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级
搜索文档
凯迪拉克新CT6上市:28.99万起欲搅动豪华车市场
国际金融报· 2025-10-28 23:06
当前豪华中大型车市场正处重构期:BBA 虽仍占主导,但2024 年宝马 5 系销量同比下滑近 5万 辆,奔驰 E 级、奥迪 A6L 依赖终端优惠维持销量,入门价均超 36 万元。同时,比亚迪汉、小米SU7 等 国产新能源车型快速崛起,传统燃油豪华车承压明显。 此次,凯迪拉克选择以"技术降维 + 价格重置"破局:28.99 万起售价较 BBA 低近 8 万元,叠加"车 损超 30% 免费换新车 等权益,形成差异化优势。此举不仅瞄准 BBA 燃油车用户,更试图在新能源浪 潮中以 "燃油车高端配置"抢占市场份额。 10月22日,凯迪拉克新CT6上市,新车以28.99 万元起的"一口价"欲重塑豪华中大型轿车市场格 局。 新CT6核心竞争力聚焦 "百万级配置平民化":搭载与法拉利 SF90 同源的第四代 MRC 电磁悬架, 组成 "磁浮底盘",每秒千次扫描路况并瞬时调节阻尼,搭配全进口纵置 10 速变速箱与 mLSD 限滑差速 器。 ...
享界S9T:喜欢瓦罐会果断下定,对比最多的是问界和BBA
车fans· 2025-10-27 08:30
销量与市场热度 - 新车上市后市场关注度高,门店每日客流约20波,其中30%的客户专门来看S9T车型[2] - 上个月门店总销量为75台,自9月16日开启大定至国庆节前,S9T车型获得27台大定订单[3] - 销售提成为每卖一台车2000元,其中大定时获得1000元,车辆交付时再获得1000元[3] - 目前车辆均需预定,交付周期约为7周[3] 畅销配置与客户偏好 - 增程版最畅销配置为增程Max版,选配53度电池包,车价为324,800元[3] - 纯电版最畅销配置为Max两驱长续航版,车价为329,800元[3] - 颜色选择上,50%客户选择仙踪绿,30%选择寰宇红,20%选择鎏金黑,其中寰宇红和仙踪绿为限时免费选配[3] - Max版本是绝对销售主力,占比高达80%,四驱版本和Ultra版本销量较少[16] 目标客户画像 - 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S9轿车转化而来,另一类是本身喜欢旅行车的瓦罐车爱好者[3] - 购车主力为理念超前、能快速接受新势力和新鲜事物的客户[13] - 部分客户因车型过于个性而放弃选择,转而购买更主流的SUV如问界M7[14] 竞品对比与竞争优势 - 厂家内训提及的主要竞品为特斯拉Model Y和蔚来ET5T,但实际客户对比的车型较为分散,主要取决于预算[11] - 核心竞争优势包括:车型尺寸大,属于华为9系旗舰级别;搭载智驾4.0系统,处于行业一线水平;北汽的品控和调教,尤其是其与奔驰合作的经验被客户看重[6] - S9T上市后对同品牌S9轿车销量产生明显分流效应[12] 客户购车决策因素 - 客户决策关键因素包括驾驶质感、品牌认可度以及价格预期,例如有客户明确表示若价格不超过35万元就会购买[4] - 部分传统客户仍看重BBA等豪华品牌的社交属性,需要销售进行观念引导[7] - 华为品牌的生态协同效应和智能化体验是吸引客户的重要点,例如使用华为手机的客户对品牌有较高认可度[14] 客户反馈与产品改进点 - 客户主要抱怨点包括:无框车门隔音效果疑虑;方向盘对仪表盘存在遮挡;后备箱轮拱入侵影响空间实用性,铺设气垫床后空间不够宽敞[18] 售后保养与客户运营 - 增程版常规保养费用约700元,每5000公里需更换增程器机油机滤;纯电版保养费用约650元,每20000公里进行一次车辆检查和空气滤芯更换[20] - 纯电客户回店更多是为了洗车、用餐和充电[20] - 老车主推荐购车可获得10000积分奖励,企业客户可申请大客户资格获得30000积分[21]
BBA最后的堡垒,快守不住了
商业洞察· 2025-10-10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豪华汽车市场格局正经历结构性重构,德系三强(宝马、奔驰、奥迪,合称BBA)的市场主导地位受到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强劲挑战 [3][7] - 在由低到高的三大主力细分市场中,BBA在入门级和中大型豪华车市场的份额正被快速侵蚀,仅剩超豪华市场的基本盘面临冲击 [3][4][10] - 国产新能源品牌通过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路径,并采取不同的品牌策略,逐步实现对BBA传统技术壁垒的“绕过”,并在超豪华市场取得初步突破 [16][18][23] 中国豪华车市场格局演变 - 中国豪华车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约30万辆增长至2019年的220万辆,销量增长超过六倍 [7] - 德系三强的市场占有率从2012年顶峰的94.03%显著下降至2020年的63%,并在2024年进一步降至35% [7][10] - 市场格局从BBA绝对垄断演变为多元品牌阵营,理想汽车占据近10%份额,问界市场份额升至7.6%,蔚来在3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占比达40% [10] BBA在各价格段市场表现 - **入门级豪华轿车市场(“34C”)**:车型终端价格下探至20万元区间,但价格让步未能有效提振销量;2025年上半年奔驰C级与奥迪A4L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6%和27%,而20万至30万元区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从60%提升至63.3% [3] - **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56E”)**:出现以价换量趋势,宝马5系入门款降价幅度达40%;价格失守对财务造成直接冲击,2025年上半年奔驰、奥迪、宝马净利润分别暴跌55.8%、下滑37.5%和下降29% [4] - **超豪华市场(“78S”)**:传统格局开始被撼动,国产新能源品牌如比亚迪仰望、蔚来ET9、华为尊界S800等车型直接对标BBA;尊界S800在开启预订后109天内获得超过1.4万台订单,接近BBA“78S”车型上半年销量总和 [4][5] 国产新能源品牌进攻策略与成效 - 国产新能源品牌选择不同技术路径与品牌策略:蔚来通过用户运营和服务网络构建高端调性,其ET9在2025年5月交付835辆,超过宝马7系和奥迪A8L;比亚迪通过“易四方”等技术塑造技术奢华形象,仰望品牌累计销量突破1万辆;华为通过鸿蒙智行模式为合作车企赋能 [16][17] - 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中国品牌占比已超过80% [13] - 国产超豪华车型发展经历从早期品牌形象展示到实质性市场渗透的漫长过程,后期以智能化、电动化为核心差异化要素,开始真正撼动BBA垄断地位 [18] BBA的应对与转型 - BBA积极推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并开放与中国新能源品牌合作:奥迪与华为合作专注于提升L2+级智能驾驶体验;宝马与中国科技公司Momenta合作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奔驰通过投资与Momenta进行深度战略协同 [23][24][25] - 宝马明确提出“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的战略,中国作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和利润主要贡献市场,市场形势变化促使战略调整 [23] 未来市场竞争挑战 - 超豪华汽车消费者重视品牌历史与传统,这是新兴品牌的短板,构建相匹配的品牌故事与文化内涵成为挑战 [25] - 中国超豪华品牌的主要市场仍集中在中国国内,全球范围内的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升 [25] - 未来超豪华市场的角逐将是“新技术”与“老传统”的全面碰撞,竞争将更为激烈 [26]
创近5年新低!奔驰7月国内销量暴跌超40%
犀牛财经· 2025-08-20 13:20
销量表现 - 7月在华零售量26653辆 环比下降超40% 创近5年新低并首次跌破2.7万辆关口 [2] - 与宝马40190辆和奥迪37600辆的销量差距显著拉大 [2] - 上半年累计销量29.32万辆 同比下降14% 二季度销量同比下降19% [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销售收入663.77亿欧元 同比下降8.6% [4] - 税后净利润26.88亿欧元 同比下降55.8% [4] 市场竞争 - 国内自主品牌如问界/理想/极氪在30万元以上价格段抢占市场份额 [4] - 智能驾驶系统未跻身第一梯队 奥迪已与华为合作推出搭载ADS的车型 [4] 价格策略 - 多款车型大幅降价 上海地区A级车最低五折(12.56-15.77万元) C级车五五折 [4] - 新能源车型EQA和EQB均打五折 [4] 渠道影响 - 唐山/德州/东营等多地经销商门店关闭 车主权益受损影响品牌口碑 [4] - 降价潮导致经销商经营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4] 行业挑战 - 传统豪华车企面临汽车产业变革挑战 需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5] - 过度依赖品牌溢价可能导致市场竞争乏力 [5]
