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
icon
搜索文档
这届服贸会,“深圳服务”科技含量有点高
搜狐财经· 2025-09-11 07:1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在北京开幕 30多家深圳企业及机构以"数智赋能 深链全球"为主题参展 展示深圳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的最新成果[1] - 深圳服务贸易2024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400亿美元 其中数字贸易超600亿美元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超40% 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80亿美元位列全国地市第四[14][15] 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 - 顺丰展示"顺丰超脑"平台 融合大数据、AI算法与大模型技术 实现全网物流资源智能调度 提升超过数十亿包裹时效 创造超10亿美元经济效益 减少数百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 - 顺丰无人车实现校园、产业园等多场景最后一公里配送 降低末端配送成本和人工强度 同时展出环保包装产品如"丰调箱"[4] - 今天国际展示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和智慧物流园解决方案 助力客户实现工业4.0和智能制造[6]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解决方案 - 优必选展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及互动机器人悟空、萌UU 运得动力展示"合体大力神"人形机器人 单臂抓举15公斤 双手抱举50公斤[7][9] - 拓保软件展出覆盖"人才-数据-研发-知识-办公"全链路的AI矩阵产品体系 包括AI招聘机器人、AI大模型辅助文档核验等[9][10] - 软牛科技推出AI视频增强软件牛小影和商业级AI人像后期软件影像之匠 以及超高清专业视听解决方案千穹AI[10] - 银雁科技将AI大模型深度应用到企业综合服务、政府服务和电力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中[6] 金融科技与跨境服务 - 腾讯展出科技助力金融普惠成果 包括数字人民币探索进展、微信支付"外卡内绑""外包内用"跨境服务、WeChat港币钱包及混元金融大模型[11] - 腾讯理财通首次展出"问问DeepSeek"功能和"AI拍照掘金"功能 混元金融大模型提升财富管理场景智能化水平[12] 创新产品首发展示 - 新译信息科技首发"字幕精灵-MossVox" 提供实时多语言同传字幕、会议纪要生成等全方位会议语音解决方案 服务东盟十国论坛等国际会议[11] - 维卓数字展示一站式出海数字营销平台ADAM 提供数据洞察至效果优化的全链路闭环服务[6] - 腾讯音乐AI智能唱创入选"'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示范案例" 顺丰智能仓储系统入选"前沿科技赋能示范案例"[14]
风雨燕飞翔——从上市公司活力看深圳提质向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6:16
深圳上市公司总体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底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 较2020年同期增加128家 [2] - 2024年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967亿元 同比增长10.8% [3] -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规模达1.14万亿元 同比增长15.9% [3] 重点企业案例 - 影石创新成为全景相机全球销冠 海外市场贡献超70%营收 年均毛利率超50% 目前市值突破1100亿元 [2] - 佰维存储2020至2024年营收增长约3倍 净利润增长约5倍 [3] - 盐田港2024年前7月进出口货值破万亿元 新增11个贸易往来国家 [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深圳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2700余家 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5] -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为全球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车企 [5] -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20% 每五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深圳造" [5]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 深圳聚集超2300家低空经济企业 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5] - 已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 完成载货飞行超170万架次 [5] - 中信海直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飞行 全程超300公里 [5] 具身智能产业优势 -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 拥有34家上市企业和9家独角兽企业 [6] - 在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 深圳有7家企业上榜 [6]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42.3% [6] 资本市场支持体系 - 2024年深圳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710.5亿元 增长4.2% 占GDP比重12.8% [7] - 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 法人保险公司总资产7.3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7] - 2024年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 募资93.92亿元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8] 资本赋能案例 - 华大基因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30亿元 实现多领域产业化落地 [8] - 越疆科技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获得深创投长期投资支持 [8][9] - 深圳专门出台方案引导耐心资本服务"20+8"战略性新兴产业 [9] 宏观经济表现 - 2024年深圳实现GDP3.68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0]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实现GDP1.83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10]
风雨燕飞翔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4:08
