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赢睿恒
icon
搜索文档
陈光明按下“暂停键”!睿远专户封盘,是风险预警还是新布局
华夏时报· 2025-11-06 17:31
睿远基金专户产品限购事件 - 睿远基金对其旗下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实施全面"封盘",新老客户统一暂停申购 [1] - 该系列产品此前已长期严控规模,新客户申购早已暂停,此次"封盘"范围扩大至存量客户,关闭老客户追加申购通道 [1] - 此次"封盘"对产品整体规模影响不大,因老客户追加规模有限 [1] 陈光明投资理念与产品背景 - 陈光明为睿远基金创始人及投资经理,拥有超20年证券从业经验,目前仍担任专户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投资经理 [2] - 睿远洞见价值系列是公司为高净值客户打造的专户产品,由陈光明亲自管理,一期(2018年发行)与二期(2021年发行)首发时均获超百亿规模认购 [2] - 陈光明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强调寻找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标的,认为"内在价值是投资的锚,'便宜'是硬道理" [2] - 陈光明善于在市场低迷期布局,例如2012-2013年市场低迷期几乎满仓操作,2015年市场过热时战略减仓 [4] 行业限购潮现象 - 近期多家公募和私募管理机构发布"限购令"或暂停申购公告,知名投资人杨东旗下的宁泉资产也宣布暂停所有基金的新投资者申购 [6] - 公募基金方面,永赢基金绩优基金经理高楠管理的四只主动权益基金自11月3日起暂停大额申购,限制申购金额为50万元 [6] - 金元顺安行业精选混合自2025年10月30日起暂停申购 [6] 限购背后的管理逻辑 - 私募基金"封盘"首要因素在于规模与策略容量的平衡,当管理规模过大可能影响投资策略有效执行时,管理人会主动控制规模 [4] - 市场机会稀缺性是重要原因,优质投资标的减少使新增资金难以找到合适配置机会 [4] - 保护现有投资者利益是核心考量,避免因规模扩张稀释现有投资者的潜在收益 [4] - 主动控制规模能提升投资灵活性,避免因资金过量被迫配置低效资产,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与业绩报酬的私募机构在上行期面临规模扩张成为业绩"敌人"的难题 [6] 当前市场环境与机构观点 - 沪指站上4000点引发市场是否已处高位的讨论 [7] - 睿远基金经理赵枫指出AI相关硬件公司表现亮眼,AI浪潮快速渗透,同时部分传统行业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净现金占市值比例较高,股息率吸引力凸显 [7] - 经济结构转型与流动性宽松支撑慢牛预期,但估值修复后安全边际收窄 [7] - 机构通过限购传递"不追逐短期热点"的信号,提醒投资者在指数高位阶段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跟风 [7]
保护持有人利益 多只绩优基金限购
中国证券报· 2025-11-06 04:10
基金限购现象概述 -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限购公告,通过限制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来控制产品规模,旨在避免摊薄收益并争取较好的年度排名 [1] - 基金限购可避免短期内规模快速膨胀,维持适度规模和平稳运作,从而保护持有人利益 [1] 具体限购案例 - 恒越基金于11月5日起暂停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2] - 中信保诚基金于11月3日起将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的大额申购等业务金额上限设置为1000万元 [2] - 永赢基金自11月3日起对高楠管理的多只基金设置单日5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 [2] - 富国基金自10月31日起对范妍管理的富国均衡投资设置单日10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该基金成立于今年6月4日,截至三季度末规模已超37亿元 [2] - 金元顺安行业精选混合、广发全球精选股票、易方达科汇灵活配置混合、易方达平稳增长混合等基金近期也发布了限购公告 [2] 部分基金放开限购 - 易方达基金自11月3日起取消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单日100万元的申购金额限制,恢复办理大额申购业务,该基金曾于8月26日暂停大额申购 [3] 限购基金业绩表现 - 