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芯片
搜索文档
迈向世界级科研枢纽
经济日报· 2025-10-26 06:18
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制定国家级战略蓝图 [1] - 合作区定位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1] - 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合作平台 [2] 科研资源与人才集聚 - 截至2023年8月,合作区已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和447家科技企业 [1] - 集聚1.5万余名科研人才,包括18名海内外院士,与2021年相比增长2.5倍 [1] - 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协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 [2] - 吸引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等世界级企业研发中心 [2] - 2023年8月设立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等一流技术创新中心 [3] 产业与标准化成果 - 培育5个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制定19项国际标准 [1] - 累计产出各类标准170项,含国际标准19项 [2] - 已培育晶泰科技、君圣泰等上市企业,未来机器人、元戎启行等3家独角兽企业,以及101家专精特新企业 [6] - 涌现国内首台“发射电子束光刻机”样机、首次量产VCSEL光芯片、国内唯一自主研发7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等成果 [6] 深港协同创新案例 -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自2023年9月开园以来,已进驻近70家科技企业,其中港资企业及香港科研机构超过60家 [4] - 赛富能科技公司将香港研发的静态热电电源技术在河套实现产业化,产品进入中东、美洲、东南亚和欧洲等全球市场 [4] -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世界百强高校在河套设立10余个创新研发平台和孵化载体 [4] - 香港城市大学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5] 企业创新与商业化进展 - 鲲云科技基于新型芯片技术携手1000多家合作伙伴落地5000多个项目,2024年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晶泰科技与美国波士顿企业DoveTree完成总订单规模约470亿港元的管线合作,并于2024年6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7] - 晶泰科技自主构建端到端的药物从头发现解决方案,并牵头建设深圳市智能化药物发现中小试基地 [7] 制度创新与软联通 - 合作区重点推动国际创新人才流动、便利化科研物资通关、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知识产权跨境保护等关键政策 [8] - 5家港资科研机构通过“科汇通”实现科研资金跨境汇入,该试点于2024年下半年扩大至全国16个地区 [8] - 推动海关支持河套10项改革措施实施,上线“河套公共ERP系统”,20家科研主体纳入首批享惠试点 [8] 硬件设施与配套升级 - 2024年2月投运国内领先的“紫荆花”型高品质供电接线,2024年5月建成110千伏言晨变电站,提供6万千瓦供电能力 [9] - 通过推进智能电房、配网自动化等7项数字技术应用,打造电力生态联盟系统 [9] - 开通与香港科学园、香港大学直通跨境巴士专线,形成“半小时科研圈”,通勤时间从50分钟缩减为30分钟 [9]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两周年—— 迈向世界级科研枢纽
经济日报· 2025-10-26 06:09
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制定国家级战略蓝图 [1] - 合作区定位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1] - 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合作平台 [2] 科研资源与人才集聚 - 截至2023年8月,合作区已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和447家科技企业,集聚1.5万余名科研人才,与2021年相比增长2.5倍,其中包括18名海内外院士 [1] - 合作区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协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以及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等世界级企业研发中心 [2] - 合作区设立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等一流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强大科创磁场 [3] 深港协同创新成果 - 合作区强化“一河两岸”“一区两园”协同效应,将香港科研优势与深圳产业链资源协同 [4] -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已进驻近70家科技企业,其中港资企业及香港科研机构超过60家,围绕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七大核心领域 [4] -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世界百强高校在合作区设立10余个创新研发平台和孵化载体 [4] 企业培育与技术突破 - 合作区已培育出晶泰科技、君圣泰等上市企业,未来机器人、元戎启行等3家独角兽企业,以及鲲云科技、牛芯半导体等101家专精特新企业 [6] - 涌现出国内首台“发射电子束光刻机”样机、首次量产VCSEL光芯片、国内唯一自主研发7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等成果 [6] - 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实现关键设备尖端技术的国产突破 [5] 制度创新与软硬件联通 - 合作区重点推动国际创新人才流动、便利化科研物资通关、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等关键政策创新 [8] - 5家港资科研机构通过“科汇通”实现科研资金跨境汇入,该试点于2024年下半年扩大至全国16个地区 [8] - 硬件环境升级包括投运国内领先的“紫荆花”型高品质供电接线和110千伏言晨变电站,提供6万千瓦供电能力 [9] - 开通与香港科学园、香港大学直通跨境巴士专线,形成“半小时科研圈”,通勤时间从50分钟缩减为30分钟 [9]
中方加码稀土管制第六天,美国爆发示威,特朗普再喊中国购买大豆
搜狐财经· 2025-10-19 12:31