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 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 较2020年同期增加128家 [2] -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1.14万亿元 同比增长15.9% [2] - 2024年深圳实现GDP 3.68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2025年上半年GDP 1.83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8] 企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影石创新成为全景相机全球销冠 海外市场贡献超70%营收 年均毛利率超50% [1] - 佰维存储2020至2024年营收增长约3倍 净利润增长约5倍 [2] - 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支出合计1967亿元 同比增长10.8% [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20% 拥有产业链企业2700余家 [3] - 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车企 [3] - 比亚迪深汕工厂实现每分钟一辆新车下线产能 [3]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 深圳聚集超2300家低空经济企业 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 [4] - 完成载货飞行超170万架次 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城市 [4] - 中信海直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300公里飞行任务 [4]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 上市企业34家 [5] - 拥有独角兽企业9家 摩根士丹利百强名单中7家企业上榜 [5]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实现多场景复杂任务协同作业 [5] 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 2024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4710.5亿元 占GDP比重12.8% [6] - 银行业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 保险公司总资产7.3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6] - 证券公司23家 基金公司32家 均居全国第二 [6] 资本市场融资成效 - 2024年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 募资93.92亿元 [7] - 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超50% 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7] - 华大基因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累计融资30亿元 实现多领域产业化落地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 占GDP比重42.3% [5] - 政府引导耐心资本服务"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7] - 越疆科技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获深创投长期投资支持 [7]
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20余家深企参展
深圳商报· 2025-08-11 06:39
展会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 [1] - 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展,展品数量达1500余件 [1] - 人形机器人整机参展企业数量创纪录,达50家 [1] - 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5万平方米 [1] 参展产品与技术 - 展会展出100余款首发新品,涵盖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 [1] - 重点展品包括六维传感器、灵巧手、微型行星滚柱丝杠等创新产品 [1] 深圳企业参展情况 - 超过20家深圳机器人企业参展,展示工业作业、商业服务、家庭陪伴等领域成果 [2] - 深圳乐聚展出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完成全场景任务演示 [2] - 深圳优必选展出五大人形机器人,包括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2] - 深圳鹿明机器人展出全球首个"1秒弹射起身"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2 [2] - 越疆科技展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Ⅱ,具备双脑协同决策和毫米级精度 [2] 技术创新亮点 - 深圳优必选首次展示突破性的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技术 [2] - 深圳鹿明机器人同步展出全球首个双臂负载达50公斤的具身机器人Lumos MOS [2] - 越疆科技机器人展示从工业作业到家庭陪伴的全场景适配能力 [2]
优必选拿下近亿元大单,买方指向汽车产业,具备国资背景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22:55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 - 优必选近期中标金额高达9051 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创下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公开单笔中标金额新高 采购方为具有湖北十堰国资背景的汽车出口平台觅亿(上海)汽车科技[2] - 此前行业最高纪录为1 24亿元订单 由中国移动采购 中标方为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 显示国资背景战略采购方正成为行业商业化重要推手[2]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进入领克汽车成都工厂 执行物料搬运、车门质检等任务 并与北汽新能源、奥迪一汽等车企达成工业场景合作[5] 国资采购的战略意义 - 国资背景企业采购被视为战略性产业投资 具有更长投资视界和风险容忍度 旨在抢占未来新质生产力核心节点[3][4] - 国企掌控电信基站、物流枢纽等规模化应用场景 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理想测试环境 同时通过大额采购倒逼产业链成熟[4] - 优必选已与东风柳汽签订20台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合同 用于汽车总装车间 并与富士康合作探索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应用[4] 行业技术发展与产能规划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2024年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形成整机、核心零部件与AI大模型企业聚集的"机器人谷"[6] - 优必选发布新一代Walker S2机器人 首创"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解决连续作业问题 规划2025年产能达1000台 预计交付数百台[6] - 宇树科技等竞争对手已将量产人形机器人价格降至10万元区间 优必选"天工行者"定价29 9万元 较早期600万元单价显著下降但仍面临成本压力[7] 商业化面临的挑战 - 优必选2024年人形机器人实际交付量仅10台 公司连续多年亏损 营收主要依赖毛利率较低的消费级机器人业务[7] - 行业核心矛盾在于规模化应用军备竞赛与高昂研发成本、不明晰商业模式的矛盾 自我造血能力成为普遍难题[7] - 国资采购加速商业化进程 但企业能否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全球市场竞争力仍需时间验证[8][9]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拿下大单
