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心+卫星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红利三杰”齐头并进!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中证红利ETF(515080)及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联袂上涨
格隆汇· 2025-11-11 21:14
市场表现 - 11月10日红利资产表现强势 港股红利低波ETF上涨1.19% 中证红利ETF上涨0.61% 中证红利质量ETF上涨0.60% [1] - 港股红利低波ETF连续上涨6日 现价1.275元 上涨0.016元 涨幅1.27% [1][2] - 中证红利ETF连续上涨6日 现价1.646元 上涨0.011元 涨幅0.67% [1][2] - 中证红利质量ETF连续上涨4日 现价1.176元 上涨0.006元 涨幅0.51% [1][2] 产品特点 - 中证红利ETF主要投资于银行和煤炭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 近5%的股息率凸显防御价值 [2] - 中证红利质量ETF通过ROE等质量因子精选消费和医药行业优质企业 兼顾分红与成长性 [2] - 港股红利低波ETF以约6%的高股息率吸引资金 金融和地产行业权重超过60% 低波动特性显著 [2] 投资策略 - 专家建议采用核心加卫星策略 以中证红利ETF作为基础持仓 搭配另外两只ETF构建投资组合 以分散风险并提升收益 [2] - 三只ETF产品均具备低费率和定期评估分红机制 为投资者长期持有提供便利 [2]
中证A500一周年回检:投资组合的“稳定器”
聪明投资者· 2025-10-21 15:07
指数表现与风险收益特征 - 自2024年9月23日至2025年10月17日,中证A500指数累计上涨45.08%,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约4个百分点[7][8] - 在成长风格主导时超额收益尤其亮眼,例如2025年9月新能源和科技板块发力期间,指数涨幅曲线变得更为陡峭[8] - 指数年化波动率为22.70%,最大回撤为-15.70%,其风险指标介于沪深300(年化波动率21.64%,最大回撤-15.66%)和中小盘指数之间,展现出“跌时扛得住,涨时跟得上”的特点[16][17] - 在2025年4月7日的市场普跌中,中证A500指数跌幅为-7.80%,仅比沪深300指数多不到1个基点,但远小于中证1000指数(-11.39%)和中证500指数(-9.55%)的深跌[16][17] 指数构成与收益来源 - 指数上涨的重要推动力来自胜宏科技、先导智能等一批高端制造领域的公司,这些是沪深300指数未覆盖的标的[9] - 沪深300指数中多数领涨的龙头股也同时是中证A500指数的成员,使该指数在代表沪深核心资产的同时,额外捕捉到“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弹性收益[11] 市场资金认可度 - 机构资金对中证A500ETF青睐有加,以南方A500ETF(159352)为例,尽管个人投资者有所离场,但机构持有份额在年中环比上涨25.11%,持有比例攀升至93%以上[18] - 保险资金在2025年上半年对宽基ETF持仓进行结构性调整,其沪深300ETF持有规模大幅下滑,而对中证A500ETF的增持比例超过50%,重仓持有规模已反超沪深300ETF[20]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全市场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总规模达到1834.95亿元,已能与老牌的中证500ETF规模并驾齐驱[22] 产品规模发展与全球关注 - 南方中证A500ETF在成立初期资金涌入迅猛,产品规模在三个月内便突破200亿元[25] - 2025年9月,当新能源与科技成长行情再度点燃市场,该ETF规模应声冲上新高,显示其均衡体系能敏锐响应市场风格并高效转化为资金吸引力[27] - 德国资管巨头DWS宣布将于2025年10月在欧洲推出跟踪中证A500的ETF,标志着中国A股结构性变迁进入全球主流配置机构视野[28] 资产配置策略价值 - 中证A500指数凭借其市值与行业双重均衡的特性,是“核心+卫星”策略中理想的的核心底仓选择[31] - 相较于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与美股、港股、商品、黄金、债券等资产的相关性相对更低(例如与标普500相关系数为11.9%,与恒生指数为50.6%),在哑铃策略中引入有助于提升分散化收益、改善整体风险收益比[32][33] - 指数成分股普遍具备稳健盈利、产业代表性强、现金流稳定的特征,能够为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在不同经济与风格周期中提供持续可靠的结构性回报[33]
