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妆品原料
icon
搜索文档
新瀚新材跌2.02%,成交额6.4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755.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13:53
股价表现 - 9月19日盘中下跌2.02%至55.87元/股 成交额6.47亿元 换手率10.38% 总市值97.71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35.66% 近5日下跌5.55% 近20日上涨3.79% 近60日上涨111.20% [2] - 年内12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9月9日龙虎榜净买入5497.28万元 买入总额3.08亿元占比12.33% 卖出总额2.53亿元占比10.13%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8755.53万元 特大单买入2530.25万元占比3.91% 卖出5045.48万元占比7.80% [1] - 大单买入1.10亿元占比16.95% 卖出1.72亿元占比26.60% [1] 股东结构 - 截至9月10日股东户数3.63万户 较上期减少5.47% 人均流通股3025股 较上期增加5.79% [3]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016530)新进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163.21万股 [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9亿元 同比增长9.66% 归母净利润3529.26万元 同比增长20.40%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571.90万元 [4]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芳香族酮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占比42.36% 化妆品原料占比20.64% [2] - 医农中间体及其他占比20.25% 光引发剂占比16.75%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制品-其他化学制品 概念板块包括PEEK概念、新材料、专精特新等 [2]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8年7月25日 2021年10月11日上市 注册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罐区南路86号 [2]
新瀚新材9月15日获融资买入1.74亿元,融资余额3.7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9:32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5日公司股价上涨5.29% 成交额达15.82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74亿元 融资偿还1.75亿元 融资净流出180.57万元[1] - 融资余额3.73亿元 占流通市值3.43%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73亿元[1] - 融券余量为0股 融券余额0元 但融券余额分位水平仍处近一年70%较高位置[1] - 融券方面当日无偿还和卖出操作[1] 股东结构变化 - 最新股东户数3.63万户 较上期减少5.47%[2] - 人均流通股3025股 较上期增加5.79%[2]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新进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163.21万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9亿元 同比增长9.66%[2] - 同期归母净利润3529.26万元 同比增长20.40%[2] -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2] 分红与股东回报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6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9571.90万元[3] - 持续通过现金分红回报股东[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江苏新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 - 成立于2008年7月25日 2021年10月11日上市[1] - 主营业务为芳香族酮类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1] 业务构成分析 - 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占比42.36% 为最大业务板块[1] - 化妆品原料收入占比20.64%[1] - 医农中间体及其他占比20.25% 光引发剂占比16.75%[1]
新瀚新材股价跌5.03%,华泰柏瑞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7.76万股浮亏损失24.2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17:06
股价表现 - 9月12日股价下跌5.03%至59.10元/股 成交额9.29亿元 换手率13.84% 总市值103.3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 成立于2008年7月25日 2021年10月11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芳香族酮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42.36% 化妆品原料20.64% 医农中间体及其他20.25% 光引发剂16.75% [1] 基金持仓情况 -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A(019923)二季度持有7.76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66% 为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24.29万元 [2] - 基金成立于2024年1月12日 最新规模9847.54万元 [2] - 基金业绩表现:今年以来收益47.18% 近一年收益107.84% 成立以来收益71.8%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为盛豪、雷文渊、孔令烨 [3] - 盛豪累计任职9年338天 管理规模30.93亿元 最佳回报118.13% 最差回报-29.48% [3] - 雷文渊累计任职3年40天 管理规模10.42亿元 最佳回报68.56% 最差回报16.61% [3] - 孔令烨累计任职3年40天 管理规模7.71亿元 最佳回报68.56% 最差回报18.69% [3]
新瀚新材8月25日获融资买入1.07亿元,融资余额3.6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0:30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1.11% 成交额达9.39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07亿元 融资净买入98.11万元 融资余额3.63亿元占流通市值3.82% [1]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70%分位较高水平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4.22万户 较上期增长27.11% 人均流通股2602股减少21.33% [2]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新进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163.21万股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571.90万元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29亿元 同比增长9.66%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3529.26万元 同比增长20.40%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芳香族酮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成立于2008年7月25日 2021年10月11日上市 [1] - 收入构成: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42.36% 化妆品原料20.64% 医农中间体及其他20.25% 光引发剂16.75% [1]
海南注册公司能享受哪些免税?