奔驰在华月销5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
第一财经· 2025-08-15 20:55
销量表现 - 公司7月在中国市场零售量达26653辆 环比下降超40% 为近5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 [2] - 近3年第二低月销量为3.6万辆 较7月高出超9000辆 [2] - 主力车型E级销量7700辆 GLC销量7514辆 C级销量6870辆 无一车型突破万辆 [2] - 电动车型EQA销量103辆 EQB销量233辆 [3] 价格策略 - 奔驰C级终端价格最大降幅36% 优惠12万元 [2] - 奔驰E级终端价格最大降幅约20% 优惠10万元 [2] - 电动车型EQA和EQB终端价格出现腰斩 [3] 产品规划 - 公司将于2027年前推出36款新车型 其中17款为电动车型 [3] - 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3] - 基于纯电MMA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CLA将于今年秋季上市 [3] 行业竞争 - 中国新能源车快速发展 问界/理想/蔚来等品牌蚕食豪华车市场份额 [2] - 豪华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品牌溢价未能传导至电动车产品 [3] - 豪华品牌终端价格出现大幅跳水 市场竞争激烈 [2] 战略调整 - 公司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跌14% [2] - EQ系列不再独立运作 将回归主流产品序列 [3]
汽车进口半年骤减32%,豪华油车生意被抢
36氪· 2025-08-15 20:27
豪华汽车市场格局变化 - 传统豪华品牌(BBA、雷克萨斯等)在华销量普遍下滑,宝马上半年交付31.79万辆(-15.5%)、奔驰29.32万辆(-14%)、奥迪28.76万辆(-10.2%)、保时捷2.1万辆(-28%)[6] - 进口汽车数量持续萎缩,2024年上半年进口22万辆(-32%),其中豪华品牌占比提升但主流品牌(丰田、大众等)进口量锐减[3][4] - 雷克萨斯成为唯一正增长的进口品牌,上半年销量9.1万辆(+8%)[6] 新能源豪车崛起 - 自主品牌新能源豪车抢占市场份额,理想上半年交付20.4万辆、蔚来7.4万辆,超过沃尔沃(7.03万辆)[8] - 30万-40万元价格区间新能源车型占比反超燃油车,7月达52.5%(vs燃油车47.5%)[10][11] - 问界M9等50万元以上车型表现亮眼,尊界S800上市67天大定破1万台[11][13] 价格区间竞争分化 - 30万-40万元区间:特斯拉Model Y、问界M8等新能源车型占据销量前十中六席,奥迪A4L仅排第十[10] - 40万元以上区间:传统豪华品牌仍占优势,前四名为奥迪A6L、Q5L、奔驰GLC/E级,累计销量均超6万辆[10] - 40万元以上新能源渗透率提升,7月燃油车占比降至58.7%(6月为59.5%)[11] 传统豪华品牌应对措施 - 促销力度加大,7月豪华车平均折扣率达27.2%(同比+2.1个百分点),雷克萨斯ES低配裸车价跌破25万元[7] - 新能源转型缓慢:宝马/奔驰/奥迪全球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26.4%、20.1%、17.4%[8] - 政策影响:超豪华车消费税门槛降至90万元,短期内或抑制销量[13]
大众、宝马、奔驰半年业绩下滑明显,中美市场成两大主因
观察者网· 2025-08-01 08:49
