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澎湃OS

搜索文档
小米超级岛对NFC场景适配将开启推送,预计不晚于9月8日
凤凰网· 2025-09-02 12:59
小米澎湃OS功能更新 - 小米超级岛功能已覆盖40+场景应用 包括小米天气 小米汽车充电 妙享桌面等原生应用以及滴滴 淘宝物流查看 网易云音乐等第三方应用 [1] - NFC场景适配预计不晚于9月8日陆续推送 倒班闹钟功能计划不晚于9月10日推送 Xiaomi 14系列Beta版预计不晚于9月30日推送 [1] - "双击桌面锁屏"功能已通过系统桌面APP更新至6.01.02.1011版本及以上开放体验 [1]
AI大模型正加速“上车”
AI研究所· 2025-08-28 21:00
特斯拉智能座舱策略调整 - 特斯拉2025款中国本地化Model Y车型将接入豆包和DeepSeek大模型 以补足智能座舱领域短板 [1] - 特斯拉FSD智能驾驶为行业标杆 但智能座舱存在语音助手响应慢 车机应用少 手机车机互联体验差等问题 [1]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与技术趋势 - 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达1564亿元 [3] - AI大模型正重构人车交互 从触控交互 语音交互向智能交互转变 [3] - 智能驾驶逻辑从分模块优化向感知 决策 执行一体化的全局大脑跃迁 [25] 车企智能化路径分化 - 新势力车企如小米 蔚来倾向于自主研发AI大模型 构建数据与产业链闭环 [3] - 传统车企如奇瑞选择与头部科技厂商合作 快速补齐AI能力 [3][11] 小米智能座舱生态战略 - 小米基于澎湃OS打造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 实现多屏联动与设备无缝协同 [4] - 车载小爱同学具备超行业语音交互功能 自研端侧大模型可融合车的位置 视觉信息理解真实世界 [4] - 用户可通过车内控制智能家电 汽车状态信息同步至手机 [5] - 2025年Q2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 汽车交付81302台 累计交付超30万台 [10] - 理想Mind GPT 蔚来NOMI GPT等车载大模型提供自然拟人的交互体验 [10] 奇瑞智能化布局与合作 - 奇瑞将智能化作为未来20-40年的重大机遇 目标进入行业头部 [12] - 奇瑞集团2024年销售260万辆 同比增长38.4% 出口114万辆 同比增长21.4% [12] - 奇瑞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LION AI大模型平台 星途星纪元ES首次搭载讯飞星火大模型 [14] - 星纪元ET语音指令可操控座舱内90%功能 支持口语化复杂指令 [16] - 风云A9L深度融合讯飞星火大模型 支持毫秒级响应与连续40个指令 [16] 科技企业汽车AI解决方案 - 科大讯飞汽车端侧大模型效果损失≤1% 端侧首响40ms 端云融合交互低至1.3s [17] - 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提供用车助手 AI向导 无麦K歌等应用 覆盖16款量产车型 [19][22] - 华为依托盘古大模型打造鸿蒙座舱 通过MoLA架构融合多模态感知与生态API [23] - 百度基于文心一言推出智能座舱 SDK/APK方式接入车企生态 [24] - 阿里基于通义千问打通支付宝 高德地图等生态 实现车载支付与语音预订场景 [24] 行业竞争核心转变 - 智能座舱竞争从拼硬件配置转向拼AI交互体验 [25] - 未来智能汽车AI能力成为必选项 技术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落地具体场景 [25]
小米集团-W(01810.HK):保持初心持续创新 车人家闭环迎来高质量发展
格隆汇· 2025-06-26 02:06
智能手机业务 - 2024年小米手机业务收入达1918亿元,出货量全球第三,均价从2019年973元提升至2024年1138元,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 [1] - 旗下拥有小米、红米、POCO三大品牌,覆盖中低端到超高端全价位段 [1] - 自研核心技术构筑护城河:澎湃OS统一四大系统,首款自研芯片玄戒O1采用台积电3nm工艺,晶体管达190亿,面积仅109mm² [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智能家电战略业务快速放量,2025年以来价格带大幅提升,线下及海外拓展加速 [1] - "人车家全生态"加持下,智能家电作为核心环节形成飞轮效应 [1] 汽车业务 - 小米SU7凭借性能参数、价格优势及生态协同成为爆款,2025年7月将推出首款纯电SUV小米YU7补充产品矩阵 [2] - 预计年底设计年产能达30万辆,供应链优势助力高毛利状态快速跨过盈亏平衡线,2026年起显著增厚业绩 [2] 财务与增长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86/5912/6990亿元,同比增速30.8%/23.5%/18.2%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429/568/715亿元,同比增速81.3%/32.3%/26.0%,3年CAGR达45% [2] 战略布局 - "手机×AIoT"与智能电动汽车双轮驱动,全球化、高端化及品类扩张推动生态变现 [1] - 人车家全生态闭环形成,经营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 [1][2]
如何看待小米大家电的崛起和影响?
