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流等
icon
搜索文档
险资,再举牌!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17:13
险资举牌事件 - 弘康人寿于8月4日买入港华智慧能源H股45.8万股触发举牌,持股比例达5.00005% [1] - 这是2024年险资"举牌潮"以来弘康人寿首次举牌上市公司 [1] - 港华智慧能源股票代码为01083 HK,交易公告日为8月5日 [3] 险资举牌整体情况 - 2025年共有11家险资机构举牌上市公司,超过2024年全年的8家 [6] - 2025年险资举牌次数达22次,超过2024年全年 [6] - 参与举牌的险资机构包括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大型险企 [6] 险资举牌标的特征 - 举牌标的主要集中在银行、基础设施、新能源、电力、医药等板块 [6] - 具体案例包括平安人寿举牌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长城人寿举牌中国水务H股和大唐新能源H股等 [6] - 多数举牌标的具备高股息特征 [7] 险资举牌动因分析 - 市场利率下行导致"资产荒",险资需重视权益资产配置价值 [6] - 会计考虑方面,通过FVOCI计量可减少股价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6] - 新旧会计准则切换背景下,险资对稳健投资诉求提升 [7] 行业研究观点 - 华创证券认为险资举牌从会计考虑主要有FVOCI股票及长期股权投资两类 [7] - 西部证券预计险资可能通过举牌复制"险资+低估值国企"战略协同模式 [7] - 保险行业被视为产业结构转型下金融业最具成长性的方向 [7]
涨价预期或降温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4 15:23
消费分化 - 商品消费疲软,汽车零售四周均值同比回落,批发量小幅上升但同比增速下降[9] - 服务消费强劲,暑期出行热度推高迁徙规模指数同比增速,境内航班执飞数同比上升[9] - 电影消费显著增长,新片集中上映带动观影人次同比增幅扩大[9] 投资分化 - 专项债发行加速,7月新增发行6169.4亿元创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17] - 地产销售分化,30城新房成交四周平均同比跌幅扩大至15.4%,二手房成交同比转正[17] - 土地溢价率升至9.01%,但市场整体热度仍欠佳[17] 生产与物价 - 工业生产边际转弱,沿海七省电厂负荷率回落但仍处历史高位[30] - 工业品价格回落,南华指数环比下降1.1%,钢铁和有色金属价格普遍下跌[36] - 消费品价格延续下滑,iCPI同比增速微降,食品饮料中猪肉和水果价格下跌[36] 政策动态 - "反内卷"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钢铁、水泥、光伏等十余个行业产能治理[7] - 新能源汽车行业整治成效显现,17家车企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7] - 金融领域叫停"返点"行为,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8]
基本面高频跟踪报告:债市温度计
国金证券· 2025-07-26 20: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7月20日至7月26日)国金证券固收基本面监测体系49个高频指标更新,“利好”与“利空”指标分别为27个与22个,“利好”体现在多数行业开工率、商品房成交面积等方面,“利空”体现在耗煤、粗钢产量等方面 [2][17] - 本周利率十大同步指标释放信号以“利空”为主,占比6/10,较上周美元指数发出“利空”信号 [3][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温度计 - 展示了利率走势与利空指标占比变动情况 [10] - 高频指标(绝对值)跟踪涉及经济增长、工业生产、地产、基建、库存、消费、出行、出口、通货膨胀等多方面指标,对各指标给出最新值、上期值及定性判断 [14] - 高频指标(当月同比)跟踪也涵盖上述多方面指标,给出本月同比、上月同比及定性判断 [16] 利率同步指标 - 展示了利率同步指标变动情况,包括企业中长贷余额增速、建材综合指数等十大指标的最新值、上期值、定性判断、与利率关系等 [18][19]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02日(周三)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今日收盘行情一览:家电、白酒、有色金属等板块收高,证券、消费电子、物流等板块收低
快讯· 2025-07-02 15:05
行业表现 - 家电、白酒、有色金属等板块收高 [1] - 证券、消费电子、物流等板块收低 [1] - 家电行业中格力电器上涨2.11%,海尔智家上涨3.31% [4] - 白酒行业中贵州茅台上涨0.32%,五粮液上涨0.69%,山西汾酒上涨0.46% [3] - 有色金属行业中紫金矿业上涨1.22% [4] - 证券行业中中信证券下跌0.40%,海通证券下跌0.36% [4] - 消费电子行业中工业富联下跌1.12%,立讯精密下跌2.28% [4] - 物流行业中顺丰控股下跌0.67% [4] 公司表现 保险行业 - 中国太保下跌0.78%,市值3843.06亿,成交额5.73亿 [3] - 中国人保上涨0.20%,市值3571.07亿,成交额22.04亿 [3] - 中国平安下跌0.23%,市值10163.13亿,成交额4.55亿 [3] 白酒行业 - 贵州茅台上涨0.32%,市值17707.36亿,成交额36.89亿 [3] - 五粮液上涨0.69%,市值2142.50亿,成交额11.55亿 [3] - 山西汾酒上涨0.46%,市值4626.10亿,成交额18.41亿 [3] 半导体行业 - 北方华创下跌0.69%,市值2280.43亿,成交额13.00亿 [3] - 寒武纪-U下跌1.39%,市值2336.50亿,成交额35.10亿 [3] - 海光信息下跌3.18%,市值3150.87亿,成交额13.95亿 [3] 汽车整车行业 - 比亚迪下跌0.21%,市值18168.66亿,成交额30.83亿 [3] - 长城汽车上涨1.82%,市值2808.33亿,成交额4.55亿 [3] - 京沪高铁上涨0.17%,市值1867.56亿,成交额3.48亿 [3] 石油行业 - 中远海控上涨0.53%,市值6898.85亿,成交额9.90亿 [3] - 中国石化下跌0.46%,市值15739.80亿,成交额6.26亿 [3] - 中国石油上涨0.13%,市值2363.74亿,成交额6.76亿 [3] 煤炭行业 - 中国神华上涨1.47%,市值1904.10亿,成交额8.45亿 [3] - 陕西煤业上涨2.03%,市值8253.38亿,成交额28.97亿 [3] - 宁德时代下跌0.42%,市值11418.79亿,成交额9.21亿 [3] 电力行业 - 长江电力下跌0.40%,市值7401.64亿,成交额17.34亿 [4] - 东方财富上涨0.43%,市值1927.22亿,成交额6.68亿 [4] - 中国核电下跌0.74%,市值3589.10亿,成交额57.83亿 [4] 食品饮料行业 - 中信证券下跌0.40%,市值4043.05亿,成交额10.59亿 [4] - 海通证券下跌0.36%,市值3384.90亿,成交额15.74亿 [4] - 海天味业下跌0.51%,市值2271.62亿,成交额3.75亿 [4] 化学制药行业 - 工业富联下跌1.12%,市值4202.14亿,成交额24.20亿 [4] - 立讯精密下跌2.28%,市值2459.67亿,成交额17.15亿 [4] - 恒瑞医药下跌0.40%,市值3467.94亿,成交额11.36亿 [4] 农牧饲渔行业 - 格力电器上涨2.11%,市值2599.61亿,成交额25.10亿 [4] - 海尔智家上涨3.31%,市值2400.15亿,成交额19.79亿 [4] - 牧原股份上涨1.38%,市值2325.50亿,成交额13.86亿 [4] 医疗器械行业 - 迈瑞医疗下跌1.89%,市值2409.97亿,成交额7.84亿 [4] - 万华化学上涨0.43%,市值1702.06亿,成交额6.68亿 [4] - 顺丰控股下跌0.67%,市值2727.87亿,成交额17.11亿 [4] 通信服务行业 - 中国建筑上涨1.36%,市值5360.70亿,成交额10.14亿 [4] - 紫金矿业上涨1.22%,市值2408.98亿,成交额6.06亿 [4] - 中国联通下跌0.37%,市值1666.39亿,成交额34.37亿 [4]
香港郑氏家族,静待875亿「救命钱」
创业家· 2025-06-27 17:59
新世界发展的债务与融资情况 - 公司正积极磋商875亿港元贷款再融资协议,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借贷总额达1510亿港元,净负债率57.5%,短债320亿港元,现金仅218亿港元 [9] - 延迟34亿美元永续债的7720万美元利息支付以保留现金,可能增加债务利率但避免违约 [10][11] - 已完成177.61亿港元贷款再融资,若875亿港元再融资达成将显著缓解压力 [11][12] 销售与资产处置策略 - 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合约销售248亿港元,完成全年目标95%,内地销售134亿元人民币贡献70%收入 [13] - 管理层自购物业支持销售,如郑家纯配偶花费1487万港元购入旗下项目 [14] - 计划2025财年回笼260亿港元资金,已出售香港写字楼并拟出售杭州写字楼(估值10亿元人民币) [19] - 香港北部都会区1400万平方呎土地储备拟通过农地转换和商住项目(提供2300套住宅)释放价值 [20][21] 管理层调整与家族动态 - 郑家纯将女儿郑志雯纳入核心管理层,进入接班考察期,其此前主导瑰丽酒店战略拓展 [18] - 职业经理人黄少媚任行政总裁,主导降杠杆策略,目标净负债率降至55%以下 [18][19] - 长子郑志刚辞任行政总裁后由马绍祥接任,黄少媚直接向郑家纯汇报 [19] 周大福的转型与挑战 - 周大福拟发行88亿港元可转债用于业务扩张,为IPO以来首次重大融资 [24] - 2025财年营收896.56亿港元、净利59.16亿港元同比下滑,净关店905家至6644家 [25] - 推动高端化转型,开设5家新形象店并计划新增20家,优化IP联名产品 [26] 周大福创建的稳健表现 - 郑志明操盘的周大福创建涵盖公路、保险等抗周期业务,2024财年上半年净利11.6亿港元同比增15% [30] - 可动用流动资金300亿港元,净负债率39%,财务状况稳定 [30]
商务部公告2025第30号 商务部批准《零售门店盘点管理规范》等33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的公告
商务部网站· 2025-06-26 09:18
行业标准发布 - 商务部公布33项新行业标准,涵盖零售、物流、餐饮、住宿、供应链管理及外经贸等多个领域 [1] - 标准文本可在商务部网站查询下载,网址为https://ltbzh.mofcom.gov.cn/ltbz/view/bzfk/listBzfk.jsp [1] 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 零售门店盘点管理规范(SB/T 10805-2025)替代2012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连锁超市营运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及考核评估(SB/T 10669-2025)替代2012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专业零售店店长岗位要求(SB/T 10807-2025)替代2012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零售业品类管理指南(SB/T 10620-2025)替代2011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购物中心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SB/T 10599-2025)替代2011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商业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规范(SB/T 10409-2025)替代2007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零售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SB/T 10375-2025)替代2004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零售企业服务质量评价准则(SB/T 10636-2025)替代2011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团餐操作服务规范(SB/T 10856-2025)替代2012版,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住宿企业ESG管理体系要求(SB/T 11252-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酒店数字化运营和服务规范(SB/T 11253-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餐饮外送服务与管理要求(SB/T 11254-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绿色展馆(SB/T 11255-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全渠道零售运营效率指标体系(SB/T 11256-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家电产品售后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规范(SB/T 11257-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2] - 