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化冷却液
icon
搜索文档
永太科技控股子公司年产4200吨氟化冷却液项目公示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6:49
项目投资 - 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拟建设年产4200吨氟化冷却液项目 [1] - 项目有望缓解氟化液依赖进口和成本高昂的产业瓶颈 [1] - 项目为永太科技深化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和打造新增长极提供支撑 [1] 股权结构 - 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股东为永太科技和宁德时代 [1] - 永太科技持股75% 宁德时代持股25% [1]
东阳光2025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长 战略定力铸就业绩飙涨
全景网· 2025-08-15 17: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24亿元,同比增长18.48% [1] - 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0.57% [1] 液冷科技业务 - 冷板式与双相浸没式液冷技术同步发展,覆盖材料-部件-系统全产业链 [2] - 氟化冷却液自主供应,适配冷板式与浸没式两种技术路径 [2] - 核心部件具备产业化能力,包括1.4MW CDU和冷板等成熟产品 [2] - 更高散热功率的CDU、光模块及交换机研发稳步推进 [2] - 系统集成涵盖系统级-机柜级-服务器级全链条解决方案 [2] - 目标3-5年内成为国际一流液冷供应商,覆盖千亿级市场份额 [3] 智能机器人业务 - 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构建核心零部件-本体研发-数据采集-规模量产-场景落地完整闭环 [4] - 产品矩阵包括Luman H系列商业服务机器人和Luman S系列消费级机器人 [4] - 工业制造场景布局数采制造机器人与工业扫地机器人 [4] - 2025年3月实现首批7000万元市场化订单 [5] - 7月发布1.7米高人形机器人"光子",已签约小批量订单 [5] - 湖北工厂一期年产能300台产线投产,二期扩建筹备中 [5] 化工新材料业务 - 拥有6万吨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居国内第一梯队 [6] - 储备第四代制冷剂技术,形成一代主导一代储备技术梯队 [6][7] - 氯碱化工通过重整江西蓝恒达获得17万吨折百碱年产能,形成双基地格局 [7] - 化工新材料双基地提升市场话语权,全产业链协同保障原料供应 [7] 电子元器件业务 - 电子光箔-腐蚀箔/积层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全产业链布局 [7] - 与日本东洋铝业联合研发高比容积层箔,乌兰察布生产线客户拓展顺利 [7] - 铝电解电容器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客户包括三星、海信、TCL等 [7] - 超级电容器业务设立广东东阳光超容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兆瓦级订单 [8] - 乌兰察布积层化成箔项目与浙江东阳超级电容器基地稳步推进 [8] 发展战略与竞争优势 - 产业拓展立足实业,围绕新材料核心能力构建产业集群 [9] - 技术研发持续投入,液冷技术自2016年开始布局 [9] - 产业链垂直整合实现成本优势与快速响应能力 [9] - 把握制冷剂配额政策、液冷需求爆发等关键产业趋势 [9] - 目标5-8年内成为国际领先的新材料科技公司 [9]
东阳光 2025 半年报:战略定力铸就业绩飙涨,液冷与机器人业务拓展新增长极
财富在线· 2025-08-15 15: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24亿元,同比增长18.48% [1] - 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幅170.57% [1] 液冷科技业务 - 冷板式与双相浸没式液冷技术同步发展,覆盖材料-部件-系统全产业链 [2] - 氟化冷却液实现自主供应,适配冷板式与浸没式两种技术路径 [2] - 核心部件具备产业化能力,包括1.4MW CDU和冷板产品 [2] - 与韶关市政府合作建设液冷设备制造基地,入驻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 [3] - 与中际旭创合资成立广东深度智冷科技,瞄准千亿级液冷市场 [3] - 参股浙江芯寒智能和常州纵慧芯光半导体,强化产业链协同 [3] - 目标3-5年内成为国际一流液冷供应商,覆盖国内外龙头企业 [4] 智能机器人业务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6%,行业加速规模化应用 [5] - 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公司构建核心零部件-场景落地完整闭环 [6] - 产品矩阵覆盖商业服务、消费级、工业制造及特种环境应用场景 [6] - Luman H系列针对商业服务,Luman S系列针对消费级需求 [6] - 2025年3月实现首批7000万元市场化订单 [7] - 首款交互服务机器人"光子"已签约小批量订单 [7] - 湖北工厂一期年产能300台产线投产,二期扩建筹备中 [7] 化工新材料业务 - 第三代制冷剂R32价格从2024年初1.7-1.8万元/吨升至5.7-5.9万元/吨 [8] - 公司拥有6万吨第三代制冷剂配额,居国内第一梯队 [8] - 氯碱化工通过重整江西蓝恒达获17万吨折百碱年产能,形成双基地格局 [9] - 化工新材料双基地提升市场话语权和原料保障能力 [9] 电子元器件业务 - 具备电子光箔-铝电解电容器全产业链布局 [9] - 积层箔产品凭借高比容优势客户拓展顺利 [9] - 铝电解电容器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 [9] - 超级电容器业务设立广东东阳光超容科技公司,签署兆瓦级订单 [10] - 乌兰察布积层化成箔项目和浙江超级电容器基地稳步推进 [11] 战略发展基础 - 液冷技术自2016年开始布局,体现技术研发持续投入 [12] - 坚持产业链垂直整合,具备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 [12] - 目标5-8年内成为国际领先的新材料科技公司 [12]
高科技之光照亮中国制造未来——东阳光集团高质量发展启示录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08:32
