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SoC

搜索文档
先进制程末日预言:智驾+百亿机器人月吞165万片晶圆!= 3.25个台积电!
材料汇· 2025-07-15 21:31
AI算力与先进制程需求 - AI大模型技术发展推动算力需求爆发,NVIDIA成为全球首个市值突破4万亿美金的上市公司 [1] - 先进制程是AI算力的基础,台积电HPC业务营收已超过智能手机业务 [10] - AIGPU晶圆制造价值占比仅2.25%,先进封装占比5.5%,需求传导至晶圆厂作用较弱 [10][11] 智驾芯片与AIGPU对比 - 主流智驾SoC Die size为400-600mm²,接近AIGPU的600-800mm² [2][28] - 全球汽车年销量达9000万辆,远超AIGPU年销量500万颗,远期预期1500万颗 [2][28] - 远期全球智驾需消耗13.62万片/月先进制程产能,AIGPU仅需3.97万片/月 [2][61] 智驾与具身智能的协同效应 - 智驾车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具身智能是"有足无轮的车",芯片架构高度相似 [3][64] - Tesla FSD芯片、小鹏图灵芯片、Nvidia Orin系列均实现车机通用 [65][74][81] - 机器人大脑SoC与智驾SoC在感知决策流程上高度一致,可视为同类需求 [64][87] 产能需求测算 - 远期年产10亿台机器人将带来20亿颗SoC需求,需151.36万片/月先进制程产能 [88] - 智驾+机器人总需求达165万片/月,相当于3.25个台积电现有先进制程产能 [5][88] - 大陆14nm及以下月产能仅4.47万片,需扩产37倍才能满足远期需求 [5][88] 产业格局影响 - 摩尔定律放缓使算力提升依赖产能扩张,"以量换性能"成为趋势 [6][91] - 智驾与机器人将颠覆晶圆厂下游结构,取代手机成为最大需求来源 [4][91] - 先进制程高门槛限制新进入者,现有龙头厂商将主导产能扩张 [6][88]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展望:渗透率保持快速上扬,智能辅助驾驶劲草逢春
浦银国际· 2025-06-10 15:26
报告核心观点 - 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525万辆,渗透率53.3%,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大幅提升带动产业链增长,零跑和小鹏是首选,禾赛是智驾增量零部件行业首选 [5]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成长 成长动能强劲 - 202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增长强劲,一季度销量290万台,同比增长46%,4月销量同比增长42% [8] - 一季度渗透率45.2%,4月达51.6%,首次超50%,下半年预计维持加速上扬 [8] 补能类型车型增长动能变化 - 2025年1月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速超插混车型,上半年插混车型市场增长承压,4月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57%,高于插混的20% [9] - 2024年7月以来纯电车型占比上升,4月占比65.5%,插混占比34.5%,预计趋势延续至下半年 [9] 纯电车型占比提升原因 - 车企对消费者新能源教育及充电桩建设,4月充电桩保有量399万台,1 - 4月新增41万台 [9][10] - A0级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纯电车型在5 - 15万元价格段占比更高 [10] 政策端补贴力度高 - 2025年1月“两新”政策延续,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置换更新补贴标准 [30][31] - 截至5月11日,2025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322.5万份,补贴缓和促销力度,提升车企和产业毛利率 [31] 2025年下半年智能辅助驾驶和海外渠道布局持续推进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加速上扬 - 2020 - 2024年渗透率从6.1%增至44.6%,预计2025年达53.3%,同比增8.7个百分点,下半年从49.2%提升至56.7% [33][34] - 2025年优质供给增加,竞争激烈,小鹏、理想、零跑、小米等多款车型表现值得期待 [35] 中国新能源车企海外布局加速 - 2025年1 - 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同比44%,高于汽车整体出口增速,新势力车企海外布局落地,比亚迪海外销量高增长 [54][55] - 欧洲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复苏,对中国电动车关税不确定性和门槛有望降低,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关税政策影响较小 [56][57] 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将大幅提升 比亚迪推动渗透率提升 - 2025年2月比亚迪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及车型,推动10 - 20万元车型渗透率提升,3月中国乘用车NOA搭载率达18.9% [81] - 10万元以下及10 - 20万元价格段L2++级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一季度显著提升,10万元以下实现零突破,下半年有望继续上扬 [81] 政策降温与促销活动 - 4月工信部发布通知规范智驾宣传,车企宣传更低调,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82] - 比亚迪海洋和王朝系列车型“一口价”促销,降价幅度1.4 - 5.3万元,有望推动智驾车型需求增长 [82][83]
