不计入企业负债、不上征信;通过中介机构贴现形式是转让,很多时候无需提供征信等材料,不追责个人,但利率通常4个点以上 [12] 实操建议 - 先看开立方,信用越好贴现越便宜,搞清楚云信融资和贴现细节及扣钱情况再做选择 [9] - 再选融资行,比较利率,搞清楚有无追索条款 [12] - 不想上征信可找中介机构贴现,方式灵活但利率稍高 [12] 票据与电子债权凭证对比 | 内容 | 票据 | 电子债权凭证 | | --- | --- | --- | | 期限 | 6个月 | 不限,有的已达2年 | | 信息披露 | 有 | 无 | | 融资便利性 | 仅限银行机构 | 不限于银行机构 | | 贴现融资手续 | 须线下开户,严格贸易背景审核 | 手续简便 | | 融资服务费 | 无 | 有 | | 融资总成本 | 低 | 高 | | 银行相应融资是否纳入小微和普惠贷款考核,享受政策支持 | 不纳入 | 纳入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