博时基金市场异动陪伴10月17日:沪指跌1.95%,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超3%
新浪基金· 2025-10-17 15:42
市场表现 - 10月17日,沪指跌1.95%,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跌超3% [1][2] 市场调整原因 - 外部因素包括美国区域银行风险事件发酵引发全球市场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收紧 [2] - 内部因素为A股前期热门板块积累较大涨幅,获利资金在缺乏明确主线背景下选择兑现了结,电力设备、电子等成长板块承压明显 [2] - 黄金价格快速上涨折射出市场对潜在信贷危机的警觉,进一步压制权益资产表现 [2] 国内金融环境 - 9月M1增速显著回升至7.2%,与M2剪刀差收窄,反映企业资金活性增强和经济内生活力改善 [2] - 新增社融和信贷同比少增,居民端贷款偏弱、企业中长期需求有待改善,显示实体经济修复基础尚不牢固 [2] - 非银存款增量大幅减少,或暗示增量资金入市意愿放缓,也可能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及季末理财回表有关 [2] - 金融总量环境保持充裕,但需求端复苏仍需政策持续呵护 [2] 后市展望与行业策略 - A股短期或延续震荡格局,板块轮动加速特征可能强化 [3] - 中长期看,经济基本面企稳与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仍有望支撑A股估值后续修复 [3] - 红利策略、必需消费等前期滞涨的防御性板块或具备一定估值优势 [3] - 新能源、半导体等科技成长板块经过调整后,中长期配置价值或逐步显现 [3] - 投资者或可考虑"核心+卫星"策略,核心配置关注现金流充裕的低估值红利板块,卫星仓位可逢低布局政策支持明确的科技龙头 [3]
ETF投资全解析:从“小白”到“高手”的进阶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9-15 09:19
ETF产品本质 - ETF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兼具股票实时交易特性和基金分散投资功能 [3] - 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价格实时波动 如沪深300ETF每15秒刷新一次价格 [4] - 采用被动投资策略 通过完全复制或抽样复制特定指数成分股实现指数收益 [5] 投资成本结构 - ETF管理费率为0.15%-0.5%/年 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的1%-1.5%/年 [6] - 投资10万元案例显示 20年费用差异超过3万元 [6] - 股票交易费用包含佣金(万分之1-万分之3) 印花税(卖出时0.1%) 过户费(沪市0.002%) 单笔成本约0.02%-0.15% [13] 透明度特征 - ETF每日公布持仓明细 投资者可随时查看投资资产 [6] - 指数成分股调整规则明确 如沪深300指数每年6月和12月调整 [8] - A股市场约30%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嫌疑 ETF通过分散投资规避个股风险 [8] 投资策略差异 - 股票投资需分析公司基本面 技术面 行业趋势和管理层能力 [13] - ETF通过跟踪指数实现一键布局行业或市场 如科创50ETF覆盖半导体和生物医药赛道 [13] - 2023年AI行情中选对CPO概念股收益超200% 选错赛道可能亏损30%以上 [13] 风险收益特征 - 2018年A股熊市期间沪深300指数下跌25.31% 单只股票平均跌幅超30% 部分个股跌幅超过70% [12] - 股票风险集中于单家公司 可能因政策变动或财务造假导致股价暴跌 如教育股因双减政策单日跌幅超80% [13] - ETF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如沪深300ETF单只股票权重不超过10% 个股暴雷对整体影响有限 [13] 适用场景分析 - ETF适合参与热门行业但缺乏选股能力 希望分散投资风险 追求低成本被动投资的投资者 [16] - 股票适合对单家公司有深入研究 能承受高波动追求超额收益 希望参与公司治理的投资者 [16] - 可采用核心+卫星策略 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宽基ETF 小部分投资行业ETF或个股 [16] - 定投策略适合普通投资者 每月固定金额投资ETF利用市场波动摊低成本 [16]
市场回暖!提前结募、“日光基”频现!
