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尊界
icon
搜索文档
上周部分品牌交付量
数说新能源· 2025-10-28 16:05
鸿蒙智行销量数据 - 鸿蒙智行总销量约20,000辆 [1] - 旗下享界品牌销量约1,500辆 [1] - 旗下尊界品牌销量约500辆 [1] 零跑与蔚来销量数据 - 零跑汽车销量约12,000辆 [1] - 蔚来汽车总销量约10,300辆 [1] - 蔚来旗下乐道品牌销量约4,500辆,其中L90车型贡献约3,000辆 [1] - 蔚来品牌自身销量约4,300辆 [1] - 蔚来旗下萤火虫品牌销量约10,300辆 [1] 主机厂供应链策略 - 主机厂在电芯采购上需兼顾性能与成本 [2] 行业动态与市场方向 - 比亚迪正发力东南亚出海市场 [4] - 宁德时代认为储能市场增速高于动力电池市场 [4]
财经聚焦|平台企业“开”进车圈,折射新能源汽车产业哪些变革?
新华社· 2025-10-16 21:28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的跨界融合,互联网科技公司如京东、华为、小米等凭借各自优势进入赛道,通过协同创新重塑产业格局 [1][2] - 跨界融合将汽车从出行工具演变为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和服务的“超级平台”,推动产业从技术单点竞争转向系统生态协同 [7][9][12] - 中国庞大的市场基础、成熟的产业链以及政策支持为跨界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产业未来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复合型人才和生态协同 [3][5][11][12] 跨界入局的主要参与者与模式 - 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新车,依托电商平台的消费洞察与销售渠道优势,两天内收到约17万份用户定制方案 [1][2] - 华为以ICT技术赋能车企,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已成为重要增长极,与赛力斯、北汽合作推出的问界、享界等车型热销 [2] - 小米选择全栈自研技术路线造车,阿里巴巴提供算力和大模型支持服务众多合作伙伴 [2] - 合作模式体现为资源整合:广汽负责整车制造,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技术与换电生态,京东发挥用户洞察、零售渠道和仓储物流优势 [9] 产业发展的基础与驱动力 - 市场基础雄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今年前9个月产销量双双突破1100万辆,市场渗透率已接近50% [3] - 产业链成熟完备:中国已建成自主可控、完备高效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依靠产业集群,整车厂可在4小时内解决所需零部件供应 [5] - 技术驱动产品迭代:汽车演进为智能出行终端,集成高性能电池、轻量化材料、智能座舱、车载系统等,成为多种前沿技术的落地载体 [7][9] - 政策支持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支持汽车“研产供销服”各环节大模型的应用开发,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攻关 [11] 跨界融合带来的产业变革 - 产业边界拓宽:汽车产业从单纯的制造业,转变为深度融合先进技术、新型能源与数据服务的“超级平台” [7][9] - 生产模式变革:通过数字管理、市场指导生产,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更好响应用户需求,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10] - 竞争范式转变:产业竞争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能力决战,关键在于融合创新与生态协同,从“竞争”走向“共生” [12] 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 持续技术创新:需加强在基础芯片、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智能化下半场关键技术的合力攻关 [11] - 培养复合型人才:行业急需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培养既能把握车辆设计底层逻辑,又能理解人工智能算法原理的人才 [11][12] - 构建协同生态:推动车企、科技公司、能源企业、金融机构等跨界融合,形成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整体效能的跃迁 [12]
亿航VT35将按飞行距离计价
第一财经· 2025-10-15 17:15
公司产品与运营 - 亿航智能的EH216-S是全球唯一获得适航三证并计划开展商业运营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机型 [1] - 公司最新一代长航程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VT35标准版在中国市场售价为650万元起 [1] - VT35满载设计航程超过200公里,可实现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等中长途交通出行 [1][2] - VT35未来投入使用后将根据飞行距离进行计价,模式类似于出租车 [2] 供应链与合作 - VT35的部分内饰供应商与豪华轿车品牌尊界相同,尊界是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推出的汽车品牌 [2] - 亿航智能已与江淮汽车、合肥国先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合肥成立合资公司并投资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基地 [2] 行业地位与发展 - 作为唯一一家“持证上岗”的企业,亿航智能需要打造行业的运营样本 [1] - 民航局正密切关注亿航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运营工作,行业规则的完善与后续发展有赖于此样本的成熟 [1]
余承东职务更新!将成华为“打赢AI关键战役”的核心领导人
新浪财经· 2025-09-29 21:13
公司战略与人事任命 - 余承东出任华为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负责公司重大战略方向的资源投入、项目立项及预算审批的关键决策 [1] - 此次调整标志着华为将人工智能置于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地位,确保战略资源向AI领域高强度倾斜 [1] - 余承东的核心任务是带领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被内部视为打赢AI关键战役的核心领导人 [1] 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 华为的人工智能布局涵盖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2] - 公司IRB将与各业务BG旗下的IRB形成协同分工,以管理公共的能力投资 [1] - 战略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与攻坚落地,推动华为在AI芯片、大模型、智能汽车等关键战场加速突破 [1] 计算基础设施 - 华为形成了基于鲲鹏的通用算力以及基于昇腾的智能算力的算力体系 [3] - 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和集群,并公布了昇腾芯片的持续演进规划 [3] 端侧AI与生态建设 - 华为推出天工计划,承诺投入10亿元扶持鸿蒙AI生态创新,激励超过1万个AI原生元服务与5000+智能体的孵化 [3] - 截至目前,鸿蒙5终端设备已突破2000万 [3] 智能汽车业务 - 智能汽车是华为在AI领域的重要布局方向,鸿蒙智行8月销量约4.6万辆,前8个月累计销量约为29.6万辆 [3] - 华为合作的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以及上汽等,已推出问界、智界、享界、尚界、尊界等品牌 [3]
