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客披萨
搜索文档
外资正在批量“撤离”?
搜狐财经· 2025-11-13 09:41
最近,继星巴克之后,汉堡王也卖了。 一个企业改换"血统"不怎么样,但一批企业纷纷如此,全网可不就"炸了"。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外资企业一个接一个都在"卖卖卖": 11月4日,【星巴克】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也是和汉堡王一样,双方成立合资企业,传博裕以约40亿美元,拿下星巴克中国至多60%股权。 【Yum!Brands】(百胜餐饮集团)也扔出一枚重磅消息:要对旗下品牌【必胜客】启动战略方案审查,公司将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必胜客 业务。说白了,就是要卖掉。 据智通财经报道,CPE源峰与【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一口气砸下3.5亿美元的初始资金获得约83%的股权。 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 外资品牌套现离场的背后,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首先,中国市场的消费规则变了 以前,品牌一个"外国"光环,简直就是行走的"金字招牌",直接是高端、大气、有面子的象征。 此前,据彭博社披露,法国运动品牌【迪卡侬】也启动出售其中国业务;再早一些,有知情人士透露【英格卡】计划打包出售国内的10座荟聚购物中心; 还有【哈根达斯】中国门店业务、【宜家】(IKEA)购物中心业务、【Costa C ...
星巴克卖掉经营权,留住品牌权:外资的“知产底牌”
搜狐财经· 2025-11-07 12:33
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交易 - 星巴克宣布将其中国业务60%的股权出售给博裕资本 [2] - 交易后星巴克总部保留商标、品牌、配方、店面设计、供应链标准等核心资产的控制权 [2] 快餐行业类似交易先例 - 2016年百胜集团出售中国业务经营权,成立百胜中国并在香港上市 [5] - 2017年麦当劳以类似方式成立金拱门中国,由中信资本与凯雷基金控股 [5] - 此类交易的共同点是品牌总部退出日常经营,但保留品牌和IP授权权利 [5] 交易背后的商业逻辑 - 保留商标和IP是品牌总部的最终控制权,能通过授权费、品牌使用费、供应链溢价获得长期收益 [6] - 知识产权作为风险隔离带,即使经营权变更,总部仍保有对品牌的主导权 [6] - 采取“卖经营权、保品牌”模式的企业占全球90%以上消费品牌 [7] 品牌出海的挑战与策略 - 部分出海企业面临商标被当地代理商抢注、包装被更换等知识产权风险 [8] - 真正的全球化是品牌名称在全球范围内能被安全使用,而不仅是将货物卖到全球 [9] - 企业应优先锁定IP所有权,将合作条款细化写入合同,以结束“有销量无产权”的状态 [10]
星巴克、必胜客,加码下沉市场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9:39
星巴克中国业务战略合作 - 星巴克与博裕投资成立合资企业,博裕持有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合资企业价值约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预计超130亿美元 [1][20] - 合资企业将管理并运营中国现有8000家星巴克门店,计划未来拓展至20000家门店 [1][20] - 合作旨在加速星巴克在中国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1] 百胜中国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至32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8%至4亿美元 [3] - 肯德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至24.04亿美元,前九个月净新增门店992家,总数为12640家 [3] - 必胜客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至6.35亿美元,前九个月净新增门店298家,总数为4022家,WOW店将重点拓展低线城市 [2][3] 低线市场拓展与门店表现 - 星巴克新开门店大多位于下沉市场,两年内的新店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 [3] - 国际餐饮品牌在下沉市场大多占据核心点位 [4] - 星巴克、必胜客、肯德基的客单价均处于下滑区间,可能有利于开拓下沉市场 [5]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 - 飞天茅台电商补贴价跌破1600元/瓶 [12] - 百威英博前三季度收入449.07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净利润3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0.36%,但销量4400.21万千升,同比下降1.42% [13] - 汇源集团举行三年目标签订大会,弱化总部管理,下放决定权 [11] 新产品推出 - 光明肉业开发大白兔太妃糖系列、牛轧糖系列新品,拓展婚庆等喜铺渠道 [14] - 西麦食品轻滋补粉类产品销售符合预期,西一大健康产品即将面世 [15] - 奈雪的茶推出"维生素饮料"系列新品,售价75元/15瓶 [17] - 劲仔推出"周鲜鲜低GI豆干"新品,首发于胖东来超市 [19] 餐饮行业其他动态 - 湊凑火锅全国上线"甄选单点+欢乐畅吃"双点模式,覆盖130余家门店 [21] - 瑞幸咖啡与鬼灭之刃联名上新"红豆子拿铁"和"瑞之抹茶",售价分别为35元/杯和29元/杯 [22] - 沪上阿姨10月新开389家门店,11月推出加盟费减免等补贴政策 [23] 