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装备

搜索文档
东营市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25 23:12
东营市政府成立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联合工作组,一体推进风光储氢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截 至2025年5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988.24万千瓦,同比增长45.35%,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67%。打 造大型风光基地,全球最大开放式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兆瓦项目累计并网50万千瓦,鲁北基地"十四 五"开发计划首个开工、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项目—河口区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并网投 运。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应用,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津辉795兆瓦电化学独立储能项目全容量并网投运, 新型储能规模167万千瓦、居全省第1位。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6个地热项目纳入省地热能试点工程创 建名单,牛庄"无烟小镇"清洁供暖项目和华泰金融中心—吾悦广场片区中深层地热能替代燃煤供暖项目 通过省级验收,5个项目22口井纳入市级地热样板工程。 "我市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增速、发电量增 速均居全省前列,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杜建成从高起点规划布局、政企协同高效推进、耦合引领产业 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 东营市还加强与宁德时代(300750)等头部企业合作,加快锂电池绿色智造基 ...
国网福建电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9 12:30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设 - 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基地——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进入叶片试验车间建设冲刺阶段 [1] - 该基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 建成后可开展世界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风机叶片的检测试验 [1] - 基地将进行大容量海上风机装备实证研究 网源友好型风电并网技术研究等多领域国际前沿技术研究 [1] 福建省海上风电产业优势 - 福建省拥有全国第二长的陆地海岸线 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第一位 [1] - 福建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过1.2亿千瓦 截至2024年底装机容量达381.8万千瓦 [1] - 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位 已形成从风机 电机到叶片 钢结构等的完整产业链 [1] 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 -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将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科研攻关 试验验证 交流共享等全方位服务 [2] - 基地建设将推动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加速产品研发升级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 - 国网福建电力提出"三大三先"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电网蓝图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清洁能源技术研究 - 国网福建电科院完成"面向清洁能源消纳的水蓄多尺度联合优化调节策略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 [3] - 项目提出多能互补优化调度策略 为水电和抽水蓄能资源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3] - 研究成果已在国网福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示范应用 为电力调度运行决策提供参考 [3] 海岛电网建设 - 国网福建电力在湄洲岛建成海岛级光纤差动自愈配电网 故障自愈时间缩短至毫秒级 [4] - 围绕新能源友好并网 分层分群调控 布局了一批微电网示范项目 [4][5] - 打造城镇 海岛 园区 乡村 校园等多类型微电网(群)示范形态 [4][5]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2024年福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5.5% 发电量占比达52.7% [6] - 福建正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7]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中美互降关税后,集装箱行业短期内将获明显利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9:50
中集集团总裁高翔分析,今年一季度集装箱业务同比实现增长,标准箱尤其是冷箱、常规特种箱的销量 均有增长,中集安瑞科(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是集团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主要经营主 体)、海洋工程等板块的业务也表现较好。 2024年,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分部营业收入为165.56亿元,净盈利首次实现了扭亏,为2.24亿元。该 板块业务主要包括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等油气 装备、海上风电装备以及滚装船等特种船舶的制造。 麦伯良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公司的海洋工程业务已经取得很大突破,能够建造的最大FPSO价值超过 40亿美元,能力位居全球前列。"目前公司这一板块手持订单约63亿美元,基本上满足两到三年的生产 需求 未来我们还是会聚焦海工高端领域。"麦伯良介绍。 麦伯良还表示,公司业务受关税变化的直接影响较小,公司直接从国内出口美国的产品在营收中占比很 低。由于去年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创下新高,今年整体标准干箱需求应该会有所下滑,相对而言,目 前其他箱型表现则更好。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4年,中集集团营业收入创下新高,达到1776.64亿元,同比增长39.01%, ...