长江证券· 2025-06-16 09: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2023年提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家电业务与集团全生态战略深度融合,三大策略驱动家电业务高增,虽给市场带来影响,但目前主要以低价格带为主,后续突破需提升产品定位和获用户认可,其入局可激发行业龙头变革,建议围绕确定性和边际修复维度配置投资 [4][8][9][92] 各部分总结 概览:打造人车家生态,小米大家电快速突破 - 小米集团2010年成立,2018年上市,以智能手机等创新业务为核心,家电以性价比和智能联动技术领先,2024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占总营收28.45%,智能大家电业务高速增长,预计大家电板块净利润率不超5% [7][21] - 2023年10月小米推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以澎湃OS整合业务,家电与集团其他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家居和出行无缝连接 [24] - 公司优化渠道和供应链体系,线下零售店从2022年1万多家增至2024年1.5万多家,目标开超100家融合大店;2024年11月智能家电工厂奠基开工,10月建成智能家电实验中心,提升自产能力 [27][29] 崛起:三大策略共同发力,驱动家电业务高增 - 打造爆品:小米空调等新品SKU简洁,利用雷军IP和集团产品引流,设计新颖吸引年轻消费者 [8] - 差异化竞争:以高性价比和独特AIoT生态系统为优势,通过智能互联技术提升产品体验 [8] - 用户粘性:借鉴苹果智能生态经验,打造高度协同生态圈,提升用户粘性和市场竞争力 [8] 影响:龙头品牌优势仍在,小米入局激发变革 - 参考奥克斯,探小米影响趋势:2014 - 2019H1奥克斯通过提升变频空调零售量占比,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其与龙头比有价格优势,但盈利能力弱,在美的、格力价格竞争下市场份额下滑;小米与奥克斯策略相似,但有手机和汽车用户基数及澎湃OS系统优势 [63][69][73] - 需求结构影响,龙头优势仍在:行业龙头注重盈利质量,扣非净利润水平保持提升趋势;自2024年9月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格力和美的空调销量份额回升,表明龙头品牌影响力强,小米入局对市场格局影响有限 [83][87] 投资建议:把握确定性增长龙头 - 确定性维度:重点布局对美敞口低、国补拉动内销向好的优质龙头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和海信家电;以内销为主,受益于以旧换新和新国标切换的两轮车龙头爱玛科技和雅迪控股 [10][92] - 边际修复弹性维度:对美敞口相对高、符合美加墨协议、在关税豁免地区有充足产能的优质龙头海尔智家、海信视像和TCL电子;对美敞口高、有海外产能基础、品牌力和转嫁能力强的成长龙头安克创新、石头科技和九号公司 [10][92]
小米汽车:弗迪电池和宁德时代电池一样安全
鑫椤锂电· 2025-06-05 16:57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本文来源:锂电派 而 小米YU7 Max则搭载由宁德时代提供的101.7kWh三元锂电池 。 小米方面强调,小米汽车电池包始终坚持严苛的电池安全设计和高标准要求, 无论搭载哪种电池都能达到 同样的安全标准 ,同时也符合新国标电池安全的测试要求,请车主放心。 根据此前报道,小米YU7提供三个版本,分别为:小米YU7标准版、小米YU7 Pro、小米YU7 Max。 6月4日消息,不少小伙伴对小米YU7的电池比较好奇,那么 小米YU7的不同型号的车型,分别使用的是 什么品牌的电池呢? 对此,小米汽车方面进行了答复: 小米YU7标准版和Pro 均搭载由 弗迪 和 宁德时代 两大行业头部电池品牌提供的 96.3kWh磷酸铁锂电池 。 其中,小米YU7标准版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里程835km,中大型纯电SUV续航第一。 小米YU7 Pro同样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里程770km,四驱纯电SUV续航第一。 小米YU7 Max则搭载101.7kWh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里程760km。 ...