搜狐财经· 2025-07-15 22:36
企业所得税 - 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优惠延续至2027年底,提供长期稳定的税收预期 [3] - 2025年起注册在海南并实际运营的企业(除负面清单行业)统一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比内地25%标准税率低40% [4] - 鼓励类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60%可享受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税政策,例如某生物医药公司通过海南公司投资印尼生产线节省470万元税款 [4] -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允许单位价值500万元及以下的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扣除,超过500万元可缩短折旧年限或加快折旧速度,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进口3000万元AI服务器当年全部扣除成本 [5] 进口税收 - 2025年零关税商品清单扩容至453项,新增未烘焙咖啡、乙烯、机器零件等297项商品,企业进口用于生产自用或"两头在外"加工可免征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7] - 某咖啡加工企业进口未烘焙咖啡原料成本降低25%,年节省300多万元税款 [8] - 鼓励类产业企业加工增值超30%的内销货物免征进口关税,累计内销货值超67亿元,减免关税约5.4亿元,例如某珠宝企业加工钻石增值35%节省30万元关税 [9] - 交通运输、旅游企业进口营运用船舶、航空器、车辆和游艇享受零关税政策,2025年政策放宽自有游艇数量要求从5艘降至1艘 [10][18] - 某航运企业进口3艘国际运输船舶减免关税和增值税共3.6亿元 [18] 个人所得税 - 高端人才(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缴纳社保满6个月)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实际税负超过15%部分免征,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例如某高管年薪100万元节省30万元个税 [13] - 普通居民在海南累计居住满183天可享受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例如年收入50万元员工节省近10万元个税 [14] 特定行业优惠 - 旅游业企业离岛免税额度每人每年10万元,进口观光直升机、游艇等设备免征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例如某游艇公司进口5艘游艇节省超2000万元 [19] - 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费用按1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按200%摊销,数字经济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降低30%国际业务合规成本 [19] - 博鳌乐城先行区医疗机构进口特许药品和医疗器械免征关税和增值税,累计进口药械货值1.14亿元,减免税款1500万元,患者使用高价抗癌药成本降低30%-40% [16] 增值税与销售税改革 - 2025年底前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及以下免征增值税,跨境服务如国际运输、研发设计免征增值税 [25] - 2025年全岛封关后将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合并为"销售税",税率预计大幅降低 [20] 政策适用条件 - 企业需满足"实质性运营"要求:固定办公场所、至少3名员工在海南居住满183天并缴纳社保、完整账簿和本地财务处理 [26] - 房地产开发、传统冶炼、高尔夫球场等负面清单行业不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 [22] - 企业需通过"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请零关税资格,税务部门将核查业务真实性 [23] 典型案例 - 某跨境电商企业组合使用零关税原辅料、加工增值免税和FT账户,原料成本降低20%,综合税负率从19.7%降至9.3% [27] - 某生物医药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乐城药械零关税,年利润1亿元时所得税节省1000万元,研发投入1000万元可抵扣175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27]
海正药业,为何进入合成生物学赛道?
华尔街见闻· 2025-06-22 09:37
公司成立背景与战略定位 - 浙江澐生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由海正药业(600267)成立,是其布局合成生物学的子公司 [1] - 公司虽对外宣告突然,但实际自2023年起已系统性梳理合成生物学战略,并通过小范围试水验证可行性 [1] - 选择合成生物学是基于69年微生物发酵技术积淀,两者在底层逻辑(工业化生产)上高度契合 [2] 技术路径与核心优势 - 传统微生物发酵依赖天然菌种优化,合成生物学通过基因编辑定向设计"细胞工厂",但两者均依赖大规模发酵与纯化工艺 [2]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将实验室设计的"细胞工厂"蓝图快速转化为吨级工业化产能,而非从零研发 [2] - 差异化竞争路线:依托制药领域积累的生物技术、化学合成及生产管理经验,强化"制造"而非单纯"研发"能力 [3]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中国合成生物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参与者分为四类:产业化整合者(如漂生合成)、大宗材料领导者(如凯赛生物)、研发平台驱动型(如蓝晶微生物)、药企分拆(如川宁生物) [4][5][8] - 澐生合成定位"中间地带":聚焦高附加值特种原料(如保健品),以产业化能力为核心竞争力,避开大宗商品价格战 [7][9] - 凯赛生物等大宗材料领导者优势在于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蓝晶微生物等初创企业则以技术平台驱动创新 [8] 产品战略与工艺革新 - 首批产品(如骨健康原料)计划2025年8月推出,采用合成生物学路径替代传统虾壳/贝壳提取工艺 [10] - 新工艺优势:原料可再生(葡萄糖/淀粉)、质量稳定、无动物蛋白残留(降低过敏风险)、环保性提升 [10] - 关键挑战在于初期成本控制,需通过规模效应和工艺优化实现与传统工艺成本持平或更低 [11] 未来发展规划 - 不排除外部融资可能,但具体方式与时间未明确规划,目标是通过资本力量成为行业龙头 [12]
