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投研
icon
搜索文档
特稿 | 胡知鸷:勇立浪潮,人工智能赋能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及前景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5
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将深刻推动金融行业在效率提升、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变革等多个维度的发展 [2] - 金融行业可能是采用人工智能机会成本最大的行业之一,因其数据沉淀量大、劳动力密集度高且语言相关工作占比高 [3] - 生成式AI对金融行业的潜在重塑效应有望大于其他行业,目前应用以对内赋能员工为主,如知识库助手、客服助手等 [3] 金融机构AI应用现状与趋势 - 2024年底前金融机构AI应用实际投产率不高,中小机构持观望态度,但DeepSeek-R1的推出大幅缓解了国产模型效果不理想等制约因素 [5] - 金融机构部署大模型需求相较2024年大幅提升,未来IT投入中AI占比将增加,政策推动可能进一步提升AI投产率 [6] - AI应用分三个阶段发展:1 0阶段(2023-2025年初)探索客服助手等基础应用,2 0阶段(2025年初起)发展智能交易等进阶应用,3 0阶段(2026-2030年)向复杂对客场景渗透 [7] 政策端发展机遇 - 中国政府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AI发展,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AI创新中心 [8] - 金融监管将逐步制定对客服务相关政策,推动AI在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基础性政策已出台 [8]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统筹发展与安全 [15] 模型端发展机遇 - 国产通用大模型能力提升为金融行业商用落地打下基础,金融垂类大模型将加速成熟 [9] - 金融行业对模型准确性、可信度等要求高于通用场景,垂类模型推动更多场景达到可用阶段 [9] 应用端发展机遇 - 金融机构将落地更多B端生成式AI应用,C端场景商业化可能落后于B端 [10] - 目前应用以简单对内场景为主,未来两年聚焦员工助手角色,如客户助手、投顾助手等 [10] - 应用3 0阶段将向复杂对客场景渗透,如财富管理规划、智能推荐、个性化承保等 [11] AI治理与挑战 - AI治理面临幻觉问题、"黑箱"特征、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潜在金融风险、技术滥用风险等挑战 [13][14] - 金融行业需本地化部署大模型以规避隐私泄露,大型机构多采用一体化部署,中小机构采用一体机试点 [14] 瑞银的AI实践 - 瑞银致力于成为AI驱动机构,已部署100多个实时AI模型支持决策和流程自动化 [16] - 向员工分配50000份Microsoft Copilot许可,专有AI助手Red覆盖4万名员工,Q1工具使用量达600万次,较2024Q4增三倍 [17] - AI治理涵盖从构思到监控的全流程,包括模型治理、数据隐私等规范 [17] 赋能中国科技企业 - 瑞银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覆盖互联网科技、生物科技等行业 [18] - 2023年完成比亚迪435亿港元H股配售(汽车行业最大闪电增发)和宁德时代港股IPO(近4年最大) [19] - 参与科创板制度设计,首家独家保荐科创板IPO的外资券商 [19]
申万宏源研究换帅,80后王胜接任总经理,重点布局智能投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2:49
人事任命 - 周海晨不再兼任申万宏源研究总经理,保留执行委员会委员职务,分管研究业务和机构业务,并兼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1] - 王胜接任总经理职务,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工作,此前担任副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1][2] 市场观点 - 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长牛,驱动因素包括:上市公司治理改善、分红回购连续三年超过融资、监管引导及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 [3] - 新经济领域(华为、大疆、字节等)崛起,人工智能发展窗口期推动恒生科技指数、科创板等进入"科特估"时代 [4] - 外部不确定性或提升中国商品国际影响力,反内卷政策有望提高劳动力回报并提振内需,ROE回报与龙头品牌效应增强 [4] - 流动性支持来自中央汇金、社保等"耐心资本",居民存款搬家及外资流入可能加速人民币资产重估 [4] 战略方向 - 探索柔性敏捷的组织架构以赋能分析师,强调稳定团队、扎实研究及系统性框架对客户信任的重要性 [5] - 重点建设智能投研体系,基于33年策略研究积累,通过算法工程化改造产业链景气度模型等,实现方法论与大模型融合 [6] - 采用增量学习与模型压缩技术优化垂类模型,应对金融投研的高时效性与高精度需求 [6]
新浪财经CEO邓庆旭:正式启动“增强基民获得感万里行”活动 铺就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新浪基金· 2025-05-24 09:56
行业发展趋势 -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2万亿元,行业从"规模扩张"深化至"质量跃升",从"流量竞争"转向"投资者获得感竞争"[1][3] - 行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需以投资者获得感为"累土",专业能力为"基石"[1][3] - 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已拉开帷幕,推动行业变革[1][3] 新浪财经战略举措 - 启动"增强基民获得感万里行"活动,深入一线提供专业财经资讯服务,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2][4] - 持续升级AI智能投研助手,打造普惠金融"数字基建",深化微博社交投资生态实现智慧裂变传播[2][4] - 发布《2025基金行业领军人物领导力榜单》,增设"基民获得感最强基金公司"奖项,建立行业评价标杆体系[2][5] 公司行业定位 - 作为链接2.1亿投资者的桥梁,新浪财经坚持服务下沉、科技向实、价值引领三大方向[2][4][5] - 参与巴菲特股东大会、深交所全球投资者大会等重大活动,见证并推动行业发展[3] - 计划举办首届美好生活博览会,整合电商平台资源以金融赋能民生[3] 行业活动与展望 - 2025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学术界专家、基金领军人物、券商领袖等业界翘楚,共话发展路径[1] - 新浪财经愿与行业同仁共同为资本市场注入透明、创新、可持续的长期动能[5] - 以大会共识为起点,共同书写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答案"[5]
