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尊界
icon
搜索文档
余承东为什么坚持要做旅行车?
36氪· 2025-09-18 10:46
享界S9T车型发布 - 鸿蒙智行与北汽蓝谷合作推出第二款车型享界S9T 为基于享界S9开发的旅行款 官方指导价30.98万元至36.98万元 开启预定24小时大定7500台 远超基础款享界S9的销售表现 [1] - 旅行车结合轿车驾驶感受与SUV后备箱空间 通过延伸车尾形成连通储物区域 [1] - 立项过程中北汽倾向开发大型SUV 余承东力主选择旅行车并最终说服北汽 [1] 鸿蒙智行产品结构分析 - SUV产品线覆盖20万至50万元价格带 包括问界M5/M7/M8/M9、智界R7、尚界H5 2025年前八个月累计销量超27万辆 [2] - 轿车产品线仅四款车型 价格分布分散 智界S7/享界S9/S9T覆盖20万-40万元 尊界定位百万豪车 同期轿车销量刚超2万辆 [2] - 产品结构失衡源于SUV路径依赖 问界M5/M7成功为后续SUV产品建立信心 且中国SUV市场份额从2019年44.3%升至2025年49.2% [3][4][7] 轿车市场战略意义 - 轿车市场份额保持46.1% 与SUV形成半壁江山格局 对年销百万辆品牌不可或缺 [7] - 自主品牌轿车增速除2023年外均显著高于SUV 成为新增长引擎 典型案例包括比亚迪秦/汉、吉利星瑞/星愿、小米SU7等 [9] - 鸿蒙智行需打造标杆轿车产品以实现从商业模式向汽车品牌联盟进化 [9] 旅行车战略选择逻辑 - 纯电平台采用"四轮四角"设计导致大型轿车比例失调 旅行车通过延伸车顶线条重塑视觉比例 [10][11] - 旅行车具备更低风阻系数(新能源车续航优势)、低重心(操控优于轿车)及超大储物空间 空气悬架技术弥补通过性短板 [12] - 该选择是应对SUV产品线过度拥挤的突围策略 也是继智界S7/享界S9受挫后进入轿车市场的关键路径 [13]
余承东最新发声!北汽董事长:北汽AII in享界
券商中国· 2025-09-16 23:03
鸿蒙智行合作与战略 - 华为与北汽集团合作升级为战略共同体 聚焦五大专属体系赋能 包括专属团队 专属研发资源 专属制造与供应链体系 专属双质检体系以及专属渠道网络 [8] - 北汽集团宣布未来3年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与华为共同打造享界品牌 依托华为ICT技术沉淀和北汽整车制造经验 [2][8] - 鸿蒙智行联合赛力斯 奇瑞 北汽 江淮和上汽集团推出问界 智界 享界 尊界和尚界五大品牌 五界聚势发力推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升级 [3][4] 鸿蒙智行交付与市场表现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3万辆 预计10月份达到100万辆 [3][5] - 享界S9T作为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 累计小订突破40000辆 [3][6] 享界S9T产品配置 - 享界S9T增程版Max和Ultra售价分别为30.98万元和34.98万元 纯电版Max和Ultra售价分别为32.98万元和36.98万元 [3] - 享界S9T纯电版搭载800V华为巨鲸高压电池平台 配备100kWh电池包 CLTC综合续航最长可达801km [6] - 享界S9T增程版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 CLTC综合续航最长可达1305km 可加92号汽油 [6] - 享界S9T车内乘坐空间高达1962mm 后排空间达1000mm 后备厢729L 后排放倒可拓展至1677L [6] - 享界S9T搭载全新华为途灵平台 全系标配5档可调智能空气悬架和全新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 [7] - 享界S9T搭载华为旗舰9系黑科技 包括标志星河大灯 全新星云尾灯和华为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 提供6款寰宇色彩和4种内饰颜色 [6]
江淮汽车8月产销量双降 上半年亏超7亿元
犀牛财经· 2025-09-13 22:09
核心观点 - 公司8月及前8月产销均呈现同比下降态势 总产量8月2.76万辆同比减23.22% 前8月24.78万辆同比减9.78% 总销量8月3.24万辆同比减13.23% 前8月24.83万辆同比减9.97% [2] - 乘用车领域表现分化 SUV和轿车产销大幅下滑 MPV逆势高增长 商用车中货车产销基本稳定 客车产销高速增长但规模有限 [3] - 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双降 8月产量2537辆同比增8.98%但销量2208辆同比减27.15% 前8月累计产量1.28万辆同比减14.89% 累计销量1.24万辆同比减32.93% [4] - 财务表现持续恶化 2020-2024年扣非净利累计亏损超1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3.6亿元同比降9.10% 净亏损7.73亿元同比扩大356.89% [4] - 成本控制失衡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11.20亿元同比激增43.99% 研发费用6.87亿元同比降12.87% [4] - 