2025年中国化妆品原料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沙利文
搜狐财经· 2025-06-21 21:57
行业概述 - 化妆品原料行业涵盖基质原料、一般添加剂和活性原料三大体系,是产品功效的核心载体[6][7] - 全球市场定义明确,中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原料分类进行规范[8] - 生物技术、绿色化学和AI配方研发推动原料创新升级[8] 发展历程 - 全球发展经历四阶段:天然原料→合成化学→功效型→生物技术驱动[9][10] - 中国实现从基础原料国产化到全球创新引领的跨越,核心企业包括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等[9][10] - 标志性事件包括华熙生物透明质酸规模化生产、巨子生物类人胶原蛋白获奖等[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料供应商(基础原料+活性成分),中游为配方研发与制造商,下游覆盖多元消费场景[11][12][13] - 上游技术支撑包括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学等,中游关键转化环节涉及微囊化等工艺[12] - 下游应用场景涵盖护肤、彩妆、医美等,渠道包括电商、CS渠道等[12] 商业模式 - 包括原料销售(标准化/定制化)、专利授权、联合研发、技术赋能服务等模式[14][15] - 服务型模式被领先供应商推广,降低中小品牌库存压力[14] - 收费方式多样,如按重量计价、年费+销售分成、技术模块收费等[15] 市场规模 - 全球市场从2019年885.6亿美元增至2024年1142.4亿美元(CAGR 5.2%),预计2029年达1694.3亿美元(CAGR 8.2%)[21][23] - 中国市场从2019年1147.8亿元增至2024年1603.9亿元(CAGR 5.7%),预计2029年达2561.8亿元(CAGR 8.6%)[25][27] 政策环境 - 中国政策持续规范行业,《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等文件简化审批流程[29] - 国际政策如欧盟有害成分禁令、美国MoCRA法案强化安全监管[29] 未来趋势 - 生物技术驱动原料革命:微生物发酵、基因编辑等技术应用[31] - 精准护肤需求升级:抗衰、修护等靶向成分研发加速[31] -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生物制造、环保包装成为竞争门槛[31] 竞争格局 - 全球厂商集中在欧美(巴斯夫、路博润)和亚太地区,维琪科技等中国企业在多肽领域表现突出[33][34] - 欧美企业优势在于基础原料和综合供应能力,亚太企业专注高端活性成分[33] 细分领域-多肽市场 - 多肽按作用机制分为信号肽、载体肽、神经递质抑制肽、酶抑制剂四类[36] - 全球发展经历医药转化→生物智造→智能设计阶段,中国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40][41] - 产业链上游以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肽为核心,中游聚焦分子修饰技术,下游应用于抗衰等功效产品[42][44] - 商业模式采用"产品+服务+技术"复合模式,包括原料销售、定制服务、联合运营等[46][47]
欧莱雅集团宣布投资中国领先生物技术初创企业未名拾光
快讯· 2025-05-23 10:16
战略合作 - 欧莱雅集团与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未名拾光达成战略合作,将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1] - 双方将共同研发创新生物活性成分并推动其规模化生产 [1] - 合作将采用低碳生物制造技术开发化妆品原料 [1] 投资背景 - 此次投资由欧莱雅中国旗下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主导 [1] - 获得欧莱雅集团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支持 [1] - 未名拾光是2023年"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优胜企业 [1]
新瀚新材(301076) - 2025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8 18:50
公司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9 亿元,归母净利润 5,597 万元;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6 亿元,归母净利润 1,619 万元 [2][3]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3.66%,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12.43% [3] 产品销量情况 - 2024 年特种工程塑料原料销量保持稳定,光引发剂销量增加近 30%,化妆品原料销量增加 1 倍,医农中间体销量增加超 40% [3] - 2025 年第一季度各大类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超 30%,1 季度 DFBP 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 30%左右 [3][5] 产能与毛利率情况 - 目前 HAP 和 DFBP 产能利用率稳定提升,运行稳定 [6] - 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2025 年 1 季度产品毛利率有所回升 [6] 产品市场与发展战略 - 公司产品 DFBP 竞争预计有利于下游细分市场拓展 [5] - 公司 HAP 产品应用于中高端面霜、面膜类产品,已有新品类和新品牌使用;HDO 产品可作化妆品原料,与 HAP 目标客户群体相同 [7] - 公司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产能利用率,坚持在特种工程塑料和化妆品原料领域开拓产品寻求新增长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