电商与零售政策调整 - 饿了么App内测版本更名为"淘宝闪购",但仅为名称变更,业务权益不变 [24][25] - 抖音电商要求对视频中营销内容使用"章节功能"明确标记,新规11月中旬生效 [26] - 永辉超市将于11月16日关闭深圳两家门店 [27] - 苹果中国区严禁线下经销商在线上平台销售产品,以防止打乱价格体系 [36] 物流与出行 - 中国东航开通上海—利雅得—布达佩斯第五航权货运航线,构建中外经贸新通道 [29] - 优步第三季度营收134.6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66.2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 [33][34] 其他行业动态 - 森马与钉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升级全方位AI合作 [30] - 视觉中国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上市 [36] - 影石创新董事长回应大疆价格战,称竞争为市场扩容创造条件 [37]
百胜中国(09987):长策长驱,百战百胜
东吴证券· 2025-10-11 22:5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7] 核心观点 - 公司为西式餐饮龙头,在中国市场经营韧性强,门店渗透空间仍存,新店型发展可期,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 [1][6][87] 公司概况与经营表现 - 公司业务涵盖西式快餐、中式餐厅及咖啡店三大板块,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克钟、黄记煌、小肥羊及Lavazza [6][1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肯德基、必胜客及其他品牌门店数量分别为12238家、3864家和876家 [6][11] - 肯德基是主要收入贡献来源,2024年肯德基/必胜客/其他分部收入占比分别为75%/20%/5%,2018-2024年肯德基收入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 [6][20]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13.03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9.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6%和10.16% [1][17] - 2025年第二季度整体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分别增长1%和2%,餐厅层面利润率呈现改善迹象 [26][28] 行业背景与竞争地位 - 2024年中国内地餐饮服务市场规模达54730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48% [6][34] - 连锁餐饮及快餐餐厅增速领先,2019-2024年连锁餐饮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6.30%,同期快餐餐厅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11.94% [6][38] - 非中式餐饮增速更高,2018-2023年非中式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7.2%,高于中式餐饮的3.6% [6][43] - 按销售额计,百胜中国在国内连锁餐饮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2024年达7.5%,显著高于蜜雪集团、麦当劳、瑞幸咖啡及海底捞 [6][46] 核心品牌优势 - 肯德基拥有经久不衰的炸鸡大单品,市场认知强,并积极在小食、甜点、饮料等品类推新,深谙本地化经营 [6][51][53][57] - 肯德基是特许经营模式先行者,2024年全球门店数量达3.20万家,较早进行IP运营,山德士上校形象深入人心 [6][59][61][65] - 必胜客具备先发优势,2024年全球门店数量达2.02万家,场景定位清晰,较早探索外送模式 [6][68][72][76] 增长动力与未来展望 - 公司开店逻辑仍存,增长来源于高线城市加密、下沉城市拓店以及加强交通枢纽、旅游休闲区等功能区布局 [6][74][78][80] - 积极布局新型门店,如必胜客wow店、肯德基小镇MINI模式、肯悦咖啡等,以适配不同场景消费需求并提升经营效率 [6][81][82][83]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20.19亿美元、127.58亿美元和134.96亿美元,同比增速均为6% [1][6][8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2亿美元、10.17亿美元和10.91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7%和7% [1][6][85] - 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16.79倍和15.71倍,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1][87][88]
百胜中国20250923
2025-09-24 17:35
