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回购增持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工行熊焘:计划在广州、东莞、珠海设立总规模超120亿元的AIC股权直投基金矩阵
广州日报· 2025-07-24 14:56
科技金融业务发展 - 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科技金融作为落实中央"五篇大文章"部署的首要攻坚点,截至2025年6月末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868亿元,较年初增长232亿元(增幅8 8%)[1] - 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覆盖率较年初均实现正增长[1] - 公司强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与金融产品对位,提升服务多样性和支持强度[1] 股权投资布局 - 计划在广州、东莞、珠海设立7支总规模超120亿元的AIC股权直投基金矩阵,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1] - 已落地2支合计31亿元基金,2025年6月投资国内头部光掩模企业3 4亿元[1] 制造业并购贷款服务 - 聚焦优势制造业横向扩张与纵向整合,支持"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链控制力,截至6月末制造业并购贷款余额达198亿元[2] 科技人才金融服务 - 创新推出"科学家创业e贷",覆盖引进人才及本地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6户(金额5000万元),其中国家级人才6位[2] 上市公司与科创债服务 - 自2024年9月金融新政后,累计为上市公司提供20笔合计40亿元回购增持贷款,规模居同业领先[2] - 2025年落地全国首批、广东区域(不含深圳)首单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2] 组织架构优化 - 建立"大湾区制造业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科技支行"服务架构,在科技企业集聚区设立专营机构和科技支行[2]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深耕科技金融赛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3]
广东工行: 投贷联动满足科技企业全周期资金需求
新华财经· 2025-07-24 14:16
科技企业贷款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工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868亿元 比年初增长232亿元 增幅8 8% [1] - 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覆盖率与年初相比均实现正增长 [1] 金融支持创新生态链 - 广东金融机构积极配置资源 创新模式 从投资"硬科技" 提升"硬实力"两方面助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1] - 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强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与金融产品的对位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支持强度 [1]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 计划在广州 东莞 珠海设立7支总规模超120亿元的AIC股权直投基金矩阵 涵盖人工智能 机器人 新能源 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 [1] - 已落地2支合计规模31亿元的基金 2025年6月投资国内头部光掩模企业3 4亿元 [1] 并购服务支持强链补链 - 聚焦优势制造业横向扩张与纵向整合 支持"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2] - 2018年至2025年3月深度参与TCL科技四次重大产业转型及强链补链收购 累计提供超200亿元融资 [2] - 截至6月末制造业并购贷款余额达198亿元 [2] 科技企业人才服务 - 创新"科学家创业e贷" 覆盖引进人才及本地高校 院所的高层次人才 [2] - 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6户 金额约5000万元 其中国家级人才6位 [2] 增量政策响应 - 精准服务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累计公告合作回购增持贷款20笔 金额40亿元 [2] - 2025年落地全国首批 广东区域(不含深圳)首单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2]
A股回购热潮涌动,年内超270家上市公司获得回购增持贷款
环球网· 2025-05-23 10:28
上市公司回购动态 - 今年以来已有近15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相关公告 [1] - 宁德时代和贵州茅台的回购金额上限分别为80亿元和60亿元 [1] - 截至5月20日已有879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金额607.87亿元 [3] - 贵州茅台以40.50亿元回购金额位居榜首 [3] - 徐工机械、牧原股份、宁德时代、中远海控回购金额分别为21.42亿元、16.10亿元、15.52亿元、13.67亿元 [3] - 海康威视、三安光电、三一重工、紫金矿业等公司回购金额均超过10亿元 [3] 上市公司回购预案 - 潍柴动力、宝钢股份拟回购金额上限均为10亿元 [3] - 金风科技拟回购金额上限为6亿元 [3] - 山东威达、健友股份、苏博特拟回购金额上限均为5亿元 [3] 回购资金来源 - 超270家上市公司回购资金来源涉及回购增持贷款 [1] - 截至5月20日已有276家上市公司发布获得回购增持贷款公告 [3] - 以贷款金额上限计算贷款总额达484.63亿元 [3] - 回购增持贷款能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帮助实施回购计划 [3]
回购增持贷款破1200亿!622家上市公司抢食低息资金,额度再扩至8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5-20 08:59
