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下机器人
搜索文档
布局“九大航道”,加速驶向“深蓝”
齐鲁晚报· 2025-09-26 07:27
文章核心观点 - 即墨区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加速构建“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78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海洋经济发展目标与现状 - 到2027年,全区涉海规上企业预计突破255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家,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78亿元 [1] - 2024年,即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35亿元,同比增长7.4% [1] “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四大新兴产业 - **海洋新能源产业**:作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发展海上光伏和风电 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 [2] 全力支持央企、国企参与海上风电场开发,争取华能、华电等百亿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 [2] - **海洋装备产业**:招商工业青岛船厂成为全国领先的主力商船建造基地,已完成4艘82000DWT散货船交付 [3] 未来将布局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同时攻关智能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航器等新兴装备 [3]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培育孵化创新项目,推动海洋褐藻新产品开发项目开工,大医精诚仿制药获批上市,百洋制药三期竣工投用 [4] - **海洋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青岛蓝谷膜天科技产业园、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总部基地、云路高端软磁材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 [4] “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 **海洋旅游产业**: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小管岛码头建设,打造“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线路 发展帆船、冲浪等休闲业态 国家级水下考古博物馆正推进建设,将有效集聚全国海洋考古资源 [6][7] - **海洋渔业**:提升水产种业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快蓝色种业产业园建设 [7] - **海洋交通运输业**:强化港口枢纽功能,推动女岛港两个5000吨泊位通过省级预验收,整合海铁联运资源,融入沿黄陆海大通道 [7] “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两大未来产业 - **深海开发产业**:发挥国家深海基地等平台作用,争取布局深海重大战略技术项目,构建深海开发技术装备研发体系 “蛟龙”号已完成共享航次首潜 [7] - **海洋信息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持续发力 [7] 政策与营商环境支持 - 创新打造“i企”海洋会客厅服务品牌,提供奖补政策营造“蓝色”营商环境 [8] - 即墨区有3家单位入选2025年第一批山东省海洋服务业重点项目拟支持名单,有望获得最高500万元项目补助 [8] - 在青岛市推荐的项目中,即墨区有10个项目入选,通过“政策找人”主动服务企业申报 [8] - 下一步将在人才引育、科技招商、品牌建设等方面强化保障,推动校地耦合发展,引进强链延链补链项目 [9]
科技感拉满,中国智造绘盛景
广西日报· 2025-09-22 10:10
展会规模与设置 - 第22届东博会首次设立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单体主题馆 [1][2] - 超过100家国内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及初创团队参展 [1] - 高新技术展品数量大幅增加,吸引众多家庭观众,带小孩的家庭数量明显多于往年 [1][2] 参展企业及前沿技术展示 - 杭州宇树科技展出机器人,可进行拳击和舞蹈表演,吸引大量观众围观 [2] - 中国电信设置AI戏曲变脸体验区,可为观众生成身着戏服的纪念照片 [2] - 南方电网展示自主研发的“大瓦特”AI大模型,应用于电力行业供需精准匹配 [2] - 中科卫星科技集团展出卫星模型,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备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 [2] - 展会展出智能水下机器人、消防侦察机器狗、智能感知消防救援服等新装备 [2] 技术应用与观众体验 - AI技术融入生活场景,如中医AI问诊服务,被体验者称赞其专业性 [2] - 观众可体验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实现文字悬浮显示及越南语实时翻译功能 [1] -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展台通过数字大屏以星云图实时展示场馆人流趋势,并动态调整机器人互动模式 [2] - 展品提供直观体验,使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对国家科技实力及科技与生活的贴近度有更真切认知 [2] 展会成效与行业影响 - 人工智能专馆凭借科技感与趣味性成为展会新的流量担当 [2] - 展会为公众提供了接触前沿科技的绝佳平台,展示了中国智造的实力 [3] - 展商通过参会结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建立了持续的业务交流关系 [3] - 众多首次公开亮相的展品让观众感受到科技已发展为融入生活、惠及民生的实用力量 [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广东打造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新华网· 2025-06-27 07:35
行业动态 - 广东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覆盖医疗健康、人才教育、城市管理、特种工业等领域 [1] - 广东省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支持佛山、东莞、珠海等地建设机器人生产基地 [1]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市场总量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1] 企业活动 - 广东蓝潜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测试智能水下机器人 [3] -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人形机器人舞蹈表演及调试 [3][4][6][7] - 本末科技在东莞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展示机器人爬楼梯功能 [6][8] 技术展示 -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管道检测机器人、悬索桥主缆检修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系统 [5][7][8] - 工作人员操控机器人同步动作及抓取物品 [4][5]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深圳稳步放宽或取消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服务贸易限制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19:39
