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币国债期货
icon
搜索文档
中资离岸债风控周报(9月22日至26日):一级市场发行趋暖 二级市场多数下行
新华财经· 2025-09-27 10:47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 本周共发行34笔中资离岸债券,总规模包括680.87亿元人民币、26.3亿美元、15.85亿港币、1.3亿欧元及2.5亿澳元 [1] - 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10笔,单笔最大发行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行,最高票息达6.4% [1] - 中资美元债券发行19笔,单笔最大发行规模为5亿美元,由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行,最高票息为4.73% [1] 二级市场表现 - 中资美元债收益率多数下行,Markit iBoxx中资美元债综合指数周度下跌0.09%至249.14 [2] - 高收益美元债指数表现相对强劲,周度上涨0.23%至241.15,而地产美元债指数下跌0.55%至155.62 [2] - 城投美元债指数周度上涨0.13%至151.96,金融美元债指数微跌0.04%至289.06 [2] 基准利率与利差 - 中美10年期基准国债利差扩大至236.19个基点,较前一周走阔3.78个基点 [3] 信用评级动态 - 穆迪出于商业原因撤销路劲集团"Ca"公司家族评级 [5] - 穆迪确认澳博控股"Ba3"公司家族评级,但将其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 [5] 债务违约与重组进展 - 泛海控股公告其境外全资附属公司1.34亿美元债未能如期兑付,计划展期至2026年3月23日前兑付 [6] - 龙光控股所有存续公司债券自9月29日起停牌,其超过80%的境外债务债权人已加入修订后的支持协议 [13] - 花样年控股约84%的现有票据债权人及约74%的现有债务工具债权人已加入债务重组支持协议 [14] 国内市场要闻 - 境内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达6074.48亿元,较年初增长逾2.4倍 [7][8] -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加快推进人民币国债期货在香港上市 [9] - 上海清算所支持复星高科技成功发行全球首单10亿元人民币规模民营企业"玉兰债",发行利率4.9% [10] - 新城控股完成发行9亿元由中债增担保的中期票据,票息为3.29% [15] 国际市场与机构动态 - 达拉斯联储行长洛根建议美联储改用国债抵押隔夜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替代联邦基金利率 [11] - 国际金融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债务增长逾21万亿美元,升至337.7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12] - 富卫集团计划于10月23日赎回两笔合计16.5亿美元的次级美元债,赎回后票据将不再存续 [16]
央行:加快推进 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26 07:33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规模 - 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19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 [1] - 2025年前8个月债券发行规模超59万亿元,同比增长14% [1] - 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是实体经济融资第二大渠道 [1] - 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比重由5年前30%跃升至40%以上 [1] 市场运行效率与活跃度提升 - 国债年换手率由5年前2.4显著上升至3.8 [1] - 利率债全年平均换手率接近4倍,最活跃券年度换手率接近150倍 [2] - 利率债报价价差显著缩窄,与发达国家市场处于同一水平 [2] - 投资者类型日益丰富,各类创新产品及交易机制得到广泛应用 [1] 人民币债券投资价值分析 - 人民币债券短期与长期收益率、名义与实际收益率均位居全球前列 [2] - 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人民币债券实际收益率相对较高,为全球持有者提供保值增值途径 [2] - 人民币债券与G7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相关性较低,具备较高分散化投资价值 [2] - 宏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2] 对外开放进展与国际参与度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2%,显示市场仍有较大开放潜力与空间 [2] - 共有近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 [3] - 境外机构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3] - 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3] 香港市场互联互通与政策支持 - 将加快推进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1][4] - 支持内地债券成为香港及全球市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 [3] - 将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支持境外机构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4] - 将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人民币资产 [4] - 持续提升两地金融市场联通水平,优化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应用场景 [2]
央行:加快推进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7:12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192万亿元 位居全球第二 [1] - 2025年前8个月债券发行规模超59万亿元 同比增长14% [1] - 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 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 为实体经济第二大融资渠道 [1] - 债券净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比重由5年前30%跃升至40%以上 [1] 市场运行效率与活跃度 - 国债年换手率由5年前2.4上升至3.8 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利率债全年平均换手率接近4倍 最活跃券年度换手率接近150倍 [2] - 利率债报价价差显著缩窄 与发达国家市场处于同一水平 [2] - 投资者类型日益丰富 创新产品及交易机制广泛应用 [1] 人民币债券投资价值 - 人民币债券短期与长期收益率 名义与实际收益率均位居全球前列 [2] - 全球高通胀背景下 人民币债券实际收益率仍相对较高 具备保值增值功能 [2] - 人民币债券与G7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相关性低 具分散化投资价值 [2] - 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3] 市场对外开放进展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2%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开放潜力 [2] - 共有近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 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 [3] - 境外机构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 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3] 香港市场互联互通与政策支持 - 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1][4] - 支持内地债券成为香港及全球市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 [3] - 将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4] - 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 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资产 [4] - 持续提升两地金融市场联通水平 优化拓展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应用场景 [2]
