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终端
搜索文档
全球第二款可回收商业火箭成功,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选股宝· 2025-11-16 23:14
行业技术突破 - 蓝色起源公司“新格伦”火箭实现首次海上回收 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轨道级火箭回收技术的公司[1] - 中国神舟二十号顺利返回 多款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近期开展首飞及重复使用试验[1]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有望于11月中下旬首飞并尝试回收[1] 产业发展影响 - 商业火箭首飞有望解决中国星座组网在运力、发射成本和发射工位方面的核心瓶颈[1] - 新火箭型号投用和可回收技术突破将加速中国两大星座建设[1] - 商业航天上游供给瓶颈得到解决 推动产业加速发展[1] 相关公司业务 - 上海瀚讯是千帆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及G60星座载荷相关通信设备核心承研单位[2] - 上海瀚讯负责研制并供给卫星通信载荷、信关站、卫星通信终端等关键通信设备[2] - 臻镭科技是卫星互联网核心芯片及元器件供应商 产品和参与星座覆盖率较为齐全[2]
(侨瞧青岛)加速布局全球市场 青岛航天产业拔节生长
中国新闻网· 2025-11-10 17:16
行业宏观前景 -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预计从2020年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2.8万亿元人民币 [3] - 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被视为蕴含无限可能的新赛道 [3][6] 公司技术与运营实力 - 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吉利星座全球星座运营与测控中心重任 [3] - 公司在轨卫星数量增至64颗,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任意地表的实时通信覆盖 [3] - 公司建成国内首个支撑自有星座应用服务的大数据中心,提供高可靠性、低延时业务环境 [4] - 公司拥有柔性自动化产线,能批量生产适用于多场景的卫星终端,实现从研发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自主可控 [4] 市场拓展与商业化 - 吉利星座服务将在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阿曼、沙特、肯尼亚、阿根廷等国家落地 [4] - 服务应用于智慧港口、海洋渔业、能源巡检等领域 [4] - 公司为海上船只定制的卫星通信终端正完成检测,即将发往海外 [2] 区域发展与政策支持 - 青岛凭借区位与政策优势,以及上合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在商业航天产业呈现拔节生长态势 [3][4] - 上合示范区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商业航天特色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5] - 示范区深度链接上合组织国家在通信、农业、能源等关键领域需求,助力企业打造面向全球的卫星物联网星座 [5] 产业生态与未来方向 - 青岛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正加速成型,涵盖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柔性生产终端产品、推动技术与服务出海 [6] - 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卫星通信高端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政策支持以集聚产业集群 [6]
大唐电信(600198.SH):公司已布局低轨卫星通信领域
格隆汇· 2025-11-07 18:3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已布局低轨卫星通信领域 [1] - 公司产品包括卫星通信终端和相控阵天线 [1] - 公司产品成功进入卫星通信市场 [1]
KVH Industries(KVHI)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2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服务收入为2540万美元 环比增长10% 同比增长4% [5] - 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为140万美元 低于第二季度的270万美元 [10] - 第三季度资本支出为160万美元 低于第二季度的240万美元 [10] - 季度末现金余额为7280万美元 较季度初增加约1690万美元 [10] - 空中通信毛利率为31.9% 环比下降3.9个百分点 [8] - 第三季度产品毛利润为负680万美元 而上一季度为正30万美元 [9] - 第三季度运营支出为950万美元 与上一季度持平 [1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船舶订阅用户数量环比增长11% 达到约9000艘 年初至今增长26% [5] - 第三季度终端出货量约为1600台 创下新纪录 [5] - 超过一半的订阅船舶正在接收Starlink服务 [27] - Combox业务收入环比增长约36% [26] - 产品毛利率下降包括因需求和定价下降而对VSAT库存进行的550万美元减记 [9] - Starlink和H系列VSAT天线降价导致产品盈利能力额外减少160万美元 [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需求在所有地区和所有类型船舶中分布相当均匀 [14] - 第三季度休闲船舶业务有所缩减 因季节性因素 [14] - 完成对亚太地区服务提供商海事通信客户群的收购 预计将带来超过800艘船舶和超过4400名陆地用户 [7] - 收购的船舶中有300艘已在使用公司的VSAT服务 [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战略重点是低地球轨道空中通信收入和用户增长 [4] - 提供独立的LEO服务和混合安装方案 后者将LEO服务与传统VSAT产品结合使用 [5] - 正在与Starlink谈判购买额外的数据池 以支持业务增长轨迹并保持灵活的定价能力 [6] - 通过收购战略性扩大客户基础 拓宽产品和服务组合 并显著增加陆地连接用户群 [7] - 出售罗德岛设施获得约780万美元净收益 [10] - 关注亚马逊即将推出的Kuiper服务 认为其在纸面上具有竞争力 但实际效果有待测试 [30] - 考虑向海事以外的邻近市场扩展 提供陆地服务 [3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二季度报告的积极势头在第三季度得以延续 公司正处于一个拐点 [4] - 同比增长尤其令人鼓舞 因为去年同期包含大量美国海岸警卫队收入 而该收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已大幅减少 [5] - 用户增长持续 由对Starlink和OneWeb LEO服务的持续需求推动 [5] - 预计GEO空中通信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将在第四季度持续 [8] - 从2026年1月起 GEO带宽的最低承诺将大幅减少约三分之一 预计将减轻利润率压力 [8] - 预计第四季度产品利润率将较第三季度改善 但将保持相对温和 [10] - 移动连接硬件出货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未来产生的经常性空中通信收入 [10] - 对第三季度业绩表示满意 表明专注于经常性收入服务业务的战略正在取得成效 [11] - 未看到关税或地缘政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35] 其他重要信息 - 美国海岸警卫队合同于2024年9月底到期 仅保留少量收入 第四季度同比比较将不受影响 [20] - GEO ARPU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略有下降后 在第三季度保持非常稳定 [22] - Combox的网络安全功能受到市场好评 [23] - 收购带来的净增500艘船舶将反映在第四季度数字中 [31] - 手持终端业务属于高销量 低ARPU类型 需要大量部署才能产生显著收入 [33]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LEO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和需求性质 [13] - 需求在所有地区和所有类型船舶中分布均匀 第三季度因季节性因素缩减了休闲船舶业务 [14] - 需求包括竞争性胜利和新安装 由于服务计划和每比特交付价格更具竞争力 市场已向下游扩展 [15] 问题: 硬件库存和定价管理 [16] - Starlink降价对利润率造成一定影响 但已与Starlink达成谅解 若未来进一步降价 公司持有的库存将获得相应减价或差价抵免 [16] 问题: OneWeb与Starlink的对比及混合服务 [17] - 价格确实有影响 Starlink出货量远多于OneWeb 除了LEO与VSAT的混合服务外 也有客户在船上使用两种不同的LEO服务以确保多样性 [17] 问题: 第四季度美国海岸警卫队收入的影响 [18] - 美国海岸警卫队合同已到期 仅保留少量收入 该收入在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四季度都存在 因此第四季度同比比较不会受此因素影响 [20] 问题: GEO ARPU趋势 [21] - GEO ARPU在今年前两个季度略有下降后 在第三季度保持非常稳定 公司对第三季度的GEO ARPU感到满意 [22] 问题: Combox客户采用情况 [23] - 网络安全功能受到市场好评 第三季度Combox出货量和激活数量环比增长 收入环比增长约36% [23][26] 问题: 第三季度激活的LEO终端数量 [27] - 订阅船舶数量从8000艘增长到约9000艘 其中大部分是LEO 超过一半的订阅船舶正在接收Starlink服务 [27] 问题: 亚马逊Kuiper服务的竞争前景 [29] - 亚马逊正在大力宣传Kuiper服务 在纸面上看起来具有竞争力 但实际效果取决于设备成本 数据速度 链路保持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 有待测试 [30] 问题: 收购带来的用户增长确认时间 [31] - 收购涉及的800艘船舶中有300艘已在使用公司服务 净增500艘船舶将反映在第四季度数字中 [31] 问题: 陆地业务扩展战略 [32] - 此次收购是机会性的 公司认为向海事以外的邻近市场扩展陆地服务是合理的 因为已具备支持基础设施 正在考虑进一步拓展 [32] - 扩展将主要是卫星通信相关服务 手持终端业务属于高销量 低ARPU类型 [33] 问题: 关税或地缘政治对海事需求的影响 [34] - 公司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但尚未看到关税或地缘政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35]
北京将从应用生态等多方面推动6G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22:02