券商中国· 2025-09-11 07:28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迎来暖流 9月以来出现"日光基"和提前结募现象 投资者信心明显回暖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1][2] - 多达10只权益类基金选择提前结束募集 权益基金回暖已成为普遍现象 [2][3] -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主动布局热门赛道 加快产品发行节奏 共同促成基金发行火热景象 [2][5] 基金提前结募具体情况 - 9月以来已有13只基金公告提前结募 其中10只为权益基金 [5] - 汇安成长领航混合原定9月19日结束募集 提前至9月10日结束 [4] - 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原定9月12日结束募集 提前至9月9日结束 [4]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均因触及募集规模上限 在发售当天便迅速结募 [5] 新发市场规模数据 - 截至9月10日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47只 占总发行数量近九成 [7]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约352亿元 [7] - 15只新成立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规模140.23亿元 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月度新高 [7]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认购规模超80亿元 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成立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7] - 另有11只9月以来新成立的权益基金成立规模超过10亿元 [7] 资产配置建议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 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如周期和部分消费 小部分仓位布局高弹性赛道如数字经济和专精特新 [8]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 [8] -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 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8] - 处于低位的大宗商品可能受益流动性改善 供给侧受限的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 包括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 [8] - 杠铃策略预计持续 聚焦被低估的大盘成长资产及未来1-2个季度业绩突出的新兴科技资产 [9]
提前结募与“日光基”频现权益基金发行普遍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9-11 02:12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9月以来多达10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权益基金回暖成为普遍现象 [1]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因触及募集规模上限在发售当天迅速结募 "日光基"再次频现市场 [2] - 市场显著反弹后投资者信心明显回暖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1][2] 权益基金发行数据表现 - 截至9月10日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47只 占总发行数量近九成 [3]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9月以来合计发行约352亿元 其中15只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140.23亿元 [3] - 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月度新高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最大主动权益基金 [3] 基金经理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 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周期和部分消费) 小部分布局高弹性赛道(数字经济、专精特新) [4][5]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 [5] - 大宗商品可能受益流动性改善 供给侧受限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 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可能有机会 [5] 市场展望与投资逻辑 - A股市场突破3800点创十年纪录 体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经济基本面修复成果 市场有望呈现结构性慢牛特征 [4] - 信心前置与流动性驱动行情有望持续 权益资产在国内大类资产比较中占据愈发重要地位 [5] - 大盘成长中存在多元化投资机遇 极致成长与大盘成长逻辑是共荣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6]
历史牛市的5大规律告诉你!A股走到哪里了?基金投资该怎么做?
天天基金网· 2025-08-16 17:05
