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17系列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01810.HK):汽车交付量及小米17系列销量亮眼
格隆汇· 2025-10-30 19:34
机构:东方证券 研究员:韩潇锐/蒯剑/薛宏伟 25Q3 手机份额保持稳定,以产品创新推动小米17 系列销售增长及高端化。在手机业务方面,根据 Canalys 数据,2025 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全球份额为14%,稳居全球第三的位置。2025 年9 月25 日,小 米发布全新小米17 系列手机。小米17 系列有多项创新功能,包括Pro 和Pro Max 配备背屏,Pro Max 搭 载超级像素屏幕技术等。小米以产品创新驱动手机业务高端化,根据小米总裁卢伟冰在K90 系列发布会 上披露,小米17 系列销量较上代增长30%,其中Pro 版本占比超过80%。 我们预测公司25-27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63/2.06/2.60 元(原预测为1.64/2.10/2.61元,主要调整了营业收 入及部分损益项)。根据可比公司26 年32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为71.65 港币(人民币港币汇率采用 1:1.09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手机销量不及预期,汽车业务不及预期,AI 落地不及预期,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 下滑。 小米产品创新与落地能力持续强化。部分投资者认为小米在技术创新和落地能力上仍有不足之 ...
东方证券:维持小米集团-W买入评级 目标价71.6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30 10:50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东方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63元、2.06元、2.60元,较原预测1.64元、2.10元、2.61元略有调整,主要调整了营业收入及部分损益项 [1] - 基于可比公司2026年32倍市盈率估值,对应目标价为71.65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1] 汽车业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9月公司汽车月交付量超过40000台,而2025年7月单月交付量首次超过30000台,显示出出色的产能扩充能力 [1][3] - 公司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消费者在2025年11月底前锁单,2026年较2025年多出的购置税差额可通过购车尾款减免,有望助力完成全年汽车交付量目标 [3] 手机业务表现与战略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手机全球市场份额为14%,稳居全球第三 [4] - 2025年9月发布的小米17系列销量较上代增长30%,其中Pro版本占比超过80%,产品创新功能包括Pro和Pro Max配备背屏、Pro Max搭载超级像素屏幕技术等,推动高端化战略 [4] 公司综合竞争力 - 公司在新功能研发、产品制造等方面的竞争力已大幅提升,构筑起强大的企业经营生态 [2] - 产品创新及落地放量的能力有望持续增强,推动人车家各项业务持续成长 [2]
东方证券:维持小米集团-W(01810)买入评级 目标价71.6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10:48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预测小米集团-W(01810)25-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1.63/2.06/2.60元(原预测为1.64/2.10/2.61元,主要调整了营业收入及部分损益项)。根据可比公司26年32 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71.65港币(人民币港币汇率采用1:1.094),维持买入评级。 东方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根据小米汽车公众号,2025年9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过40000台。 2025年7月小米汽车月交付量单月首次超过30000台,而9月份则进一步突破40000台,展现出出色的产能 扩充能力。随着新产能持续落地爬坡,小米汽车交付能力有望持续提升。2025年10月24日小米推出跨年 购置税补贴方案,消费者在2025年11月底前锁单,在2026年较2025年多出的差额可通过购车尾款减免的 方式进行补贴。该行认为,小米从产能扩充及补贴措施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望助力全年汽车交付量目标 完成,并为汽车业务未来持续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小米产品创新与落地能力持续强化 部分投资者认为小米在技术创新和落地能力上仍有不足之处,对人车家各项业务的成长持续性有一定担 忧。该行认为,小米在新功能研发 ...
