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江苏盐城:全面绿色转型 向海图强产业兴
央视网· 2025-08-18 19:48
历史背景与红色传承 - 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 在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940年10月新四军与八路军先头部队在盐城白驹镇狮子口会师 [1] -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 改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 总兵力达9万多人 [1] - 新四军纪念馆展示军民同心抗敌历史 吸引大批参观者 [1] 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 盐城立足区位优势 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作为江苏海岸线最长、沿海滩涂最广的城市 盐城重点发展海洋经济 培育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洋旅游等九大产业 [1] - 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580多公里海岸线串联湿地珍禽保护区、麋鹿保护区等生态区域 [1] -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 [1]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 盐城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接近全国八分之一 [2] - 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40%以上 [2] - 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 [2] - 盐城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基地之一 [2]
天顺风能股东上海天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质押9247万股,占总股本5.15%
证券之星· 2025-08-09 01:30
股东质押情况 - 股东上海天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海通证券、中金财富证券、东吴证券、银河证券合计质押9247万股,占总股本5.15% [1] - 具体质押明细:海通证券质押994万股(占持股1.87%/总股本0.55%)、中金财富质押897万股(1.69%/0.50%)、东吴证券质押1700万股(3.21%/0.95%)、银河证券质押5500万股(10.37%/3.06%) [1] - 该股东已累计质押2.4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5.17%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9.26亿元,同比下降12.1% [3] - 归母净利润3564.56万元,同比下降75.98%;扣非净利润3055.11万元,同比下降79.58% [3] - 负债率60.82%,财务费用9153.53万元,毛利率23.48% [3]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包括: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工全球产能布局、零碳资产投资运营服务、陆上风电塔架制造、风电叶片及模具制造 [3]
数读东部海洋经济圈,4.6万亿蓝色成绩单拿下近半壁江山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3:12
东部海洋经济圈总体表现 - 2024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达45992.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3.6% [1] -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0%、36.3%、59.7%,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3] - 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五大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占全国对应行业比重超50% [4] 海洋产业细分领域 - 海洋油气业增加值77.3亿元,增幅37.5%居首 [4] - 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电力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上海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216.7亿元,新承接/完工/手持海船订单量占全国10.5%-13.8% [15] - 上海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443亿元,同比增长17.6%,邮轮业务占全国50%-70% [18] 江苏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183.3万千瓦,发电量328亿千瓦时全国领先 [6][8] - 盐城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全国最大,装备制造覆盖全产业链,产能占江苏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 [8] - 涉海专精特新企业786家同比增58.8%,A股代表企业包括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亚星锚链 [8] 浙江省海洋经济 - 宁波舟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4%)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11%)世界第三 [9] - 舟山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万亿元,浙江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 [11] - 2025年计划推进120个强港项目,投资超600亿元 [11] 福建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25万亿元(+6.1%)全国第三,水产品总产量924.6万吨(+3.9%) [12] - 海水养殖产量613.3万吨占全国1/4,大黄鱼、鲍鱼等养殖产量全国第一 [12][14] - 建成深远海养殖平台23个,厦门建设10.2平方公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4] 上海市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占全国10.8%,单位海域产值全国第一 [15] - 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等企业2024年交船69艘(+19%),新接订单128艘(+70%) [17] - 规划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LNG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 [19]