发展模式存在代工依赖 与蔚来合作期间忽视自主品牌建设 现与华为合作打造尊界品牌面临百万级豪车市场挑战 [5] 产销表现 - 8月总产量27601辆同比减23.22% 前8月累计产量247785辆同比减9.78% [1][2] - 8月总销量32447辆同比减13.23% 前8月累计销量248258辆同比减9.97% [1][2] - SUV车型8月产量4762辆同比减49.03% 销量5951辆同比减30.89% [1][3] - MPV车型8月产量1496辆同比增29.86% 销量2647辆同比增109.91% [1][3] - 轿车车型8月产量4870辆同比减29.89% 销量7588辆同比减8.09% [1][3] - 货车车型8月产量10572辆同比增4.18% 销量10397辆同比减0.34% [1][3] - 客车车型8月产量994辆同比增310.74% 销量773辆同比增112.95% [1][3]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乘用车8月产量2537辆同比增8.98% 前8月累计产量12824辆同比减14.89% [1][4] - 新能源乘用车8月销量2208辆同比减27.15% 前8月累计销量12430辆同比减32.93% [1][4] 财务状况 - 2020-2024年扣非净利连续五年亏损 累计亏损额超100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6亿元同比降9.10% [4]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7.73亿元同比扩大356.89% [4]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11.20亿元同比增43.99% [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6.87亿元同比降12.87% [4] 战略布局 - 存在代工依赖症 与蔚来合作期间获得代工费用但忽视自主品牌建设 [5] - 现与华为合作打造尊界品牌 面临百万级豪车市场竞争挑战 [5]
神州答卷|江淮日新向未来
新华网· 2025-09-12 19:46
安徽省创新战略与产业升级 - 安徽省提出47个"创新之问" 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 [2] - 规上工业营收从2020年3.8万亿元增至2024年5.49万亿元 全国排名从第12位升至第6位 占全国比重从3.6%提升至4% [5] -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6.6% [5]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发展 - 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占地1500亩 配备1800台智能机器人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与数字化 [3] - 尊界车型上市90天内订单超12000台 依托合肥智能制造、新能源、半导体领域创新支撑 [3] - 2025年1-7月安徽汽车产量175.57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85.53万辆 较2020年全年10.5万辆增长714% [3][5] - 全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中至少有1辆为安徽制造 [5] 未来产业布局与科技创新 - 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 瞄准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等领域 目标2030年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18] - 2025年上半年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企业营收400亿元 计划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8] - 拥有13个大科学装置 包括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等 [15] - 芜湖市布局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算力服务 2024年机器人产业产值超400亿元 汇聚300余家产业链企业 [16] 科技创新生态与成果转化 - 2024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930亿元 同比增长25.3%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覆盖全省高校及医疗中心 [27] - 截至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500亿元 预计2027年达万亿元规模 占各项贷款比重10% [27] - 培养服务新兴产业人才超200万人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全社会超85% 