深圳服务业开放政策 - 深圳市商务局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化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 [1] - 支持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1] - 稳步放宽或取消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等模式下服务贸易限制措施 [1] - 持续深化电信、教育、养老、医疗、健康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宽 [1] - 积极参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1] 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6月25日开展3000亿元MLF操作,期限1年 [2] - 6月MLF到期1820亿元,净投放1180亿元,为连续第四个月加量续做 [2] - 6月共实现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3180亿元 [2] 财政部政策动向 - 财政部蓝佛安作2024年中央决算报告,提出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3] -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3] IMF稳定币监管观点 - IMF副总裁李波表示稳定币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实施有效监管 [4] - 全球范围内需就稳定币监管达成更多共识 [4] 存储行业动态 -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二季度主流存储与利基DRAM涨价,预计三季度价格维持环增态势 [5] - DDR4内存条涨幅超预期,部分价格已超过DDR5,原厂逐步退出DDR4 [5] - 预计DDR5渗透率有望加快提升 [5] 长三角外贸数据 - 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外贸规模累计突破100万亿元,达101.2万亿元 [6] - 2025年前5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6.73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国进出口总值37.5% [6] 电信行业数据 - 前5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88亿元,同比增长1.4% [7] - 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8.6% [7] -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6.8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216万户 [7] -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0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699万户 [7][8] 抗量子网络安全协议 - 中国专家团队将牵头制定数据通信领域全球首个抗量子网络安全协议国际标准体系 [9] - 后续将启动《抗量子网络通信协议标准化差距分析与通用需求》等系列国际标准文件编制 [9] 上海海洋经济规划 - 上海拟制定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 [10] - 统筹优化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海洋产业相关专项资金 [10] - 拟打造海洋智能装备产品矩阵,推动海洋智能机器人领域发展 [11] - 研制新型智能水下机器人及自主接驳系统,构建跨域多平台智能机器人系统 [11] - 加强深海潜水器领域发展,推动无人潜水器、载人潜水器等高端装备研发制造 [11]
活力中国调研行|看!“机械之心”在这所智能研究院澎湃
新华社· 2025-06-25 19:53
水下机器人行业 - 广东蓝潜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水下机器人可完成水下设备检修、垃圾清理、水质监测及应急工作,解决人工操作限制及安全风险问题[3] - 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由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孵化,已掌握一系列国内首创的水下无人智能装备技术[3] - 依托东莞及周边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公司研发成果快速转化并形成生产力,市场销量取得明显进展[3] 无人机行业 - 东莞华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通讯装置和照明装置可在稳定供电条件下实现24小时超长航时滞空连续工作[4] - 该公司是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应急装备事业部成果转化平台,其无人机产品已应用于暴雨抢险、风灾救援、城市内涝照明及电网抢修等应急救援场景[6] - 公司制造链和供应链集中在东莞,客户面向全国,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是产品出口[6] 无人艇行业 - 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由"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创立,在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自主控制及多艇协同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7] - 公司水面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已在教育、游船、智能船舶、测绘和应急等行业广泛应用[8] - 珠三角丰富的供应链资源和区位优势助力公司快速成长发展[8]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 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8月,专注于大功率激光器、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核心功能部件及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无人自主技术产品的研发[3] - 通过将原型技术完善为成熟产品并形成系列化产业,推动技术成果转化[4] - 为孵化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投融资规范化和客户对接等支持[8]
中国“智慧”让上合合作更“智能”(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06:50
人工智能合作成果展示 - 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成果集中展出,包括智能泳池机器人、重载机器人运输风电叶片、数字化高端医学影像检查等应用场景 [1] - 人工智能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深化互联互通、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动力源,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公平开放的AI合作样本 [1] - 合作覆盖智慧场景、制度共建、青年交流等多维度,展现出蓬勃活力 [1] 智能技术落地应用 - 塔吉克斯坦智慧矿区、乌兹别克斯坦光伏运维机器人、俄罗斯农业智能导航系统、巴基斯坦城市智能安防平台等项目落地实施 [2] - 中巴智能系统实验室开发适用于当地的车牌识别和智慧监控系统,并在多城市试点 [2] - 俄罗斯远东地区应用农机自动导航系统提升农业效率,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使用AI光伏清扫机器人保障绿色电力输出 [2] 合作模式与机制创新 - 上合组织AI合作以"场景驱动技术、需求推动创新"为特点,形成"以发展为中心、以协同为支撑"的新格局 [3] - 提出四点倡议:加强政策沟通、深化技术合作、推动应用赋能、强化安全治理,并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方案》 [5] - 通过开源平台、低门槛技术、本地培训等方式助力成员国缩小数字差距,如吉尔吉斯斯坦利用中国开源大语言模型开发本国语言AI系统 [4] 区域智慧平台建设 - 计划共建区域智慧平台,共同开发本地语言大模型和数据资源 [7] - 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打造可复制的示范性工程 [7] - 推动建立跨境数据标准、伦理规范和协同安全机制 [7] 产业赋能与人才培养 - 哈萨克斯坦引入中国智能水下机器人应用于民用场景,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国将中国AI技术应用于农业、交通等领域 [4] - 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多边人才交流项目,如"未来之桥"研修营组织青年代表考察中国AI产业园区 [6] - 塔吉克斯坦计划在教育、交通等领域引入中国AI经验,建设本国数字化发展架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