部分实施限购的权益类基金今年业绩亮眼,截至11月3日,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A年内回报率为51.24%,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A回报率为49.29% [4] - 高楠管理的永赢睿恒A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达106.39% [4] - 有基金因分红等原因限购,例如金鹰添瑞中短债在10月27日暂停机构客户大额申购,10月29日公告分红,10月31日恢复 [4] 限购原因分析 - 业内常见做法是通过控制申购维持基金规模以“保业绩”,新申购资金可能摊薄原有持有人收益,增加净值提升难度 [5] - 临近年底,不排除绩优基金限购是出于“限规模、保业绩”的考虑,以争取更好的年度排名 [5] - 随着基金行业考核规则长期化,限购行为主要是为对现有持有人负责,并非完全为了排名因素 [5] 机构对A股市场展望 - 招商基金认为内外部风险相对可控,国内经济结构性改善、无风险利率下降等逻辑不变,A股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7] - 建议均衡配置,适度增配低位板块如稳健红利/资源品等,科技主线中期向上趋势不变,可逢调整增配AI算力/互联网等方向 [7] - 民生加银基金预计市场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的走势,四季度风格分化往往更为剧烈,大盘价值风格可能相对占优 [7] - 前期热门赛道调整幅度可能较大,但投资者逢调整加仓心态占上风,资金面有望重新净流入 [7] 行业配置建议 - 金鹰基金建议行业配置以均衡风格应对快速轮动,科技布局聚焦核心主线,价值风格关注远期业绩改善 [8] - 消费行业业绩仍承压但股价已较多反映中期预期,科技风格看好有业绩支撑的海外算力、存储、消费电子、风电储能等方向 [8] - 价值方向看好非银金融、出口链、高股息的白马品种,更多是行业和个股逻辑主导 [8]
保护持有人利益多只绩优基金限购
中国证券报· 2025-11-06 04:08
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限购公告,包括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 [1] - 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自11月5日起暂停所有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投业务 [1] - 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自11月3日起将大额申购等业务金额上限调整为1000万元 [1] - 永赢基金旗下由高楠管理的多只产品自11月3日起设置单日5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 [1] - 富国基金旗下范妍管理的富国均衡投资自10月31日起设置单日10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该基金成立于6月4日,三季度末规模超37亿元 [2] - 部分基金因分红等原因限购,如金鹰添瑞中短债在分红前后暂停及恢复机构客户大额申购 [3]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限购旨在控制产品规模,避免因短期规模快速膨胀摊薄收益,维持平稳运作以保护持有人利益 [1] - 临近年底,绩优基金限购存在“限规模、保业绩”的考虑,通过控制申购维持规模以争取较好的年度排名 [3] - 部分绩优基金今年业绩亮眼,如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A年内回报率51.24%,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A回报率49.29%,高楠管理的永赢睿恒A回报率达106.39% [2] - 基金行业考核规则长期化,限购行为不完全为排名,更多是对现有持有人负责 [3] 基金放开限购情况 - 部分基金在近期放开限购,如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自11月3日起取消单日100万元的申购金额限制,恢复大额申购业务 [2] 后市投资观点 - 招商基金认为内外部风险可控,国内经济结构性改善、无风险利率下降逻辑不变,A股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3] - 建议均衡配置,适度增配低位板块如稳健红利/资源品;科技主线中期向上趋势不变,逢调整可增配AI算力/互联网等 [3] - 民生加银基金预计市场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走势,四季度风格分化可能更剧烈,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 [4] - 金鹰基金建议行业配置以均衡风格应对轮动,科技布局聚焦核心主线,价值风格关注远期业绩改善 [4] - 看好有业绩支撑的海外算力、存储、消费电子、风电储能等科技方向,以及非银金融、出口链、高股息白马等价值方向 [5]
