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算计划

搜索文档
80后博士创业,公司7年估值涨超70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0:28
上市进程与估值变化 - 公司于2025年1月27日首次递交港股申请材料 但六个月内未完成上市流程 于8月25日重新递交材料[2] - 第二次递交申请前不到一个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投后估值从早期9500万元增长至2025年7月末的67.6亿元 七年多时间估值暴涨超70倍[2] - 公司若上市成功将成为"AI卫星第一股" 目前民营商业航天领域尚无上市先例[2]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创始人陆川持股32.46% 为最大股东 拥有近20年人工智能及航天工程研究经验[5] - 主要股东包括北京星融宇航(22.72%) 盛希泰(11.45%) 北京新时代空间(9.74%) 星河产业集团(9.68%) 深创投集团(3.77%)[5] - 股东中含地产商背景机构:星河产业集团由星河控股全资持有 广东万全投资由万科持股49%[5] 行业地位与业务规模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八 市场份额2.0%[6] - 在管理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22.1%[6] - 按累计发射AI卫星数量计 公司以21颗AI卫星(总计27颗)位列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第一[7] 技术优势与战略规划 - 掌握四大核心技术:太空环境AI应用卫星研制 型谱化卫星平台快速定制 "灵境引擎"遥感影像升维 高功率平板式AI智算卫星平台[7] - 推出"星算计划" 拟建设由2800颗AI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 2025年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新增60颗卫星发射计划[8] - 2025年5月14日成功发射12颗计算卫星 组成国内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 在轨计算能力达5 POPS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100 Gbps[8]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收入从2022年1.77亿元增长至2024年5.5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76.6% 2025年上半年收入2.41亿元 同比增长65.1%[11] - 星基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 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8.0% 90.7% 79.7%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1.18亿元 同比增长9.2%[12] - 持续亏损且幅度扩大:2022年亏损0.91亿元 2023年1.39亿元 2024年1.7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6][1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收入从2020年17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0.9% 预计2024-2029年以36.3%复合增长率增长至1265亿元[11] - 民营企业收入占2024年中国卫星行业总收入的32.5% 预计2029年提升至47.5%[11] - 行业面临技术投入周期长 研发成本高昂等挑战 同业公司如中国卫星 中国卫通 航天宏图均出现盈利压力[15] 运营风险与挑战 - 客户集中度高:2022-2025H1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7.4% 56.1% 77.5% 98.4% 最大客户占比达49.7%且变更频繁[15] - 供应商集中度提升:2025年上半年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3.8% 最大供应商占比36.1%[16] - 外包研发开支激增:2022-2024年外包研发开支分别为809.7万元 1572.8万元 6103.8万元 占研发开支比例从17.7%升至43%[15]
80后博士创业,公司7年估值涨超70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0:19
上市进程与估值 - 公司于2025年1月27日首次递交港股申请材料 但六个月内未完成上市流程 于8月25日重新递交材料[1] - 在第二次递交申请前不到一个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投后估值从最早的9500万元增长至2025年7月末的67.6亿元 成立7年多估值暴涨超70倍[1] - 公司冲刺"AI卫星第一股" 目前以卫星研制和星座运营为主营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尚无上市先例[1] 创始人背景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陆川出生于1983年 拥有近20年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研究经验 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 - 陆川持有公司最多股份 占比32.46% 主要股东包括北京星融宇航(22.72%)、盛希泰(11.45%)、北京新时代空间(9.74%)、星河产业集团(9.68%)等[5] - 股东中包含地产商背景机构 星河产业集团为星河控股集团全资持有 广东万全投资由万科持股49%[5] 行业地位与技术能力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八 市场份额2.0%[6] - 在管理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22.1%[6] - 按累计发射AI卫星数量计 公司在中国所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一 已发射27颗卫星中包含21颗AI卫星[6][7] - 依托四大核心技术:适配太空环境的AI应用卫星研制技术、型谱化卫星平台快速定制技术、"灵境引擎"遥感影像升维技术、高功率平板式AI智算卫星平台技术[6] 星算计划与星座建设 - 提出建设由2800颗AI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星算计划" 