车企2025上半年:华为“五界”急需上量,造车新势力挣扎在盈亏线上
华夏时报· 2025-09-25 21: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收入50917亿元同比增长8% 利润2444亿元同比增长3.6% 行业利润率4.8%较1-5月的4.3%有所改善 [4] - 统计的16家上市车企中11家营收实现增长 9家实现盈利 盈利占比过半 [1] 头部车企表现 - 比亚迪以3712.81亿元营收和155.11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 营收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同比增长13.79% 研发投入309亿元高出净利润一倍 [1][4] - 上汽集团营收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 净利润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 [1][3] - 吉利汽车营收1502.85亿元同比增长27% 净利润92.9亿元同比下降13.9% 主要因2024年同期出售雷诺资产获得收益 [1][3][4] - 长城汽车营收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 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1% 第二季度业绩优于第一季度 [1][3][5] 合资车企承压 - 长安汽车营收726.91亿元同比下降5.25% 净利润22.91亿元同比下降19.09% 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6.36% [3][6] - 东风集团营收545.3亿元同比增长6.6% 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降92% 毛利率达13.9%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3][6] - 广汽集团营收421.66亿元同比下降7.95% 亏损25.38亿元同比下降267.39% 主因销量下降及新能源车型处于爬坡期 [3][7] 华为合作车企表现 - 赛力斯营收624.02亿元同比下降4.06% 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问界系列交付14.7万辆 其中M9和M8分别交付6.2万和3.5万辆 [3][8] - 北汽蓝谷营收95.17亿元同比增长154.38% 亏损23.08亿元 [3][9] - 江淮汽车营收193.6亿元同比下降9.1% 亏损7.73亿元同比下降356.89% 扣非净利润下降1096.63% [3][9] - 奇瑞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682.2亿元同比增长24.2% 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 [10] - 华为鸿蒙智行上半年销量21.5万辆 目标完成率仅20% [12] 新势力车企分化 - 理想汽车营收561.7亿元同比下降2% 净利润17.43亿元同比增长2.82% 连续11个季度盈利 交付20.4万辆同比增长7.9% [3][13][14] - 零跑汽车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15% 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101.49%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交付22.2万辆同比增长155% [3][13][14] - 小鹏汽车营收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1% 亏损11.42亿元同比收窄56.95% 交付19.7万辆同比增长279% [3][13][14] - 蔚来汽车营收310.43亿元同比增长13.49% 亏损117.45亿元同比扩大14.8% 交付11.42万辆同比增长30.6% [3][13][14] 战略布局与合作 - 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升级 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启境" [7] - 奇瑞汽车与华为签署智界品牌战略2.0协议 实施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营 [10] - 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推出"尚界" 首款车型H5已于9月发布 [11]
雷军的小米汽车成功了,任正非为啥不造车?事实证明,“华为不造车”的决策很正确:任总真是太有战略远见了
搜狐财经· 2025-09-21 10:16
造车战略优势 - 造车可掌握产业链控制权并提升利润空间 类似超市自有品牌模式[1] - 品牌势能可有效利用于汽车业务 如小米通过企业家IP绑定实现营销优化[1] - 汽车行业竞争焦点已从电动化转向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成为决胜关键因素[1] 华为战略选择 - 华为具备ICT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2] - 2018年明确不造车战略 聚焦ICT主航道并帮助车企造好车[3] - 战略定力获得市场验证 通过生态合作实现行业影响力提升[3][8] 车企合作态度转变 - 初期车企对华为存在防范心理 如上汽曾提出"灵魂论"拒绝技术合作[5] - 问界成功案例促使车企转向主动合作 目前超5家车企加入鸿蒙智行生态[7][8] - 华为提供三种合作模式(零部件/HI/鸿蒙智行) 其中鸿蒙智行最受车企欢迎[8] 生态合作价值 - 华为通过技术赋能成为增量部件供应商 避免与车企直接竞争[8][10] - 合作模式创造行业共赢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10] - 智驾技术由华为率先突破 国内智能汽车市场发展获显著推动[10] 行业格局演变 -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预期超越智能手机[10] - 不同企业选择差异化路径(小米造车/华为赋能)均获得阶段性成功[10] -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汽车行业竞争核心要素[1][10]
余承东为什么坚持要做旅行车?
