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电池

搜索文档
上汽集团,将推10万级半固态电池车型
DT新材料· 2025-07-23 00:03
上汽集团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全新MG4将全球首次量产搭载半固态动力电池,预计8月5日亮相,起售价不到9万[1] - 该半固态电池由上汽与清陶新能源联合开发,液体电解质含量仅5%,接近准固态水平,远超行业现有10%-15%比例[1] - 电池能量密度达180Wh/kg,CLTC续航537公里,-7°C低温下续航保持率比磷酸铁锂提升13.8%[1] - 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大部分液态电解液,通过360度针刺测试未起火,解决燃烧隐患[1] 上汽固态电池战略规划 - 公司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半固态(液含量10%/能量密度300Wh/kg),第二阶段准固态(液含量5%),第三阶段全固态(液含量0%)[2] - 2024年4月已完成第一步,推出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首搭智己L6[2] - 全新MG4搭载5%液体电解质电池表明第二步已落实[3] - 计划2027年推出全固态"光启电池",可能提前至2026年量产,能量密度超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820Wg/L[3] 新能源材料行业动态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将展示新能源碳材料相关产品,包括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及生产设备、分析仪器[4][7] - 展会涵盖液流电池、钠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技术领域[5] - 活动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6]
牛股产业链|诺德股份止步“七连板”,股价短期翻倍后有何隐忧?
新华财经· 2025-06-26 17:29
固态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固态电池板块近期受资金追捧,月内涨幅超过50%的个股共有9只,其中诺德股份涨幅达116.87%,为A股除新股外涨幅最大个股 [2] - 诺德股份连续七个涨停板后,26日未能继续涨停,成交额和换手率创多年新高,市场态度出现分歧 [2] - 涨幅超50%的个股流通市值均不足百亿元,近半数公司一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呈现"炒小炒差"特征 [5] 诺德股份基本面与舆情 - 诺德股份为锂电铜箔龙头供应商,2024年录得五年来首次亏损,毛利率降至个位数 [6] - 2024年一季度净亏损3767万元,亏损同比收窄,毛利率仍处历史低位 [6] - 2024年以来负面舆情占比高,涉及财务亏损、信披违规、立案调查等关键词 [8] - 公司及高管因涉嫌信披违规、未披露关联交易等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8]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 [8] 诺德股份固态电池业务进展 - 公司推出双面镀镍铜箔,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已小批量送样头部电池企业测试 [9] - 固态电池领域收入占比不足1%,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激烈 [9]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6-7月全球将召开5场固态电池重量级会议,预计发布20+项关键技术突破 [11] - 国内行业会议密集举办,标志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向产业化冲刺 [13] - 美国Ion Storage Systems开启固态电池生产,国内合源锂创批量交付无人机固态电池 [14] - 行业产业化路径将从半固态逐步过渡到全固态,2026-2028年为量产关键阶段 [14] 车企固态电池规划 - 长安汽车与上汽集团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装车,长安"金钟罩"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 [15] - 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2025年底量产,全固态电池生产线一期产能0.5GWh [15]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示范装车,2030年大规模商业化 [15]
新能源下乡“踩油门”!固态电池板块集体狂飙,科恒股份20CM封板
搜狐财经· 2025-06-04 14:00
固态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A股固态电池板块6月4日上演涨停潮,科恒股份20CM涨停,诺德股份、光华科技、传艺科技等涨停,紫建电子、安孚科技等跟涨 [1] - 科恒股份现价11.75元,涨幅+20.02%,诺德股份现价3.59元,涨幅+10.12%,传艺科技现价17.64元,涨幅+9.98% [2] - 龙蟠科技涨幅+9.24%,紫建电子涨幅+7.83%,领湃科技涨幅+7.01% [2] 政策催化因素 - 五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通知》,明确落实车购税减免、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政策,直接拉动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需求 [3] - 工信部3月28日发布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增7项单体试验+17项电池包测试,强化快充、底部撞击等场景安全标准 [3]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解决技术界定模糊问题 [4]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与产业化进展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强,适用于电动车、储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5] - 