财务表现 - 大众、奔驰、宝马三家欧洲汽车制造商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均呈现较大幅度下滑 [1] - 奔驰上半年销售收入726亿欧元同比减少8.6% 税后净利润27亿欧元同比降低55.8% [3] - 大众第二季度营收808.1亿欧元同比下降3% 营业利润38.3亿欧元同比下降29.4% [3] - 宝马上半年销售收入677亿欧元同比下降8% 税后净利润40亿欧元同比下降29% [3] 销量数据 - 奔驰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降8%至107.6万辆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4% 美国市场下降6% 欧洲市场下降3% [4] - 宝马上半年全球销量下降0.5%至120.7万辆 欧洲市场增长8.2% 北美增长3.4% 中国市场下滑15.5% [5] - 奔驰主力车型在华零售销量:GLC(70,185辆) C级(69,693辆) E级(65,892辆) GLB(19,343辆) A级(7,651辆) [5] 中国市场影响 - 奔驰和宝马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美国关税和中国市场激烈竞争 [3] - 外资品牌在华销量下滑趋势明显 德系豪华品牌面临智能电动车冲击 [6] - 中国作为德国车企在欧洲外最大市场 是其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试炼场 [6] 技术转型 - 德系车企强化在华研发投入 奔驰宝马与Momenta合作 奥迪牵手华为 [8] - 宝马电动化转型成效显著 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大涨18.5%至31.8万辆 纯电车型增长15.7%至22万辆 [8] - 奔驰和奥迪电动化产品战略延迟 导致市场表现疲软 [8] 美国关税影响 - 大众因美国关税成本增加13亿欧元 将全年收入预期从增长5%下调至持平 [9] - 奔驰预计关税影响达4.2亿美元 汽车业务利润率下调至4%-6% [12] - 宝马预计关税对汽车部门利润率影响约1.25个百分点 维持全年税前利润110亿欧元目标 [12] 战略调整 - 奔驰实施"新阶段绩效"计划 通过全球生产布局优化和成本控制应对挑战 [13] - 宝马基于Neue Klasse新时代产品展开电动化全面攻势 [8] - 大众和奔驰通过全球裁员潮和战略转型规划挽回财务损失 [12]
选择坦克和小米,他们竟有这样的故事
36氪· 2025-07-24 09:56
汽车消费代际差异 - 年轻群体(20-35岁)购车更注重个性化与兴趣驱动 如领克03+ Racing版车主小杨拒绝家庭推荐的奔驰E级 选择30万级国产性能车并参与车友社交活动[6][8] - 中间群体(35-50岁)对自主品牌接受度高 2024年自主品牌市占率达65.2% 偏好配置全面性价比高的"水桶车"[17][19] - 老年群体(50岁以上)传统偏好合资品牌 但出现反例如退休汽贸从业者选择坦克400 Hi4-T进行自驾游[21][23] 汽车市场结构性变化 - 中国汽车保有量从2018年0.173辆/人增至2025年0.252辆/人 上海/南京等城市达0.287-0.331辆/人[23][26] - 市场从刚性需求转向改善型需求 2024年报废量620万辆 年轻群体将汽车视为手机类消费品 注重情绪价值[14][28] - 小米SU7成功因素包括: 雷军亲自交付的仪式感 对年轻群体尊重需求的满足 以及米粉品牌惯性[11][13] 行业发展趋势 - 性能车/个性化车型渗透率提升 如领克03+ Racing版车主占比增加 反映"玩车"需求崛起[5][6] - 新能源汽车接受度分化 年轻群体更关注设计/科技属性 如小董因外牌换沪牌需求选择小米SU7[9][11] - 硬派越野品类拓展新客群 坦克400 Hi4-T等车型吸引退休人群自驾需求[21][23]
北汽新能源:悬崖边的舞蹈
虎嗅APP· 2025-07-24 08:18
