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通信载荷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通宇通讯接待中邮基金等2家机构 卫星通信“星—地—端”全链条布局引关注
新浪证券· 2025-11-19 18:18
11月19日,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宇通讯")在公司会议室接待了中邮基金、华福证券两 家机构的调研,双方通过线上交流形式就公司基本情况、卫星通信业务布局、核心产品进展及未来发展 展望等议题展开深入沟通。公司董事会秘书黄华、投资者关系经理张炜亮、证券事务代表邓家庆参与了 本次接待。 公司基本情况与战略方向 通宇通讯作为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基站天线、射频器件与微波天线等产品的研 发、生产与销售,为全球主流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集成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全面覆盖2G 至5G等多网络制式,国内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及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等 设备商,国际市场则与爱立信、诺基亚、三星及沃达丰等保持长期合作,行业地位稳固。 技术研发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在射频通信领域已拥有授权专利700多项,涵盖国际、发明及实 用新型等多种类型。战略布局上,公司持续深化"通信天线+卫星通信"双轮驱动战略,加速6G预研与低 轨卫星互联网布局,旨在进一步巩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领先地位。 核心业务进展:卫星通信、滤波器及微波天线受关注 展望长期,伴随卫星通信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深 ...
通宇通讯(002792) - 002792通宇通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19
2025-11-19 18:00
公司核心业务与战略 - 公司是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基站天线、射频器件与微波天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公司产品覆盖2G至5G等多网络制式,服务于全球主流运营商和设备商,并积极拓展卫星通信业务,形成“通信天线+卫星通信”双轮驱动战略 [2][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在射频通信领域拥有授权专利700多项 [3] 卫星通信业务布局与发展 - 卫星互联网作为国家新基建组成部分,2025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设定了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的目标 [3] - 公司已建立覆盖“星—地—端”全链条的卫星通信产品体系,包括地面站终端、卫星通信载荷及终端应用三大类 [4] - 卫星通信载荷已实现低轨通信卫星的小批量应用,终端应用拓展至跨境高铁、能源物联及民航通信等新兴领域 [4] - 随着低轨卫星网络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公司预期在未来三年持续巩固市场竞争力,深度参与国家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6] 滤波器与微波天线业务 - 公司滤波器业务以出口为主,核心客户为爱立信,产品具备体积小、重量轻、信号稳定等优势 [5] - 微波天线业务覆盖5GHz至80GHz频段,以出口为导向,广泛应用于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等系统 [5] MACRO WIFI产品进展 - MACRO WIFI产品具备超远覆盖、高并发接入与智能稳定等核心优势 [7] - 2025年9月与澳大利亚客户签署批量采购协议,订单规模达1000副,标志着产品在海外市场规模化落地 [7] - 目前欧洲、非洲、北美、阿联酋、尼日利亚及东南亚等约18个国家和地区处于产品认证阶段,预计认证通过后将逐步启动采购 [8]
全球第二款可回收商业火箭成功,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选股宝· 2025-11-16 23:14
行业技术突破 - 蓝色起源公司“新格伦”火箭实现首次海上回收 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轨道级火箭回收技术的公司[1] - 中国神舟二十号顺利返回 多款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近期开展首飞及重复使用试验[1]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有望于11月中下旬首飞并尝试回收[1] 产业发展影响 - 商业火箭首飞有望解决中国星座组网在运力、发射成本和发射工位方面的核心瓶颈[1] - 新火箭型号投用和可回收技术突破将加速中国两大星座建设[1] - 商业航天上游供给瓶颈得到解决 推动产业加速发展[1] 相关公司业务 - 上海瀚讯是千帆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及G60星座载荷相关通信设备核心承研单位[2] - 上海瀚讯负责研制并供给卫星通信载荷、信关站、卫星通信终端等关键通信设备[2] - 臻镭科技是卫星互联网核心芯片及元器件供应商 产品和参与星座覆盖率较为齐全[2]
通宇通讯:公司已在射频通信领域拥有授权专利700多项
巨潮资讯· 2025-11-14 10:19
