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电站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电价下滑、电量难保 新能源投资如何“转舵”
第一财经· 2025-09-18 21:34
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 - 光伏机制电价为0.225元/千瓦时 机制电量比例80% 入选规模1.265GW [1][3] - 风电机制电价为0.319元/千瓦时 机制电量比例70% 项目规模3.5911GW [1][3] - 光伏机制电价较山东省燃煤标杆电价0.3949元/千瓦时下降43% 风电下降19.2% [4] 竞价结果对行业的影响 - 光伏综合电价水平低于0.2元/千瓦时 多数项目难以维持盈利 [4] - 超过3000个新能源项目竞争1175个入选席位 远超125%竞价充足率下限 [4] - 政策释放信号:山东光伏市场不需要过多投资者 资源将向风电倾斜 [4] 企业应对策略与市场变化 - 企业为争取资格报出超低价 成为眼下止损最优解 [5] - 分布式光伏项目因收益不足、电网容量限制等因素终止案例增加 [6] - A股上市公司豫能控股宣布放弃分布式光伏等投资收益不足的项目 [6] 就近消纳政策与实施挑战 - 新规将输配电价改为按接网容量缴费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7][8] - 项目面临余电上网限制、储能成本高、用电企业经营风险三大落地难题 [9] - 绿色金融机制缺位导致电费收缴困难 影响发电方积极性 [9] 新型储能发展态势 - 8月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2.50GW/7.08GWh 同比增长22%/36% [10] - 独立储能新增装机占比超总规模一半 [10] - 河北模式独立储能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达6.2% 内蒙古模式达14.8% [11] 储能技术挑战与系统要求 - 储能电站频发振荡事件 七次事故涉及调频控制设备 [12] - 不同应用场景对性能要求差异大 需深度理解电网特性 [12]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 新型储能预计2025年底超1亿千瓦 2030年达2亿-3亿千瓦 [13] - 2025-2035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预计1.8亿-2.4亿千瓦 [13] - "十五五"期间需强化煤电灵活性改造以支撑新能源消纳 [13] 政策规划建议 - 需科学评估可再生能源容量置信度及低出力风险 [14] - 应编制地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专项规划 [14] - 政策需保障投资者经济回报以避免规划与实际脱节 [14]
深度|电价下滑、电量难保,新能源投资如何“转舵”
第一财经· 2025-09-18 21:15
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及影响 - 山东省完成全国首个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 光伏项目机制电价为0.225元/千瓦时(机制电量比例80%) 风电为0.319元/千瓦时(机制电量比例70%) 执行期限均为10年[1][4] - 光伏竞价结果显著低于行业预期 此前预期为0.26元/千瓦时 实际0.225元/千瓦时导致综合电价水平低于0.2元/千瓦时 难以维持项目基本利润[1][5] - 对比山东省燃煤标杆电价0.3949元/千瓦时 光伏和风电机制电价分别下降43%和19.2% 对增量项目收益产生重大影响[5] 竞价结果成因分析 - 光伏竞价出现价格踩踏 due to政策鼓励低价优先且光伏机制电量规模(1.265GW)远小于风电(3.5911GW) 超3000项目竞争1175个席位 远超125%竞价充足率下限[6] - 企业被迫报低价因136号文仅给3个月抢并网时间 为规避更低的市电电价风险 报最低价成为止损最优解[6] - 山东释放明确信号:优先发展风电而非光伏 短期内不需要过多光伏投资者[6] 项目投资趋势变化 - 分布式光伏项目出现终止潮 公开原因包括收益不足、电网容量不足及投标不足等[7] - A股公司豫能控股宣布放弃分布式光伏投资 因无法满足投资收益要求[7] - 未来市场聚焦优质项目 非技术成本大幅压缩 长三角等地区若成本控制在2元/瓦以内且正常报价仍可获利但收益收窄[7] 就近消纳模式发展 - 新政完善新能源就近消纳电价机制 将电量电费折算到容量电费 输配电价改为按接网容量缴费[9][10] - 新计费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负荷率高于平均的企业可节省电费支出[10] - 实际落地项目稀少 due to三方面限制:防逆流装置导致余电浪费、储能配置成本过高且存在安全风险、用电企业经营波动带来退出机制缺失[11][12] 新型储能发展态势 - 136号文推动储能投资从强制配储转向主动参与市场 8月源网侧新增装机2.50GW/7.08GWh 同比增长22%/36% 独立储能占比超一半[13] - 多省容量补偿机制使独立储能经济性提升 100MW/400MWH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达6.2%-14.8% 高于国企6%-8%的收益要求[14] - 储能电站调频性能参差不齐 仅极少数电站能通过调频服务获利 设备质量和电网适配性成为关键[15] 行业长期发展展望 - 新型储能预计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年底装机超100GW(1亿千瓦) 2030年达200-300GW(2-3亿千瓦)[15] - 2025-2035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预计180-240GW 但部署速度将因成本下降、光热部署及并网限制等因素放缓[16] - "十五五"规划需根本转变思路 将新能源作为重要技术要素 重点评估容量置信度、灵活性资源及投资者经济回报[16]
1.3亿千瓦负荷下的“无感”度夏,山东交出迎峰度夏优异答卷