太突然!刚刚,又爆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4 15:20
基金发行市场热度显著回升 - 11月4日单日诞生两只“日光基”,富国基金范妍掌舵的富国兴和基金及鹏华基金苏俊杰管理的鹏华启航量化选股基金均一日募资超30亿元上限,并开启比例配售 [1][2] - 近期新基金发行热度回升明显,权益类基金尤为突出,10月份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达7.57亿份,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 [1][3] - 截至11月3日,年内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分别达到3600.65亿份和1230.83亿份,相比去年全年增长43.86%和76.04% [1][3] 绩优基金产品受到市场追捧 - 除“日光基”外,近期市场频现绩优基金提前结束募集案例,例如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混合FOF一日售出约55亿元,中欧价值领航及博道惠泓价值成长等基金亦在发行当日达到或接近募集上限 [2] - 绩优基金受到投资者追捧的背景是A股市场上攻4000点 [2] 绩优基金密集采取限购措施 - 在发行市场火热的同时,多只绩优基金宣布“闭门谢客”,例如易方达基金旗下由陈皓管理的易方达平稳增长和易方达科翔混合等基金自11月4日起暂停机构客户申购等相关业务 [4][6][7] - 11月以来,中加邮益一年持有A、湘财医药健康、永赢惠添利等多只基金也宣布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今年以来已有215只权益基金发布此类公告 [7] - 部分知名公募专户及私募基金亦暂停新客申购,如宁泉资产旗下所有基金及睿远基金陈光明旗下的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 [7] 基金行业经营策略转向注重业绩 - 绩优基金密集限购被视为基金公司对“规模冲动”的克制,旨在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避免因资金短期快速涌入影响基金经理操作和损害现有投资者收益 [8] - 此行为有助于引导基金行业从“拼规模”向“重业绩”转型,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8]
睿远基金陈光明专户产品“封盘”,多只明星基金同步限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1:59
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暂停申购 - 睿远基金陈光明管理的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自11月起暂停新老客户申购[1] - 近两年该系列产品持续严控规模,仅对老客户开放份额增加,不接受新客户申购[1] - 产品封盘可能源于规模增长过快,旨在维持策略有效性,而非管理人对市场看空[1][6] 陈光明的行业背景与影响力 - 陈光明被视为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本土化践行的标志性人物,拥有超过25年资本市场经验[2] - 其在东方证券资管期间的代表作"东方红4号"在7年多时间内实现超过4倍回报,任职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达两位数[2] - 2018年创立睿远基金,发行的专户产品即便设置高门槛(如300万起投、3年封闭期)也能引发百亿元级销售狂潮[3] 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产品策略与布局 - 产品采用"核心-卫星"策略,前三大行业电力设备(23.46%)、传媒(23.01%)和电子(21.57%)合计占比近七成[6] - 投资逻辑首重估值,次重好公司,最后是应对市场周期,注重基本面分析和企业内在价值[5][6] - 产品由陈光明与固收老将黄真共同管理,后者拥有超过25年金融从业经验[6] 睿远基金整体业绩与规模表现 - 截至10月末,睿远基金非货币资产净值合计超过730亿元,较二季度末的462亿元大幅增长,全市场排名从第86位跃升至第74位[7] - 旗下5只公募基金年内均实现正收益,旗舰产品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年内收益达59.20%[8][9] - 睿远成长价值A在三季度净值回报高达51.09%,推动其规模从二季末的186.66亿元跃升至三季末的236.29亿元,增幅超26%[10] 行业限购潮现象 - 陈光明产品封盘并非孤例,宁泉资产于10月29日宣布全面暂停接受新客户申购,富国基金、永赢基金等多只产品亦公告限购[1][12] - 限购基金多为近期业绩突出、规模激增的明星产品,例如永赢基金旗下三只产品三季度规模增长均超70亿元[12][13] - 行业限购潮的核心动因是保护持有人利益,避免规模过快增长摊薄收益及影响策略有效性,体现市场狂热时期的集体理性[13]