目标将算力服务器发射入轨形成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7] - 2025年2月新增发射60颗卫星计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2025年5月14日成功发射12颗卫星[7] - 计划于2028年前发射星算计划下首批100颗AI智算卫星[7] - 2025年5月14日发射的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为首发星座 在轨计算能力达5 POPS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达100 Gbps[8]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收入从2022年1.77亿元增长至2024年5.5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76.6% 2025年上半年收入2.41亿元 同比增长65.1%[11] - 主营业务由星基解决方案、卫星及相关服务、其他服务三部分组成 星基解决方案为第一大收入来源[12] - 2022-2024年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1.03亿元、4.60亿元、4.41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58.0%、90.7%、79.7% 2025年上半年收入1.18亿元 同比增长9.2%[12] - 持续亏损且幅度扩大:2022年亏损0.91亿元 2023年亏损1.39亿元 2024年亏损1.7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6][13]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收入从2020年17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0.9%[11] - 预计自2024年起按复合年增长率36.3%增长 2029年达到1265亿元[11] - 民营企业收入占2024年中国卫星行业总收入32.5% 预计2029年将占47.5%[11] 经营风险与挑战 - 外包研发开支激增:2022年809.7万元、2023年1572.8万元、2024年6103.8万元 占同期研发开支比例从17.7%升至43%[14] - 客户集中度极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77.4%、2023年56.1%、2024年77.5%、2025年上半年98.4%[14]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波动大且变更频繁:2022年49.2%、2023年21.5%、2024年31.3%、2025年上半年49.7%[14] - 供应商集中度上升: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从2022年29.9%升至2025年上半年73.8%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023年36.3%、2025年上半年36.1%[15]
“星算”计划梁溪星座发布会暨国星宇航太空计算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22:12
星算计划梁溪星座发布 - 国星宇航与无锡国星空天智能科技共同主办梁溪星座发布会并公布2025合作伙伴名单 [1] - 梁溪星座由1轨12颗智算卫星组成 总算力达20P 成为天基算力最强的太空计算星座 [1] - 星座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02组、03组星座研制工作快速推进 [1] 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进展 - 首发星座已于5月14日成功发射并完成在轨交付 成为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1]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成为首个太空计算用户 卫星目标智能检测算法模型已完成在轨部署与实时推理任务 [2] - 公司通过深化计算卫星研制组网与空间智能应用落地 推进太空计算技术规模化部署与能力共享 [2]
谁在为成都“代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00:22
商业航天与太空AI - 国星宇航宣布"星算"计划全球总部落地成都 包含研发中心 制造中心和运营中心 目标在太空AI领域保持成都的领先地位 [1]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已成功发射 显示公司在太空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1] 氢能与先进能源 - 丰田中国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成都 看重成都绿电资源和成渝"氢走廊"需求 有望推动成都成为"绿氢之都" [1] - 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金额超825亿元 涵盖先进能源等未来产业领域 [1] 数字文创与AI产业 - 新美集团投资150亿元建设全球微短剧总部基地及行业大模型 看重成都影视院校资源和完整产业链 [5] - 成都重点发力AI与数字文创赛道 列为招商大会专场对接领域 [5] - 科大讯飞引导全球开发者团队向成都聚集 联合投促部门吸引创业企业共建生态 [7] 生物医药创新 - 百利天恒指出成都ADC药物领域全球领先 具备特色人才和营商环境优势 [6] - 子路科技利用AI进行药物筛选 认为成都兼具成本优势和交叉产业协同潜力 [6] 智能网联汽车 - 百度阿波罗项目落地"一总部 三中心 一联盟" 将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并推动上下游集约发展 [7] 资本与产业链布局 - 成都发布百亿级"链主基金行动计划" 基金群规模超1700亿元 重点支持产业链生态构建 [12] - 成都高投早期投资海光信息获数百亿元收益 显示资本培育产业的长期策略成效 [12] 招商成效数据 - 1至5月成都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同比增长182% [14] - 1至4月到位外资6.5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89% [14]
发起“投资成都”倡议,全球企业畅谈在蓉发展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6-18 12:19