十五五国内海风开发稳步推进,欧洲和日韩海风蓄势待发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 海上风电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 2024年新增拍卖量达56吉瓦,在建量48吉瓦,总规模达83吉瓦,远超当年新建规模8吉瓦的5倍,预示未来几年建设量将飞跃式增长[1][6] - 2025 - 2030年,欧洲、亚太(日韩越)和中国各区域海上风电市场年增长率约28% - 31%,全球市场机会轮动,中国2025 - 2026年发力,欧洲2026年爆发,亚太2028年接力发展[1][12] - 过去三年海上风电发展低于资本市场预期,国内因缺乏政策协调框架体系致开发节奏后移,海外受疫情、俄乌战争、加息周期影响,许多项目被放弃或推迟[5] 各地区海上风电发展情况 - **中国**:“十五五”期间稳步推进,发展规模预计跃升200%以上;2025年新增核准规模约2.9吉瓦,2026年新增量将分别达十几吉瓦和十六几瓦;深远海规划规模可能在149 - 230吉瓦之间;海上风电成本低于东部很多省份煤电建设成本,但高于陆上风电和光伏,且差距在缩小,可开发潜力大,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低[3][11][16][17] - **欧洲**:到2030年欧盟主要国家设定111吉瓦发展目标,目前累计建设量不到40吉瓦,未来五年每年建设量需超15吉瓦;2023年融资达高点,预计2025 - 2026年大规模启动建设;2024 - 2027年新增核准量持续高水平,2025年预计达35吉瓦;英国2024年补贴达11亿英镑,总补贴15.5亿英镑,丹麦、法国、德国、西班牙、挪威和波兰均有招标计划,今年预计释放34吉瓦以上新项目[1][2][18][19][20][21] - **亚太(日韩)**:以中国市场为主导,日本2024年释放4.6吉瓦项目,通过修正案扩大开发范围,计划到2030年装机10吉瓦,2040年达30 - 45吉瓦;韩国将2030年装机目标提升至14.3吉瓦,预计2025 - 2026年启动7 - 8吉瓦开发权招标,已完成1.2吉瓦[3][22] 海上风电技术与市场需求 - 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处于准商业化前期,2024年新增招标量达1.9吉瓦,相当于存量90%,为30年后固定式海上风电开发提供增量空间;法国、韩国在该领域有弯道超车趋势[1][9] - 随着深远海、大规模开发及漂浮式方向发展,海缆、风机基础和管桩等核心环节需求大幅上升[9] - 重点关注海底电缆、风机管桩和特种装备系泊链等弹性赛道,海底电缆单位价值量长期呈通胀趋势,镇列缆行业从35千伏向66千伏发展,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200亿元,增长近十倍[3][10][29][31] 海上风电成本与收益 - 海上风电设备成本中主机占35% - 40%,送出电缆占10% - 15%,基础设施占10%,塔筒约占10%,整体基础系统约占25% - 30%;2024年各省造价优化30%以上,深远海项目单位资本开支可能回升至15,000元以上[26][27] - 2014 - 2021年项目全投资收益率7% - 9%,补贴及时可达10% - 13%;2022 - 2024年降至5% - 7%;2025年起调整为4% - 6%,考虑融资成本下降,仍有投资吸引力[28] 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 - 风机基础和海底电缆是国内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中最具长期关注价值的环节,产值弹性更大[3][29] - 国内高压等级送出方案包括500千伏交流、500千伏直流、330千伏交流等,订单集中在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等企业[30] - 2024年国内与国外海风管桩需求均约70多万吨,2030年需求扩张至350 - 400万吨每个地区,中国企业有成本优势,更关注海外市场[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欧洲海上风电项目融资在2020年达277亿欧元,2023年再次出现高点,预示2025 - 2026年将大规模启动建设[20] - 海上漂浮式风电从近海示范试验向深远海成规模发展,材料和技术将变化,对系泊系统可靠性要求高,2031年市场增速将达八倍到十倍[25] - 风电产业链中与行业贝塔相关且弹性最大的细分赛道是风机基础和海缆,今年国内风电建设总规模预计为140吉瓦,大部分是陆上风电,市场出货量可能回调[41] - 海成风电的大住舰和叶片、时代新材等企业将受益于海上发展的盈利修复[42]
东营市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25 23:12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 东营市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增速和发电量增速均居全省前列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1] - 东营市印发《东营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东营市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秉承"风光同场渔光互补多业融合高质发展"理念 [1] 可再生能源项目进展 - 截至2025年5月底东营市可再生能源装机98824万千瓦同比增长4535%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67% [2] - 全球最大开放式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兆瓦项目累计并网50万千瓦 [2] - 河口区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成为鲁北基地"十四五"开发计划首个开工并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项目 [2] - 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津辉795兆瓦电化学独立储能项目全容量并网投运新型储能规模167万千瓦居全省第1位 [2] 地热能开发利用 - 6个地热项目纳入省地热能试点工程创建名单 [2] - 牛庄"无烟小镇"清洁供暖项目和华泰金融中心—吾悦广场片区中深层地热能替代燃煤供暖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2] - 5个项目22口井纳入市级地热样板工程 [2] 产业链合作与产业集群建设 - 东营市与宁德时代合作加快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建设推动宁德时代零碳产业园落地构建全产业链条的绿色储能产业集群 [3] - 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招引实施上海电气等总投资2685亿元的35个项目 [3] - 推进东营风电测试认证创新基地和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建设打造风电创新高地 [3]