新华网财经· 2025-07-21 11:39
中标信息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金额达9051 15万元 中标产品为自研工业人形机器人[1][3] - 此前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分别中标7800万元和4605万元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项目总预算1 24亿元[3] - 招标方觅亿汽车成立于2024年 专注汽车出口 股东包含持股45%的十堰林安运营管理公司和35%的国有股东十堰融创国际贸易公司[3] 产能与交付计划 - 公司2024年目标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 全部投入客户真实场景进行数据采集[3] - 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在手订单已达百台 预计全年交付超300台[6] - 公司正全力扩充产线产能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6] 产品技术突破 - Walker S2搭载全球首创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 可在3分钟内完成不停机换电 提升连续作业能力[6] - 自主换电技术避免任务中断 同时降低人力维护成本 提升生产效率[6] - 天工行者是172cm全尺寸科研教育机器人 面向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开源平台 支持场景创新[6] 产品线布局 - 主力产品包括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 S2系列及商用人形机器人Walker C[6] - 教育科研产品天工行者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开发 定位高性能全尺寸平台[6]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中亚首个绿氢EPC项目成功实现首次产氢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14 11:37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 - 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同济"号正式交付 该船集海洋地质、化学、生物等科考功能于一体 是同济大学打造的"海上校区" 相比以往科考船智能化程度更高 [1] 优必选天工行者机器人订单及产能情况 - 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已收获百台订单 预计2023年仅在教育科研领域交付量就将超过300台 公司正在扩充产线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2] - 除天工行者外 公司主力产品还包括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S2和商用人形机器人Walker C [2] 中亚首个绿氢EPC项目进展 - 中国电建总承包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首次成功产氢 这是中亚首个绿氢EPC项目 也是中国电建海外首个绿氢项目 [3] - 项目由风电和绿氢两部分组成 其中风电部分已于5月实现全容量投产发电 该项目是乌兹别克斯坦"绿色能源战略"核心组成部分 [3] 我国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突破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在西藏阿里建设的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建成并实现首光观测 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此类实验 [4] - 实验成功获取了月球和木星辐射的150GHz频段清晰图像 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4] 智能制造产业信息服务 - 提供智能制造产业日报订阅服务 精选行业新闻资讯 [2] - 会员服务可获取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AGI等热门赛道深度分析 包括行业图谱和报告等 [4]
汽车早餐 | 江铃福特否认并入长安福特;丰田汽车董事长年薪1340万美元;沃尔沃中国法定代表人变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0 09:09
稀土出口政策 - 商务部表示将依法依规加快对稀土相关出口许可申请的审查 已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 [2] - 中国愿与相关国家加强出口管制沟通对话 促进便利合规贸易 [2]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广西宣布自2025年6月20日24:00起暂停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补贴活动 [3] - 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需在6月20日前提交发票锁定名额 7月20日前完成材料申报 [3] - 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继续实施 [3] 乘用车市场数据 - 6月1-15日全国乘用车零售70.6万辆 同比增长20% 环比下降9% [4] - 1-6月累计零售952.2万辆 同比增长10% [4] - 同期厂商批发71.4万辆 同比增长24% 环比增长4% [4] - 1-6月累计批发1150.4万辆 同比增长12% [4] 工业机器人发展 - 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柳州下线 首批20台将用于东风柳汽工厂 [5] 企业高管薪酬 - 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年薪增长20%至19.49亿日元(约1340万美元) [6] 半导体产业投资 - 德州仪器计划在美国投资超600亿美元扩建半导体工厂 包括得州谢尔曼两座新厂 [7] 航天领域动态 - SpaceX"星舰"S36飞船在静态点火测试时爆炸解体 原定6月30日进行第十次试飞 [8][9] 新能源汽车战略 - 奥迪重申电动化长期目标 但将根据区域差异提供BEV/PHEV/ICE多元化产品组合 [10] 企业声明与变更 - 江铃福特否认并入长安福特 称无资产重组计划 [10] - 沃尔沃中国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岑家辉 注册资本1.523亿美元 [14] - 赛力斯申请注册"赛航智行"等商标 并成立重庆赛航智行技术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15] 汽车行业动态 - 智界汽车免费赠送全系车型蓝牙钥匙 此前自购用户可获积分返还 [11] -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PACK系统开启装车路测 首条中试线已贯通 [12] - 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测试范围扩展至香港东涌 累计安全行驶超15000公里 [13]
从“表演”到“工作”,人形机器人离“进厂打工”还有多久?
