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算力
icon
搜索文档
和讯投顾母保剑:科技强国 科技为王!
和讯网· 2025-08-01 20:51
现在的话还有什么方向可以参与布局的吗?和讯投顾母保剑分析,从方向上来看,我的思路是科技,我 永远不会改变对科技的预期,可能有人会否定啊说觉得科技股是昙花一现,科技股的泡沫太大,不是 的。咱不用考虑说美国90年代的什么科技股,互联网的泡沫咱不用说那么远,咱们不用说那么多,你就 看当下全产业链里边,你从两个维度看,第一个国产替代的故事有没有讲完。 第二个,今年以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算力为首的一些板块,他们的业绩预期有没有修复?有修复、有好转 有增加。我为什么要把科技给抛掉呢?我甚至可以说在未来的8月份还是大科技的时代,但是进入9月份 可能会由于政策预期的改变,包括相关大周期政策的落地,尤其是货币和财政政策落地,那么它市场的 风向才有可能会转变为基建周期。那么在这之前选择的核心方向还是以科技为主这个。 ...
和讯投顾徐斌箐:牛市仍在,但走得慢
和讯网· 2025-07-29 08:20
市场行情分析 - 水坝板块出现7连板个股 该股来自西藏旅游行业 属于偏门股票 [1] - 核心板块周五集体断板 今日虽有修复反包 但未能完全覆盖周五阴线 [1] - 创新药高位抱团趋势走势流畅 PCB和CPU板块持续上涨 机器人板块也有高标股走趋势 [1] - 大盘在3600点附近徘徊 牛市仍在但走势缓慢 [1] 板块表现特点 - 水坝板块题材后续仍有行情 但走势会较为坎坷 不够流畅 [1] - 连板股表现异常 连板不像连板 反包不像反包 趋势不像趋势 [1] - 海南自贸区板块今日表现沉寂 套牢一批投资者 [2] - 人工智能算力概念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后 多只个股低开兑现 [2] 投资策略建议 - 长期持有策略适用于看好板块赛道 如2017年原材料涨价和2021年新能源赛道 [2] - 当前连板题材股不建议重仓操作 消息发酵前常有埋伏盘 导致缺乏溢价空间 [2] - 水坝概念仍有反复机会 可能走出反包或趋势行情 题材规模较大或有二波行情 [2] - 主流赛道股如创新药 PCB CPU等适合长线投资 需精准选股 [2]
基金二季报藏大招:AI、核聚变被狂买,北交所火了
华夏时报· 2025-07-16 16:07
基金规模增长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规模从一季度末的0.36亿元猛增至二季度末的11.32亿元,增幅超30倍 [1] - 长城景气成长混合基金规模从一季度末0.7亿元增至二季度末3.2亿元 [2]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规模从一季度末1万元回升至二季度末1.45亿元 [2]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总规模从一季度末不足8000万份跃升至超9亿份,增幅超10倍 [2] -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基金期末总份额超10亿份,较一季度末约1.1亿份增长超8倍 [2]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基金规模超18亿份,增幅超100% [2] 基金经理操作策略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权益仓位从72.48%升至75.89%,重点加码创新药板块 [3] - 同泰远见混合权益仓位从78.65%提升至85.74%,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北交所上市公司 [3] - 永赢科技智选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换新,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等AI算力相关公司 [3] - 永赢医药健康大幅调整持仓,前十大重仓股聚焦创新药企如舒泰神、热景生物等 [3]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和中欧信息科技混合重新加仓新易盛至前十大重仓股 [4] 重点布局领域 - 人工智能算力领域受关注,光通信、PCB等中国厂商有望持续分享全球AI发展红利 [5] - 创新药产业迎来价值重估,国内企业凭借临床数据和产品出海能力有望持续走强 [6] -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受战略押注,旭光电子、国光电气等标的成为重点持仓 [6] - 北交所成为新基金建仓热土,东方阿尔法科技优选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全面聚焦北交所公司 [7]
国产算力有望迎来加速发展,科创100指数ETF(588030)近2周新增规模、份额均居可比基金首位
搜狐财经· 2025-07-15 11:57
市场表现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下跌0.66%,成分股中华恒生物领涨5.04%,源杰科技上涨4.74%,百济神州上涨4.41%,艾罗能源领跌4.99%,派能科技下跌4.19%,容百科技下跌3.64% [3] -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下跌0.59%,最新报价1.01元,近1周累计上涨1.19% [3] - 科创100指数ETF盘中换手2.4%,成交1.52亿元,近1年日均成交3.96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算力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EFLOPS,同比增长74.1%,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4] -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36.2% [4] - 国内GPU企业加速上市进程,华为、龙芯中科等企业发布高性能AI超节点及新一代CPU和GPGPU产品,提升国内算力基础设施技术水平 [4] 基金动态 - 科创100指数ETF近2周规模增长2414.91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11 [4] - 科创100指数ETF近2周份额增长450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11 [4] - 