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

搜索文档
公募新发回暖!近一个月1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提前结募
北京商报· 2025-09-17 18:31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媛)近日来有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提前结募,其中不乏"一日售罄"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截至9月17日,9月以来共有7只主动 权益类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提前结募,近一个月则多达14只,同比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更有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招商均衡优选混合 成为"日光基"。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环境全面改善、股市赚钱效应提升,以及居民存款加速投资转化,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新发回暖的 主要原因。往后看,有观点指出,会有更多的资金选择通过买基金入市,给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上述现象并非个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9月以来,包括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QDII)在内,还有财通华晟量化选股混合、招商均衡优选混合、东方 红慧选成长混合、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汇安成长领航混合、格林科技成长混合合计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而去年同期仅有3只主动权 益类基金提前结募。若拉长时间至近一个月来看,合计有1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提前结募,同比翻倍。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在近期"一日售罄"。例如,前述提及的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原定募集时间为9月8日—24日。在发售当日, 华 ...
月内122只基金开启募集 环比增长45.24%
证券日报· 2025-09-17 00:13
基金发行市场活跃度 - 9月1日至16日全市场共有122只基金启动募集 较8月同期84只环比增长45.24% [1] - 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较8月同期的17.42天缩短近30% 部分产品出现一日售罄现象 [1]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首发当日触及10亿元规模上限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等多只基金实现一日结募 [1] 头部机构布局特征 - 9月以来发售新基金的公募机构达60家 富国基金与国泰基金各有6只产品在售 [2] - 华夏基金、万家基金等5家机构各有5只基金开始募集 头部机构凭借产品广度与品牌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2] - 头部机构加速新产品布局反映对后市的积极判断 是通过丰富产品线构建长期竞争壁垒的战略选择 [2] 权益类基金发行结构 - 权益类基金共80只开启募集 占发行总量65.57% 较8月同期66只增长21.21% [2] - 股票型基金达59只占权益类基金发行总量73.75% 偏股混合型基金20只占比25% [2] - 指数型产品成为绝对主流 59只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41只与增强指数型13只合计占比超90% [2][3] 债券型与另类产品增长 - 债券型基金共33只开启募集 较8月同期13只激增153.85% 成为新发市场重要增长点 [3] - 利率中枢持续下行背景下债基通过杠杆策略与信用下沉提供稳定收益 成为机构资金避险选择 [3] - FOF基金7只开启募集较8月同期4只增长 REITs与QDII各1只进一步丰富资产配置选择 [3] 市场驱动因素 - 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突出且赚钱效应显著 是推动基金发行市场活跃的重要动力 [1] - 指数基金爆发式增长反映市场对低成本透明化投资工具的认可 被动型有效跟踪板块行情 增强型通过量化优化收益 [3]
市场回暖,提前结募、“日光基”频现
证券时报· 2025-09-11 08:01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9月以来权益基金发行市场显著回暖 出现10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现象 [1][2] - 市场显著反弹推动投资者信心回暖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1][4] -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主动布局热门赛道加快发行节奏 [1][4] 提前结募基金具体情况 - 汇安成长领航混合募集结束时间从9月19日提前至9月10日 [3] - 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募集截止日从9月12日提前至9月9日 [3]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均出现"日光基"现象 发售当天即触及募集规模上限 [3] 新发基金规模数据 -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达47只 占比近90% [6] - 权益类基金合计发行规模约352亿元 [6] - 15只新成立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140.23亿元 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月度新高 [6]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最大主动权益基金 [6] - 另有11只权益基金成立规模超10亿元 [6] 资产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 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周期和部分消费) 小部分布局高弹性赛道(数字经济、专精特新) [8][9]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投资机会 [9] - 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布局 [9] - 供给侧受限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 包括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 [9] - 杠铃策略持续 聚焦被低估的大盘成长资产和业绩突出的新兴科技资产 [9]
市场回暖!提前结募、“日光基”频现!
券商中国· 2025-09-11 07:28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迎来暖流 9月以来出现"日光基"和提前结募现象 投资者信心明显回暖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1][2] - 多达10只权益类基金选择提前结束募集 权益基金回暖已成为普遍现象 [2][3] -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主动布局热门赛道 加快产品发行节奏 共同促成基金发行火热景象 [2][5] 基金提前结募具体情况 - 9月以来已有13只基金公告提前结募 其中10只为权益基金 [5] - 汇安成长领航混合原定9月19日结束募集 提前至9月10日结束 [4] - 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原定9月12日结束募集 提前至9月9日结束 [4]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均因触及募集规模上限 在发售当天便迅速结募 [5] 新发市场规模数据 - 截至9月10日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47只 占总发行数量近九成 [7]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约352亿元 [7] - 15只新成立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规模140.23亿元 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月度新高 [7]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认购规模超80亿元 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成立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7] - 另有11只9月以来新成立的权益基金成立规模超过10亿元 [7] 资产配置建议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 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如周期和部分消费 小部分仓位布局高弹性赛道如数字经济和专精特新 [8]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 [8] -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 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8] - 处于低位的大宗商品可能受益流动性改善 供给侧受限的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 包括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 [8] - 杠铃策略预计持续 聚焦被低估的大盘成长资产及未来1-2个季度业绩突出的新兴科技资产 [9]
提前结募与“日光基”频现 权益基金发行普遍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9-11 06:38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9月以来权益基金发行市场显著回暖 出现10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现象 [1] - 市场显著反弹推动投资者信心回升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1][3] - 13只基金公告提前结募 其中10只为权益基金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出现"日光基"现象 [2] 新发基金规模数据 -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47只 占比近九成 [4] - 权益类基金合计发行规模约352亿元 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月度新高 [4]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认购规模超80亿元 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最大主动权益基金 [4] - 11只新成立权益基金规模超10亿元 包括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富国国证机器人ETF等产品 [4] 基金经理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或杠铃策略进行均衡配置 兼顾安全与收益 [5][6] - 核心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周期和部分消费) 卫星仓位布局高弹性赛道(数字经济、专精特新) [6]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 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布局 [6] - 大宗商品可能受益流动性改善 供给侧受限的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有色、化工、钢铁、建材) [6] - 信心前置与流动性驱动行情持续 聚焦被低估的大盘成长资产和业绩突出的新兴科技资产 [6][7]
提前结募与“日光基”频现权益基金发行普遍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9-11 02:12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9月以来多达10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权益基金回暖成为普遍现象 [1]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因触及募集规模上限在发售当天迅速结募 "日光基"再次频现市场 [2] - 市场显著反弹后投资者信心明显回暖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1][2] 权益基金发行数据表现 - 截至9月10日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47只 占总发行数量近九成 [3]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9月以来合计发行约352亿元 其中15只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140.23亿元 [3] - 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月度新高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最大主动权益基金 [3] 基金经理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 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周期和部分消费) 小部分布局高弹性赛道(数字经济、专精特新) [4][5]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 [5] - 大宗商品可能受益流动性改善 供给侧受限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 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可能有机会 [5] 市场展望与投资逻辑 - A股市场突破3800点创十年纪录 体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经济基本面修复成果 市场有望呈现结构性慢牛特征 [4] - 信心前置与流动性驱动行情有望持续 权益资产在国内大类资产比较中占据愈发重要地位 [5] - 大盘成长中存在多元化投资机遇 极致成长与大盘成长逻辑是共荣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