千亿券商换帅!招商证券总裁吴宗敏到龄退休,任期净利润重回百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22:45
公司高管变动 - 招商证券总裁吴宗敏因到龄退休离任 公司董事长霍达暂代行总裁职责 新任总裁选聘工作将尽快完成 [1] - 吴宗敏于2022年1月出任总裁 任职期间主导财富管理转型 投研体系重构和数智化战略落地 推动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80.72亿元增长至2024年103.86亿元 [1][3] - 公司高度评价吴宗敏任内表现 称其完善治理 深化改革 坚守风控 推动战略落地 [4] 高管履历 - 吴宗敏为保险业资深人士 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及硕士学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曾任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副总裁等职 [2] - 2017年加入招商局集团 历任招商局仁和财险总经理 招商局金融集团副总经理等职 2022年转任招商证券总裁 [3] 财务表现 - 公司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2022-2024年分别为80.72亿元 87.64亿元 103.86亿元 2024年同比增速达18.51% [1][4] - 2024年营业收入208.91亿元 同比增长5.4% 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增速达79% 成为第二大收入支柱 [3][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7.13亿元 同比增长9.64% 归母净利润23.08亿元 同比增长6.97% [5] 战略与业务 - 吴宗敏任内推动AI技术深度融合 建成智能投研平台 引入AI客服 使财富管理业务人均产能提升23% [3] - 投行业务面临挑战 2024年末收入较三年前缩水超50% 新总裁需解决业务布局问题 [5] 继任者动态 - 市场关注总裁继任人选 传闻已有内部候选人 但公司尚未最终确定 可能来自招商银行体系 [1][5] - 当前公司总市值达1454亿元 股价收报16.72元 [1]
中科金财(002657) - 002657中科金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22:40
公司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时间是2025年4月28日,地点是中国证券报•中证路演中心线上会议 [1] - 上市公司参与人员有董事长兼总经理朱烨东、财务总监朱烨华、董事会秘书王姣杰、独立董事季成,外部参与人员是通过中证路演中心参与的广大投资者 [1] AI业务战略规划与进展 - 2025年坚持以金融科技、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基础,与龙头企业合作,加大在AI Agent、多模态应用、云服务等领域研发投入,拓展金融等行业应用,AI Agent已有订单落地 [1][2] - 以打造多任务、复杂任务智能体为目标,构建技术架构体系,形成AI Agent开发运行平台及多种覆盖银行前、中、后台业务场景的AI Agent产品 [2] AI应用订单与营收情况 - 微短剧领域形成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参与出品微短剧并提供AI技术服务,相关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比例较小,2025年将加大多模态应用等领域投入 [3] - 2024年人工智能综合服务毛利率为20.70%,2024年四季度AI营收大增2亿,2025年一季度人工智能综合服务营收同比有所增长 [4] 公司营收季节性与业绩情况 - 公司客户采购遵循特定程序,营收呈现季节性,通常第四季度较为集中,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增长86%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一季度亏损增加 [4] 金融科技领域成果 - 累计服务国内外银行客户500余家,业务覆盖约5万个银行营业网点,已形成227项软件著作权、13项发明专利,助力银行实现全业务链智能化跃迁 [5] 公司合作情况 - 是阿里云合作伙伴及公共云AI大模型框架服务商,联合阿里云发布智能体解决方案,成为阿里云金融先锋联盟成员单位,建立多层次生态合作模式 [6] 人工智能领域布局与成果 - 搭建覆盖算力基础设施、AI算法、大模型、多模态应用、AI Agent的产业布局,已获得135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明专利 [7] 研发费用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4,647万元,去年同期3,785万元,同比增长22.77%,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多模态、AI Agent、大语言模型等方向 [7][8]
恒生电子:业绩筑底蓄势,AI+信创驱动增长-20250428
华创证券· 2025-04-28 09: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驱动金融信创进入“深水区”,叠加AI技术赋能,公司有望迎来拐点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5.81亿、71.22亿、76.27亿、81.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6%、8.2%、7.1%、6.9% [3]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3亿、12.46亿、14.34亿、16.