科创100指数ETF连续4天获杠杆资金净买入,最高单日净买入2166.57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2.40亿元 [5] 基金表现 - 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净值上涨41.94%,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416/2909,居于前14.30% [5] - 科创100指数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7.67%,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7.8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57%,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为60.10% [5] - 科创100指数ETF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06%,近1年夏普比率为1.26,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20% [5] 基金费用与跟踪 - 科创100指数ETF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5] - 科创100指数ETF今年以来跟踪误差为0.020%,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较高 [5] 指数构成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科创板证券作为样本,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睿创微纳、华虹公司等,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99% [6]
德邦高端装备基金发布二季报!业绩承压下份额却逆势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7-12 12:21
德邦高端装备基金表现 - 二季度净值增长-3.55%,跑输业绩基准4.12个百分点(基准收益率0.57%)[2] -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20.57%,大幅落后基准[2] - 基金成立于2025年3月14日,初期规模仅0.3亿元[6] 基金经理陆阳管理概况 - 当前管理3只产品总规模12.15亿元,包括独立管理的"德邦高端装备"和与他人共管的"德邦稳盈增长"、"德邦鑫星价值"[6] - "德邦鑫星价值"任职回报达87.98%(年化54.57%),"德邦稳盈增长"任职回报6.58%(年化3.79%)[7] - 基金经理背景:浙江大学仪器仪表工程硕士,2018年进入证券行业,2021年加入德邦基金[4] 产品份额变动 - "德邦鑫星价值"份额从2024年9月的0.3亿份暴增至2025年3月的6.86亿份,增长超20倍[8] - "德邦高端装备"二季度份额激增3.07倍至1.22亿份,其中C份额从0.16亿份增至1.06亿份(个人投资者主导)[9][11] 投资策略分化 - "德邦高端装备"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重仓浙江荣泰(持仓占比9.72%)、银轮股份(9.41%)、兆威机电(7.7%)等高端制造企业[12][14] - "德邦鑫星价值"专注AI算力赛道,前十大持仓含太辰光(7.8%)、新易盛(7.36%)、寒武纪(5.24%)等算力相关标的[15] - 两只产品业绩分化显著:"德邦鑫星价值"近一年收益57.41%,"德邦高端装备"成立以来亏损20.57%[7][16] 行业赛道展望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AI+高端制造+新材料的集成方向,产业化进程加速[16] - AI算力赛道受益于全球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CPO/液冷等细分领域景气度高[16]
“中国英伟达”,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7-02 12:07
核心观点 - 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燧原科技)已全面启动IPO进程,争夺"国产GPU第一股"称号 [4][6][12] - 行业融资热潮显著,上百家投资机构累计投入超百亿元,头部机构悉数入局 [4][14][16] - 商业化进程加速但尚未盈利,2024年最高营收14亿元,净亏损均超14亿元 [9][10] - 技术研发投入巨大,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分别获400+/250+项专利 [10] - 科创板政策松绑有望加速未盈利企业上市进程 [16] 行业格局 - 四家公司均成立于2018-2020年,核心团队多来自AMD/英伟达等国际巨头 [5][6] - 产品定位差异: - 摩尔线程:全功能GPU,覆盖AI计算/图形渲染等6大领域 [8][9] - 沐曦股份:全栈高性能GPU,累计销量超25000颗 [9] - 壁仞科技:通用计算体系,芯片算力破全球纪录 [9] - 燧原科技:AI云端算力,建成国产万卡推理集群 [9] 资本动态 - 融资规模: - 壁仞科技:2年内融资超47亿元 [14] - 摩尔线程:投前估值246亿元,累计七轮融资 [14] - 沐曦股份:估值210亿元 [16] - 燧原科技:获腾讯等数十亿元投资 [16] - 头部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腾讯、IDG等超100家机构 [4][14][16] 财务数据 - 收入表现: - 摩尔线程:3年收入超6亿元 [9] - 沐曦股份:39个月收入超11亿元 [9] - 研发投入: - 摩尔线程:超13亿元 [10] - 沐曦股份:超9亿元 [10] - 最新估值(胡润2025): - 摩尔线程310亿元 - 燧原科技205亿元 - 壁仞科技160亿元 [16]
大名城2024年净利润暴跌1149.65%,转型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华夏时报· 2025-05-16 21:31
