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博实股份(002698) - 2025年8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04 09:04
业务表现与增长 - 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营收增长显著,技术优势包括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2024年工业服务营收达7.68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26.84%,毛利率29.62% [1] - 2024年完成两项电石智能工厂项目,营收增量达3.2亿元 [3] 技术与竞争优势 - 智能制造装备采用订制化与标准化结合模式,实现规模应用效益 [2] - 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技术领先,产品长期保持较高毛利率 [4]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成功替代进口设备 [4] 市场与政策环境 - 国家产业政策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提供支持,包括技术创新和场景拓展 [2] - 海外市场利润水平较高,但面临标准对接、工艺对接等复杂挑战 [3] - 宏观经济短期波动影响有限,但长期需求不振可能影响客户投资意愿 [2]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和工业服务拓展,推动少人化、无人化生产 [3] - 拓展高温特种作业机器人技术至硅铁、硅锰等领域 [3] - 通过“智能装备+工业服务”双引擎驱动模式支撑业绩增长 [4] 财务与运营 - 存货(特别是发出商品)与未来收入呈正相关性 [4][5] - 工业服务需求双向增长,未来服务规模和能力有望阶梯式提升 [1]
拓斯达: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快讯· 2025-05-29 20:19
公司公告 - 拓斯达董事会和监事会于2025年5月29日审议通过《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议案》[1] - 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实施期限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1] - 项目实施主体、用途和投资总规模均未变更[1] 募投项目进展 - 截至2025年5月23日,智能制造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32亿元[1] - 未使用募集资金(含利息收入)余额为2.81亿元[1]
新时达(002527) - 2025年5月28日-2025年5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17:34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券商策略会,参与人员包括长江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28 - 29日,分别在长江、中信、方正证券策略会进行 [1] - 活动地点为券商策略会现场,形式为策略会,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刘菁女士和证券事务代表万正行女士 [1] 与海尔交易进展及目的 - 协议转让已获境内外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后续需通过深交所合规性审核,在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过户手续,目前未正式交割 [1] - 交割后双方将加大协同力度,收购方将与公司共享各项能力,提升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等,加强产业链协同效应,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1][2] 公司自身优势 研发与子公司情况 - 以研发为驱动,秉持自主研发道路,关注从0到1及“卡脖子”技术,坚持研发自主可控产品 [3] - 旗下100%持有的子公司中,有6家专精特新子公司,其中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子公司 [3] 各业务领域优势 - 电梯控制:1995年以电梯控制起家,有三十年技术积累,服务超300万台套电梯整机客户,排名全球第二,利用区块链云平台技术保障电梯数据安全 [3] - 机器人控制:国内首家完成驱控一体产品研发并用于机器人控制,控制系统迭代到第四代,实现软硬件一体化,采用多核异构架构,实时性能业界领先 [4] - 传动控制:凭借对控制和驱动的理解进入工控行业,关键技术自研,核心部件自主,实现进口替代,拥有低中高端产品和全系列伺服驱动产品,适用于多个行业 [4] 公司控制技术特点 - 2015年开创性运用“驱控一体”技术,实现更集约、高效、可靠稳定的控制,具有高度集成效应 [5] - 控制架构采用“多核异构”控制方式,优化实时性能 [5] - 拥有自主可控的硬实时操作系统 [5]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情况 -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控制器对机器人性能起决定性影响 [6] - 公司是通过控制器切入机器人本体的厂家,完整掌握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与伺服驱动器100%自供 [6]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进展 - 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深度研究,与相关公司进行小脑与驱动层面洽谈和技术交流,未形成确认收入的订单 [7] - 拟于2025年年底前推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8]
东杰智能(30048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1 14:48
公司业绩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受下游客户需求不振、行业竞争加剧和项目成本超支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毛利率下降,导致经营业绩亏损 [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65.19%,体现较强风险应对能力 [4] - 2024年开拓国际市场战略初见成效,年末及2025年初陆续签署较大金额海外项目订单,2025年将推进项目实施,加大交付力度 [5] - 2024年海外市场拓展取得重大突破,签订海外框架协议或订单累计近15亿元 [9] - 2025年智能仓储系统业务在手订单充足 [10] 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 - 2025年提出“聚焦智能物流系统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跟踪前沿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 [9] - 围绕“稳固国内市场、加速海外布局、深化技术创新”三大核心战略,2025年拓展海外市场,提高海外业务占比 [10]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推动业绩和市值提升,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增强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6][10][11] 公司应对措施与决策 - 优化成本管控和现金流管理应对经营压力 [4] - 密切关注贸易战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调整经营策略 [8] - 认真研究重组政策,评估未来发展方向 [7] - 严格按会计准则界定研发投入资本化与费用化,继续加强技术研发 [9] - 加大海外营销推广力度,打造品牌影响力,争取国际化合作机会 [10] - 深耕冷链物流等细分领域,争取更多订单 [10] - 结合主业实际,通过并购重组扩展转型,适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执行分红政策 [11] 公司风险情况 - 根据创业板上市规则,公司不存在退市风险 [5]
信披违规牵出隐秘质押与兜底定增,瀚川智能控制权恐生变
钛媒体APP· 2025-05-16 17:36