公司技术与专利实力 - 截至2025年6月末在射频通信领域拥有授权专利700多项 [2] - 专利涵盖国际、发明及实用新型等多种类型 [2] - 产品全面覆盖2G至5G等多网络制式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持续深化“通信天线+卫星通信”双轮驱动战略 [2] - 加速6G预研与低轨卫星互联网布局 [2] - 卫星通信业务已形成覆盖“星—地—端”全链条的产品布局 [2]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国内市场服务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及中兴通讯、华为、大唐电信等设备商 [2] - 国际市场与爱立信、诺基亚、三星及沃达丰等长期合作 [2] - 行业地位稳固 [2]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下降3.34%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527.46万元,同比下降50.91% [2] - 净利润下降主要受毛利率下滑及研发高投入影响,研发金额达6,543.28万元 [2] 业务亮点与增长动力 - 在卫星通信和特殊场景天线等新业务领域实现突破,部分产品成功获得海外订单 [2] - 海外业务收入规模首次超越国内,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动力 [3] - 依托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东及东南亚等区域的市场拓展取得显著成效 [3]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国内通信设备市场面临运营商投资放缓、产品价格竞争加剧的背景 [3] - 国内运营商业务持续承压,主要表现为5G基站建设节奏放缓与设备单价下行 [3] - 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3] 海外市场拓展 - 持续深化与爱立信等核心客户的合作 [3] - 成功进入加拿大、澳洲等新兴市场 [3] - 正积极推进与诺基亚在欧洲地区的合作洽谈 [3]
通宇通讯(002792) - 002792通宇通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07
2025-11-07 20:20
核心业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专业从事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微波天线等,可满足2G、3G、4G、5G等多网络制式需求,在移动通信天线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3] - 公司战略布局卫星通信赛道,已构建覆盖“星—地—端”全链条的产品体系,包括卫星通信载荷、地面站终端和终端应用三大类 [3] - 2025年上半年,微波天线业务收入约1.19亿元,毛利率高达33%,占公司总收入的22%,是当前毛利最高的业务板块 [4] 卫星通信领域布局 - 资本布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四项战略性投资:出资3000万元参股卫星核心零部件企业鸿擎科技;联合武汉洪山国资成立湖北中洪通宇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携手华真资本发起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空天产业基金,首期2000万元已完成对上海京济通信的战略投资;与深圳成电大为合作设立“常州市通宇致垣创业投资基金”,公司出资1亿元,拟投资于某低轨卫星互联网龙头企业 [4] - 产品布局方面,卫星通信载荷以支持Ka、Ku频段的星载相控阵天线为代表,已实现低轨通信卫星的小批量应用;终端应用重点发展动中通天线,已拓展至跨境高铁、能源物联及民航通信等新兴领域 [4] 成本管控与盈利能力 -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及聚焦高毛利业务来改善盈利能力,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措施持续优化成本结构 [3] - 2025年上半年,成本管控举措已取得成效,推动了海外业务增长,公司正逐步降低对低毛利传统业务的依赖,以优化整体盈利结构 [3][4] 技术优势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射频通信领域拥有授权专利700多项,涵盖国际、发明及实用新型等多种类型,拥有扎实的技术积累和知识产权壁垒 [5] - 基于强大的研发实力,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高效完成新产品研发与测试,并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与纵向一体化的精密制造能力赢得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 [5] 海外业务发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规模首次超越国内,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主要得益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持续深耕 [6] - 公司正加速开拓全球高端市场:与爱立信等战略客户合作持续深化,成功获得加拿大、澳洲等发达地区订单,并积极推进与诺基亚在欧洲的合作洽谈 [6] - 随着国际经贸环境出现积极变化,欧美市场对国内通信设备企业的准入条件逐步改善,公司正把握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服务积极布局欧洲及北美高端市场 [6]
通宇通讯前三季度营收8.15亿元 卫星通信及特殊场景天线业务发力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0:49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归母净利润2527.46万元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同比增长206.21%至7100.67万元,实现大幅改善 [1]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6543.28万元,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以巩固技术优势 [1]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基站天线领域龙头企业,产品涵盖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微波天线等 [1] - 在5G领域是全球首家实现AFU天线批量商用的企业,并在毫米波及6G天线领域开展战略部署与预研 [1] - 微波天线业务覆盖5GHz—80GHz频率范围,可满足复杂电磁环境下点对点传输需求 [1] 卫星通信业务布局 - 公司围绕"星-地-端"三大应用场景,打造了地面站终端、卫星通信载荷和终端应用在内的产品矩阵 [2] - 在卫星终端领域已成功进入垣信供应链体系,地面站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2] - 