债市吸引力显著提升!邹澜发声:将加快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券商中国· 2025-09-25 22:02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192万亿元人民币 位居全球第二 [3] - 2025年前八个月债券发行规模超5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 [3] - 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 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44.5% 成为实体经济第二大融资渠道 [3] 市场开放与国际化进展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2% 显示巨大开放潜力 [5] - 近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 覆盖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 [6] - 境外机构持债规模达3.9万亿元 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6] 投资价值表现 - 过去10年持有中国债券组合可获得约70%收益 [4] - 国债年换手率从五年前2.4升至3.8 最活跃券年度换手率接近150倍 [3][4] - 利率债报价价差缩窄至0.02个基点 与发达国家市场水平相当 [4] 香港市场互联互通举措 - 互换通累计成交名义本金8.2万亿元 较上线初期增长9倍多 [6] - 每日交易净限额将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 [2][8] - 推动内地债券成为香港及全球市场合格担保品 [2][6]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2][8][9] - 支持境外机构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2][8] - 增加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资产供给 [2][8] 指数纳入与全球地位 - 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占比升至全球第二 [7] - 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占比升至全球第三 [7] - 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市场 [6]
【新华解读】助力全球金融中心再升级 香港固收与货币市场发展迎来新蓝图
新华财经· 2025-09-25 21:51
政策文件核心 - 香港证监会与金管局联合发布《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发展路线图》,旨在策略性定位香港成为全球固定收益及货币中心 [1] - 《路线图》围绕四大支柱提出关键措施:促进一级市场发行、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及构建新一代市场基础设施,并包含十项具体倡议 [1] 一级市场发展 - 过去15年香港债券发行量年均增长16%,去年国际债券发行额逾1300亿美元,在过去十年中有九年位居亚洲第一 [2] - 受益于债券通南向通,香港是亚洲唯一能够联结内地投资者与国际发行人的债券市场,可吸引国际发行人利用较低的人民币利率发债 [2] 二级市场与互联互通 - 香港证监会正在研究由市场建设营运电子债券交易平台的可行性,以提升市场效率、透明度与韧性 [3]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升北向交易每日额度超过一倍至450亿元人民币,并会同相关部门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包括国债等的人民币资产 [3] 金融科技创新 - 支持市场创新包括代币化债券等新工具,香港特区政府已发行两批代币化绿色债券,第三批在准备中并计划恒常化 [5] - 香港金管局与港交所将探索中央资产管理与资产代币化平台建设,寻求与阿联酋、瑞士等市场进行跨境债务证券托管及结算合作 [5] 离岸人民币业务 - 香港持续是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处理全球超过70%人民币交易 [5] - 截至8月底,全球点心债发行额达到4750亿人民币,预计全年发行规模将超过去年7000亿人民币的纪录 [6] - 香港证监会将继续推动更多不同国家、不同种类的发行人推出人民币固收产品 [6]
央行副行长最新发声:将加快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25 21:42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规模 - 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1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 [3] - 2025年前八个月债券发行规模超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3] - 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是实体经济第二大融资渠道 [3] - 债券净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比重由五年前的30%左右跃升至40%以上 [3] 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 过去10年内持有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的中国债券组合可获得约70%收益 [4] - 中国债券的短期与长期收益率、名义与实际收益率均位居全球前列 [4] - 人民币债券与G7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相关性低,具备高分散化投资价值 [5] - 国债年换手率由五年前的2.4上升至3.8,最活跃券的年度换手率接近150倍 [3][5] 市场开放与国际化进程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2%,显示市场仍有较大开放潜力与空间 [6] - 共有近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 [8] - 境外机构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8] - 全球前一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8] 香港市场的角色与互联互通举措 - 央行推动中国内地债券成为香港及全球市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 [1][8] - 债券通北向通今年前八个月成交规模约7.2万亿元 [8] - "互换通"累计达成1.5万多笔交易,名义本金约8.2万亿元人民币,较上线初期增长9倍多 [8] - 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三 [9] 近期重点开放政策 - 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12] - 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 [12] - 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人民币资产 [12] - 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13]
债市吸引力显著提升!邹澜最新发声:将加快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21:31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规模 - 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1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 [2] - 2025年前八个月债券发行规模超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2] - 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是实体经济融资第二大渠道 [2] - 债券净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比重由五年前的30%左右跃升至40%以上 [2] 市场活跃度与结构优化 - 国债年换手率由五年前的2.4%上升至3.8% [2] - 利率债全年平均换手率接近4倍,最活跃券年度换手率接近150倍 [3] - 利率债报价价差显著缩窄至0.02个基点左右,与发达国家市场水平相当 [3] - 投资者类型日益丰富,各类创新产品及交易机制得到广泛应用 [2] 国际化进程与境外投资者参与 - 共有近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 [5] - 境外机构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5] - 全球前一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5]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2%,显示市场仍有较大开放潜力 [3] 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 - 过去10年内持有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的中国债券组合可获得约70%收益 [3] - 人民币债券与G7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相关性较低,具分散化投资价值 [3] - 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三 [5] 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与创新举措 - 债券通北向通规模约7.2万亿元,南北双向交易持续活跃 [5] - “互换通”累计达成1.5万多笔交易,名义本金约8.2万亿元人民币,成交规模较上线初期增长9倍多 [5] - 央行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1][6] - 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 [1][6] 未来开放与发展方向 - 推动中国内地债券成为香港及全球市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 [1][4] - 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人民币资产 [1][6] - 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1][6] - 央行将继续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1][6]