回购增持贷款规模与政策 - A股回购增持贷款总金额达1207.55亿元,占首期3000亿元额度的40.25%,涉及622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 [1] - 政策设立于2024年10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 [1] - 5月7日政策升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合并使用,总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 [2] 上市公司动态 - 5月以来37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得回购增持贷款,韵达股份控股股东上海罗颉思获中国银行1.8亿元贷款承诺用于增持 [1] - 思源电气计划使用自有资金3亿元至5亿元回购社会公众股并全部注销 [1] -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约2%,低于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企业可通过低成本融资回购股票赚取利差 [2] 行业分布与特点 - 化工、硬件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企业使用专项贷款热情较高 [1] - 大市值、行业龙头公司申请占比超四成,涉及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1] 政策效果与影响 - 回购股份推动股价上涨,提升公司市值,增加资金流入和市场活跃度 [2] - 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降低回购增持难度,促进股价与内在价值匹配 [2] - 部分公司回购用于注销,另一些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2]
A股回购增持贷款规模突破12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5-20 05:23
回购增持贷款概况 - 截至5月19日17时,A股共有622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回购增持贷款,总金额约为1207.55亿元 [1] - 回购增持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上市公司已获额度占首期额度的40.25% [1] - 5月以来,37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回购增持贷款 [1] 政策支持与融资渠道 - 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1] - 回购增持贷款为公司或股东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帮助更有效地实施回购和增持计划 [1][2] - 回购增持贷款利率较低,降低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回购增持难度,拓宽融资渠道 [3] 上市公司回购动态 - 韵达股份控股股东计划增持金额1亿元至2亿元,获中国银行上海长三角分行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不超过1.8亿元,期限不超过3年 [2] - 思源电气拟回购3亿元至5亿元股份用于注销 [3] - 顺灏股份回购2866.18万股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回购金额5000万元至1亿元 [4] 回购用途与市场影响 -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3][4] - 回购行为推动股价上涨,提升公司市值,增加资金流入,提高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1][4][5] - 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5] 市场信心与监管支持 - 上市公司回购彰显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的认可,促进股价与内在价值匹配 [5]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2.4万亿元、回购股份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5] - 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 [6] 市场估值与配置价值 - 沪深300指数股息率接近3.6%,市盈率12.6倍,明显低于境外市场主要指数,配置价值凸显 [5][6]
鲁企护盘!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购增持
齐鲁晚报网· 2025-04-09 06:58
山东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与增持 - 多家山东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和股东增持计划 连续释放积极信号 山东板块表现亮眼[1] - 海尔智家董事及高管计划增持2085万元至4170万元 并首次回购61万股A股股份 支付资金约1448万元[2] - 万华化学计划以自有资金3亿元至5亿元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不超过董事会决议前30个交易日均价的150%[2] - 南山铝业累计回购2999300股 占总股本0.03% 最高价3.36元/股 最低价3.33元/股 回购资金总额3亿元至6亿元[3] - 华鲁恒升董事长提议以2亿元至3亿元资金回购股份 用于减少注册资本和优化资本结构[3] 回购增持贷款政策支持 - A股超8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或增持公告 投入资金总额超百亿元 一半以上使用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4] - 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 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或增持[4] - 中国银行支持73个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计划 达成贷款意向金额253.6亿元[4] - 海能技术向建行申请5000万元股票回购专项贷款 期限3年 为信用贷款[5] - 北交所公司累计新增28份股份回购计划 回购金额上限合计6.78亿元 平均每家公司2413万元[5] - 山东证监局走访上市公司157家次 覆盖率60% 31家次上市公司获48.43亿元增持回购专项贷款[5] 保险资金入市支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 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6] - 保险行业2024年资金运用余额33.26万亿元 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元增量入市资金[6] - 中国平安表示将适度加大股票配置 坚持高分红和成长性板块均衡配置[6] 市场信心与制度支持 - 中央汇金等大型机构出手 央行承诺给予再贷款流动性支持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采取回购股份、大股东增持等措施稳定股价[7] - 2025年长期资金入市将使优质资产重心稳定 市场稳定概率大幅增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