核心观点 - 东阳光集团通过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健康养生三大产业布局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多个细分领域达到全球领先地位 并通过创新研发和国际化战略持续提升竞争力 [1][2][10] - 公司抓住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机遇 战略布局液冷科技与智能机器人领域 同时通过创新药研发和冬虫夏草生态繁育产业化打开新增长空间 [3][5][9] - 集团坚持"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 拥有全球领先的研发平台和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 并计划通过港股上市进一步整合资源 [1][11][14] 电子新材料产业 - 中高压化成箔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成材率稳定在98%以上 成功打破日企垄断 [3][4] - 全球唯一拥有"铝锭-电子光箔-电极箔/积层箔-电容器"全产业链的企业 在浙江东阳打造全球领先电容器生产基地 [4] - 布局AI和机器人产业 2025年2月与智元机器人联合成立光谷东智公司 3月与中际旭创成立液冷合资公司 目标5年内成为液冷领域领军企业 [3] - 氟氯化工产业链完整 收购江西蓝恒达完善布局 拥有第三代制冷剂配额近6万吨(国内第一梯队) 华南地区唯一拥有完整氯氟化工产业链的企业 [4] 生物医药产业 - 拥有150款全球获批药物和超过100款在研药物 聚焦感染、慢病、肿瘤三大领域 3款原研创新药已上市 49款在研1类创新药(1款即将上市 10款进入临床Ⅱ、Ⅲ期) [5][6] - 2024年11月与英国Apollo达成海外授权协议 总交易金额近10亿美元 具备数十个潜在重磅海外BD项目 [7] - 研发体系拥有1100多名研发人员 20多名外籍和海归专家 申请专利超2500件 连续七年位列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TOP 20 [6][14] - 生产基地位于广东松山湖和湖北宜都 通过中美欧GMP认证 销售网络覆盖国内32个省级区域(近2000人团队)及海外8个国家地区 [7] - 生化原料药领域全球领先 红霉素及衍生物占全球市场50% 拥有全球最大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生产基地(39个巨型发酵罐) [8] 健康养生产业 - 2008年实现冬虫夏草生态繁育产业化 为全球生态繁育冬虫夏草开创者 2023年产量突破60吨 目标年产量100吨、销售额超100亿元 [9] - 累计投入数十亿元 建设近40万平方米繁育基地 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9] - 产品矩阵包括"东阳光鲜虫草""东阳光补己"等 计划构建以虫草为主、深加工产品和化妆品为辅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9][10] 创新与研发体系 - 2005年组建研究院 拥有400余台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森林") 与华为合作构建AIDD平台 [12][13] - 研发平台覆盖大分子、小分子全生命周期 涉足小核酸、TCE双抗、ADC、PROTAC等前沿技术 [13] - 2014-2023年中国专利数量及授权量统计中 东阳光药位列国内药企第一 [14] 国际化战略 - 在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地区设立销售分公司 阿奇霉素片在德国同类药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14][15] -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已在美国申请上市 有望成为首家可豁免Ⅲ期临床试验在美国上市该药的中国企业 门冬胰岛素即将开展海外临床试验 [15] - 产品出口至东南亚、欧美地区 是日本化成箔市场主流供应商之一 [15] 公司规模与资本运作 - 总资产800余亿元 员工3万多名 累计纳税超230亿元 跻身民营企业500强及2024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第34位 [1][2] - 旗下拥有东阳光(600673 SH)、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 HK) 2025年8月东阳光药(06887 HK)将吸收合并东阳光长江药业登陆港股 [1] - 在广东东莞、韶关、湖北宜昌、浙江东阳、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建成七大产业基地 [10]
高科技之光照亮中国制造未来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05:09
核心观点 - 东阳光集团通过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健康养生三大产业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凭借创新研发和国际化战略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旗下东阳光药即将登陆港股 标志着创新药业务进入新阶段 [1][9][11] 产业发展布局 - 电子新材料产业实现全球市场领先 中高压化成箔全球市占率第一 积层箔技术领先 并布局液冷科技与智能机器人领域 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光谷东智 与中际旭创合作发展液冷技术 [3] - 拥有完整氟氯化工产业链 收购江西蓝恒达完善布局 第三代制冷剂配额近6万吨居国内第一梯队 为华南地区唯一完整氯氟化工企业 [4] - 生物医药产业跻身第一梯队 拥有150款获批药物和超100款在研药物 聚焦感染、慢病和肿瘤三大领域 3款原研药已上市 49款1类创新药在研 其中10款进入临床II/III期 [5][6] - 健康养生产业以冬虫夏草生态繁育为核心 2023年产量突破60吨 目标实现年产量100吨和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双百战略" 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 [7][8] 研发创新体系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拥有1100多名研发人员 20多名外籍专家 6次获得广东省创新团队称号 申请专利超2500件 