多只基金收益率一周狂飙近10%
搜狐财经· 2025-08-21 11:38
次新基金建仓策略 - 多只成立时间较短的次新主动权益基金加快建仓节奏 例如信澳优势行业A 招商科技智选A 工银科技先锋A最近一周回报率均达到9%以上 永赢港股通科技智选 华商致远回报A周度回报率超过7% [1] - 工银科技先锋A 华商致远回报A成立于7月15日 最近一周区间回报率分别达到9.84%和7.59% 信澳优势行业A 招商科技智选A 永赢港股通科技智选A最近一周回报率分别为9.14% 9.06% 7.03% 分别成立于7月23日 8月5日 7月28日 [4] - 基金经理采取快速建仓策略并重仓算力 芯片 半导体等热门板块 实现与市场行情共振 [1][4]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变化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股票测算仓位为85.84% 周度上升0.39% 位于2016年以来历史分位数的24.70% 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为89.60% 周度上升0.34% 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为85.56% 周度上升0.20% 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仓位为84.03% 周度上升0.81% [7] - 基金增持周度表现较好的科技 新能源 金融板块 减持周度表现较弱的军工 制造和消费板块 [8] - 大幅加仓TMT尤其通信板块和金融板块 减仓食品饮料 汽车等传统消费板块 部分基金向高股息 低估值方向调仓 如增持银行板块 [8] 行业配置逻辑 - 通信板块因全球AI算力投入持续高增 业绩增长预期提升 吸引基金经理布局 新能源板块受益于光伏 风电等产业政策支持和成本下降带来的盈利修复 [8] - 科技板块得益于景气度持续和政策精准支持 尤其是AI算力 半导体等行业 [8] - 基金调仓逻辑围绕市场趋势与业绩预期展开 科技 创新等领域成为增长主线 基金经理基于基本面分析调整持仓以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 [8] 后市关注方向 - 券商 保险和银行等大金融板块有望估值修复 产业趋势明确的芯片 AI方向具备配置性价比 低估的周期品方向不容忽视 [9] - AI海外链和创新药等景气行业交易拥挤 建议关注AI应用和半导体先进制程等股价赔率相对合适的方向 [10] - 非银方向如券商 保险 金融IT或迎来估值和业绩双重改善 外需受益的有色 家电等出口链品种可能迎来配置机会 光伏 玻璃 钢铁等政策重点指导行业值得关注 [10]
沪指连捷 谁在入场?次新基金布局路径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3:01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3500点、3600点、3700点整数关口 [1]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一个月上涨9.89% [4] - 超三成偏股混合型基金近一个月回报率超过10% [5] 次新基金建仓动态 - 多只成立1个月左右的次新基金收益率达10%左右 [6] - 信澳优势行业A、招商科技智选A、工银科技先锋A最近一周回报率均超9% [2][7][9] - 永赢港股通科技智选、华商致远回报A周度回报率超7% [2][7] - 工银科技先锋A(7月15日成立)最近一周回报率达9.84% [7][8] - 华商致远回报A(7月15日成立)最近一周回报率达7.59% [7][8] - 信澳优势行业A(7月23日成立)最近一周回报率9.14% [9] - 招商科技智选A(8月5日成立)最近一周回报率9.06% [9] - 永赢港股通科技智选A(7月28日成立)最近一周回报率7.03% [9] 基金仓位与行业配置 - 主动权益基金股票测算仓位达85.84%(周度上升0.39%) [12] - 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89.60%(周度上升0.34%) [12] - 