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分类与评估(SB/T 11258-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2] 数字化与绿色标准 -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指南(SB/T 11259-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废塑料回收指南(SB/T 11260-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互联网+回收服务管理规范(SB/T 11261-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再生资源绿色回收规范(SB/T 11262-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零售企业绿色采购规范(SB/T 11263-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托盘循环共用系统货物码盘及交接要求(SB/T 11264-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循环共用系统托盘质量要求(SB/T 11265-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外经贸行业标准 - 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指引(WM/T 11-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评价规范(WM/T 12-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出口房间空调器能效碳效等级(WM/T 13-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进口蒙古分梳山羊绒交易指南(WM/T 14-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境外经贸合作区术语和定义(WM/T 15-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境外经贸合作区综合管理通用规范(WM/T 16-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导则(WM/T 17-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境外经贸合作区规划编制指南(WM/T 18-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 光伏组件出口产品低碳评价要求(WM/T 19-2025)为新增标准,2026年1月1日实施 [3]
经济日报金观平:抓住机遇扩大服务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6-23 05:59
服务消费成为经济重要引擎 - 文旅体育、数字消费、银发经济等服务消费新品类层出不穷、新场景不断涌现、新业态持续迭代 [1] - 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速仍领先商品零售额 [3] 服务消费的联动性与重要性 - 服务消费涉及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2] - 服务消费联动性强,促进服务消费有助于带动商贸、教育、医疗、物流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2] - 数字消费需求壮大带动智慧商圈、在线教育、数字医疗、直播电商等消费场景成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 服务消费的发展机遇与潜力 - 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消费结构正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 [3] -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为54.6%,与发达国家长期保持的60%以上相比仍有差距,显示扩大服务消费的潜力 [3] -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传统服务消费和改善型、新型服务消费均有广阔市场前景 [3] 服务消费面临的挑战 - 服务消费具有供需同步、服务效果难量化、服务过程不可逆等特点,消费者维权难度大,监管难度高 [4] - 在线教育退费难、预付卡跑路、旅游宰客等问题影响消费者体验和行业发展信心 [4] - 新业态如盲盒经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隐藏款概率造假"等争议尚需探索解决 [4] 构建"服务友好型"权益保障体系 - 需要紧密跟踪新业态新趋势,提前预判消费风险,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放宽准入、减少限制、鼓励创新、优化监管 [4] - 推动服务消费向多样化、高品质、高标准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4] - 让消费者敢于为知识付费、为体验买单、为未来投资,服务消费才能持续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重磅利好!事关深圳,中办、国办最新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8:2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观点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和成果转化机制[3] - 通过金融、技术、数据要素改革赋能实体经济,包括科技金融协同、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数据跨境流动等创新机制[6][7] -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涉及货物贸易升级、保税维修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等突破性举措[8] - 强调法治化治理模式创新,包括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港澳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司法领域改革[10]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产学研协同**:推行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技术路线选择、经费支配更大权限,实施科研设备进出境便利化管理[3] - **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商在深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探索人工智能个性化教学路径[4] - **海外人才引进**:扩大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管理自主权,完善配套服务政策[5] 