36氪· 2025-09-18 10:46
享界S9T车型发布 - 鸿蒙智行与北汽蓝谷合作推出第二款车型享界S9T 为基于享界S9开发的旅行款 官方指导价30.98万元至36.98万元 开启预定24小时大定7500台 远超基础款享界S9的销售表现 [1] - 旅行车结合轿车驾驶感受与SUV后备箱空间 通过延伸车尾形成连通储物区域 [1] - 立项过程中北汽倾向开发大型SUV 余承东力主选择旅行车并最终说服北汽 [1] 鸿蒙智行产品结构分析 - SUV产品线覆盖20万至50万元价格带 包括问界M5/M7/M8/M9、智界R7、尚界H5 2025年前八个月累计销量超27万辆 [2] - 轿车产品线仅四款车型 价格分布分散 智界S7/享界S9/S9T覆盖20万-40万元 尊界定位百万豪车 同期轿车销量刚超2万辆 [2] - 产品结构失衡源于SUV路径依赖 问界M5/M7成功为后续SUV产品建立信心 且中国SUV市场份额从2019年44.3%升至2025年49.2% [3][4][7] 轿车市场战略意义 - 轿车市场份额保持46.1% 与SUV形成半壁江山格局 对年销百万辆品牌不可或缺 [7] - 自主品牌轿车增速除2023年外均显著高于SUV 成为新增长引擎 典型案例包括比亚迪秦/汉、吉利星瑞/星愿、小米SU7等 [9] - 鸿蒙智行需打造标杆轿车产品以实现从商业模式向汽车品牌联盟进化 [9] 旅行车战略选择逻辑 - 纯电平台采用"四轮四角"设计导致大型轿车比例失调 旅行车通过延伸车顶线条重塑视觉比例 [10][11] - 旅行车具备更低风阻系数(新能源车续航优势)、低重心(操控优于轿车)及超大储物空间 空气悬架技术弥补通过性短板 [12] - 该选择是应对SUV产品线过度拥挤的突围策略 也是继智界S7/享界S9受挫后进入轿车市场的关键路径 [13]
余承东最新发声!北汽董事长:北汽AII in享界
券商中国· 2025-09-16 23:03
鸿蒙智行合作与战略 - 华为与北汽集团合作升级为战略共同体 聚焦五大专属体系赋能 包括专属团队 专属研发资源 专属制造与供应链体系 专属双质检体系以及专属渠道网络 [8] - 北汽集团宣布未来3年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与华为共同打造享界品牌 依托华为ICT技术沉淀和北汽整车制造经验 [2][8] - 鸿蒙智行联合赛力斯 奇瑞 北汽 江淮和上汽集团推出问界 智界 享界 尊界和尚界五大品牌 五界聚势发力推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升级 [3][4] 鸿蒙智行交付与市场表现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3万辆 预计10月份达到100万辆 [3][5] - 享界S9T作为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 累计小订突破40000辆 [3][6] 享界S9T产品配置 - 享界S9T增程版Max和Ultra售价分别为30.98万元和34.98万元 纯电版Max和Ultra售价分别为32.98万元和36.98万元 [3] - 享界S9T纯电版搭载800V华为巨鲸高压电池平台 配备100kWh电池包 CLTC综合续航最长可达801km [6] - 享界S9T增程版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 CLTC综合续航最长可达1305km 可加92号汽油 [6] - 享界S9T车内乘坐空间高达1962mm 后排空间达1000mm 后备厢729L 后排放倒可拓展至1677L [6] - 享界S9T搭载全新华为途灵平台 全系标配5档可调智能空气悬架和全新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 [7] - 享界S9T搭载华为旗舰9系黑科技 包括标志星河大灯 全新星云尾灯和华为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 提供6款寰宇色彩和4种内饰颜色 [6]
江淮汽车8月产销量双降 上半年亏超7亿元
犀牛财经· 2025-09-13 22:09
核心观点 - 公司8月及前8月产销均呈现同比下降态势 总产量8月2.76万辆同比减23.22% 前8月24.78万辆同比减9.78% 总销量8月3.24万辆同比减13.23% 前8月24.83万辆同比减9.97% [2] - 乘用车领域表现分化 SUV和轿车产销大幅下滑 MPV逆势高增长 商用车中货车产销基本稳定 客车产销高速增长但规模有限 [3] - 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双降 8月产量2537辆同比增8.98%但销量2208辆同比减27.15% 前8月累计产量1.28万辆同比减14.89% 累计销量1.24万辆同比减32.93% [4] - 财务表现持续恶化 2020-2024年扣非净利累计亏损超1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3.6亿元同比降9.10% 净亏损7.73亿元同比扩大356.89% [4] - 成本控制失衡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11.20亿元同比激增43.99% 研发费用6.87亿元同比降12.87% [4] - 发展模式存在代工依赖 与蔚来合作期间忽视自主品牌建设 现与华为合作打造尊界品牌面临百万级豪车市场挑战 [5] 产销表现 - 8月总产量27601辆同比减23.22% 前8月累计产量247785辆同比减9.78% [1][2] - 8月总销量32447辆同比减13.23% 前8月累计销量248258辆同比减9.97% [1][2] - SUV车型8月产量4762辆同比减49.03% 销量5951辆同比减30.89% [1][3] - MPV车型8月产量1496辆同比增29.86% 销量2647辆同比增109.91% [1][3] - 轿车车型8月产量4870辆同比减29.89% 销量7588辆同比减8.09% [1][3] - 货车车型8月产量10572辆同比增4.18% 销量10397辆同比减0.34% [1][3] - 客车车型8月产量994辆同比增310.74% 