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集芯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险资筛选S基金逻辑曝光!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20:13
行业背景与市场热度 - 保险资金因预定利率下调至1.5%的历史低位而加速优化资产配置,股权投资成为重要方向,S基金因退出机制灵活、流动性好且与险资特性高度适配而成为布局新亮点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S基金投资规模达33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1亿元同比激增95.9% [1] 险资青睐S基金的核心原因 - 久期高度匹配,保险资金长期负债特性与S基金长期限资产天然契合,能有效缓解期限错配风险 [2] - 收益跨周期稳定,通过持有非流动资产穿越经济周期,可为险资带来稳定且可持续的长期回报 [2] - 能优化资产配置,作为另类资产配置新路径,可提升投资组合多元化程度与抗波动能力 [2] - S基金投资于已有明确底层资产的基金份额,可规避传统PE基金的“盲池风险”,显著提升配置安全性 [3] - 底层项目信息相对完整,便于开展尽职调查与评估,既能增强投资决策依据,也能满足监管与内控对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 [3] - 存续基金多已进入退出阶段,回款节奏清晰,有助于险资精准匹配负债端需求,获取稳定当期收益 [3] - S份额能平抑股权投资的高风险性,更契合保险资金诉求,且通过逆向选择可实现跨周期优化 [3] - 现阶段市场供需失衡,布局S基金具备历史性先发优势,既能锁定优质项目,又能掌握议价主动权,有望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 [3] 险资筛选S基金的逻辑与标准 - 筛选围绕“资产质量”与“GP能力”展开 [4] - 管理人评估着重考察实际运营能力,具体包括退出能力(如项目IPO达成率、转让或回购退出的落地率)与投后管理能力,以此优先选择综合实力强劲的GP [4] - 标的基金评估根据不同交易类型实施差异化关注策略,侧重基金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对不同收益特点的基金设定不同评估重点 [4] - 底层资产评估以优质、高成长性资产为核心搜索方向,优先筛选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具备长期价值潜力的资产 [4] - 核心评估指标聚焦资产成长性、现金流稳定性与退出潜力,尤其偏好有明确上市或并购路径的项目,且优先选择行业内已形成一定收入和利润的标的,规避早期高风险资产 [4] - GP筛选关注历史业绩(重点分析过往基金的IRR、DPI等核心指标)、管理能力(关注投后管理效率与项目退出成功率)以及团队稳定性(考察核心团队从业年限与合作时长) [5] - 特别关注估值合理性,会参考项目IRR、DPI、PPI等数据来评估估值是否匹配资产质量 [5] 险资布局S基金面临的挑战 - 首要挑战是定价估值难,底层资产多为私募股权基金份额或资产包组合,项目数量多、行业跨度大,不同项目差异显著,增加估值难度,且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买方获取底层数据困难 [6] - 尽职调查难,底层项目众多,需对项目合规性、财务状况、经营风险进行全面调查,但部分项目存在信息不透明、配合度低的问题,增加尽调难度与不确定性 [6] - 多层架构操作复杂与风险因子计量难,尽管规定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可豁免一层嵌套,但具体标准尚未明确,实践中操作存在挑战,且S基金底层项目分散、交易模式多样导致投资架构差异大 [6] - 估值依赖折现率、退出倍数等主观假设,交易价格难达成共识 [7] - 退出机制仍不完善,IPO审核周期长、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可能导致项目退出受阻 [7] 对市场发展的建议与未来趋势 - 建议对S基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投资决策更注重长期回报,匹配其长期投资特性 [7] - 建议保持政策连续性,为险资投资S基金提供明确预期,并呼吁建立完善的股权份额交易市场,推动S基金市场向更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7] -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结构化交易占比将逐步增加,其中偏债性结构追求高确定性,偏股性结构适配高潜力资产的收益预期以追求高成长性 [8] - 主动管理型交易将加速崛起,未来具备定价能力与项目筛选能力的买方会采取更主动的策略 [8] - 并购退出将成为重要选择,海外S基金市场中并购型交易占比达69%,是国内VC/PE基金未来需转变的退出方式,要求GP具备并购交易经验、资源及相关能力 [8]
新华保险当好“耐心资本”表率 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
金融界· 2025-03-24 17:11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 发挥"耐心资本"作用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1] - 公司通过举牌银行股 参与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创新投资方式等举措 全面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2][3][4] - 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75%-195% 2025年前两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9% 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6] 政策响应与市场角色 - 公司管理超万亿元商业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 成为中长期资金持有代表的国有金融机构 [1] - 2025年1月举牌杭州银行 发挥国有金融企业领头雁作用 优化资产配置并增强银保协同效应 [2] - 2024年举牌国药股份和上海医药 加强医养产业布局 服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2] 投资试点与基金运作 - 2025年3月获批600亿元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获得监管机构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认可 [3] - 2024年联合发起鸿鹄基金 截至2025年3月初投资落地500亿元 投向国计民生重点行业 [3] - 2024年底设立智集芯基金 通过S基金方式支持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4] 创新投资与产业支持 - 投资北京中科创星硬科技基金 支持半导体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4] - 2025年投资农业银行3亿元绿色债券 资金用于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项目 [4] - 同期投资北京银行2亿元小微债 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39.58-257亿元 较2023年增加152.46-169.88亿元 同比增幅175%-195% [6] - 业绩增长源于资本市场回暖带来的投资收益增长 以及保险业务结构优化和规模增长 [6] - 2025年1-2月累计原保费收入超500亿元 同比增长29% 主要得益于渠道管理和绩优人力带动 [6]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4-12-14 15:36
上海并购重组行动方案 - 上海发布《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落地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加快培育集聚并购基金 [2] - 设立1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购基金和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允许微利、亏损项目通过并购退出 [2] 引导基金动态 - 深圳福田引导基金支持所有在管子基金延长存续期2年,涵盖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 [3] - 武汉临空港发布200亿元产业基金矩阵,形成"1+2+2"投资架构,聚焦数字网安、陆港枢纽等领域 [8] - 吉林设立10亿元冰雪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统筹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冰雪经济 [34] 产业基金设立 - 中国国新与杭州市政府发起100亿元国新创投基金,存续期15年,重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4] - 招商资本联合上虞国投设立50亿元产业母基金,聚焦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等赛道 [5][6] - 盐城市设立3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设立3支子基金 [10][11] 专项领域基金 - 全国首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基金在广州成立,聚焦早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3] - 安徽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计划,目标2027年建成国内重要产业高地,打造4种代表性整机型号 [35] - 哈尔滨设立4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0][33] 市场化基金运作 - 博原资本二期基金完成首关5亿元,目标规模15亿元,聚焦绿色智能出行和AI工业应用 [18] - 静水湖创投S重组基金完成扩募,引入厦门国升基金,布局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15][16] - 锦波生物出资1亿元参与服贸基金二期,70%投向子基金,30%用于直投 [26] 区域基金布局 - 滕州设立首支20亿元产业引导母基金,采取"区域母基金+子基金"模式 [14] - 宁波设立50亿元强港基金,首期5亿元,支持港产城贸联动和高端船舶建造 [21] - 徐州落地2.05亿元QFLP基金,聚焦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 [19] 子基金招募 - 温州专精特新母基金规模30亿元,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 [27] - 晋创科技创新基金规模5亿元,80%以上投向子基金,面向全国招募GP [28] - 成都高新区发布天使投资子基金第五批次申报指南,深化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