小米集团-W(01810):生态优势稳,汽车绘蓝图
平安证券· 2025-03-26 19: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小米集团-W“推荐”评级 [1][6][7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具备稀缺的人车家全生态能力,汽车业务加入形成“人车家全生态”闭环,大部分车企不具备类似能力 [6] - 小米汽车业务内外部资源强赋能,前景可观,目标成为全球前五汽车厂商,中期国内空间有望达约400万台/年,2027年将正式出海 [6][40][44] - 手机、IoT构建生态壁垒,基本盘稳步向上,手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三,ASP、毛利率上升,AIoT平台领先,汽车业务拓宽IoT边界 [6]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净利润为354亿/496亿/626亿元,汽车业务潜在发展空间大,产能增加和新车型投产将带来更高业绩弹性 [6][7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科技巨头开启“人车家全生态”新阶段 - 小米由雷军联合创立,2011年发布首款智能手机,2021年宣布造车计划,2024年首款车型SU7量产上市,开启“人车家全生态”新阶段 [10] - 公司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新能源汽车四大板块,硬件业务是主要营收来源,2024年硬件业务营收占比90%左右,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占比9.3% [11] - 小米以低硬件利润率获取流量,通过互联网业务变现,互联网业务营收约占总营收10%,毛利率维持在70%以上,毛利润约占总毛利润30% - 40% [15] - 近年来研发费用快速增长,2024年研发人员达21190人,占员工总数48.5%,研发费用超240亿元,同比增长25.9% [18] 汽车业务愿景宏大,资源赋能下优势突出 SU7首战告捷,2025年新车蓄势待发 - 首款车型SU7于2024年3月上市,售价21.59 - 29.99万元,上市即爆款,供不应求,上市9个月销售锁单量达24.8万台,同期交付量13.5万台 [20] - 2023年10月发布“小米澎湃OS”,打通200多个品类,连接超六亿设备,覆盖95%以上生活场景,小米汽车加入形成“人车家全生态”闭环 [22] - 2025年将推出两款车型,SU7 Ultra塑造高端品牌形象,产品力强,正式售价52.99万元,截至3月2日锁单量突破10000台;YU7对标Model Y,尺寸、续航、动力全面领先,预计6、7月上市,有望成爆款 [26][27] 交付量受限于产能、渠道效率领先 - 产能是制约交付量的主要瓶颈,SU7订单保持高位,目前月交付量不足3万台,交付周期超30周,二期工厂预计2025年中投产,届时设计产能达30万台/年,最高产量可达60万台/年 [33] - 汽车销售渠道采用直营+代理模式,自营交付中心,截至2024年底门店200家,覆盖58座城市,扩张谨慎,单店销量达129台,高于理想汽车 [34][35] 内外部资源强赋能,汽车业务前景可观 - 汽车业务由雷军带队,获公司大量资源投入,2022 - 2024年创新业务费用分别为31亿、67亿、132亿元,连续两年获年度技术大奖 [37] - 汽车供应链支持力度大,2024年二、三、四季度毛利率分别为15.4%、17.1%、20.4%,呈上升趋势,亏损快速收窄 [39] - 小米汽车目标成为全球前五汽车厂商,营收超1700亿美元,对应年销量超600万台,先抢占国内高端市场,中期国内销量有望达400万台左右,2027年正式出海,具备全球品牌基础和成熟市场布局优势 [40][43][44] 手机、IoT构建生态壁垒,基本盘稳步向上 手机践行高端化战略,多个海外市场同比高增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7%,小米手机出货量达1.69亿部,同比增长15%,市场份额达13.8%,居全球第三 [46] - 手机业务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ASP由2019年不足1000元升至2024年1137元,毛利率由不足10%升至12% - 14%,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23.3% [48] - 2024年小米海外市场手机出货量约占75.4%,在欧洲、中东等市场市占率超15%,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速高 [50] 生态优势强,汽车拓宽IoT业务边界 - 小米通过投资和孵化构建智能硬件生态,手机是核心,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包括智能电视等,部分产品由生态链企业协同生产 [55] - 2024年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营收1041亿元,同比+30%,毛利率20.3%,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9.0亿台,米家APP月活用户数超1亿,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超1.3亿 [58] - 2024年小米电视出货量710万台,市占率19.9%,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将在湖北武汉自建家电工厂,2026年大规模量产 [62] - 2024年小米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超2900万台,全球市场份额15.2%,TWS耳机出货量2600万台,市场份额7.9%,平板电脑出货量921.8万台,市场份额6.2%,跃居全球第5位 [63] - 汽车业务可拓宽IoT业务边界,围绕SU7推出多项CarIoT设备,硬件生态规模或超手机生态 [6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主要关键假设 - 汽车业务:预计2025 - 2027年销量为40万/75万/120万台,营收分别为1028亿/2093亿/331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2.2%/23.3%/22.8% [67] - 智能手机业务:预计2025 - 2027年市场份额和出货量平稳上升,营收分别为2024亿/2183亿/2340亿元,毛利率维持在13% - 14% [69]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249亿/1474亿/1695亿元,同比增速20%/18%/15%,毛利率维持在20%以上 [70] - 互联网业务: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382亿/428亿/479亿元,毛利率维持在75%左右 [71]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4714亿/6208亿/7854亿元,毛利率为22.0%/22.8%/22.8%,净利润为354亿/496亿/626亿元 [72] - 汽车业务:选取小鹏、理想、特斯拉为可比公司,给予2027年营收2.3倍PS估值,估值为7613亿元,长期估值空间有望达1.2万亿元 [75] - 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业务:选取传音控股、苹果为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净利润23.4倍PE估值,估值为7722亿元 [76]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