联合机构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聚焦低轨卫星互联网赛道,被视为加速切入该领域的关键动作 [2] 特殊场景与新产品进展 - 自主研发的空地一体化赋形绿色天线能强化信号强度与传输稳定性,解决低空通信场景难题 [2] - 专项研发的MacroWiFi产品实现2公里超远传输距离与200+用户并发接入能力的突破 [3] - MacroWiFi产品结合SpaceX接口,在十几个国家进行认证,并在多国斩获小批量订单 [3] 市场拓展与海外业务 - 海外市场恢复态势良好,全球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 [1] - 受益于"一带一路"国家4G建设及5G网络升级,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通信网络投资力度加大 [1] - 公司已在东南亚建立较完备销售网络,并计划进一步加强非洲、中东市场开发 [1]
商业航天:读懂蚌埠的复兴,从商业本质开始
新浪财经· 2025-09-15 11:50
产业规模与增长 - 蚌埠商业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已达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2025年计划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3家 [1] - 2024年蚌埠商业航天产业产值实现1.23亿元,2025年1-6月产值同比增长高达119.6%,预计2025年全年产值将超过4.3亿元 [1] - 计划五到十年内,本地商业航天产业落地企业将达50家以上,产值实现100亿-300亿突破 [34] 产业基础与优势 - 发展商业航天的底气源于蚌埠11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筑的制造基底 [7] - 当地坐拥近十万名深耕机、电、仪、控领域数十年的产业工人与工程师 [9] - 蚌埠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硅基新材料)与全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34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9]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五年居安徽前列 [9] 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 蚌埠选择聚焦效益的差异化路径,锚定“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航天生产制造基地”定位 [12] - 战略核心是发挥工业配套、区位交通与成本优势,主动避开研发设计等高难度领域,直奔产业能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的批量化阶段发力 [12] - 发展逻辑是产业战略下建园区和重大设施,合作大院大所与金融资本,用“重资产”换“轻资产”,打造和完善产业链,在生产制造领域实现商业闭环 [31]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全市设立多支专项产业基金覆盖商业航天全周期,包括总规模50亿元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10亿元的安徽新蚌禹启航星箭创业投资基金等 [17] - 2019年禹会区政府直投5000万元推动九州云箭安徽智能制造基地落地,成为蚌埠第一家商业航天企业 [14] - 政府部门高效配合企业需求,不遗余力帮忙对接资源、降低成本 [25] 核心设施与产业集群 - 总投资50亿元的蚌埠市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园于2025年5月正式开园,聚焦火箭总体、关键分系统、卫星部件及地面应用等制造环节 [17] - 大洪山废弃矿坑被改建成火箭发动机试验场,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设施,已为多家商业企业提供试车服务 [20] - 园区形成“火箭—发动机—打印—通信”的闭环生态,吸引深蓝航天、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椭圆时空、航天驭星、天仪研究院等头部企业将生产制造基地落地于此 [17][22][26][29] 企业案例与协同效应 - 深蓝航天在蚌埠建设重要液体火箭生产制造基地,专注于不锈钢薄壁贮箱、雷霆发动机和栅格舵等核心部件生产,通过技术革新大幅降低贮箱成本并实现减重 [22] - 企业选择蚌埠基于成本考量,包括辐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丰富的本地高校本科生、专科生资源适合制造板块的人力结构 [25] - 镭明激光选择蚌埠是因快速成型的航天制造生态,能近距离服务深蓝航天、九州云箭等客户,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顺畅的协同研发 [26] - 易科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卫星通信载荷和5G基站芯片,于2024年9月签约落户,2025年6月正式投产,被日益完善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所吸引 [29]
上海瀚讯(300762):卫星收入受发射节奏客观影响,特种通信业务有望迎来实质性拐点
山西证券· 2025-09-12 14:38
投资评级 - 增持-A(下调)[1][8] 核心观点 - 卫星星座发射受火箭产能紧张影响慢于预期 但公司载荷项目正常推进且核心地位不变 2025年8月底在轨数量90颗 原计划2025年底完成648颗发射[4] - 特种通信业务有望迎来实质性拐点 信息支援部队成立推动军工通信系统向宽带化、智能化升级 公司军用5G、多功能电台、数据链等多款型号推进顺利[5][6][7] - 2025H1营收同比增长63.34%至1.73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改善44.97%至-0.29亿元 毛利率受项目暂定价影响下降 但全年有望扭亏[3][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3亿元、1.20亿元、1.83亿元(前次预测为1.36亿元、2.82亿元、4.44亿元)[8]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同比增长54.7%、84.8%、56.7%至5.47亿元、10.10亿元、15.83亿元[10] - 2025年预期毛利率提升至49.1%(2024年为43.3%) 净利率转正至4.2%[10] 业务进展 - 低轨卫星领域:公司为星座通信分系统承研单位 提供卫星通信载荷、信关站、终端等设备 拥有相控阵天线和卫星载荷研制能力[5] - 军用通信装备:中标无人分队5G自组网项目 自组网设备进入定型试验阶段 地面保障系统通信设备进入调试阶段 无人平台通信系统完成小批量交付[7] - 政策支持:工信部提出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1000万 促进手机直连卫星规模应用[5] 市场与估值 - 当前股价25.67元 对应2025年PE为673倍 2026年PE为128倍[8][10] - 流通市值161.20亿元 每股净资产3.83元[2] - 2025年预期ROE转正至0.9% 2027年提升至6.6%[10]