齐鲁晚报· 2025-09-15 17:3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李文慧 通讯员 毕建伟 王斌 张昊东 今年夏季,齐鲁大地被高温笼罩,商场里中央空调持续送风,居民家中电扇、空调连轴运转——但大多 数人未曾察觉,这背后是一场度夏保供的"极限测试"——山东电网负荷8次刷新纪录,最高达1.3021亿 千瓦。 放眼全国,用电负荷随气温同步攀升,全国用电负荷4次刷新纪录,在国家电网经营区,6个区域电网负 荷同步创新高。各地电网频频承压,迎峰度夏成为检验新型电力系统成色的关键战场。山东作为经济大 省、能源生产消费大省、新能源装机大省与特高压受端大省,其电网特征高度浓缩了中国能源转型的挑 战与前沿探索,"无感"度夏的保供答卷,生动勾勒出全国能源保供的未来图景。 "三驾马车" 夯实源侧关键基础 面对1.3亿千瓦的负荷峰值与持续高负荷运行的考验,山东电网何以实现"稳字当头"?答案在于新能 源、外电、常规电源协同配合的"三驾马车"。在今年迎峰度夏中,更是创下三项新纪录:新能源出力与 电网负荷同创新高;入鲁外电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火电机组"双零"管理突破性拓展至60万千瓦级。 作为全国首个风光装机破亿千瓦的省级电网,新能源已成为山东新增电源装机和新增发 ...
今夏为何不缺电?
人民日报· 2025-08-30 06:01
用电量增长 - 7月份全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1] - 7月用电量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 是2015年7月用电量的约两倍 [1] 电力供应保障 -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负荷4次突破历史新高 国家电网经营区6个区域电网负荷同步创新高 [2] - 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同比增长18.2% 相当于160多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 [2] - 电煤、天然气等一次燃料供应充足 各类支撑调节性电源应开尽开 [2] 可再生能源发展 - 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球六成以上 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3] - 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6% 超过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 [3]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3]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 已投运40余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4亿千瓦 [5] - 160多项迎峰度夏电网重点工程按期完工 [5] - 前7个月全国跨省跨区交易电量855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 [6] 跨区域电力调配 - 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送电 最大输送功率超重庆电网最大负荷10% [4]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启动 超20亿千瓦时电能实现全国范围互济互保 [6] - 新疆光伏发电输送北京 西南水电输送华东地区 [6] 储能系统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年增长近30倍 [7] - 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机组单日最大调节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 [7] - 江苏93座新型储能电站晚间放电规模相当于7000万盏100瓦灯泡同时点亮 [7] 需求侧管理创新 - 安徽开展居民节电响应活动 吸引543万户次参与 单日最大压降负荷99万千瓦 [8] - 四川投运首座"有序充放电"居民小区虚拟电厂 30辆车同时放电可覆盖小区商业变压器负荷 [8] - 通过分时电价和精准节电挖掘需求侧潜力 有效削减尖峰负荷 [7][8] 电力系统规模 - 1949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 2024年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8] - 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电力供应系统 [8]
西北能监局:权益省有富余调节能力时,独立储能可参与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发布《西北区域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新型储能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 以推动储能行业健康发展并服务西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3] - 政策旨在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 发挥新型储能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供应方面的作用 [3] 新型储能交易定义 - 新型储能交易是以新型储能电站充电电量和放电电量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品种 [5] - 该交易属于西北区域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的组成部分 