小米集团-w(01810):汽车交付量及小米17系列销量亮眼
东方证券· 2025-10-29 20:00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小米集团-W维持"买入"评级 [6] - 目标价为71.65港元,当前股价为44.92港元(2025年10月28日)[6] - 估值基于可比公司2026年32倍市盈率 [3][10] 盈利预测与财务表现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63元、2.06元、2.60元(原预测为1.64元、2.10元、2.61元)[3][10]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9,445百万元、593,274百万元、735,676百万元,同比增长31%、24%、24% [5]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2,570百万元、53,698百万元、67,848百万元,同比增长80%、26%、26% [5]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20.9%提升至2027年的24.0%,净利率从6.5%提升至9.2% [5]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从2024年的12.5%提升至2027年的19.2% [5] 核心业务亮点 - 小米汽车2025年9月交付量超过40,000台,7月首次超过30,000台,显示出色产能扩充能力 [9] - 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全球份额为14%,稳居全球第三 [9] - 小米17系列销量较上代增长30%,其中Pro版本占比超过80% [9] - 公司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助力完成全年汽车交付目标 [9] 业务战略与竞争力 - 小米产品创新与落地能力持续强化,在新功能研发、产品制造等方面竞争力大幅提升 [9] - 以产品创新驱动手机业务高端化,小米17系列配备背屏、超级像素屏幕等技术 [9] -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迈上新台阶,产品落地能力继续提升 [8][9]
2025小米手机观察:来自Counterpoint研究的10篇报告数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10-28 12:26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亚太地区是主要增长动力 [5]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增长主要由发达市场驱动 [32] - 三星和苹果在2025年第三季度领跑全球市场,小米以14%的出货份额稳居第三,同比增长2% [5] 小米全球市场表现 - 小米在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32] - 公司在东南亚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第二季度在印尼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21%,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第一 [11] - 在拉美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尤其在智利、哥伦比亚等市场地位巩固 [17] - 在中东非地区,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9%,但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滑8%,反映出对廉价机型的依赖 [25] -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是中国市场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品牌,市场份额为15.7% [28] 小米高端化战略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批发价超过600美元)销量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 [9][20] - 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在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大幅增长55%,主要增量来自中国市场 [9] - 公司通过推出小米17系列等举措加码高端市场,其电动汽车业务的高端光环效应正反哺手机业务 [8][21] - 人工智能集成高端设备的成功以及HyperOS的广泛采用推动了公司业绩增长 [32]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在印尼市场,小米15系列和Pocophone F7系列在性能和电池续航方面的升级为整体增长做出贡献 [11] - 在越南市场,公司推出了支持5G的Redmi Note 14,相较于仅支持4G的Redmi Note 13实现显著升级 [13] - 公司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应用处理器Xring O1,并已搭载于小米15S Pro机型中 [28] - 公司通过精简产品组合应对市场,在中东非地区在售机型从95款减少至75款 [25] 渠道与市场策略 - 公司在东南亚、中东非及拉美市场份额的提升,得益于运营商合作、促销活动及线上线下渠道的同步强化 [5] - 在印尼市场,公司继续加码线下渠道建设并丰富产品组合,凭借有竞争力的定价和持续促销活动巩固市场地位 [11] - 在拉美市场,公司通过与其他产品(如智能手表、耳机)捆绑销售的方式,以区别于灰色市场机型 [17] - 在中国市场,尽管未推出新的中端产品,但通过对Redmi K80和小米15等热门机型进行降价维持了增长态势 [28] 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出货量增长被平均销售价格下降所抵消 [35] - 受内存价格超预期上涨及电池材料出口管制等因素影响,智能手机毛利率环比下降 [35] - 公司已将全年智能手机出货目标调整至约1.75亿部,预计同比增长5%-6%,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5]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30.5%,汽车及其他消费电子业务板块分别实现三位数和两位数增长 [40]
“交锋”小米卢伟冰:“破内卷”,以创新“立潮头”
人民网· 2025-10-17 08:23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小米17系列于2025年9月发布,创下国产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全天纪录 [2] - 小米17系列创新性地引入“背屏”功能,旨在通过软硬件融合探索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满足用户在出行、外卖、打车等场景的隐性需求 [3] - 仅小米17一代产品,为“背屏”功能投入的研发和生产费用就高达约10亿元人民币 [3] 高端化战略与竞争定位 - 公司自2020年正式提出高端化战略,以苹果为学习对标对象 [4] - 经过五年积累,公司与苹果的关系从“学习对标”发展为“正面交锋”,在产品定位和发布时间上直接竞争 [4] - 中国手机品牌与国际品牌角色发生变化,标志着国产手机迎来转型时刻 [4] 业务生态与战略协同 - 公司战略从单一手机业务走向“人车家全生态”,目标是构建更便捷、更美好的智能生活 [2][5] - 手机、IoT、汽车三大业务板块底层依赖的核心技术相通,并非孤立的单品研发,存在很强的耦合关系和协同效应 [5][6] - 公司不会因业务拓展而分散精力,因为不同产品依赖的核心技术是相通的 [5] 研发投入与技术转型 - 公司正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从“机会驱动”转向“能力驱动” [6] - 今年研发投入预计达到300亿元人民币,相较五年前翻了近三倍 [6] - 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芯片、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底层硬核技术领域 [6] 生产模式与质量把控 - 针对“组装厂”的误解,公司深度参与代工厂管理,对生产标准、工艺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7] - 今年四季度首座小米空调工厂投产后,公司将完整拥有自己的汽车工厂、手机工厂和家电工厂 [7] - 自有工厂将与代工厂合作,用其技术能力与管理体系为合作伙伴赋能 [7] 市场竞争与出海策略 - 公司提出做“产业贡献者”而非“产业破坏者”,不盲目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提升产品价值和创新投入来激活需求和推动行业进步 [8] - 真正的“破内卷”是把中国企业能力带到国际市场竞争,推进国际化、高端化、技术硬核化和生态化 [8] - 出海策略从早期的“产品出海”、“品牌出海”进入“模式出海”阶段,坚信“小米模式”具有全球适应性 [9] - 海外市场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遵守法规、融入市场、建设“中国+本地”团队 [9] 全球竞争短板与发展路径 - 与国际巨头相比,公司在基础研究、底层技术方面存在差距,全球视野和合规能力是主要短板 [10] - 目标是在2020至2030年间初步实现“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定位 [11] - 发展路径需“两条腿走路”:一是掌握核心“根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二是通过“开放合作创新”站在行业伙伴肩膀上加速发展 [11]
光弘科技:公司是小米重要的制造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多款畅销手机的制造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7:30
公司与小米的合作关系 - 光弘科技是小米重要的制造合作伙伴 [2] - 公司为小米客户提供多款畅销手机的制造服务 [2] 具体合作信息 - 公司未在互动平台透露与小米合作的具体机型和规格 [2]
打破学科“围墙” 加速技术落地
新华日报· 2025-10-11 13:10
核心技术突破 - 与小米联合研发的新型红光OLED材料实现量产应用,打破国际巨头在高端显示材料领域的长期垄断 [1] -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实现原始创新,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4.1%,在85℃连续加热和持续光照500小时后仍保持80%以上的初始效率 [3] - 创新突破全丝网印刷技术,印刷速度达到20cm/s,材料几乎不浪费,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量产门槛 [3] - 首次实现钙钛矿LED发光效率超过20%,相关成果多次发表于Nature,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3] 研发战略与平台建设 - 实验室锁定新型显示、柔性光伏、柔性感知三大核心研发方向 [2] -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获批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柔性电子国家基础科学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 [2] - 实验室采取“链条式”科研模式,由三所高校分别专攻理论突破、技术产品化和特定领域应用,加速技术落地 [4] 人才团队与创新生态 - 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全员博士学历,40岁以下年轻人占67%,80后高达85%,超过75%有海外科研经历 [2] - 受益于“人才特区”和“高端引智计划”,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落地均有青年科技人才担纲 [2] - 实验室与小米、京东方、协鑫光电等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并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中试平台,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技术门槛 [3] 产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实验室的发展是江苏省以战略科技力量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全省拥有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8.9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7] - 未来将继续深化产学研融合,在航天领域优化柔性传感系统,在显示产业持续突破高端材料,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4][6]
陈震车祸事件被撞方家属发声;春秋航空回应“明年拟赴港上市”;雷军确认:小米17系列手机开售5天销量破100万台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10-06 09:1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特斯拉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达49.7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4%,大幅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4.8万辆 [5] - 特斯拉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6.92万辆,环比增长31%,创年内新高;9月单月中国市场销量超7.1万辆,环比增长25% [5] - 中国国庆假期期间(10月1日至3日18时),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4380.9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1.33%,日均充电量为平日的2.54倍 [14]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超1700万个,同比增长超50%;配备大功率充电设备的充电站达13379座,大功率充电枪超10万个 [14] - 长安启源全新Q05纯电SUV将于10月15日亮相,11月上市,基于全新纯电平台打造,将面向中国及海外市场销售 [11] - 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计划在美国投资约100亿美元,资金将用于工厂重启、人员招聘和新车型研发,以重振吉普等品牌 [9] 消费电子与智能手机 - 小米17系列手机开售5天销量突破100万台;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系列销量比往代同期显著增长超过20% [4] - 小米17 16GB+1TB高配版本于10月5日开售,定价5299元,提供四种配色 [4] - 一加15手机据称将配备7300mAh电池,支持120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组合 [13] 人工智能与科技 - 腾讯混元图像3.0在国际大模型竞技场LMArena的全球用户盲测中位居第一,该模型已于9月28日开源 [13] - Meta通过仪表盘监控和游戏激励方式追踪员工AI使用情况;其硬件与虚拟现实部门Reality Labs的AI工具使用率从6月的30%提升至目前的70%,目标为75%以上 [8] - 特斯拉AI工程师表示,其擎天柱机器人学习功夫的视频“只是开始”,未来计划将自动驾驶与机器人的AI模型统一 [5] - OpenAI收购个性化金融投资服务企业Roi,Roi将于10月15日结束运营,其CEO将加入OpenAI [11] - OpenAI发布GPT-5 Instant更新,旨在识别用户情绪困扰并提供更快回应,但引发用户关于隐私入侵的争议 [9] - 苹果App Store出现大量山寨Sora应用,这些应用存在隐私窃取、订阅诈骗和深度伪造等风险 [9] 航空与出行服务 - 春秋航空据彭博社报道正考虑最快于明年在香港上市,可能融资数亿美元,并已邀请摩根大通和瑞银担任承销商;但公司回应称目前暂无相关计划 [4] - TikTok CEO周受资现身F1新加坡大奖赛观赛现场 [4] 媒体娱乐与流媒体 - 迪士尼正式关闭运营20年的Hulu,自10月8日起,Hulu内容将整合至Disney+,旨在实现统一的流媒体应用体验 [9] -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2亿元,《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位列前三 [15] 企业运营与网络安全 - 捷豹路虎准备提供至多5亿英镑(约合6.74亿美元)贷款以支持其供应商,此前该公司因9月初的网络攻击导致生产暂停 [8] - 雷诺英国公司因第三方数据处理服务商遭黑客攻击,导致部分客户数据泄露,涉及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但不包含财务数据 [11]