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为首家通过新国标企业 [7] -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成,产能0.2GWh,核心设备100%国产化并开启装车路测 [7] 车企量产规划 - 比亚迪预计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示范装车,2030年大规模量产 [7] - 上汽集团新一代固态电池2024年底在MG4车型量产,2027年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落地 [7] - 长安汽车计划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产品 [7] 机构观点 - 华龙证券认为固态电池在新能源车、低空经济、机器人三大场景需求确定性强,材料及设备将受益 [8] - 中泰证券指出"市场需求+政策+产业升级"三重驱动,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显著优于液态电池 [8] - 半固态电池资本开支显著提升,行业有望带动锂电完成新一轮技术迭代 [8]
上汽集团携子品牌亮相车展,发布最新出海战略
贝壳财经· 2025-04-24 18:05
上汽集团上海车展动态 - 公司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计划未来3年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覆盖SUV、轿车、MPV、皮卡等细分市场,并搭载全新HEV混合动力系统[1][7] - 公司总裁贾健旭表示2027年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7] MG品牌发布 - 发布全新品牌主张"YOUNG FOREVER智领风尚",推出首款"方盒子"车型Cyber X、设计大师卡班艺术版Cyberster Black和2026款MG Cyberster[2] - 与OPPO启动智能座舱战略合作,首款合作车型将落地MG品牌[2] 荣威品牌动态 - 荣威A+级纯电轿车D6上市,限时售价7.98万元起,提供6款配置,续航450公里和520公里两种版本[3] - 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D6定价策略旨在提升市场占有率[3] 智己汽车技术发布 - 发布全新L6车型及全栈自研"线控数字底盘技术"战略规划,该技术将提升运动能力、产品安全性并为高级别辅助驾驶提供技术支持[4]
重磅上新,宁德时代发布三项电池硬核技术!电池50ETF(159796)水下震荡,技术面指向积极!钠电有望进入量产元年?机构分析!
新浪财经· 2025-04-22 14:18
电池50ETF市场表现 - 电池50ETF(159796)4月22日下跌0.37%,但MACD指标白线上穿黄线释放积极信号 [1] - 成分股多氟多涨超3%,特锐德和湖南裕能涨超2%,尚太科技和宁德时代涨超1%,而三花智控、科华数据和欣旺达等回调 [3] 宁德时代技术创新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km续航和峰值12C的磷酸铁锂电池 [3] - 公司推出骁遥双核电池,采用双核架构和自生成负极技术 [3] - 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亮相,推出低压蓄电池和乘用车动力电池两款产品,分别于6月和12月量产,应用于重卡和乘用车领域 [3] 钠离子电池发展前景 - 钠电有望进入量产元年,宁德时代量产构建从原材料到应用端的闭环,2025年或成为钠电池量产元年 [4] - 钠资源地壳含量为2.74%,约为锂的421倍,具备自主可控性,且降本潜力广阔 [4] - 宁德时代通过自生成负极技术提升能量密度约50%,无膨胀负极技术实现充放电接近0应变,高库伦效率技术提升循环寿命,电解液重构和隔膜设计增强安全性,生产碳排放比锂电池最高降低60% [4]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上汽集团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2025年底在MG4量产应用,2027年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5] - 赣锋锂业与某国际头部车企签订联合开发协议,推动高比能锂负极电池的开发和装车验证 [5] 政策对新技术的影响 - 动力电池新国标提升电芯本征安全和电池包绝缘防火要求,有望推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发展 [5] - 新国标为钠电和固态电池提供发展机遇,行业景气攀升 [3][5] 行业投资机会 - 电池板块新技术持续突破,包括钠电量产和固态电池产业化,带动板块估值重塑 [3] - 电池50ETF(159796)是同类规模最大且最低费率的ETF,覆盖电池板块核心赛道 [3][5]
定了!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2027年落地
鑫椤锂电· 2025-04-14 16:27
上汽集团固态电池规划 - 公司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于2027年落地 [1] - 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2024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应用 [2] - 全新一代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 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 电池容量超过75Ah [2] - 固态电池安全性能优异 在针刺及200℃热箱场景下不起火不爆炸 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 [2] 行业固态电池发展预期 - 行业普遍预计2027-2030年进入全固态电池小规模装车阶段 [1] - 2030年后行业将实现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 [1]
上汽集团打出“三套拳”,与华为合作采取“智选车”模式
贝壳财经· 2025-04-11 19:58
