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增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个人养老金基金规模突破120亿元 成立以来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接近九成
上海证券报· 2025-07-23 02:16
个人养老金基金业绩表现 - 个人养老金基金年内均获得正收益,平均净值涨幅达到5 5% [1] - 约九成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逾10%的产品净值涨幅超过10% [1] - 工银瑞信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Y份额年内涨幅达到20%,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0五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Y份额上涨12% [1] - 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Y份额、国投瑞银中证500指数量化增强Y份额等指增产品涨幅可观 [1] 个人养老金基金规模与产品数量 - 个人养老金基金总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14 52亿元增长至二季度末的124 72亿元,增幅超8% [2] -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较一季度末增加9只,达到297只 [2] - 新增基金均为养老FOF,包含3只养老目标日期FOF与6只养老目标风险FOF [2] - 汇丰晋信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东方基金、财通资管、华泰资管首次进入名录 [2] 个人养老金市场发展前景 - 6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额外配置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 [3] - 近九成受访者预估退休后收入仅能达到退休前的30%至70% [3] -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制度红利"逐步释放,产品线将持续扩容 [3] - 投顾服务将成为推动个人养老金走向成熟的重要抓手 [3]
头部私募净值普遍回撤!行业洗牌加剧,百亿私募逆势扩容
券商中国· 2025-05-14 11:39
私募基金行业表现 - 4月私募产品业绩整体表现不佳,100家头部股票多头私募旗下代表产品仅有20家取得正收益,头部量化旗下指增产品仅有10%收获正收益 [2][3] - 4月有业绩展示的49家百亿私募平均收益为-0.46%,其中17家实现正收益,占比34.69% [5] - 2025年以来49家有业绩展示的百亿私募平均收益达4.14%,其中44家实现正收益,占比89.8%,23家收益超5% [6] 私募基金策略表现 - 混合型(主观+量化)百亿私募表现最优,4月平均收益为0.04%,量化百亿私募平均收益为-0.14%,主观多头百亿私募平均收益为-1.24% [5] - 量化多头策略整体业绩不佳,市场中性策略和量化CTA策略表现亮眼,普遍取得正收益 [4] - 同犇、勤辰、进化论、复胜等私募旗下代表产品4月获得超过5%的正收益,玖瀛资产、希瓦、鸿道投资等私募旗下代表产品4月浮亏超过10% [3] 百亿私募阵营变化 - 截至5月12日,百亿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为87家,较3月的84家增加3家 [8] - 4家百亿私募暂时退出百亿阵营,7家私募新晋或重返百亿行列,其中上海睿量私募、君之健投资和珠海宽德为新晋百亿私募 [9] - 新晋或重返百亿行列的私募中,4家为量化私募(上海睿量私募、珠海宽德、顽岩资产、锐天投资),3家为主观私募(君之健投资、红筹投资、遂玖私募) [10] 百亿私募类型分布 - 主观百亿私募数量最多,共有41家,占比47.13%,百亿量化私募有38家,占比43.68%,主观+量化混合的百亿私募有7家,占比8.05% [11] - 量化百亿私募占比逐年提升,从30家左右、占比不足30%提升到目前43.68%,主观私募退出百亿阵营现象增多 [12] 新晋百亿私募案例 - 上海睿量私募成立于2022年7月,管理规模突破100亿元,全职员工仅16人,重点押注中小市值股票 [10] - 君之健投资成立于2015年,全职员工17人,以低估值蓝筹股为主,信奉价值投资理念 [10] - 珠海宽德与上海宽德为关联私募基金,珠海宽德实控人为冯鑫,全职员工71人 [11]
上报仅两周 首批4只科创板综合增强ETF获批
快讯· 2025-04-30 18:19
科创板综合增强ETF获批 - 首批4只科创板综合增强ETF获批 涉及永赢基金、易方达基金、银华基金以及嘉实基金 [1] - 从申报到获批仅用时两周 审批速度显著加快 [1] 指增产品市场动态 - 年内指增产品新发规模已近90亿元 显示机构布局热情高涨 [1] - 指增产品在场内和场外市场均获得机构重点关注 [1]
ETF破4万亿之后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3 21:30
蚂蚁"指数+"平台上线 - 蚂蚁上线"指数+"平台 标志着基金行业工具的重大升级 将改变基民购买基金的方式[1] - 该平台旨在优化基民购买指数产品的体验 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推出的[8] - 平台三大核心功能包括:指增产品表现可视化对比 行业信号模型辅助择时 进阶投资工具开发[12] ETF市场加速发展 -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 从1万亿到4万亿的突破时间呈现加速态势(17年→3年→9个月→6个月)[3] - 各类ETF均呈现高增长:黄金ETF近1个月规模增长超40% 债券ETF和跨境ETF单月增速均超10%[3] - 商品型ETF资金净流入504.71亿元 跨境型ETF净流入491.08亿元 债券型ETF净流入308.33亿元[4] 指数化投资趋势 - 场外股票型指数规模达1.1万亿 与场内指数形成"半壁江山"格局[6] - 指增产品规模突破2000亿 预计将成为2025年指数业务新增长点[6] - 指数化投资满足投资者对"掌控感"的需求 这一趋势具有不可逆性[6] 互联网平台角色转变 - 蚂蚁平台指数基金保有量达3200亿 超1100万人开启指数定投 平均定投时长1239天[7][10] - 指数业务成为头部平台建立差异化优势的关键 从产品筛选转向工具赋能[16] - 平台数据分析能力 基金公司联动运营 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要素构成新护城河[17] 全球市场动态 - 全球风险资产普遍反弹 黄金价格从高位回落5%[21] -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超3% 汽车和机器人板块受关税缓和及车展刺激表现突出[23] - 债券市场面临单日3000亿国债供给冲击 包括1200亿超长期国债和1650亿特别国债[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