加快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5-08 08:57
港航一体化 - 琼州海峡2024年客滚运输旅客1914万人次、车辆552万辆次,徐闻过海客流量超1400万人次、车流量超500万辆次 [2][3] - 海南省90%以上生活物资、三分之一客流量依赖海峡运输,港口资源分散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3] - 推进"五统一"目标(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标准),1-2年内完成秀英港、新海港与徐闻港功能分工优化 [3] - 构建"半小时立体交通圈":升级粤海铁路轮渡、试点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建设智慧港口引入5G和物联网技术 [4] - 试点"琼粤港澳组合港",建立四地港口数据共享平台,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4][5] 产业一体化 - 规划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生产生活物资储备基地,配套保税仓库、冷链物流设施 [6] - 共建琼州海峡海洋牧场集群,发展深远海养殖与碳汇渔业 [6] - 布局湛江—徐闻—海口海上风电产业带,形成"大湾区研发设计+海南装备制造+海上场景应用"链条 [6] - 在徐闻建设"大湾区—海南算力枢纽节点",承接大湾区数据处理需求 [6] - 试点"海口—徐闻共建产业园",实行政务服务"同事同标",资质互认、税收分成 [7] 管理一体化 - 建议成立琼粤两地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联席会议 [8] -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分成、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 [8] - 对"飞地园区"实行"税收共享、GDP分计",明确产业转移中土地收益、就业指标分配规则 [8] - 实施"珠江学者—南海英才"互聘计划,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 [8] - 在海口、三亚、前海、横琴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推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 [8]
润邦股份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08 08:24
业绩说明会概况 - 润邦股份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05月07日举行 公司董事长、总裁、财务总监等高管出席 [1] - 投资者共提问39个 公司回复36个 答复率92.31% 实现良好互动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75.84% [19] - 2024年外销收入占比达80.44% 国际化业务表现突出 [6] - 已完成与广州工控的3年7.5亿元利润对赌协议 无需支付补偿款 [22] 业务发展 - 物料起重搬运装备和船舶海工装备是未来主要业绩增长点 [20] - 通州湾装备制造基地预计2025年下半年逐步投产 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5-30亿元 [30][31] - 海上风电装备业务当前营收占比约5% 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8][39] 市场拓展 - 高端装备业务已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澳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 [4][5][6] - 目前在手订单充足 市场拓展情况良好 [13][17][34] - 船舶海工业务有多个热点项目在跟踪洽谈 包括海工船舶、特种运输船舶等 [16][35] 技术创新 - 探索AI技术在港口起重装备领域的应用 已实现部分产品智能化、自动化 [37] - 推动集装箱港口起重机、移动式港口起重机等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37] 股东与市值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股东总户数为32,653户 [33] - 公司表示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 将努力提升基本面 [8][9][14][25][27][28] - 广州工控表示将提供市场、资金和资源等全方位支持 [29][36] 其他事项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红3元 将在股东大会后两个月内完成 [15] - 王春山案件法院判决已生效并进入执行阶段 [10][12][21][24]
天能重工:会计师关于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修订版)
2023-01-11 20:34
业绩总结 - 最近三年及一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16.90万元、43084.53万元、44640.18万元和11333.67万元,最近一期同比减少45.92%[52] - 2022年1 - 9月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974.52万元,较上年同期33394.32万元下降55.16%[57][58] - 2022年1 - 9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上升15.73%,营业成本上升31.75%[58][59] - 2022年1 - 9月毛利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4533.27万元,下降金额占上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的比值为43.52%[59] - 2022年1 - 9月风机塔筒制造业务毛利34987.87万元,同比下降29.63%,毛利率19.22%,下降7.98个百分比[59] - 2022年1 - 9月新能源发电业务毛利29777.33万元,同比下降11.85%,毛利率74.28%,下降7.29个百分比[59] - 2021年公司塔筒业务收入较2020年上升12.84%,2022年1 - 9月塔筒制造业务营业收入219089.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35%[71] 项目数据 - 公司本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多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3] - 项目一计划总投资79,303.92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77,000.00万元,建设期13个月,已完成主体施工,待接入调试并网发电[29][41][42] - 项目二计划投资总额为14,126.03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3,000.00万元,建成达产后新增年产塔筒1万吨、吸力桶2万吨、四脚导管架2万吨产能[32][18] - 项目三投资总额为9,196.7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8,500.00万元,建成达产后新增3万吨塔筒、单桩产能[33][18] - 项目四计划总投资6,778.6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6,500.00万元[36] - 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45,000.00万元[29] 产能与利用率 - 公司持有并网风力发电场容量约363.8MW,项目一实施后新增150MW运营规模[3] - 最近一年及一期,公司风机塔筒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90%和46.01%[3] - 大金重工阜新基地技改项目建设完成后单季度峰值交付能力提升1.25万吨,提升25%,原单季度峰值交付能力为5万吨[20] 毛利率与收益率 - 项目一毛利率为59.43%,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1.23%,税后投资回收期为8.12年[12][7][8][9] - 项目二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9.13%,项目三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7.10%[3] - 2022年1 - 9月公司风机塔筒制造业务整体毛利率为11.24%,海上风机塔筒毛利率为14.31%[22] - 项目二、项目三测算毛利率分别为11.45%、10.31%[22][23] 价格与成本 - 2019年公司风机塔筒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7,853.95元/吨,2022年1 - 9月为8,814.43元/吨[24] - 2022年1 - 9月,发行人海上风机塔筒的单位销售价格为9,689.06元/吨[25] - 2022年1 - 9月风机塔筒单位销售成本7823.85元/吨,上升3.66%[60] 未来展望 - 募投项目达产后年平均新增营业收入98,408.26万元,年平均新增净利润10,944.87万元[47][48] - 我国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达12亿千瓦以上,规划新增装机容量为现有1.26倍[82] 其他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项目一已投入35,602.02万元,其余35,341.20万元将用募集资金置换[43] - 募投项目建成后年新增折旧摊销5,437.85万元,占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和年净利润比重分别为1.06%和9.60%[47][48] -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塔筒制造毛利率下降、上年试生产风电场毛利高、新能源业务毛利下降[69] - 新能源发电业务营收占比和毛利占比均逐年上升[72] - 截至2020年末,风机塔筒制造行业CR4仅为31.26%[60] - 公司拥有与塔筒生产相关的129项国家专利及多项核心技术[89] - 公司不存在已持有和拟持有的财务性投资总额超过本次募集资金规模和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30%的情形[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