文章核心观点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提出三套“拳法”应对市场挑战,包括整合自主品牌核心业务、推动对外合作、扩大海外版图,还回应与华为合作模式,同时介绍固态电池等发展规划,汽车分析师指出其面临合资品牌利润下滑问题,变革效果待时间检验 [1][2][13] 分组1:整合自主品牌核心业务 - 上汽集团将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等自主品牌核心业务整合,商用车板块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发展战略 [6] - 乘用车领域将荣威、MG、飞凡等品牌梳理整合,飞凡汽车回归定位为荣威高端序列,专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MG品牌覆盖特定消费群体 [7] 分组2:对外合作 - 上汽集团坚持“朋友圈”原则,与华为、地平线等头部企业合作 [8] - 与华为合作确定为“智选车”模式,华为提供核心技术并参与产品多环节,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四季度推向市场 [9][10] 分组3:技术发展规划 - 2024年上汽“光年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5倍,续航超1000公里,新一代固态电池2025年底在全新MG4量产应用,2027年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落地 [12] - 上汽集团整合底盘研发制造能力,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2027年前首发落地,今年推出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的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 [13] 分组4:发展形势分析 - 2024年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下滑近80%,核心问题是合资品牌利润下滑,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和营销很重要 [13]
十多款新车待发!上汽集团固态电池今年底应用 贾健旭:要用“三套拳法”打造“百年老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1 19:07
文章核心观点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4月11日上汽之夜谈到应对市场竞争的思考与打法,提出三套“拳法”推进全面改革,已见成效且明确产品技术目标 [1][5][7] 上汽集团改革举措 内家拳(内部改革) - 2025年为OEM化元年,有大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块OEM业务及投资业务 [1] - 大乘用车业务整合自主品牌核心业务,商用车板块组建“上汽商用车” [1] - 旗下子品牌重新梳理营销组织架构,如MG建立全新市场团队 [3] 外家拳(外部协同) - 今年对外合作节奏加快,与宁德时代、北京理工大学、华为等签署合作协议 [3] - 将与地平线等进一步合作,与华为合作为智选车模式 [3] 组合拳(Glocal战略) - 4月底上海车展将发布全新海外战略和“出海路线图” [4] 产品和技术目标 - 今年落地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的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 [5] - 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2027年前首发落地 [5] - 新一代固态电池今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应用 [5] - 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2027年落地 [5] - 一年内有十多款新车待发 [5] - MG两年推出8款新车,Cyber X今年上海车展亮相 [6] 改革成效 - 今年一季度整车批售94.5万辆,同比增长13.3% [7] - 预计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30 - 32亿元,同比增加10% - 18% [7]
汽车早餐 | 北京加速推进“5G上车”;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2027年落地;零跑汽车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11 09:16
国内行业政策 - 工信部将联合多部门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聚焦强化规范管理、加快技术创新等五方面,深入实施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政策 [2] - 北京市印发方案,布局新兴终端生态,加速推进“5G上车”,激励车企集成5G通信模组 [3] - 成都市发布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每年开放不少于70个应用场景,对优秀场景提供主体给予奖励 [4] 国内企业动态 -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斯泰兰蒂斯集团签约,建立汽车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心,深化物流服务 [5] - 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今年底量产应用,2027年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落地 [9] - 大众集团规划到2027年在华上市超20款电动化车型,2030年提供约30款纯电动车型,市占率超15%,80%为新能源产品 [10] - 长安汽车2024年营收1597.33亿元同比增长5.58%,净利润73.21亿元同比下降35.37%,拟10派2.95元 [11] - 3月江淮皮卡全球销售超7400辆,同比增长超40%,一季度国内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5%,国际市场同比增长近20% [12] - 零跑汽车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退还已付费用户费用 [13] - 一汽奔腾董事长杨虓调任哈尔滨电气集团总会计师 [14] - 鸿海最晚2027年将在日本发售多款车型,2026年前后在大洋洲销售基于“Model B”开发的车型 [15] 国际企业动态 - 保时捷提前向美国运送库存规避关税,维持三月份订单价格,预计营运利润率低于年度指引 [6] - 欧盟发布“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简化法规,建设“人工智能工厂”网络 [7] - 特斯拉计划今年生产首批Optimus人形机器人,官网招聘约80个相关岗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