高技能人才年增41.7万人 [25][28] - 第三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意向落地成果1400余项 省外成果占比近80% [27]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7位升至第6位 拥有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数量居全国第3 [5] - 2025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5] - 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结构从传统农业大省转向新兴工业大省 [7][8] 当前挑战与应对方向 - 2025年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及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 部分优势产业面临行业调整及出口困难 [9] - 需解决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巩固、光伏产业突围、外贸出口结构优化、文旅科技创新等核心问题 [10] - 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产学研协同需加强等发展堵点 [20]
牵手8大国有车企 华为汽车板块扩大朋友圈
证券时报· 2025-09-03 07:36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2019年5月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正式进军汽车领域 [2] - 与赛力斯合作打造首个智能汽车品牌"问界"后扩展至奇瑞、北汽、江淮、长安、广汽等合作伙伴 [2] - 形成三大合作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鸿蒙智行模式(原智选车模式) [2] - 业务架构分为车BU业务(零部件供应与Hi模式)和终端BG旗下的鸿蒙智行业务 [2] 合作伙伴与市场覆盖 - 中国八大国有车企(长安、东风、北汽、广汽、上汽、江淮、奇瑞、一汽)已全部与华为合作 [1][3] - 德系豪华品牌奥迪Q6L e-tron搭载乾崑智驾 宝马和奔驰接入鸿蒙生态 [3] - 日系厂商日产和丰田通过合资企业与华为展开合作 [3] - 比亚迪方程豹豹8成为首款搭载华为智驾的车型 [3] 鸿蒙智行业务进展 - 累计交付突破90万台 其中问界品牌累计交付75万台(问界M9交付22.6万台 问界M8交付8万台) [5] - 智界R7/S7累计交付11万台 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万台 [5] - 产品矩阵覆盖十几万到上百万全价位段 包含SUV、MPV、轿车、旅行车等车型 [5] - 将于2024年9月发布享界S9T旅行车和尚界H5(预售价16.98万元起) [5] 技术成果与商业化 - 乾崑智驾系统搭载量突破100万辆 [6] - 与奇瑞投入超百亿专项资金和超5000名研发人力共同打造智界品牌 [5]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涵盖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及乾崑车云服务等全栈技术 [3]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汽车行业形成传统车企、比亚迪、"蔚小理"新势力和华为等多方竞争格局 [7] - 未来竞争将演变为华为、比亚迪、造车新势力等智能汽车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8] - 在40万元以上高端汽车市场 鸿蒙智行占比最大 对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形成挤压 [9] - 华为技术帮助国内车企缩小与国际品牌差距 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 [8] 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 - 目标成为全球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安卓式"平台提供商 主导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标准 [9] - 通过技术生态赋能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崛起 重塑豪车市场格局 [9] - 业务模式多样 涵盖通信、芯片、智能驾驶等技术优势 [6]
牵手八大国有车企华为汽车板块扩大“朋友圈”