全球招商大会概况 -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于6月18日开幕 旨在向全球投资者推介成都发展投资机遇 [1] - 大会主题为"选择成都就是选择中国战略机遇 就是选择良好产业生态 投资成都就是赢在当下 成就未来" [1] 参会企业与机构 - GE医疗 林德 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通过视频连线发出"投资成都"倡议 [3] - 国内外院士 专家智库 商协会代表共同参与倡议活动 [3] - 全球航空航天 清洁能源 先进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主题发言 [3] 企业投资动态 - 国星宇航宣布"星算"计划全球总部落地成都 将推动太空计算的"成都探索" [3] - 丰田中国将在成都投资氢能项目 涉及大型卡车氢能化推广及氢能产业链构筑 [3] - 空客公司表示选择成都基于航空产业生态完备 区位优势明显 人才资源丰富等因素 [4] 产业发展优势 - 成都位于成渝氢走廊核心节点 拥有丰富绿电资源 正在建设"绿氢之都" [3] - 成都作为全球双机场国际航空枢纽 巨大的人流物流带来大量机遇 [4] - 航空产业在成都具有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4] 招商引资成果 - 2023年1-5月成都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97个 同比增长182% [4] - 2023年1-4月到位外资6.5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89% 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4] 产业生态展示 - 大会设置"投资成都"线下场景 包括政企服务对接台 "招商AI金融超市"等 [4] - 展示成都"立园满园"新成效 展现广阔投资空间和一流产业生态 [4]
算力和AI上天!三体计算星座“天数天算”,太空算力有啥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09:39
发射事件与项目背景 - 5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箭12星,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进入组网阶段,这也是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4][6] - 本次发射同时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与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两大计划的首发星座[4] - "三体计算星座"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打造,规划千星规模,总算力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4] - "星算"计划由国星宇航牵头,拟构建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的天基算力网络[6] 技术突破与架构 - 计算卫星被定义为继通信/导航/遥感后的第四种卫星,将成为前三种卫星的基础设施[7] - 卫星采用国星宇航自研智能网联平台,每颗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实现整轨互联与太空在轨计算[11][15] - 之江实验室研发的星载智能计算机使单星算力从T级跃升至P级,提升10-100倍,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13] -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达100Gbps,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13]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可处理L0-L4级卫星数据并执行异轨激光接入等试验[16] 应用场景与价值 - 解决传统"天感地算"模式的数据回传瓶颈(如太阳观测卫星每日仅传回500G数据中的20G)[8][10] - 数据处理时效从天/小时级提升至分/秒级,实现"天数天算"和"地数天算"[10] - 能源成本优势:采用100%太阳能供电,运营成本随年限递减[10] - 支持全球林火秒级监测、低空飞行器实时定位、应急防灾等低延时场景[17] - 赋能卫星数据从二维到三维的实时处理,支撑数字孪生、低空导航、机器人训练等应用[18] - 为深空探测提供实时计算支持,如本次搭载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可对伽马暴进行在轨分类[18] 行业意义 - 开创"算力上天+AI上星"的新范式,推动空天产业变革[11][18] - 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拓展太空应用边界,未来将向公众开放卫星服务[18] - 全球趋势:欧美也在推进天基数据中心计划,中国率先实现整轨组网[8][4]
算力上天!“三体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观察者网· 2025-05-14 15:18
发射任务与星座建设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1] - 本次发射为一箭12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和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 [5][7] 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 - 传统"天感地算"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和带宽,仅有不到10%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 [7] - "三体计算星座"将实现千星规模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总算力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 [7] - 星座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等试验任务 [7]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 该星座旨在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7] - 项目目标是通过计算卫星互联互通,将算力送入太空,实现"把人工智能送上天"的愿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