中美竞争格局演变 - 中美竞争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进入涉及国家资源、政治动荡和科技创新的更深、更复杂领域 [1] - 美国将贸易平衡作为胜负标准,而中国更注重科技实力和自主能力的提升,这种认知差异将导致显著博弈分歧 [10] - 中美博弈正向资源控制、科技竞争和制度韧性等深层领域演变,谁在这些关键领域站稳脚跟,谁就能在未来国际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12] 稀土资源战略 - 中国对稀土出口进行严格管理,官方解释为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发展考虑,但背后有更多战略考量 [4] - 稀土是小众市场,但在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军工和新能源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美国对该资源依赖度高 [4] - 美国在稀土领域推行的“去中国化”策略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短期内难以找到可替代中国的供应商 [5] - 中国的稀土管理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防御性举措,旨在以合法方式保护自身利益,并非激化矛盾 [5] 美国国内压力 - 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压力,10月14日美国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直指总统权力过于集中和政府方式强硬,反映出社会内部裂痕明显 [7] - 联邦政府因预算问题自10月初陷入停摆,许多部门“半瘫痪”,影响民众日常生活并积累不满情绪 [8] - 美国豆农因中国减少大豆进口面临严重困境,政府补贴未能及时到位导致农产品滞销,农民不满情绪强烈 [8] - 特朗普提出的“买大豆”策略显得力不从心,限制中国油脂产品进口可能对美国自身生物燃料原材料产业链造成更大影响 [10] 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 中国将更多精力投入科技创新,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新型芯片取得重大突破,打破技术瓶颈并具备全球领先性能 [10] - 科技成果背后是中国多年在科技领域的积累,意味着中国正逐步突破关键技术,在芯片、通信、新能源等领域不再依赖外部输入 [10] - 中国通过稳定步伐,巧妙运用规则、技术和节奏,逐步在博弈中取得优势 [12] - 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自主创新,利用科技成果、制度优势和全球合作来应对挑战,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12]
A股盘前播报 | 高层发声!持续用力扩内需 鲍威尔暗示缩表接近尾声
智通财经网· 2025-10-15 08:23
宏观政策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1] - 央行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延续“以量稳市”的中期调控思路,显示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偏宽取向 [3]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量化紧缩计划可能接近尾声,因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趋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在10月会议上再次降息 [4] 行业动态 - 上海印发行动方案,提出打造智算服务器终端产业集群,提升万卡集群系统调优能力,集聚国内整机优质企业,实现百亿级规模,牵引自主GPU等核心部件规模化应用 [2] - 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达151.2GWh,同比增长35.4% [10] - 东吴证券预计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831亿元,对应50万辆Robotaxi保有量,长期市场空间达数万亿元 [8] 机构观点 - 浙商证券认为外部冲击不改战略看多,市场换挡或有风格变化,关注大金融、红利等 [6] - 华泰证券指出关税后续进展仍有不确定性,市场或将以震荡调整方式消化压力 [7] - 东方证券判断短期股指震荡加剧,后期择机上行仍是主基调,大科技核心地位不动摇 [7] 公司业绩 - 盛和资源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696.82%至782.96% [11] - 山东黄金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83.9%到98.5% [13] - 先达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2807.87%至3211.74% [13] - 重庆钢铁前三季度预计亏损2.1亿元至2.3亿元 [13] - 中国中冶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7606.7亿元,同比下降14.7% [13] 市场热点 -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二次上市获批,Robotaxi独角兽扎堆回港IPO [8] - 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型芯片,算力达顶级GPU的1000倍以上,阿里和华为算力进展释放积极信号 [9] - 国金证券指出锂电池板块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业绩拐点确立,受益于智能手机出货增长,消费锂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板块估值处于底部 [10]
不止是稀土!特朗普才发现:“天平”已倾向北京,美国想挽回晚了
搜狐财经· 2025-06-13 09:31
技术领域竞争 - 美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半导体、太空和量子等关键技术领域继续领先于中国,主要得益于私人和公共资金资源的优势 [1] - 中国在AI模型训练效率和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1] - 学术期刊《自然》和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指标显示中国在许多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 中美经济表现 - 中国2025年一季度GDP为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 [3] - 美国2025年一季度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 [3] - 中国掌握关键矿产供应链主导权,包括稀土、新型超强磁铁、晶体管、电池、新型芯片和软件等 [3] 中美贸易关系 - 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可能推动中国、欧洲及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走向多边贸易体系 [1]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为中美博弈提供筹码,表明中国有能力对关键商品实施出口管制 [3] - 中方不会单方面让步,必须同步解决技术贸易问题 [5] 全球影响力 - 中国全球净好感度为8.8,美国为-1.5,中国全球地位首次超越美国 [7] - 中国供应链对世界各国而言是必选项而非选项 [5] - 中美经贸关系的真实图景是优势互补、共生共赢 [5]
AMD(AMD.O)在“迈向2025:推动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布了开放式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愿景,详细介绍了新型芯片、软件和系统。
快讯· 2025-06-13 02:33
公司动态 - AMD在"迈向2025:推动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布了开放式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愿景 [1] - 公司详细介绍了新型芯片、软件和系统的规划 [1] 技术发展 - 开放式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成为AMD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1] - 新型芯片、软件和系统将作为技术布局的重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