光大证券晨会速递-20250527
光大证券· 2025-05-27 09:12
行业研究 海外TMT - 2025年L3级别法律法规完善后L2+及以上智能驾驶有望加速渗透,第三方SoC厂商有望先行受益,“芯片预埋”趋势带来高成长确定性,推荐英伟达、地平线机器人 - W(H),建议关注高通、黑芝麻智能(H)、佑驾创新(H)[1] - 深开鸿发布开鸿Bot系列产品,彰显中软国际&深开鸿在开源鸿蒙与机器人领域技术布局,有望吸引开发者加速开源鸿蒙生态建设,维持中软国际25 - 27年净利润预测及“增持”评级[4] 房地产 - 1 - 4月百城宅地成交建面5667万平,同比+1.5%,成交楼面均价7738元/平方米,同比+20.2%;30城成交宅地总建面2774万平,同比+7.9%,成交楼面均价13318元/平,同比+28.5%;光大核心30城成交宅地整体溢价率17.2%,同比+11pct,土地市场热度提升,高能级城市楼市将止跌回稳,建议关注中国海外发展[2] 医药 - 2024年和1Q25多因素致老百姓短期业绩承压,火炬项目提升毛利率,公司聚焦下沉、优化门店布局,加盟业务稳步发展,推进数智化体系融合,探索第二曲线,给予25 - 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6] 社服 - 25Q1同程旅行营收43.77亿元,同比+13.2%,经调整净利润7.88亿元,同比+41.1%,营收符合指引,经调整净利润超出指引,基本维持25 - 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7] 公司研究 互联网传媒 - 中国本地零售商数字化转型需求强劲,多点数智具备行业实践经验和数据壁垒,预测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6.7%、17.2%、16.4%,对应PS估值倍数3.4x/2.9x/2.5x,Non - IFRS归母净利润1.22/2.71/4.08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3]
【海外TMT】高阶智驾下沉趋势下,智驾SoC成黄金赛道——智能驾驶SoC行业深度报告(付天姿/王贇)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7 06:52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 -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 主要因分布式架构不利于OTA升级 算力利用效率低 信息融合度不足 [3] - 集中式架构的核心是域控制器 目前存在功能域(博世)和空间域(特斯拉)两种实现路径 [3] - 域控制器时代 高算力 高性能 高集成度的异构SoC芯片成为智能驾驶核心部件 同时SoC芯片也是前视一体机的关键零部件 [3] 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30年全球/中国智能汽车销量预计达8,150万辆/2,980万辆 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96 7%/99 7% [4] - 2030年全球/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元/4,000亿元人民币 [4] - 2024年高阶SoC市场英伟达份额超30% 中低阶市场地平线份额超40% 且份额持续扩大 [4] - 2025年L3权责划分法规落地叠加L2+渗透加速 L2+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迎拐点 [4] 车企与第三方SoC厂商的竞争关系 - 主流车企通过自研 合资 战略投资 战略合作四种方式布局车载SoC芯片 [5] - 车规级芯片从设计到量产需3-5年 叠加先进制程研发投入大 能实现商业效益的自研车企仍是少数 [5] - 多数车企仍将依赖英伟达 地平线等第三方SoC厂商 [5]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趋势 - 2024年城市NOA进入15-25万元区间 2025年比亚迪推动"智驾平权"将渗透至10万元级车型 [6] - 2025年15万以下车型城市NOA渗透率快速提升 驱动中高算力芯片需求增长 [6] - 技术层面聚焦VLA与世界模型 "车位到车位"功能成为竞争焦点 对芯片算力等能力要求更高 [6]
智能驾驶 SoC 行业深度报告:高阶智驾下沉趋势下,智驾SoC成黄金赛道
光大证券· 2025-05-26 20: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海外TMT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架构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SoC芯片成为智能驾驶核心部件 [2] - 2030年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人民币,目前国内高阶/中低阶SoC市场,英伟达/地平线分别占据主要份额 [3] - 整车厂跨界布局SoC面临盈亏平衡难题,第三方SoC厂商仍占据重要地位 [4] - 2025年随着L3级别法律法规的完善、智能驾驶支持政策的推动和车企“智驾平权”战略的推行,L2+及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有望加速渗透,第三方SoC厂商有望先行受益,“芯片预埋”趋势为行业带来较高成长确定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SoC芯片成为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 - 智能驾驶分为L0-L5级,L1-L2属于ADAS,L3-L5属于AD,其技术包括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执行控制三个核心流程 [19][21] - 传统分布式EEA因ECU数量增加、线束增多、信息融合度不够、不利于OTA升级、算力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汽车智能化需求 [24][25] - 集中式EEA具有计算集中化、软硬件解耦、平台标准化、功能定制化的特点,分为功能域和空间域两种,目前传统车企向集中式架构转型节奏偏慢 [28][31][37] - 域集中式EEA下,SoC成为智能驾驶核心部件,由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外设I/O三大功能模块组成,“CPU+XPU”是主流趋势 [43][45][46] - 智能驾驶SoC具体搭载场景为前视一体机和域控制器,前视一体机用于实现L2及以下的ADAS功能,域控制器用于实现L2+及以上的智驾功能 [49][53] 智能驾驶行业星辰大海,L3级自动驾驶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 智能汽车销量有望维持增长,智驾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智驾解决方案有望成长为千亿级市场,高阶智驾将占据主要份额,但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仍然较低 [56][61][62] - 2025年国内智驾规范类政策陆续出台,为高阶智驾普及扫清法律障碍,L3级别智驾有望加速渗透,全球多国也出台政策推动汽车智能/自动驾驶发展 [67][68] - 高阶SoC市场英伟达市场份额领跑,中低阶市场地平线份额稳居第一且增速较高 [71] 2025年智驾行业新业态:城市NOA加速渗透,两个“端到端”持续推进量产上车 - 2025年城市NOA加速渗透下沉市场,对高性价比的中高算力芯片需求持续提升 [4] - 2025年端到端新技术聚焦VLA与世界模型,“车位到车位”智驾功能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焦点,对芯片算力、方案商能力、主机厂自研等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 [4] 高阶智驾加速下沉的背景下,智驾SoC竞争力在何方? - “智驾平权”背景下,高算力、高性价比成为OEM的重要考量因素 [4] - SoC厂商Roadmap连续性增强客户粘性 [4] - 全产品矩阵覆盖客户多场景需求,降低Tier 1开发难度 [4] - 多方面生态能力,助力芯片性能锦上添花 [4] 投资建议 - 推荐全球智驾SoC龙头英伟达、国内智驾SoC龙头地平线机器人 - W(H),建议关注高通、黑芝麻智能(H)、佑驾创新(H) [5]
奇瑞汽车开启自研芯片计划,开出13万月薪揽才
雷峰网· 2025-03-25 18:09
奇瑞汽车自研芯片计划 - 奇瑞汽车近期开启自研芯片计划,计划从0到1构建芯片技术,包括自研车载MCU和智驾SoC,其中一部分是大算力芯片 [2] - 公司正在招聘NPU设计架构师,薪资100-130K,要求具有完整芯片前端开发验证流程经验 [3] - 公司还发布了高级芯片设计工程师岗位,主要面向博士及以上应届毕业生群体 [4] - 董事长尹同跃表示AI智能化是公司转向智能化现代化产业集群的技术支点,目标2025年进入智能化头部 [4] 行业智能化趋势 - 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智能化下半场,业内普遍认为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是跑赢下半场的关键 [6] - 众多车企开始布局自研芯片,如吉利控股投资的芯擎科技推出7nm车规级芯片,蔚来汽车自研5nm制程智驾芯片 [8] - 排名靠前的高阶智驾玩家如特斯拉、华为、小鹏等几乎都选择自研智能驾驶芯片 [8] 奇瑞汽车智能化布局 - 公司发布"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计划2025年实现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包括价格下探至6万级的奇瑞QQ [8] - 猎鹰智驾包含三个能力方案,算力从80-128Tops到1000Tops不等,支持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功能 [9] - 2024年底将有30多款车型搭载猎鹰智驾,芯片主要由华为、地平线、英伟达提供 [9] 自研芯片的降本逻辑 - 供应商方案成本高昂,比亚迪基于100Tops算力平台的高阶智驾硬件成本为4000元,超400万辆车型总成本达160亿元 [11] - 奇瑞汽车2024年销量超260万辆,2025年在智驾领域的投入也将是百亿级 [11] - 自研芯片商业模式能否跑通取决于出货量,年出货量需达100万片才能盈利 [11] 供应商方案现状 - 奇瑞汽车当前智能化能力主要依靠供应商,与华为、阿里、科大讯飞、地平线等共建协同创新生态 [13] - 公司曾尝试通过投资成立大卓智能掌握智能化"灵魂",但初期产品规划出现问题导致追赶困难 [14][16] - 为保证产品竞争力,公司调整大卓智能,将部分自研团队纳入研发总院,同时继续依赖供应商成熟方案 [17] 研发团队与未来规划 - 奇瑞汽车智能化研发团队超过5500人,拥有多个智能化研究中心 [18] - 短期内仍需借助供应商方案确保产品快速落地,但长期需在AI等核心技术掌握更多自主权 [18] - 自研芯片是保持未来智能化竞争力的关键一步,但实际效果可能面临挑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