机器人圈· 2025-06-19 17:56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从"表演"到"工作"的跨越面临严苛技术考核,大规模普及乐观估计需3-5年甚至更久[1] - 工业场景要求机器人具备三大核心技术集群:高保真环境感知与认知智能、高精度全身协同与灵巧操作、高可靠性工业级稳定与安全[4] - 车企和家电企业跨界布局机器人赛道,特斯拉、小鹏、广汽等6家车企已推出人形整机成品,美的自研机器人进入工厂测试[6][8] 技术挑战 - 工业场景需微米级定位精度、高级别防护等级和稳定性,例如汽车发动机装配中细微偏差会导致质量问题[5] - 工厂环境对硬件稳定性和鲁棒性要求极高,高温等恶劣条件仍是挑战[7] - 人形机器人在仓储、物流等场景效率争议存在,特斯拉前负责人认为双足设计不实用[10] 商业化进展 - 优必选全球首次签署2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应用于东风柳汽整车制造[3] - 美的机器人"美罗"已实现生产系统融合,可执行巡检、首检搬运等任务,计划下半年进入线下门店[6][7] - 优必选规划2033年实现10多种技能的通用型工业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12] 跨界企业动态 - 车企跨界优势显著: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三电系统等技术栈与人形机器人高度重合[8] - 美的机器人已部署洗衣机工厂,完成第一阶段调试并融入生产业务系统[6][7] - 家电企业布局家庭服务机器人,未来或成智能家居中枢[8][9] 形态发展 - 未来工厂可能多形态并存:双足机器人适应复杂立体空间,轮式/履带式主导平面产线[10] - "人形"定义不应绝对化,核心是智能与好用,人形仅是实现路径之一[11] - 节卡认为人形机器人优势在于适配产线柔性化、智能化需求[10]
从“表演型”到“实用型”:中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探索提速
新华社· 2025-05-30 10:16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好用、管用"为导向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从"表演型"迈向"实用型" [2] - 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迭代升级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进工厂和家庭 [2] - 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覆盖汽车贴标、衣服折叠、垃圾清理等工业、家庭、商业场景体现实用化趋势 [2] 企业商业化应用进展 - 优必选Walker S1工业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实训包括协同分拣和精密装配 [3] - 擎朗智能累计生产销售逾10万台送餐、送药等商业服务机器人 [3] - 傲意科技灵巧手可独立完成银行柜员操作如从1万元现金中抽取5张纸币无需依赖完整人形机器人 [2] 产业链生态与政策支持 - 上海浦东集聚100多家机器人企业其中90%以上位于张江科学城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圈 [4] - 张江机器人谷覆盖智能软件、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和场景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多领域落地 [4] - 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最佳载体应用场景将加速技术迭代 [4]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叠衣服等简单人类动作需机器人调动视觉、触觉等多系统体现技术复杂性 [2] - 企业不再单纯追求"人形"而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如仿生手)实现特定场景功能 [2] - 群体智能技术实现数十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标志着工业应用成熟度提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