信披违规与监管处罚 - 公司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及时告知股权质押及违约风险导致信披延迟 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 [1] - 上交所对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因股份冻结及质押事项披露不及时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1] - 公司存在与牛散签署抽屉协议、诉讼引发股权冻结等信披违规行为 暴露内控缺陷 [1] - 2024年10月因未披露与实控人及关联方479.5万元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公司及实控人、时任财务总监被江苏证监局警示 [6] 股权质押与冻结风险 - 实控人蔡昌蔚2023年7月将控股股东瀚川投资52.43%股权质押给华能贵诚信托 占其直接和间接持股80.58% 占公司总股本14.64% [1] - 瀚川投资将持有的1313.43万股公司股票质押给华能贵诚信托 占其持股26.74% 占公司总股本7.47% 并约定债务违约时华能贵诚信托可随时办理质押登记 [2] - 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亏损且实控人债务逾期未清偿 已触及加速到期条款 若华能贵诚信托行使权利将导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 [2]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因与蒋海东的差额补足协议纠纷 所持股份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被司法冻结 合计占公司总股本1.48% [3] 诉讼与协议纠纷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2023年10月与蒋海东签署《差额补足协议》 后因纠纷被诉要求支付4497.21万元 导致股份冻结 [3] - 蒋海东通过大宗交易以2885.32万元购入50万股公司股票 均价57.7元 并参与定增以5049.9972万元获配86.9万股 发行价58.11元 [3] 业绩与股价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19年4.57亿元增至2023年13.39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始终未超8000万元 2023年首次亏损0.85亿元 [6] - 2024年营收4.74亿元 同比下降64.61% 归母净利润亏损11.03亿元 主因汽车装备业务交付及验收低于预期 新能源业务战略性收缩及资产减值 [6][7] - 股价自2023年3月以来下跌80% 截至5月16日报13.71元 较高点跌幅超60% [7] 管理层变动 - 时任财务总监何忠道因资金往来信披问题被免职 [6] - 时任董秘唐高哲因违规减持258187股(成交金额582.21万元 均价22.55元)违反招股承诺 被监管关注后辞职 [6]
监管接连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5-16 00:15
监管处罚与股权风险 - 公司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及时告知股权质押及违约风险,延迟披露信息,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 [2] - 上交所对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4] - 实控人蔡昌蔚质押瀚川投资52.43%股权给华能贵诚信托,对应间接持有公司股权14.64%,占其持股80.58%,融资2.2亿元 [7] - 控股股东瀚川投资质押公司股票占其持股26.74%,占总股本7.47%,若债务违约华能贵诚信托可行使质押权 [7] - 公司2024年半年度亏损及实控人债务逾期已触发加速到期条款,可能面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风险 [7] 股权冻结与诉讼纠纷 - 实控人蔡昌蔚与前妻财产诉讼纠纷导致其间接持有公司17.6892%股份被冻结,占其持股97.36% [8] - 蔡昌蔚与股东蒋海东纠纷导致瀚川投资261.89万股被冻结,占总股本1.48% [8]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若诉讼及融资事项发展不利,实控人权益可能被强制执行,公司控制权或变更 [9] 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19年营收4.58亿元,2023年增至13.3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8453.6万元 [12] - 2024年营收4.74亿元,同比下降64.61%,归母净利润亏损11.03亿元 [13] - 业绩下滑因汽车装备业务交付及验收低于预期,新能源业务战略性收缩,以及计提资产减值影响 [1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91亿元,同比下降28.44%,净利润1079.93万元,同比下降10.37% [14] - 股价从2023年2月50.77元/股高位跌至8.17元/股,跌幅84%,截至5月15日跌幅仍超60% [14]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应用于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制造(锂电池和充换电装备)等领域 [11]
巨能股份(871478)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20:3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是2025年5月14日,地点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与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孙文靖等5人 [3] 业务发展规划 - 坚持“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定位,优化主业竞争力,以技术创新拓展业务,关注发展机会并履行信披义务 [4] - 2025年加大柔性化、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项目响应和交付能力 [4] 市场拓展计划 -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动化市场,加强研发,制定个性化推广策略,设计自动化生产线并与多家企业合作 [4] 募投项目情况 - 2024年募投项目投入进展详见北京证券交易所披露平台临时公告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公告编号:2025 - 013) [5] 减持计划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在承诺锁定期内,2025年无减持计划,遵守股份锁定及减持承诺 [6]
正业科技2024年报分析:营收7.11亿元净亏2.23亿元,技术优势能否扭转业绩颓势?
仪器信息网· 2025-04-28 17:0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下降6.27%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3亿元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9.76万元,同比大幅上升75.57% [3] 业务调整与行业影响 - 主要业务覆盖锂电池、PCB、平板显示、光伏等行业,提供工业检测、自动化、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及新材料产品 [5] - 因光伏行业调整、市场竞争激烈及组件价格低迷,公司2024年11月终止光伏项目投资并剥离相关子公司,重心回归工业检测智能装备制造主业 [5] - 光伏新能源板块出现负毛利,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1亿元(其中存货减值损失占比超75%),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2960万元 [7] 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 截至2024年底累计专利申请586件,授权专利487件(发明专利146件) [7] - 锂电池X射线探伤检测设备入选国家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7] - 2024年新增授权专利58件(发明专利29件) [7] - 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京东方等头部企业保持稳定合作,产品出口至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7] - 四家子公司新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7] 未来发展战略 - 2025年重点突破锂电行业X射线断层解析技术,同时开拓半导体芯片等新领域 [7] - 通过降本增效、聚焦核心客户、强化风险管理等措施提升盈利能力 [7] - 作为广东省链主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7] 行业与公司前景 - 短期面临行业调整期挑战,但技术积累和优质客户资源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7] - 新技术突破和市场策略调整有望逐步改善盈利状况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