通宇通讯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8.9%,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33亿元 同比下降2.55% [1] - 归母净利润2178.6万元 同比下降8.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82亿元 同比下降9.12%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060.41万元 同比下降44.24% [1] - 扣非净利润496.68万元 同比下降69.15% [1] - 毛利率24.08% 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净利率4.1% 同比下降6.39个百分点 [1] - 三费总额6278.29万元 占营收比11.79% 同比下降7.94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0.04元 同比下降8.95% 每股净资产5.34元 同比增长1.31%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3元 同比改善78.52% [1] 资产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5.59亿元 同比下降27.35% [1] - 应收账款5.35亿元 同比下降4.93% 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292.09% [1][4] - 有息负债101.34万元 同比下降97.75% [1]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7.94% [4] 现金流变动原因 - 财务费用下降66.17% 主因外汇波动损益及大额存单收益 [3] - 所得税费用增长160.48% 主因海外分子公司汇率波动收益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78.52% 主因本期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下降93.8% 主因投资理财活动现金流出增加 [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增长174.28% 主因吸收投资活动现金增加 [3] 投资回报与商业模式 - 2024年ROIC为0.97% 资本回报率不强 历史中位数ROIC为6.4% [3] - 2024年净利率3.47% 产品附加值不高 [3] - 商业模式主要依靠研发及营销驱动 [3] 卫星通信业务 - 产品覆盖"星-地-端"三大场景 包括地面站终端 卫星通信载荷及终端应用 [5] - 卫星通信载荷主要为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 支持Ka/Ku频段 已小批量应用于低轨通信卫星 [5] - 终端产品包括列车车载天线 船载天线及卫星便捷站等 [5] - 2024年卫星通信业务收入突破4000万元 [5] - 地面站产品实现小批量交付 新中标项目稳步推进 [5] - 2024年4月中标垣信应用终端设备采购项目 [5] - 通过投资蓝箭鸿擎 已涉足国家前三大卫星星座发射计划 [5]
两月破解融资难题!成都精准助力卫星通信企业研发攻坚丨有需必应第一线
搜狐财经· 2025-08-22 13:27
公司业务与技术 - 专注于低轨星地通信系列产品研发 包括卫星通信载荷 卫星信关站馈电基带 卫星终端基带和数字化产品等端到端核心技术 [1] - 已成为四川省卫星通信方向的链主企业 [1] - 员工大多毕业于985和211院校 属于人才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 [11] 行业发展阶段 - 卫星互联网产业正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商用转变 处于关键发展期 [14] - 产业逐步进入小批量和大批量阶段 [1] - 属于国家战略产业 涉及国际竞争格局 [14] 融资需求与进展 - 需要保持一定研发投入 随之而来的债权和股权融资需要多方支持 [1] - 企业营收规模尚未过亿 在银行眼中仍属中小企业 [5] - 建设银行已进入初审流程 拟审批金额300万元-700万元 浦发银行资金已到位 [7] - 政府背书显著降低企业与投资机构 银行之间的信任成本 节约沟通和谈判时间 [7] 政府支持措施 - 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帮助企业对接多家银行和投资机构 包括中信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 以及交子金控基金 正熙资本等投资方 [3][7] - 相关部门快速从数据库中筛选合适供应商资源并帮忙对接产业资源 [12] - 积极解决外地员工子女入学问题 在开学前主动询问需求 [11] 区位优势与营商环境 - 成都通信产业链完整 人才储备充足 研发成本较北京上海更具性价比 [12] - 成都通信产业在芯片 单机和系统环节都有很强竞争力 通信基带和射频方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2] - 政府体现"开明 务实"的营商氛围 积极回应企业诉求且不增加企业负担 [12] - "进解优促"工作机制持续推进 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4][15] 企业发展战略 - 政府背书能产生杠杆效应 几百万元项目资金可能带动数千万元产业链投入 [14] - 企业成长需要循序渐进 小企业需要耐心扶持 先解决生存问题再做大做强 [14] - 政府的持续关注和耐心支持是企业站稳脚跟 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