证券时报· 2025-09-03 07:35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2019年5月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正式进军汽车领域[2] - 与赛力斯合作打造首个智能汽车品牌"问界"后扩展至奇瑞、北汽、江淮、长安、广汽等合作伙伴[2] - 形成三大合作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鸿蒙智行模式(原智选车模式)[2] 业务架构与股权结构 - 零部件供应与Hi模式划归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由华为持股80%、赛力斯与长安阿维塔各持股10%[2] - 鸿蒙智行模式归属华为终端BG 由余承东执掌 涵盖与赛力斯(问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奇瑞(智界)、上汽(尚界)合作的"五界"品牌[2] - 余承东表示未来不会新增其他界 标志鸿蒙智行模式成型 合作将走向纵深化[2] 合作伙伴覆盖与行业认可 - 一汽红旗成为第八家合作的国有车企 基于华为乾崑解决方案打造旗舰车型"红旗9系" 预计2026年上市[1][3] - 八大国有车企(长安、东风、北汽、广汽、上汽、江淮、奇瑞、一汽)全部与华为合作[1][3] - 德系豪华品牌奥迪Q6L e-tron搭载乾崑智驾 宝马、奔驰接入鸿蒙生态 日系日产、丰田通过合资企业与华为合作[3] 商业化进展与产品矩阵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台 其中问界品牌累计交付75万台(问界M9交付22.6万台、问界M8交付8万台) 智界品牌交付11万台[4] - 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万台[4] - 鸿蒙智行车型覆盖十几万至上百万元价位段 涵盖SUV、MPV、轿车、旅行车等全品类[4] 技术落地与生态建设 - 乾崑智驾系统搭载量突破100万辆[5] - 华为与奇瑞投入超百亿专项资金及超5000名研发人力共同打造智界汽车[4] - 华为通过通信、芯片、智能驾驶等技术优势提供智能驾驶方案与智能座舱体验[5]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汽车行业形成传统车企、比亚迪、新势力(蔚小理)、华为等多方竞争格局[6] - 智能驾驶领域面临比亚迪"天神之眼"、小鹏XNGP、特斯拉FSD V12等方案竞争[6] - 余承东表示华为与比亚迪有望在激烈竞争中成为幸存者[6] 市场影响与行业地位 - 鸿蒙智行在中国40万元以上高端汽车市场占比最大 对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形成挤压[7] - 华为技术助力中国车企缩小与国际品牌差距 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7] - 鸿蒙智行模式可能成为行业标杆 华为或成为全球智能化领域"安卓式"平台提供商[7] 产品规划与品牌发展 - 将于2024年9月16日发布享界S9T旅行车 9月23日发布预售价16.98万元起的尚界H5[4] - 智界品牌开启2.0时代 鸿蒙智行实现从入门到高端全细分市场覆盖[4]
华为刚注册了「绝界」
36氪· 2025-09-02 15:38
华为新商标注册 - 华为于2025年3月5日申请注册"绝界"商标 国际分类为12类运输工具 涵盖商品包括汽车车轮、汽车座椅、电动汽车、汽车车身、混合动力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专用权期限为2025年8月20日至2035年8月19日 [4] - 该商标注册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0日 初步审定公告日期为2025年5月20日 法律主体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4] 华为汽车品牌布局 - 华为已建立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汽车品牌 近期与上汽合作的"尚界"品牌因H5车型16.98万元预售价格引发市场关注 [5] - 公司还注册了包括"仙界"、"天界"、"江界"等超过100个"界"系列商标 其中大部分属于防御性注册 防止被第三方抢注用于碰瓷营销 [8][10] - "江界"商标是与江淮汽车合作尊界品牌后的防御性举措 [9] 智选车业务战略 - 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业务当前产品线覆盖大型SUV、旗舰行政轿车、轿跑和中型SUV 但尚未进入硬派越野、B级轿车、紧凑级SUV和A级精品小车等细分市场 [14] - 15万元以下市场占中国汽车总销量60% 华为通过尚界H5车型16.98万元定价进行市场试探 该价格区间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比亚迪、小鹏和零跑等品牌 [14] 华为汽车业务模式 - 华为内部存在智选车和Hi模式两条业务线 Hi模式作为供应商与车企合作 近期与广汽合作的"华望"项目采用与智选车类似模式 [16][18] - 两条业务线重叠竞争加剧 在发布会上出现直接对标情况 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末位淘汰阶段 [16][18] 商标战略规划 - 华为在2023年上汽前掌门陈虹坚持"灵魂论"时期就已注册"尚界"商标 显示公司对品牌布局具有超前规划 [20] - "绝界"商标可能作为前沿技术品牌储备 或用于未来新车型命名 公司通过提前注册商标为业务扩张预留空间 [12][20]