深蓝点名27家同行,外交官不够用了,魏建军撸起袖子上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04 07:06
红旗汽车:借势国家盛事的情感营销 - 红旗汽车在九三阅兵中作为检阅车和外事接待保障车获得巨大曝光,阅兵以85种语言向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转播,电视收视达4.3亿人次[4] - 阅兵后将征集的近80台礼宾车归还车主,并附上烫金感谢信、进行全车检查、加满95号汽油,以及赠送内含1:18金属车模和现金补助的定制礼盒,强化车主荣誉感与品牌联系[4] - 此举被评价为超越了单纯借势营销,通过实际行动让车主与品牌产生灵魂互动,在情感营销时代凸显优势[5] 行业营销新风:从竞争到“美美与共” - 深蓝汽车发布由唐国强配音的《奔跑的中国车》短片,视频回顾中国汽车发展历程,致敬包括自身在内的27个汽车品牌,强调“路很宽,一起跑”的行业共同价值观[7][9] - 多家车企跟进致敬互动:上汽通用别克在至境L7首秀中“致敬同行”,长安和比亚迪发文预祝小米手机发布成功,蔚来祝贺零跑第100万台整车下线并输出“一起加电”价值观[9][10] - 这种比附营销旨在努力营造良性竞争氛围,虽内含机锋,但相比恶性互斥有所进步[10] 极氪与比亚迪:外交官背书助力品牌出海 - 极氪举办“全球首次新能源豪华汽车外交官品鉴会”,邀请来自卡塔尔、沙特等40国驻华大使体验车型,覆盖其全球化重点布局区域,卡塔尔大使当场下单极氪9X[12] - 活动后“外交官点赞极氪豪华”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2.1亿,“极氪 豪华”日均搜索量飙升39160次,涨幅达377.6%,成功将品牌与豪华强关联[14] - 比亚迪同期举办“全球外交官探索比亚迪之旅”,邀请14国驻华使节深度体验工厂和测试场,进行应急浮水、28°冲坡等硬核项目展示,技术体验更为深入[14] 蔚来用户生态:以“生长”主题强化社区共情 - NIO Day 2025主题定为“生长”,活动筹备横跨3个多月,包括征集用户故事、组建用户乐团共创主题曲《生长》、拍摄近20组用户纪录片,超过700位用户参与[15][17] - 活动提前至9月举办,利于应对年底盈利压力、发布新车型促进销量,并修复因产品降价与体验降档引发的老用户批评[17] - 官方主动接梗用户“莫文蔚来了”的创意,邀请莫文蔚担任首席体验官,将玩梗转化为情感联动,日常社群运营如“蔚来杯足球赛”也体现用户主导、品牌赋能的模式[17][18] 岚图品牌建设:通过文化盛宴确立高端定位 - 岚图举办“时代风尚之夜”,以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融合为主线,亮相三款旗舰车型,邀请胡军、段奕宏等明星现场助阵,打造跨界文化盛宴[19][20] - 品牌从产品命名(如“泰山”)、设计理念(“淡、静、雅”)到颜色灵感(“金銮红”源自故宫)全面致敬中华文化,主张“让中国风尚,成为世界风尚”[22] - 在完成三大产品布局及港股上市前夕,此举意在通过独特品牌文化内涵打造差异化优势,超越产品层面的内卷[22] 理想汽车转型:签约顶流代言拓展年轻客群 - 理想汽车打破十年不请代言传统,签约易烊千玺作为首位品牌代言人,同步推出纯电动SUV理想i6,标志营销策略向“产品+品牌双驱动”进化[24] - 此举旨在应对增长困境:第三季度累计交付93,211辆,同比下降约20%,L7、L8系列下滑30%,需吸引年轻用户撕掉“奶爸车”标签[26] - 易烊千玺微博粉丝超9011.5万,粉丝具高学历高消费力特征,与i6目标客群高度重合,官宣后进店客户中95后及女性占比显著提升[26] 零跑汽车跨界:联名宜家深化场景体验 - 零跑汽车与宜家在重庆举办“宜趣大空间”快闪活动,将汽车空间与家居场景思维结合,通过“移动大床”、车载冰箱等设计呼应宜家“想躺就躺”理念[29][31] - 活动推出“空间改造计划”,用户凭宜家购物小票可抽奖,购买C16可获家居优惠券,首周展区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重庆地区订单量环比增长320%[31] - 合作精准触达宜家的家庭用户和新婚群体,87%消费者被C16“空间灵活性”打动,实现流量与品牌认知双丰收[31] 长城汽车IP塑造:创始人亲征赛事传递品质信心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以61岁年龄亲自驾驶哈弗H6完赛敦煌越野耐力赛,赛事全程1100-1200公里,涵盖戈壁、沙丘等极限地貌,展示量产车可靠性[32][33][36] - 这种“创始人即首席体验官”模式将企业家精神与品牌文化深度绑定,魏建军在直播中实时解答网友技术质疑,构建去中介化沟通[36] - 公司构建越野分级标准、驾驶培训体系,并派出女子车手参赛打破运动性别标签,推动越野文化普及及全产业链发展[36][37] 比亚迪与小米:多元化营销与战略转型挑战 - 比亚迪《我迪新生代》原创综艺进入第三季,通过员工才艺展示、游戏互动等内容塑造年轻时尚创新形象,旨在改变传统认知、吸引年轻人才和市场[38][40][41] - 小米创始人雷军进行年度演讲《改变》,传递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重定义性价比、探索服务订阅模式三大战略信号,但未有效回应产品信任危机[43][45] - 演讲后小米股价大跌8.07%,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与以往上涨趋势相反,反映资本市场对演讲信息及公司当前挑战的担忧[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