央行副行长邹澜最新发声!四项举措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0:5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推动多项举措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及丰富香港市场人民币产品 [3] - 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 [3][4][5][6] -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联通合作持续深化,债券通等机制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和拓展 [4][6][7][8] 人民银行近期重点举措 - 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高人民币债券使用效率 [3] - 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优化管理机制,并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 [3] - 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人民币资产,丰富产品体系 [3] -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3]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规模 - 截至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1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3] - 今年前八个月,债券发行规模超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3] - 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是实体经济融资第二大渠道 [3] - 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由五年前的30%左右跃升至40%以上 [5]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与吸引力 - 截至2025年8月末,共有近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 [4] - 境外机构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4] - 全球前一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4] - 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三 [4]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2%,显示仍有较大开放潜力与空间 [6] 人民币债券资产的投资价值 - 在过去10年内持有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的中国债券组合,无论是否进行外汇对冲,均可获得约70%的收益 [6] - 人民币债券的实际收益率相对较高,提供保值增值途径 [6] - 人民币债券收益与G7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相关性较低,具有分散化投资价值 [6] - 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全年平均换手率接近4倍,最活跃券年度换手率接近150倍,流动性高 [6]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联通合作成果 - 香港已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节点 [4] - 债券通“南向通”上线四年,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清算所托管“南向通”债券已达971只,余额达5742.1亿元,较4年前分别增长超26倍和102倍 [7] - 人民银行推动中国内地债券成为香港及全球市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 [7] 未来联通合作优化方向 - 支持香港落地离岸债券回购业务,取消对回购质押券的冻结 [7] - 升级南向通,包括延长结算时间、便利购买更多币种债券、将内地投资者拓展至基金、理财、保险和更多证券公司 [7] - 优化互换通,推出更符合国际支付周期及挂钩LPR的交易品种,延长合约期限至30年 [7] - 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8]
央行多措并举深化内地香港金融互联互通 强固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智通财经· 2025-09-25 18:16
深化内地香港金融互联互通的核心举措 - 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内地债券市场开展回购业务[1] - 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并优化管理机制[1] - 将北向交易每日额度提升超过一倍至450亿元人民币[1] - 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包括国债在内的人民币资产[1] - 加快落实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1] 互换通机制的发展与表现 - 互换通自2023年落实以来运作顺畅 业务量稳步上升[3] - 2025年八月日均成交名义本金达200亿元人民币 较2023年推出首月增长超过五倍[3] - 机制优化将便利海外投资者对冲内地资产风险 助力其管理配置组合[3]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现状 - 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量逐年上升 2024年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3] - 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风险管理中心的角色越见重要[2] - 环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计价产品需求日趋殷切[2] 政策影响与未来方向 - 措施旨在深化和扩大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2] - 不断丰富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以满足海内外投资者需要[2] - 两地市场机构将敲定落实细节并公布相关实施日期[1]
央行多措并举深化内地香港金融互联互通 强固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搜狐财经· 2025-09-25 18:14
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核心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支持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内地债券市场开展回购业务、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并优化管理机制、将北向交易每日额度提升超过一倍至450亿元人民币、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人民币资产(如国债)、以及加快落实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1] - 香港特区政府对人民银行公布的措施表示欢迎,两地市场机构将敲定落实细节并公布实施日期[1] 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角色与市场发展 - 香港财政司司长指出,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计价产品需求增加,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风险管理中心的角色越加重要[2] - 香港特区政府致力深化和扩大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丰富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以满足海内外投资者需要[2] - 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量逐年上升,2024年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3] 互换通机制优化与市场表现 - 互换通自2023年落实以来运作顺畅,业务量稳步上升,2025年八月的日均成交名义本金达20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推出首月时增长超过五倍[3] - 优化互换通机制将便利海外投资者对冲内地资产风险,有助于其更妥善管理配置组合[3] - 香港政府将与内地相关机构紧密合作,扩大在港人民币产品选择,全速推进落实离岸国债期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