北汽蓝谷业绩分析 - 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39 73%至6 7万辆 但预亏22~24 5亿元 反映销量增长未改善经营业绩 [1][4] - 第二季度推算销量3 9万辆 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2 69~15 19亿元 车均亏损3 43万元与第一季度持平 [4] - 2024年研发投入31 91亿元 同比激增48 22% 研发占比达21 99%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增速53 06%远超营收 [4] - 2024年销售费用支出18 21亿元 经销商数量翻倍至226家 营销动作包括CBA冠名 电影合作等 [4] 北汽集团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整车销量81 7万辆 同比增长6% 其中商用车北汽福田增长9% 北汽重卡增长61 69% [10] - 乘用车销量48 56万辆 同比增3 8% 北京现代上险量下滑40 4% 北京奔驰下滑13 8% [10] - 新能源品牌极狐上险量同比增长145 4%至4 86万辆 享界S9上险量环比增26 7%至9644台 [10] - 2024年集团归母净利润下降68 6%至9 56亿元 依赖合资利润支撑新能源业务亏损 [4] 经营战略与财务风险 - 2024年战略频繁调整 7月宣称"举全集团之力打造极狐" 8月转向"All in享界S9" 2025年双品牌并行降价 [13] - 产品策略矛盾 极狐保留"去华为化"导致智驾落后 享界则高度依赖华为技术 [13] - 2025年一季度现金余额骤降55 4%至36 7亿元 应收款项达102亿元 存货21亿元 [13] - 上市7年半累计亏损超300亿元 2025年启动60亿元定增 控股股东认购半数资金 [13] 行业竞争态势 - 行业竞争烈度达极致 车企犯错空间被压缩到最小 需重新制定精准战略并快速执行 [11] - 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粗放增长后的转型困境 北汽蓝谷反映行业性挑战 [11]
北汽新能源:悬崖边的舞蹈丨车圈脉动 Vol.6
虎嗅· 2025-07-23 09:37
行业竞争现状 - 中国车市竞争激烈,车企面临"抢"下去的生存压力,包括自主传统车企、新势力和合资车企 [2] - 部分车企出现销量增长但亏损持续的现象,如北汽蓝谷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39.73%(6.7万辆)但预亏22~24.5亿元 [3] - 行业竞争烈度已达极致,车企犯错空间被压缩到最小 [8] 北汽蓝谷业绩分析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核心原因是销量未带来经营好转,第二季度推算销量3.9万辆,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2.69亿至15.19亿元,车均亏损3.43万元与一季度持平 [5] - 2024年研发投入31.91亿元同比激增48.22%,占比高达21.99%,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53.06% [5] - 渠道扩张导致销售费用高企,2024年经销商数量翻倍,服务中心增至226家,全年销售费用18.21亿元 [5] - 规模效应不足,6月销量仅1万+,远低于单个品牌3~4万辆的盈亏平衡线 [5] 北汽集团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整车销量81.7万辆同比增6%,其中乘用车销量48.56万辆同比增3.8% [7] - 合资品牌下滑明显:北京现代上险量5.46万台同比降40.4%,北京奔驰上险量23.81万台同比降13.8% [7] - 新能源品牌表现分化:享界S9上险量9644台环比增26.7%,极狐上险量4.86万台同比增145.4%,北汽新能源上险量1.4万台同比增536.4% [7] 战略调整与财务压力 - 北汽蓝谷2024年7月宣布"举全集团之力打造极狐"投入超千亿,8月改口"All in 享界S9",2025年上半年实施双品牌并行降价策略 [11] - 产品战略矛盾:极狐强调"去华为化"导致智驾落后,享界高度配合华为但北汽技术未体现 [11] - 财务状况恶化:一季度现金余额36.7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的83亿元锐减55.4%,应收款项102亿元,存货21亿元 [11] - 持续亏损:上市后连续7年半累计亏损超300亿元,2025年4月启动60亿元定增计划 [11] 行业深层问题 - 老车企面临战略重塑挑战,需在更短时间内制定精准战略并保持市场敬畏 [9] - 方向选择错误将导致努力无效,如"使劲滑船桨也靠不了岸"的困境 [10] - 新能源转型依赖传统业务输血,北汽集团通过"奔驰利润+商用车利润"为蓝谷争取时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