国网福建电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9 12:30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设 - 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基地——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进入叶片试验车间建设冲刺阶段 [1] - 该基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 建成后可开展世界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风机叶片的检测试验 [1] - 基地将进行大容量海上风机装备实证研究 网源友好型风电并网技术研究等多领域国际前沿技术研究 [1] 福建省海上风电产业优势 - 福建省拥有全国第二长的陆地海岸线 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第一位 [1] - 福建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过1.2亿千瓦 截至2024年底装机容量达381.8万千瓦 [1] - 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位 已形成从风机 电机到叶片 钢结构等的完整产业链 [1] 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 -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将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科研攻关 试验验证 交流共享等全方位服务 [2] - 基地建设将推动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加速产品研发升级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 - 国网福建电力提出"三大三先"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电网蓝图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清洁能源技术研究 - 国网福建电科院完成"面向清洁能源消纳的水蓄多尺度联合优化调节策略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 [3] - 项目提出多能互补优化调度策略 为水电和抽水蓄能资源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3] - 研究成果已在国网福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示范应用 为电力调度运行决策提供参考 [3] 海岛电网建设 - 国网福建电力在湄洲岛建成海岛级光纤差动自愈配电网 故障自愈时间缩短至毫秒级 [4] - 围绕新能源友好并网 分层分群调控 布局了一批微电网示范项目 [4][5] - 打造城镇 海岛 园区 乡村 校园等多类型微电网(群)示范形态 [4][5]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2024年福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5.5% 发电量占比达52.7% [6] - 福建正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7]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中美互降关税后,集装箱行业短期内将获明显利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9:50
中美经贸关系对航运和集装箱市场的影响 - 中美互降关税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277%,从5709个标准集装箱增至215万个标准集装箱 [1] - 行业出现"抢运潮"和"抢出口"现象,预计短期内消化大量集装箱库存并带来新订单利好 [1] - 全球第一大集装箱制造企业中集集团表示对外部波动已做好准备,对前景持"信心"和"乐观"态度 [1] 中集集团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77664亿元,同比增长3901%,归母净利润2972亿元,同比增长60560%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26亿元,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再次实现同比增长 [2] - 集装箱业务中冷箱、常规特种箱销量增长,能源化工装备(中集安瑞科)和海洋工程板块表现较好 [2] 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突破 - 海洋工程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16556亿元,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224亿元 [2] - 公司具备建造价值超40亿美元的FPSO能力,手持订单约63亿美元,可满足2-3年生产需求 [3] - 业务聚焦高端领域,包括FPSO、FLNG、海上风电装备及特种船舶制造 [2][3] 集装箱市场趋势 - 2024年集装箱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后,2025年标准干箱需求预计下滑,但其他箱型表现更优 [2] - 公司直接出口美国产品占比低,受关税变化影响较小 [2]
加快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5-08 08:57
港航一体化 - 琼州海峡2024年客滚运输旅客1914万人次、车辆552万辆次,徐闻过海客流量超1400万人次、车流量超500万辆次 [2][3] - 海南省90%以上生活物资、三分之一客流量依赖海峡运输,港口资源分散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3] - 推进"五统一"目标(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标准),1-2年内完成秀英港、新海港与徐闻港功能分工优化 [3] - 构建"半小时立体交通圈":升级粤海铁路轮渡、试点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建设智慧港口引入5G和物联网技术 [4] - 试点"琼粤港澳组合港",建立四地港口数据共享平台,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4][5] 产业一体化 - 规划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生产生活物资储备基地,配套保税仓库、冷链物流设施 [6] - 共建琼州海峡海洋牧场集群,发展深远海养殖与碳汇渔业 [6] - 布局湛江—徐闻—海口海上风电产业带,形成"大湾区研发设计+海南装备制造+海上场景应用"链条 [6] - 在徐闻建设"大湾区—海南算力枢纽节点",承接大湾区数据处理需求 [6] - 试点"海口—徐闻共建产业园",实行政务服务"同事同标",资质互认、税收分成 [7] 管理一体化 - 建议成立琼粤两地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联席会议 [8] -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分成、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 [8] - 对"飞地园区"实行"税收共享、GDP分计",明确产业转移中土地收益、就业指标分配规则 [8] - 实施"珠江学者—南海英才"互聘计划,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 [8] - 在海口、三亚、前海、横琴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推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 [8]
润邦股份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08 08:24