连续7年位列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TOP20 [5][6] - 建设抗感染新药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承担20多个国家重大专项 202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 - 打造覆盖药物全生命周期的研发平台 涉足小核酸、TCE双抗、ADC等前沿技术 与华为合作构建AIDD平台 [10] - 2014-2023年中国专利数量及授权量统计中 东阳光药在国内药企排名第一 [11] 生产与国际化 - 生产基地通过中美欧GMP认证 多次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审查 广东和湖北基地覆盖全产业链 [6] - 海外授权交易成果显著 2024年与英国Apollo达成HEC88473项目授权 总金额近10亿美元 [6] - 海外销售网络覆盖美德英等8个国家地区 阿奇霉素片在德国市占率第一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在美国申请上市 门冬胰岛素将开展海外临床 [11][12] - 产品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成为日本化成箔主流供应商 [12] 企业规模与荣誉 - 集团总资产超800亿元 累计纳税230亿元 跻身民营企业500强和2024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第34位 [1][13] - 在全国建成七大产业基地 包括东莞、韶关、宜昌、东阳和乌兰察布等 提供超1万个就业岗位 [8][14] - 入选2023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34位 获得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生态繁育冬虫夏草开创者"认证 [6][8]
净利暴增近两倍,东阳光交出历史最强业绩答卷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4:29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5.83亿元至6.63亿元,同比增长157.48%—192.81%,创历史新高 [1]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化工制冷剂和电子元器件等传统优势板块的持续发力,以及液冷业务和智能机器人业务等战略转型板块的快速崛起 [1] 化工制冷剂业务 - 在环保政策收紧与消费需求反弹的双重驱动下,制冷剂业务成为上半年业绩飙升的核心引擎 [2] - 第三代制冷剂(HFCs)进入配额管控时代,市场供给从无序扩张转向刚性约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2] - 公司2025年获得的三代制冷剂配额约6万吨,配额情况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2] - 公司已着手第四代制冷剂产品布局,通过一代主导、一代储备的完整技术梯队,为未来产业迭代埋下伏笔 [3] 电子元器件业务 - 通过构建"电子光箔-腐蚀箔、积层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一体化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4] - 积层箔作为新一代电极箔产品,具有高比容、体积小、环保等突出优势,乌兰察布积层箔生产线已于2024年8月投产 [4] - 积层箔已与超过50家目标客户建立合作关系,送样规格超过200个,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引擎 [4] - 新一代铝电解电容器和积层箔电容器目标客户已突破100家,送样规格累积超过280个 [4] 液冷科技业务 - 自主研发的氟化冷却液核心配方在热传导效率与材料稳定性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 - 冷板式液冷方案的散热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20% [5] - 与中际旭创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光模块与液冷材料领域优势,形成"芯片-模块-整机"的散热解决方案能力 [5] - 参股双相浸没液冷技术企业芯寒科技,补足浸没式液冷技术布局 [6] - 2025年6月投资国内VCSEL芯片头部企业纵慧芯光,通过光芯片与液冷技术的协同研发解决数据中心复合需求 [6] - 与韶关市政府战略合作,计划入驻华南唯一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液冷设备制造与超级电容研发基地 [6] 智能机器人业务 - 2025年2月联合智元机器人、北武院以及灵初智能成立光谷东智,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 [7] - 针对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发智能巡检与重复作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 [7] - 针对氟氯化工、矿区等危险作业场景开发特种机器人 [7] - 计划开创中国首家人工智能养老院,推出健康疗养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 [7] - 2025年3月已签订7000万元人形机器人采购协议 [7] - 计划在5年内实现具身智能产品年产能超万台、数十亿元的总营收规模 [7] 战略规划 - 高度重视人才,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设定明确的业绩考核指标 [8] - 东阳光集团旗下东阳光药正推进换股吸收合并港股上市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 [8] - 将继续聚焦液冷科技、具身智能、电子元器件、氟化工等关键赛道 [8] - 坚持国际化视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8] - 深化产业链整合,向高附加值的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领域拓展 [9] -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变频储能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材料与生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