销量773辆同比增112.95% [1][3]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乘用车8月产量2537辆同比增8.98% 前8月累计产量12824辆同比减14.89% [1][4] - 新能源乘用车8月销量2208辆同比减27.15% 前8月累计销量12430辆同比减32.93% [1][4] 财务状况 - 2020-2024年扣非净利连续五年亏损 累计亏损额超100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6亿元同比降9.10% [4]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7.73亿元同比扩大356.89% [4]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11.20亿元同比增43.99% [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6.87亿元同比降12.87% [4] 战略布局 - 存在代工依赖症 与蔚来合作期间获得代工费用但忽视自主品牌建设 [5] - 现与华为合作打造尊界品牌 面临百万级豪车市场竞争挑战 [5]
神州答卷|江淮日新向未来
新华网· 2025-09-12 19:46
安徽省创新战略与产业升级 - 安徽省提出47个"创新之问" 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 [2] - 规上工业营收从2020年3.8万亿元增至2024年5.49万亿元 全国排名从第12位升至第6位 占全国比重从3.6%提升至4% [5] -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6.6% [5]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发展 - 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占地1500亩 配备1800台智能机器人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与数字化 [3] - 尊界车型上市90天内订单超12000台 依托合肥智能制造、新能源、半导体领域创新支撑 [3] - 2025年1-7月安徽汽车产量175.57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85.53万辆 较2020年全年10.5万辆增长714% [3][5] - 全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中至少有1辆为安徽制造 [5] 未来产业布局与科技创新 - 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 瞄准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等领域 目标2030年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18] - 2025年上半年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企业营收400亿元 计划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8] - 拥有13个大科学装置 包括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等 [15] - 芜湖市布局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算力服务 2024年机器人产业产值超400亿元 汇聚300余家产业链企业 [16] 科技创新生态与成果转化 - 2024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930亿元 同比增长25.3%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覆盖全省高校及医疗中心 [27] - 截至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500亿元 预计2027年达万亿元规模 占各项贷款比重10% [27] - 培养服务新兴产业人才超200万人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全社会超85% 高技能人才年增41.7万人 [25][28] - 第三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意向落地成果1400余项 省外成果占比近80% [27]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7位升至第6位 拥有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数量居全国第3 [5] - 2025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5] - 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结构从传统农业大省转向新兴工业大省 [7][8] 当前挑战与应对方向 - 2025年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及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 部分优势产业面临行业调整及出口困难 [9] - 需解决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巩固、光伏产业突围、外贸出口结构优化、文旅科技创新等核心问题 [10] - 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产学研协同需加强等发展堵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