业绩说明会概况 - 润邦股份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05月07日举行 公司董事长、总裁、财务总监等高管出席 [1] - 投资者共提问39个 公司回复36个 答复率92.31% 实现良好互动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75.84% [19] - 2024年外销收入占比达80.44% 国际化业务表现突出 [6] - 已完成与广州工控的3年7.5亿元利润对赌协议 无需支付补偿款 [22] 业务发展 - 物料起重搬运装备和船舶海工装备是未来主要业绩增长点 [20] - 通州湾装备制造基地预计2025年下半年逐步投产 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5-30亿元 [30][31] - 海上风电装备业务当前营收占比约5% 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8][39] 市场拓展 - 高端装备业务已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澳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 [4][5][6] - 目前在手订单充足 市场拓展情况良好 [13][17][34] - 船舶海工业务有多个热点项目在跟踪洽谈 包括海工船舶、特种运输船舶等 [16][35] 技术创新 - 探索AI技术在港口起重装备领域的应用 已实现部分产品智能化、自动化 [37] - 推动集装箱港口起重机、移动式港口起重机等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37] 股东与市值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股东总户数为32,653户 [33] - 公司表示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 将努力提升基本面 [8][9][14][25][27][28] - 广州工控表示将提供市场、资金和资源等全方位支持 [29][36] 其他事项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红3元 将在股东大会后两个月内完成 [15] - 王春山案件法院判决已生效并进入执行阶段 [10][12][21][24]
天能重工:会计师关于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修订版)
2023-01-11 20:34
业绩总结 - 最近三年及一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16.90万元、43084.53万元、44640.18万元和11333.67万元,最近一期同比减少45.92%[52] - 2022年1 - 9月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974.52万元,较上年同期33394.32万元下降55.16%[57][58] - 2022年1 - 9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上升15.73%,营业成本上升31.75%[58][59] - 2022年1 - 9月毛利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4533.27万元,下降金额占上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的比值为43.52%[59] - 2022年1 - 9月风机塔筒制造业务毛利34987.87万元,同比下降29.63%,毛利率19.22%,下降7.98个百分比[59] - 2022年1 - 9月新能源发电业务毛利29777.33万元,同比下降11.85%,毛利率74.28%,下降7.29个百分比[59] - 2021年公司塔筒业务收入较2020年上升12.84%,2022年1 - 9月塔筒制造业务营业收入219089.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35%[71] 项目数据 - 公司本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多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3] - 项目一计划总投资79,303.92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77,000.00万元,建设期13个月,已完成主体施工,待接入调试并网发电[29][41][42] - 项目二计划投资总额为14,126.03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3,000.00万元,建成达产后新增年产塔筒1万吨、吸力桶2万吨、四脚导管架2万吨产能[32][18] - 项目三投资总额为9,196.7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8,500.00万元,建成达产后新增3万吨塔筒、单桩产能[33][18] - 项目四计划总投资6,778.6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6,500.00万元[36] - 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45,000.00万元[29] 产能与利用率 - 公司持有并网风力发电场容量约363.8MW,项目一实施后新增150MW运营规模[3] - 最近一年及一期,公司风机塔筒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90%和46.01%[3] - 大金重工阜新基地技改项目建设完成后单季度峰值交付能力提升1.25万吨,提升25%,原单季度峰值交付能力为5万吨[20] 毛利率与收益率 - 项目一毛利率为59.43%,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1.23%,税后投资回收期为8.12年[12][7][8][9] - 项目二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9.13%,项目三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7.10%[3] - 2022年1 - 9月公司风机塔筒制造业务整体毛利率为11.24%,海上风机塔筒毛利率为14.31%[22] - 项目二、项目三测算毛利率分别为11.45%、10.31%[22][23] 价格与成本 - 2019年公司风机塔筒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7,853.95元/吨,2022年1 - 9月为8,814.43元/吨[24] - 2022年1 - 9月,发行人海上风机塔筒的单位销售价格为9,689.06元/吨[25] - 2022年1 - 9月风机塔筒单位销售成本7823.85元/吨,上升3.66%[60] 未来展望 - 募投项目达产后年平均新增营业收入98,408.26万元,年平均新增净利润10,944.87万元[47][48] - 我国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达12亿千瓦以上,规划新增装机容量为现有1.26倍[82] 其他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项目一已投入35,602.02万元,其余35,341.20万元将用募集资金置换[43] - 募投项目建成后年新增折旧摊销5,437.85万元,占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和年净利润比重分别为1.06%和9.60%[47][48] -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塔筒制造毛利率下降、上年试生产风电场毛利高、新能源业务毛利下降[69] - 新能源发电业务营收占比和毛利占比均逐年上升[72] - 截至2020年末,风机塔筒制造行业CR4仅为31.26%[60] - 公司拥有与塔筒生产相关的129项国家专利及多项核心技术[89] - 公司不存在已持有和拟持有的财务性投资总额超过本次募集资金规模和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30%的情形[115]