金融与技术创新 - **科技金融一体化**: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衔接,允许香港上市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私募基金[6] - **新兴产业支持**: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探索人工智能医疗设备数据共享标准,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业务[6] - **数据要素改革**:推进交通、气象等领域公共数据分级开放,试点国土空间三维模型应用,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机制[7] 开放型经济体制 - **贸易升级**:支持盐田港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综合保税区外高附加值保税维修业务[8] - **服务贸易创新**:扩展国际快递审批权限下放,加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研究,完善国际文物交易物流政策[8] - **人员流动便利化**:为港澳台船员提供社保经办便利,试点香港涉税专业人士在深执业[8] 治理模式优化 - **民生保障**: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允许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上市[9] - **土地管理**: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机制,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探索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域利用模式[9] - **司法改革**: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支持深圳仲裁机构开展体育纠纷国际合作[10] 组织实施 - **权限下放**:国家发改委统筹协调,广东省加大放权力度,深圳需健全改革推进落实机制[11] - **法律配套**:涉及法律调整的事项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实施[11]
A股回购热潮涌动,年内超270家上市公司获得回购增持贷款
环球网· 2025-05-23 10:28
上市公司回购动态 - 今年以来已有近15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相关公告 [1] - 宁德时代和贵州茅台的回购金额上限分别为80亿元和60亿元 [1] - 截至5月20日已有879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金额607.87亿元 [3] - 贵州茅台以40.50亿元回购金额位居榜首 [3] - 徐工机械、牧原股份、宁德时代、中远海控回购金额分别为21.42亿元、16.10亿元、15.52亿元、13.67亿元 [3] - 海康威视、三安光电、三一重工、紫金矿业等公司回购金额均超过10亿元 [3] 上市公司回购预案 - 潍柴动力、宝钢股份拟回购金额上限均为10亿元 [3] - 金风科技拟回购金额上限为6亿元 [3] - 山东威达、健友股份、苏博特拟回购金额上限均为5亿元 [3] 回购资金来源 - 超270家上市公司回购资金来源涉及回购增持贷款 [1] - 截至5月20日已有276家上市公司发布获得回购增持贷款公告 [3] - 以贷款金额上限计算贷款总额达484.63亿元 [3] - 回购增持贷款能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帮助实施回购计划 [3]
A股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贷款活跃,资本市场获积极信号
环球网· 2025-05-21 10:13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贷款情况 - 截至5月19日17时共有622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回购增持贷款总金额约1207.55亿元 [1] - 2024年10月央行等三部门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且可展期 [3] - 目前A股获回购增持贷款额度约占首期额度的40.25%5月以来37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相关贷款 [3] 具体案例 - 韵达股份控股股东上海罗颉思计划增持公司股份1亿元至2亿元并获中国银行上海长三角分行不超过1.8亿元贷款支持 [3] - 思源电气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3亿元至5亿元股份并注销 [3] - 顺灏股份完成回购后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3] 政策与市场影响 - 回购增持贷款是低成本金融工具能助力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有效实施回购和增持计划 [3] -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其利率低可最大化回购增持利益降低难度拓宽融资渠道 [3] -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能推动股价上涨提升市值增加资金流入提高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4] - 德邦证券研报指出回购彰显管理层信心和认可促进股价与内在价值匹配增强市场信心 [4] - 若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还能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4] 监管动态 -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均创历史新高目前A股估值水平相对低位配置价值凸显 [4] - 近日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后续将持续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投资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