A股牛市驱动因素与历史规律 - 政策、流动性和盈利是驱动A股市场的三驾马车,2000年以来的四次大牛市(2005-2007、2009-2010、2014-2015、2019-2021)均验证这一规律 [1] - 五年规划交替年份(如2005-2007股改牛、2014-2015流动性牛)常伴随政策红利释放,2025-2026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年,大概率进入牛市主升浪 [3][4] - 沪深300指数在历史牛市中高点锚定5500点(±378点),2025年8月距该目标仍有32%涨幅空间,若股息率从2.8%降至1.5%,理论空间可达85% [5][6] 市场阶段与风格特征 - 当前处于牛市早期估值驱动阶段(流动性宽松+风险偏好提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刚转正,业绩确认或滞后1-2季度 [7] - 成长与制造板块(新能源/军工/机械/科技)在历次牛市中涨幅稳居前二,2025年中盘股(有色/化工)涨幅25%显著低于历史均值,"反哑铃策略"(聚焦中盘)存在机会 [8] - 增量资金方面,两融余额突破2.03万亿创2015年来新高,量能连续站稳2万亿,资金面进入亢奋期 [9] 投资策略建议 - 采用"核心+卫星策略":指数基金和均衡配置型基金作为核心仓位,科技成长或券商基金作为卫星仓位 [12] - 动态再平衡机制:当某类资产占比偏离原定比例±10%时触发调整,每季度/半年审视一次以避免频繁交易 [14] - 目标收益率法:设定收益目标后分批赎回,防止"盈转亏"心理陷阱,智能定投工具可辅助低位加仓和止盈 [16][17] 市场风格切换警示 - 2025年二季度起市场从价值风格向成长风格切换,早期领涨的红利板块滞涨,调整充分的科技板块重获资金青睐 [14] - 牛市崩塌风险往往出现在最疯狂阶段,需警惕泡沫化信号 [16]
黄金价格分化加剧:品牌金价跨度超200元,市场逻辑生变
搜狐财经· 2025-08-09 19:40
国内黄金市场价格分化 - 2025年8月8日国内黄金市场呈现罕见分化格局,头部品牌如周大福(1015元/克)、老凤祥(1017元/克)、周生生(1017元/克)等9家品牌报价突破千元,形成第一梯队,而中国黄金(782.5元/克)、太阳金店(879元/克)、百泰黄金(930元/克)等品牌价格低至782.5元至879元/克,同一日黄金报价跨度超过200元 [1] - 价格差距本质是商业模式之争,头部品牌通过"金价+工费"模式维持高端定位,工费占比常达总价15%-20%,而中国黄金等品牌采用"裸金价+低工费"策略,主打性价比市场 [1] - 菜百(982元/克)成为唯一卡位900元区间的品牌,凸显市场定价策略的多元化 [1] 国际金价波动与影响因素 - 8月以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在2400-2500美元/盎司区间震荡,较7月高点回落3%,主要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和地缘政治风险降温影响 [3] - 全球央行购金热潮为金价提供长期支撑,2025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483吨,同比激增34%,中国、印度、波兰等国成为主要买家 [3] - 黄金价格呈现"短期震荡、长期向好"的复杂态势,受"官方托底"与"市场波动"双重因素影响 [3] 消费者行为与投资策略 - 北京菜百门店投资金条咨询量增长20%,但单笔购买量从100克降至50克左右,散户更倾向分批建仓以规避短期波动风险 [3] - 周大福传承系列古法金饰持续热销,年轻消费者认为黄金饰品既是装饰也是资产,价格波动不影响长期持有 [3] - 专家建议普通投资者采取"核心+卫星"策略,将60%资金配置于低工费的投资金条或黄金ETF,剩余40%用于购买品牌工艺金饰 [3] 黄金市场投资逻辑重塑 - 黄金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在重塑投资逻辑,价格分化和国际市场震荡加剧了市场的复杂性 [4] - 黄金的双重属性(货币与商品)使其投资逻辑不同于传统资产,理性与耐心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 [4]
相关ETF持续吸金,“红利+科技”策略为何奏效?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14:25
市场投资策略 - 多家机构倾向于"左手红利,右手科技"的投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1] - 科技和红利资产通过正确搭配能够在市场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1] - 资金在红利和科技资产上是"两手抓" [2] ETF资金流向 - 截至8月1日,年内份额增长破百亿份的ETF包括银行ETF(120.87亿份)、机器人ETF、军工龙头ETF [2] - 年内份额增长破50亿份的股票型ETF共有8只,其中4只与科技有关,2只是红利低波相关ETF [2] - 跨境型ETF中,年内份额增长前十的有8只是科技或互联网相关ETF,港股通互联网ETF份额增长达343.33亿份 [2] 资金净流入情况 - 机器人ETF年内净流入额超百亿元,红利低波50ETF年内净流入额超80亿元 [3] - 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净流入额达343.33亿元,港股通科技30ETF年内净流入额达122.84亿元 [3] - 银行、机器人、军工、人工智能相关ETF年内涨幅均超过15%,港股科技相关ETF多只涨幅超20%,最大涨幅超40% [3] 科技与红利资产特点 - 科技板块在政策扶持和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具备长期发展空间 [5] - 红利资产的高股息特性在市场震荡期展现出良好的防御属性 [5] - 能够持续稳定分红的企业多为行业龙头,具备穿越周期的投资价值 [5] 后市展望 - 科技与红利资产有望共同构成今年的核心配置方向 [5] -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孕育产业升级机遇 [5] - 高股息资产在利率走低环境中相对收益优势凸显 [6] - 国泰基金更看好港股红利,因AH股溢价收窄下港股红利更具机会 [6]
这个攒钱计划,看着还不错
搜狐财经· 2025-07-24 17:50
市场行情分析 - 市场近期在3500点附近呈现上下震荡格局,热点板块快速轮动,包括AI、机器人、港股创新药及港股科技等[1] - 当前市场呈现割裂特征,投资者需寻找能够应对高点且具备止盈机制的投资策略[1] 恐惧贪婪指数工具 - 韭圈儿app的恐贪指数通过量化市场情绪辅助决策,遵循"恐惧时买入、贪婪时卖出"的逆向操作原则[2][3] - 指数数值区间划分明确:0-10为极度恐惧(强烈进攻)、10-30为恐惧(进攻)、30-70为中性、70-90为贪婪(防御)、90-100为极度贪婪(强烈防御)[6] 恐贪定投计划机制 - 采用"核心+卫星"基金配置策略,核心部分选择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卫星部分配置潜力基金以获取超额收益[5] - 资金分为50份按周定投,依据恐贪指数调整投入比例:极度恐惧投4份、恐惧投2份、中性及以上投1份[5] - 设置自动止盈规则,累计定投20份且收益率达8%时触发止盈,已成功执行两次止盈操作[6] 实战表现 - 第一期收益率达16.89%,第二期收益率9.78%,验证策略在波动市场中的有效性[10] - 配套提供私域群发车提醒服务,简化投资者操作流程[7] 基金筛选标准 - 中欧财富投顾团队筛选基金经理时注重任职年限,选择规模适中的潜力基金构建组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