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8%、19.4%、15.1%、11.7% [3] - 2024 - 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55、0.66、0.76、0.85元,市盈率分别为47、39、34、31倍,市净率分别为5.6、5.0、4.5、4.0倍 [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189,176.75万股,已上市流通股189,176.75万股,总市值489.02亿元,流通市值489.02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36.13%,每股净资产4.58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35.08/15.34元 [4] 市场表现对比图 - 展示了2024 - 04 - 26至2025 - 04 - 25恒生电子与沪深300的市场表现对比 [6] 相关研究报告 - 列出《恒生电子(600570)2023年报点评:核心业务稳增长,金融大模型引领新生态》等多篇相关报告 [7] 公司2024年年报情况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5.81亿元,同比减少9.62%;实现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同比减少26.75% [7] - 单Q4实现营业收入23.93亿元,同比减少17.86%;实现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减少26.89% [7] 业务分析 - 财富科技服务收入14.30亿元(同比-17.50%),UF3.0系统有相关业务进展 [7] - 资管科技服务收入15.68亿元(同比-8.38%),O45新系统等有相关成果 [7] - 运营与机构科技服务收入12.89亿元(同比-10.24%),新一代TA等有新签客户和适配发版等情况 [7] - 创新业务收入5.15亿元(同比-7.34%),数据服务收入3.54亿元(同比-8.13%),投研平台WarrenQ完成端侧功能升级迭代 [7] 业务承压原因及需求展望 - 金融机构科技投入预算收紧,执行率下降,采购周期拉长,公司新一代产品处于升级替换期,尚未形成收入增量导致业务短期承压 [7] - 2024年Q4以来,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金融机构经营情况回暖,科技投入改善,下游需求有望进一步复苏 [7] 降本增效与研发情况 - 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8.0%/-5.1%/-7.6%,推动人均创收提升9.55%至60.23万元 [7] - 研发费用达24.5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7.36%),研发人员占比53.24%,重点投向光子AI中间件等核心产品迭代 [7] AI与信创情况 - 基于自主研发的光子AI中间件平台覆盖核心业务场景,实现多模型部署并在多家客户落地,WarrenQ SaaS智能投研平台完成端功能升级迭代 [7] - 金融信创步入“深水区”,公司各核心业务逐步推进信创深度渗透,如Summit产品、PB2.0信创有相关进展 [7]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为71.2/76.3/81.5亿元;归母净利润12.5/14.3/16.0亿元 [7] - 给予公司2025年50倍PE,对应目标价约33元 [7] 附录: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预测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等内容 [8]
恒生电子(600570):业绩筑底蓄势,AI+信创驱动增长
华创证券· 2025-04-28 08: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驱动金融信创进入“深水区”,叠加AI技术赋能,公司有望迎来拐点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5.81亿、71.22亿、76.27亿、81.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6%、8.2%、7.1%、6.9% [3]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3亿、12.46亿、14.34亿、16.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8%、19.4%、15.1%、11.7% [3] - 2024 - 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55、0.66、0.76、0.85元 [3] - 2024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7、39、34、31倍 [3] - 2024 - 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5.6、5.0、4.5、4.0倍 [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189,176.75万股,已上市流通股189,176.75万股 [4] - 总市值489.02亿元,流通市值489.02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36.13%,每股净资产4.58元 [4] - 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35.08/15.34元 [4] 公司业务情况 - 财富科技服务收入14.30亿元,同比-17.50%,UF3.0系统有业务进展 [7] - 资管科技服务收入15.68亿元,同比-8.38%,O45等新系统有成果 [7] - 运营与机构科技服务收入12.89亿元,同比-10.24%,新系统有新签和适配情况 [7] - 创新业务收入5.15亿元,同比-7.34% [7] - 数据服务收入3.54亿元,同比-8.13%,投研平台有升级迭代 [7] 公司经营情况 - 金融机构科技投入预算收紧等因素致业务短期承压,2024年Q4以来下游需求有望复苏 [7] - 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8.0%/-5.1%/-7.6%,人均创收提升9.55%至60.23万元 [7] - 2024年研发费用24.5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7.36%,研发人员占比53.24% [7] 公司技术与信创情况 - 基于光子AI中间件平台覆盖核心业务场景,WarrenQ SaaS智能投研平台有升级 [7] - 金融信创步入“深水区”,公司各核心业务推进信创深度渗透 [7]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为71.2/76.3/81.5亿元,归母净利润12.5/14.3/16.0亿元 [7] - 给予公司2025年50倍PE,对应目标价约33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