由电力交易机构按年 月 月内等周期组织 [5] 参与主体资格 - 参与新型储能交易的经营主体限定为独立储能电站 需具备独立计量 控制技术条件并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 [6] - 非独立储能电站在满足条件后可转为独立储能电站参与交易 [6] 交易机制设计 - 独立储能电站以批发用户和发电企业双重身份参与交易 充电时视为批发用户 放电时视为发电企业 但不可同时以两种身份交易 [7] - 交易组织方式包括双边协商 挂牌和集中竞价三种市场化模式 [7] - 独立储能电站优先保障权益省的电力平衡和新能源消纳需求 仅在权益省有富余调节能力时参与跨省交易 [7] 价格与结算机制 - 充电和放电交易价格完全通过市场化模式形成 [7] - 向电网送电时 相应充电电量免除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8] - 结算依据调度实际执行结果进行 采用日清分 月结算方式 电量不滚动调整 [9] 合同灵活性 - 允许开展独立储能电站充电或放电电量的合同转让交易 需经合同转出方与转入方协商一致 [8]
超2亿补贴已发放!内蒙古多措推动新型储能电站加快建设
内蒙古新型储能政策与商业模式 - 内蒙古在全国率先探索新型储能可持续商业模式 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放放电量补偿金额超2亿元[2] - 建立"放电量补偿+现货价差"双维收益模式 储能电站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2] - 对纳入规划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按一年一定原则实施10年补偿 2025年及以前投产项目补偿标准为0.35元/千瓦时[2] 补偿机制实施进展 - 内蒙古能源局督促电网企业按月转移支付补偿金 两家电网企业累计支付补偿金额达20875.16万元[3] - 补偿政策明确后有效提升投资业主建设运营信心 推动新型储能电站加快建设[2] 储能市场发展机遇 - 新型储能在提升新能源消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多数储能电站面临盈利难题[2] - 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可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通过峰谷电价差赚取收益[2] - 内蒙古电力集团正在筹划储能业务板块上市 显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7] 储能项目规模与政策支持 - 内蒙古发布第三批独立储能项目清单 规模达800MW/3.2GWh[7] - 容量补偿政策首批补偿费用总规模接近1亿元 2025年补偿标准为0.35元/千瓦时[7] - 政策支持采用10年补偿期限 为储能项目提供长期稳定收益保障[2][7]
内蒙古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量补偿金额累计突破2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8-19 13:31
政策支持 - 内蒙古能源局对纳入规划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量实施补偿 补偿原则为一年一定且持续10年 [1] - 建立放电量补偿与现货价差双维收益模式 将储能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1] - 电网企业按月向符合条件的储能电站转移支付补偿金 内蒙古电力集团支付1.962亿元 国网蒙东电力支付1255.16万元 [1] 行业发展 - 内蒙古新型储能电站累计获得放电量补偿金突破2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底总额达2.087516亿元 [1] - 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推动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2] - 政策支持、应用场景拓展和资本投入共同推动内蒙古成为储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2]
协鑫能科: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及以协定存款方式存放募集资金的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6 00:2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270,863,302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7.6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37.21亿元 [1] - 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2月22日到位,并由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1] - 公司与商业银行、保荐机构签订募集资金监管协议,实行专户管理 [2]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累计投入24.78亿元,剩余12.43亿元未使用 [4] - 部分项目已终止或结项,包括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建设项目和信息系统平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4] - 新型电网侧储能电站建设项目已投入7亿元,后续拟投入6.90亿元 [4] -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共计14.31亿元 [4] 