应用生态培育 - 面向业务场景培育应用生态,立足空天地一体通信等优势 [1] - 培育全息通信、无人驾驶等典型应用,以应用端发力拉动产业发展 [1] - 推动技术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1] 核心技术研发 - 系统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聚焦通感智算、空天地一体通信技术等关键方向 [1] - 攻坚通信网络架构、新型频谱利用、智能信号处理等核心技术 [1] - 全力推进6G核心通信设备研发,在下一代基站、卫星通信终端、高速率传输模块等领域突破技术壁垒 [1] 产业布局优化 - 围绕技术产业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地方特色产业布局和6G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打造创新成果 [1] - 推动北京6G实验室统筹全市6G创新资源,形成"头雁效应" [1] - 建立健全6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沟通协作平台,挖掘核心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潜力 [1]
中国电科在京举办产融大会暨控股上市公司投资者交流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4:33
会议概况 - 中国电科在京举办产融大会暨控股上市公司投资者交流活动,主题为“共鉴科技未来、共绘产融新程、共铸电科价值” [1] - 参会人员包括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电科党组及管理层、相关部委及交易所代表、130余家投资及产业合作伙伴、19家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团队,总计500余人 [1] 上市公司表现与战略 - 中国电科旗下19家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5600亿元,是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3] - 会议提出上市公司“三线”发展理念:“追高线”追求高质量发展、“树标线”树立现代企业治理标杆、“守底线”守住合法合规经营底线 [3] - 中国电科正式启动19家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新三年行动”,标志着“提质增效计划”进入实施阶段 [3] - 海康威视、莱斯信息、中瓷电子等公司在智能感知、智慧交通、高端电子陶瓷材料等细分赛道持续突破 [3] 业务布局与产业成果 - 公司全面推进“一巩固三做强”业务布局,构建半导体、智能物联、电子装备、数字科技四大产业集群 [5] - 在陶瓷材料、射频芯片、智能感知、民机电子、汽车电子、低空经济、数据产业、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优质赛道取得重要突破 [5] - 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高达90%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5] - 展示核心科技成果,包括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工业级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卫星通信终端,推动科技、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 [8] 投资者交流与未来规划 - 海康威视、莱斯信息、中瓷电子、太极股份、国睿科技、电科网安六家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分享业绩成果,并回答投资者关于核心技术、产业布局、战略规划、市值管理等问题 [8] - 未来将以“新三年行动”为抓手,协同产业界和金融界伙伴,深化产融协同,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更多突破 [8]
上海瀚讯(300762):卫星收入受发射节奏客观影响,特种通信业务有望迎来实质性拐点
山西证券· 2025-09-12 14:38
投资评级 - 增持-A(下调)[1][8] 核心观点 - 卫星星座发射受火箭产能紧张影响慢于预期 但公司载荷项目正常推进且核心地位不变 2025年8月底在轨数量90颗 原计划2025年底完成648颗发射[4] - 特种通信业务有望迎来实质性拐点 信息支援部队成立推动军工通信系统向宽带化、智能化升级 公司军用5G、多功能电台、数据链等多款型号推进顺利[5][6][7] - 2025H1营收同比增长63.34%至1.73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改善44.97%至-0.29亿元 毛利率受项目暂定价影响下降 但全年有望扭亏[3][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3亿元、1.20亿元、1.83亿元(前次预测为1.36亿元、2.82亿元、4.44亿元)[8]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同比增长54.7%、84.8%、56.7%至5.47亿元、10.10亿元、15.83亿元[10] - 2025年预期毛利率提升至49.1%(2024年为43.3%) 净利率转正至4.2%[10] 业务进展 - 低轨卫星领域:公司为星座通信分系统承研单位 提供卫星通信载荷、信关站、终端等设备 拥有相控阵天线和卫星载荷研制能力[5] - 军用通信装备:中标无人分队5G自组网项目 自组网设备进入定型试验阶段 地面保障系统通信设备进入调试阶段 无人平台通信系统完成小批量交付[7] - 政策支持:工信部提出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1000万 促进手机直连卫星规模应用[5] 市场与估值 - 当前股价25.67元 对应2025年PE为673倍 2026年PE为128倍[8][10] - 流通市值161.20亿元 每股净资产3.83元[2] - 2025年预期ROE转正至0.9% 2027年提升至6.6%[10]