股价低开高走!江淮汽车上半年营收约193.6亿元,尊界被资本市场看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6:20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93.6亿元 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19.06万辆 其中货车7.95万辆 皮卡3.29万辆 乘用车6.6万辆 [1] 尊界项目投资与产能建设 - 尊界项目投入超过百亿元 在上海设立设计中心并组建5000人专属团队 [1] - 尊界超级工厂总投资约39.81亿元 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2.98亿元 年产2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 [1] - 9月份冲刺月产能3000辆目标 年底前向月产能4000辆目标努力 [2] 尊界产品市场表现 - 尊界S800推出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共四款车型 售价区间70.8万元至101.8万元 [2] - 上市24小时大定1600辆 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500辆 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万辆 [2] - 华创证券预期稳态月销1500至2000辆 [2] 未来产品规划与市场预期 - 第二、三款产品研发加速推进 [3] - 中信证券分析6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年销量约45万辆 尊界品牌有望获取20%份额即8万至10万辆年销量 [3] - 华创证券预估长期年销量达10万辆 单车净利12.4万元 [3] 其他在建项目 - 除年产2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外 还有高端纯电平台四座轿车产品及高端新能源生产线技改项目等多个高端、中高端汽车项目在建 [3] 股价表现 - 8月26日低开高走 盘中涨幅一度达4.8% 报收53.38元/股 [4]
鸿蒙智行发布首款低于20万车型,余承东曾称“30万以下卖一台亏一台”
第一财经· 2025-08-25 18:50
鸿蒙智行定价策略与成本结构 - 公司高管曾明确表示30万元以下车型均为亏损状态 每销售一台即产生亏损 30万元约为盈亏平衡点 [1] - 公司指出20万元以下市场暂不具备成本能力 若强行进入将导致严重亏损并影响持续经营 [1] - 最新发布的尚界H5预售起价16.98万元 成为鸿蒙智行首款下探至20万元以下的车型 [1] 产品矩阵与市场定位 - 问界/智界/尊界/享界四大产品线部分车型定价介于20-30万元区间 均定位中高端市场 [1] - 智界R7车型存在明显亏损 每售出一辆亏损金额达3万元 [1] - 鸿蒙智行7月单月交付量达47,752辆 累计交付量突破90万辆 预计10月将实现百万辆交付里程碑 [2]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比亚迪将智能驾驶车型价格下探至7万元 加剧行业竞争压力 [1] - 2025年行业将迎来新产品周期 特斯拉/比亚迪/吉利/理想/小米/蔚来/鸿蒙智行/长安等品牌均计划推出新车型 [1] - 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持续降本 预计将逐步覆盖20万元以内价格区间的车型 [1]
电厂 | 奔驰,为什么成为造车新势力PPT对比中的“老演员”
新浪财经· 2025-08-13 20:25
奔驰座椅系统创新 - 奔驰坚持开发专属座椅平台,每套座椅研发周期长达1460天(4年),涉及6000项标准控制[7] - E级车座椅系统包含1000+精密零件、400套工装模具,通过2000+专项测试及3000+配置组合[7] - S级座椅采用58块高压水刀切割皮革,16000针打孔工艺,缝制误差<5毫米,工艺复杂度超高级定制西装[10] - 座椅安全测试包含40000次上下车模拟(含15000次真人测试),相当于18年使用强度[13] - 全球最严苛安全标准:座椅骨架采用全电泳防腐蚀工艺确保15年不失效,气囊测试覆盖-35℃至90℃极温条件[8][11] 底盘技术体系 - 底盘性能定义5大维度:驾乘舒适性、安全感、掌控感、运动性、精确性,建立130+整车指标和1000+零部件指标[14][16] - 研发流程包含CAD至量产验证6大步骤,耗时4年,完成500万公里全球路试(中国占110万公里)[16][18] - 独创敏捷操控系统:上亿种阻尼组合调校出"黄金配方",实现初段柔韧过滤振动、中后段扎实支撑[21] - 空气悬架搭载ADS+系统:每个车轮阻尼可独立调节,数百个调校通道适配不同工况[21] - 液压衬套技术使减速带冲击峰值降低1/3,配合E-ACTIVE车身控制系统实现每秒1000次路面扫描[23][24] 行业竞争格局 - 造车新势力频繁将奔驰作为性能对标对象(如小鹏P7+、华为尊界、小米SU7 Ultra)[1][3] - 奔驰通过科技日活动展示座椅/底盘核心技术,强调20年中国本地化研发积累(含亚洲唯一鲁班实验室)[5] - 产品差异化策略:拒绝"沙发"概念,坚持工程思维开发兼具安全与豪华的座椅系统[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