闲置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拟使用不超过3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期限不超过12个月 [6] - 投资品种包括保本型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 [6] - 公司将募集资金余额以协定存款方式存放,期限不超过12个月 [6][8] 决策程序与实施 - 董事会审议通过闲置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授权经营层具体实施 [7] - 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实施,财务部门负责具体操作并建立台账 [6] 保荐机构意见 - 保荐机构认为公司已履行必要法律程序,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9] - 闲置资金使用不影响募投项目实施,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 [9]
上半年内蒙古能源重大项目投资达1658亿元
能源重大项目投资 - 上半年能源重大项目投资达1658亿元 同比增长39% 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2% [1] 煤炭项目进展 - 2处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2] - 2处煤矿开工建设 总产能1600万吨/年 [2] - 1处煤矿建成投产 产能150万吨/年 [2] - 13个煤炭产能储备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复 [2] - 智能化煤矿产能占在产煤矿产能的89% [2]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 蒙西至京津冀特高压通道获得核准 [2] - 蒙东电网"七横一纵"主干网架建成 [2] - 580户偏远农牧户通电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 绿氢产业发展 - 出台9条推动绿氢项目建设和消纳政策举措 [2] - 风光制氢项目40%上网电量比例政策期限延长至2027年 [2] - 大唐多伦制氢项目投产 打通绿氢耦合煤化工应用场景 [2] - 远景翁牛特旗及元宝山区风光制氢一体化二期项目顺利推进 [2] - 达茂旗至包头市区输氢管道开工建设 [2] - 乌兰察布至京津冀输氢管道内蒙古段完成核准 [2] 储能产业推进 - 出台独立新型储能电站补偿政策 [2] - 电网企业向9个独立新型储能电站转移支付补偿费用总计1.66亿元 [2] - 推动34个新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 装机规模1480万千瓦 [2]
同一220kV供电区不超过1座,优选建设成熟度高项目!广东2025第二批储能电站计划开启
广东省2025年度第二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计划 - 广东省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市报送2025年度第二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计划 [1] - 计划包含存量项目调整与调出、增量项目补充和项目滚动调整程序三部分内容 [2][6][9] 存量项目调整与调出 - 广东电网公司已完成对2025年度第一批申报新型储能项目的评估论证 [2] - 需要调整建设规模的项目需协调业主结合系统可接入容量和电压等级进行调整 [3] - 同一220kV供电片区原则上不超过1座独立储能电站 [4] - 首次纳入2025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需在1年内开工,2年内全容量并网 [5] - 已纳入前序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需在2025年6月30日前取得接入系统批复 [16] 增量项目补充条件 - 选址用地等建设条件成熟、可在一年内开工的项目可申报增补 [7] - 项目需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有助于新能源开发和消纳 [7] - 建设规模需合理,具备接入条件,前期工作充分 [7] - 建设单位需承诺在纳入计划后1年内开工,2年内全容量并网 [17] - 鼓励技术创新示范类项目和已纳入重大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的项目申报 [8][18] 项目滚动调整程序 - 广东电网公司和深圳供电局需滚动开展供电片区储能承载能力评估 [9][19] - 各地市能源主管部门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年度开发布局和规模 [9][19] - 广东省能源局将汇总各地市建设计划并推送至电网企业 [9][19] 项目进展情况 - 广东省各地市2024年度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计划包含117个项目 [10] - 总规模达17.3GW/34.8GWh,其中电网侧项目107个共17.1GW/34.6GWh [10] - 电源侧项目10个共179.8MW/190.2MWh [10] - 117个项目所在地供电区可接入容量为7789MW [11] 相关项目案例 - 广州恒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5.1025万千瓦/10.001万千瓦时电网侧项目 [29] - 广州珠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2.4万千瓦/2.067万千瓦时电源侧项目 [29] - 深圳元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8万千瓦/41.6万千瓦时电网侧项目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