**百胜中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西式快餐行业 公司为百胜中国及其旗下品牌(肯德基、必胜客、塔可贝尔、小肥羊、黄记煌和拉瓦萨)[2][3][11] **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壁垒** * 品牌忠诚度与多品牌矩阵: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六个主要品牌 肯德基和必胜客贡献75%以上营收[3][11] * 强大的会员体系:肯德基会员数超过4亿 必胜客会员数超过1.5亿 60%以上销售额来自会员消费[4][13] * 卓越的运营效率(ROE):ROE水平较高 2019年至2023年维持在15%左右 波动率低且稳定性显著优于同业[3][12] * 成熟完善的供应链:采用T21三层级供应商管理体系 战略投资上游养殖厂如圣农发展 综合毛利率稳定在69%左右[3][15] * 全国化物流网络:在全国各省份建立大型物流中心 未来3至5年内计划运营45至50个物流中心 其中30%将为自有[17] **数字化与运营效率提升** * 数字化应用广泛:数字化订单占比达到90%左右 包括客户端自助点单、自有外卖渠道、智能系统和智能排班[5][17] * 人效显著提升:过去四五年间门店数量增长40% 但用户数保持在40万左右 平均每家门店的服务组人员数量从45人下降到31人 管理组从4.4人下降到2.7人[5][17] **发展战略与增长重点** * 双轮驱动战略:发展重点集中在单店优化与开店扩展两个层面[6] * 门店小型化与模式创新:肯德基和必胜客尝试门店小型化及新品类(如可悦咖啡、WOW门店、K Pro) 降低了开设成本并带来同店增量[6][11] * 明确的扩张目标:肯德基目标门店数22,000家以上 必胜客目标5,500至6,000家左右 较现有规模有50%以上增长空间[2][6][19] * 下沉市场与加密策略:肯德基重点拓展三线及以上城市加密和三四线及以下空白点位 低线城市存在约85,000家非连锁店替代机会 必胜客目前覆盖约800个城镇(肯德基覆盖2000+) 扩展空间大[18] * 提升加盟比例加速扩张:肯德基新开门店中50%~60%为目标加盟店 必胜客为20%~30%[18]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 西式快餐行业规模与韧性:西式快餐市场规模约为3,600亿至3,700亿元 占社会零售餐饮大盘约7% 过去五六年占比累计增长近两个百分点 受益于低客单价、便捷性和外卖适应性 在宏观经济压力下表现出较好韧性[2][7][8] * 良好的竞争格局:西式快餐CR5合计达36% 肯德基市占率达16.4% 麦当劳为9.5% 必胜客在披萨品类中市占率超过30%[2][9] **产品创新与用户拓展** * 持续的产品创新:每年推出或改良500多款产品 通过快速上新、本地化口味持续吸引消费者 拥有“亿美金俱乐部”概念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有15款单品进入 每年能创造1至2款新大单品[3][14] * 降低消费门槛吸引新用户:2024年以来推出多款入门级高性价比产品(如OK三件套) 使得市场竞争趋于缓和[11] * 扩展品类与场景:必胜客推出汉堡应对一人食场景并开发咖啡满足下午茶需求[16]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稳健的财务表现:过去五六年ROE稳定在15%左右 波动性最小 商业模式和需求韧性强[12] * 强劲的现金流与分红能力:每年自由现金流长期维持在10亿美元以上 通过降低单店资本支出(肯德基从150万美元降至140万 必胜客从130-140万美元降至120万)进一步提升自由现金流[20] * 明确的股东回报计划:提出三年45亿(美元)分红加回购计划 以当前每年约15亿美元股东回报计算 股息率约为9%[4][10][20] * 估值水平:估值基本运行在15至20倍之间 对应2025年约9.4亿(美元)业绩估值水平为17-18倍[10][2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2025年预测:收入增速预计在3%左右 同店销售同比微增1%左右 经调整后业绩预计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1] * 未来两年展望:26、27年收入端预计保持中单位数增长(如4%、3%) 26年经营利润预期增长8%-9% 27年维持中单位数增长 经调整后业绩预期分别为10亿和10.6亿美元[22] * 投资建议:公司具备稳定的成长性与确定性的业绩表现 对于长线投资者尤其是保险类资金而言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标的 在当前服务业政策刺激及美元降息预期下是利好选择[10][22]
出去旅游,怎么感觉吃得都差不多?
吴晓波频道· 2025-06-01 00:41
行业趋势 - 中国连锁餐厅占比从2019年15%增长至2024年22%,2025年有望达24%,相当于每五家餐厅中有一家连锁店[16] - 美国餐饮连锁率高达60%,日本超50%,麦当劳、星巴克和Chipotle三大巨头总市值达3769亿美元占上市餐饮企业七成[16] - 中国TOP20餐饮品牌门店总数超21万家,占据连锁市场11%份额[32] 消费者行为 - 28.2%消费者不在乎品牌只重产品,20.6%偏好大品牌,23.8%认为品牌代表质量,27.4%倾向小众个性门店[7] - 32.2%消费者多数选择已消费餐厅,35.8%半尝鲜半复购,29.6%会尝试价格合适的新店[10] - 46%大众点评必吃榜商户为烟火小店,超500家小吃摊主经营年限达5-10年以上[47] 餐饮巨头特征 - 全球门店超5000家:百胜集团5万家,麦当劳4.2万家,蜜雪冰城4.6万家,瑞幸咖啡2万家[18][20] - 麦当劳2023年采购35亿磅土豆,蜜雪冰城计划五年内向巴西采购40亿元农产品[21] - 产品标准化程度极高:海底捞番茄锅底熬煮时间精确到分钟,麦当劳薯条炸制7分钟必须出售,肉饼重量精确至47.32g[22] 中国餐饮连锁化 - 湘菜头部品牌实现60%-70%菜品标准化,部分门店仅20%使用预制食材但60种菜品均用预制酱料[32] - 重庆萍姐火锅三年扩张至270家千平米大店,朱光玉火锅通过直播五年达243家门店[36][38] - 网红餐饮模式批量复制:全国涌现大量"X姐"火锅、"山XX"酸汤火锅及复古街区风格门店[38] 市场分化 - 连锁品牌通过中央厨房和数字化实现规模化,中小门店依靠现做现卖和地域特色构建护城河[50] - 餐饮行业从营销主导转向产品、性价比、服务场景等精细化竞争[44] - 未来餐饮生态可能呈现"大象"(巨头)与"蚂蚁"(小店)共生格局[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