盛洋科技2025半年报:营收增长16.62% 车载高速线缆产能突破月产3万公里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2:1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6.6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81万元,同比微降1.74% [1]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净利润达1746万元,同比增长192.88%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加149.41% [2] 业务驱动因素 - 射频电缆类产品销售订单显著增加推动营收增长 [1][2] - 全球通信产业持续发展及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带动需求 [2] - 车载高速线缆产能达月产3万公里规模 [1][3] - 通过生产线改扩建与设备智能化改造提升产能 [3][4] 战略布局进展 - "有线/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双轮驱动战略进入落地阶段 [3] - 重点研发高速率、大容量数据线缆产品满足数据中心等领域需求 [3] - 3台罗森泰设备已融入高性能数据铜缆研发生产体系 [4] - 卫星通信终端业务聚焦海事终端、北斗车载终端及卫星互联网终端 [4] 行业机遇 - 数据缆线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增速超过10% [3] - 2031年全球数据缆线市场规模预计达29.56亿美元 [3] - 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进程显著提速 [5] - 低轨卫星星座需2-3年技术验证和组网完善周期 [5] 技术研发突破 - 在北斗车载终端与5G卫星电视终端实现自主研发突破 [1][5] - 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5] - 积极探索车路协同、应急通信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5]
盛洋科技(603703.SH):与英伟达、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兴通讯、华为暂无直接业务合作
格隆汇· 2025-08-19 15:51
公司业务合作现状 - 公司目前与英伟达、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兴通讯、华为暂无直接业务合作 [1] 主营业务范围 - 主营业务为多种射频电缆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包括显示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涵盖卫星通信终端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涉及5G基站等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1]
商业航天掀起涨停潮,高增长概念股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2:17
恒信东方被证监会立案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 - 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并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2] - 公司连续五年扣非净利亏损且营收连续三年负增长[3] 商业航天行业动态 - 商业航天板块掀起涨停潮 烽火电子、航天科技、大元泵业等多股涨停[4] - 我国8月4日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7月27日、7月30日已发射两组卫星[4] - 星网完成第七发组网星发射 距第六/五次发射仅间隔5/8天 发射频率大幅提速[4] - 垣信卫星招标7次火箭发射服务 总金额13.36亿元 交付周期至2026年3月[4] - 技术革新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商业航天发射场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显著降低发射成本[4]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突破为产业开辟广阔需求空间[4] 商业航天概念股表现 - A股市场商业航天概念股超60只 今年以来平均上涨接近35% 大幅跑赢上证指数[5] - 5股累计涨幅超100% 包括航天南湖、龙溪股份、智明达、晨曦航空和菲利华[5] - *ST铖昌、宗申动力、航天电器等个股今明两年及2027年净利润增速均超20%[5] - *ST铖昌、菲利华、上海瀚讯三年净利增速均超30%[5] - *ST铖昌部分遥感卫星项目进入持续批量交付阶段 低轨卫星通信TR芯片解决方案迭代研制节奏加快[5] - 上海瀚讯作为千帆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 研制供给卫星通信载荷、信关站、终端等关键设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