业绩表现 - 2024年净亏损23.36亿元,同比暴跌1149.65% [2] - 2024年营业收入41.71亿元,同比减少64.34% [2] - 2024年地产项目收入占营业收入95.19%,实现41.64亿元,同比减少64.40% [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45亿元,同比大跌1102.77%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94.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7.21万元,同比扭亏 [10] 亏损原因 - 行业持续低迷引发存货减值及销售策略调整 [2] - 2024年计提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21.63亿元 [5] - 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金额5.05亿元,合计对当期利润影响达-26.68亿元 [5] - 土地增值税清算增加支出3.17亿元 [6]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43.52%,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37.23%,净负债率15.08%,现金短债比1.72 [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34.36万元 [6] - 投资性房地产出租率提升3个百分点 [6] 业务转型 - 布局人工智能算力与低空经济业务,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2] - 算力服务板块2024年营业收入679.02万元,营业成本891.82万元,毛利率-31.34% [8] - 低空经济领域投资eVTOL飞行器,计划建设"低空城际智慧枢纽机场" [8] - 金融投资板块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100.00%,毛利率较上年减少100个百分点 [7] 行业展望 - 房地产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城镇化质量提升、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存量资产运营需求将持续支撑行业基本面 [2] - 公司将静待行业周期筑底回升,实施战略优化和精简,深耕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 [9] - 转型业务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8]
关税政策或迎实质性变化,通信ETF(515880)涨超1.5%,盘中交投火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10:31
中美经贸会谈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1] - 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并将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 [1] 通信ETF市场表现 - 通信ETF(515880)受消息面利好影响上涨超1.5% [2] - 该ETF涵盖通信设备全产业链并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及5G/6G龙头 [2] 光模块行业分析 - 出海光模块厂商市盈率分位数处于阶段低点但全球竞争力仍存 [2] - 短期关税豁免可能直接缓解产业链冲击 [2] - 东南亚产能储备充足的厂商对美出口具备税率优势 [2]
布局算力第二增长曲线叠加业绩利好,平治信息股价20CM涨停
证券之星· 2025-04-29 15:00
公司业绩表现 - 平治信息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42亿元 归母净利润1052.23万元 同比增长287.38% [2] - 股价表现强势 取得20CM涨停 [1][2] 业务布局与订单情况 - 依托通信领域优势 与通信运营商、云服务商开展算力服务合作 [3] - 已构建覆盖全国的算力服务网络 [3] - 已签订算力服务订单超18亿元 另有已中标订单4.6亿元 [3] - 多个项目已交付算力服务器硬件 按月收取服务费用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 同比增长74.1% [3] - 智能算力增幅是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 [3] - 人工智能计算市场规模190亿美元 同比增长86.9% [3]
华尔街这是“约好了一起唱空”?巴克莱:现有AI算力似乎足以满足需求
硬AI· 2025-03-27 10:52
算力供需分析 - 2025年全球AI算力可支持15-220亿个AI Agent,足以满足欧美1亿多白领和10亿企业软件许可证需求 [3][4] - 2025年全球将有1570万个AI加速器在线,其中40%(630万个)用于推理,50%推理算力(310万个)专用于Agent/聊天机器人 [4] - 现有H100等效安装基数为1570万颗,其中60%(940万颗)用于训练,40%(630万颗)用于推理,50%推理芯片(310万颗)分配给Agent服务 [5] - 使用高效模型(如DeepSeek R1)可使行业容量提升15倍,企业正转向开源模型(如Mistral)降低成本 [6][11] - 表面算力充足但存在结构性缺口,需更多专用推理芯片和训练GPU转推理用途 [13] 市场机会与竞争格局 - AI Agent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低推理成本和开源模型是盈利关键 [8][9] - 高效推理成本结构和专注小型高效模型的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13] - 超级Agent产品(如GPT-5)单月消耗3560万Token,日查询44次,远超普通Agent的2.6次 [18] 模型经济效益对比 - OpenAI o1模型Agent年成本2400美元,DeepSeek R1仅88美元,后者用户容量是前者15倍 [15] - Agent单次查询生成1万Token(传统聊天机器人400个),推理成本增加25倍 [15] - 不同模型参数差异显著:GPT-5参数1.5万亿(活跃33%),DeepSeek R1参数671亿(活跃6%) [5]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需从基准测试转向实用Agent部署,关注单位经济学 [2][13] - 更便宜/小型高效模型(如DeepSeek风格)是未来需求方向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