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85.56%(周度上升0.20%) [12] - 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仓位84.03%(周度上升0.81%) [12] - 基金增持科技、新能源、金融板块 [12] - 基金减持军工、制造和消费板块 [12] - 大幅加仓TMT(尤其通信)和金融板块 [12] - 减仓食品饮料、汽车等传统消费板块 [12] 投资逻辑与市场观点 - 基金经理快速建仓并重仓算力、芯片、半导体等热门板块 [2][9] - 通信板块因全球AI算力投入高增吸引布局 [12] - 科技板块受益于景气度持续和政策精准支持 [13] - 新能源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成本下降带来的盈利修复 [13] - 大金融板块因估值较低有望修复 [14] - AI芯片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和边缘计算场景扩展 [14] - 反内卷推进和经济增长修复使周期品方向受关注 [14] - 券商、保险、金融IT或迎估值和业绩双重改善 [15] - 外需受益的有色、家电等出口链品种将迎配置机会 [15] - 光伏、玻璃、钢铁等政策重点指导行业值得关注 [15] 市场热点与风险关注 - AI海外链和创新药等景气行业交易拥挤 [2][15] - 增量资金恐高并寻找低位品种 [2][15] - 建议关注AI应用和半导体先进制程等股价赔率合适方向 [15]
市场震荡也能进退自如 多只基金二季度上演仓位“戏法”
证券时报· 2025-07-21 02:38
基金经理的择时与仓位控制能力 - 益民服务领先基金在一季度迅速将股票仓位从0.89%提升至高位,净值涨幅一度达近20% [1] - 该基金在3月中下旬因财报披露和退市新规实施风险将股票仓位降至0,配置短久期利率债为主 [1] - 4月7日市场大跌后,基金大幅增配权益资产,二季度末股票仓位超过90%,重仓宁德时代等核心资产及红利概念股 [1] - 永赢睿恒基金二季度股票仓位从18%提升至约70%,重仓新易盛等高弹性个股,季度涨幅超14% [2] - 37只基金二季度加仓幅度超30%,平均涨幅4.3%,跑赢沪深股指 [2] 纪律性仓位控制策略 - 农银汇理区间收益混合基金合同规定严格按上证指数阈值调整股票仓位,如指数<2750点时仓位>95%,>2750且<3000点时约85% [3] - 该基金在2021年核心资产行情中峰值仓位控制在六成以下,最大回撤不到24%,去年二三季度低位时仓位提升至80% [3] 仓位管理的核心理念 - 仓位控制需与基金策略定位、市场判断、风险承受能力深度适配,目标是匹配风险敞口与市场环境 [4] - 基金经理可通过仓位控制管理回撤,或在合同允许范围内调仓换股捕捉新兴机会,但受产品类型约束可能限制跨板块操作 [5]
传奇“女将”加盟永赢基金!固收“大厂”要打权益“翻身仗”?
搜狐财经· 2025-06-19 12:34
核心观点 - 资深金融高管洪霞从贝莱德基金离职后加盟永赢基金担任高级顾问 其在外资公募机构的丰富经验将助力永赢基金国际业务和渠道拓展 [2][3][4][6] - 永赢基金作为"城商行系"公募黑马 资产管理规模超5000亿元 在银行系公募中排名第五 核心管理层稳定且持续吸纳优秀人才 [2][12][20] - 公司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013-2016年股权激励尝试与阵痛期 2017-2020年规模快速增长至1898亿元 2021-2024年突破5000亿元规模 [7][12][16][20] 高管变动与人才战略 - 洪霞职业生涯深度绑定外资持股公募机构 曾主导贝莱德中国首只公募产品募集66.81亿元 创外资公募纪录 [2][6] - 公司现任总经理芦特尔任职8年 成功引进李永兴、高楠等明星经理 李永兴管理规模曾达170亿元峰值 高楠目前管理118亿元产品年化回报14.82% [14][18][20] - 近一年基金经理流动率较高 10人离任15人新聘 权益投研团队偏向成长风格导致业绩波动 [25] 业务发展与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从10.13亿元增至13.63亿元 净利润从2.22亿元增至2.55亿元 [21] - 产品结构以固收类为主(4438亿元占比88%) 权益类产品656.7亿元(12%) 部分权益产品换手率超600% [24][25] - 与同期成立的银行系公募相比实现逆袭 2024年末规模5284亿元远超上银基金(2414亿元)、鑫元基金(2200亿元)[20] 历史沿革与治理结构 - 2014年实施业内早期股权激励 28名员工出资4500万元持股22.5% 2018年员工持股全面清零 [7][8][9] - 股权结构现为宁波银行持股71.49% 利安资金管理公司持股28.51% [9] - 管理层年轻化特征显著 董事长马宇晖(1981年出生)与总经理芦特尔均为"80后"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